《拿来主义》优秀教案优秀8篇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拿来主义》优秀教案【优秀8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2、方法过程目标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并与时代结合

3、将文本内容与时代结合,进行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设计与过程

二、主旨探寻-整体把握

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正确理解本文各比喻的含义【教学重点,难点】

1、总体理解文意

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教学设想】

2、对语言的揣摩要结合鲁迅杂文善于运用形象说理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的词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可通过练习一中的

1、

2、3题进行(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10“教学建议”部分)

一、教学重点总体理解文意,先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初步体会文中一些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题解导入“主义”是指重大的原则或主张“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它的题旨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的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

2、讲读课文的前半部分(1-4节)(第5五节为过渡节,也可到第5节)

3、布置作业1熟读『4小节2预习课文后半部分,思考文后练习

一、

二、三题《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五教材分析现在学生学习《主义》有何意义让学生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该文难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了解国家开放政策,该引进什么,不该引进什么教学重点理解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以及形象的比喻教学难点如何“拿来”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快速理清思路的方法以及;领略形象化的说理的妙处,品味语言背后的深层意味;吸取思想精华,学习智慧地“拿来”,尝试理智地“拿来”教学基本设计

1、三问贯串一一以三个“?”(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为经,以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赏析为纬,构建一个“点面结合”的教学网络

2、三法突破一一将“语言品味”作为重点,运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自主赏析、质疑解疑来进行突破

3、三点拓展一一思考“拿来”,服务现实;阅读名作,尝试“拿来”;开展辩论,明辨“拿来”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激趣导入鲁迅先生曾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这是他对现代杂文的作用所作的准确而精辟的说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杂文的典型之作《拿来主义》,和作者一起“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

二、运用方法,巧析思路一一什么叫拿来主义

3、哪几个段阐述“怎样拿来”,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明确第

8、9自然段“拿来主义者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二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三抓住关键合并同类

二、对比分析,学习论证一一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

1、提出问题请你速读第一部分,尝试用一句话阐述,作者认为,为什么要拿来对于这个问题,未深入研读文本的学生可能答不上来,

2、抛出第2个问题在阐述拿来主义之时,作者阐述了哪几个主义这几个主义的主体是谁,各有什么表现,实质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危害

三、还原比较,揣摩喻证一一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

1、齐读第

8、9段

2、还原将比喻论证还原为抽象的平实的道理(设计说明

①还原目的一是在师生共同探讨下,明白比喻论证中阐述的道理,二是领略比喻论证的妙处

②知识基础学生学过《寡人之于国也》与《劝学》,对“比喻论证”的用法和特色有了一定的认识

③基本方法教师引导示范后,小组讨论完成)

3、对比还原后大致如有人对国内外的文化遗产不敢接触、不敢选择,这样的人是懦弱无能的;有人全盘否定,盲目排外,这样的人是昏头昏脑的;而有的人却全部接受,崇洋媚外,这样的人是废物一个,“拿来主义”是全不这样的他先是占有,然后挑选对于……比较后明确比喻论证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即形象突出又耐人寻味,使读者为之折服

4、创新尝试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让学生各抒己见,请学生作评委,评出“创意奖”抛砖引玉也可将“对待文化遗产”用“使用大河里的水”来打比方

5、拓展用比喻的方法论证下列观点对外开放,要防止不健康不道德的东西乘虚而入抛砖引玉给窗户装纱窗给电脑装防火墙

四、“拿来”精华,延伸拓展思考现代社会“拿来主义”又有什么新的内涵试举一例说明“拿来主义”在个人生活、国家事务中的运用教学反思

一、对于核心价值的突破我将《拿来主义》的核心价值定位在“语言的形象化表达与深层意味”上,对于“形象化表达”,采用“形象一一还原一一比较法”进行突破,也就是让学生找到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后,将它们还原成一般的抽象的说法,再与原来的形象化的说法来比较,当然,这不是我的首创,我是从郑桂华老师教《呐喊自序》中得到启发,“拿来”而已对于“深层意味”的把握,主要采用示范赏析、自主赏析、和质疑解疑三个方法来完成以“语言”为核心而又不停留于“语言”上,从“为文”探讨“为人”,提倡“语言是胸怀与智慧的表现”!

二、强调生活性我设计了三道拓展延伸题思考一一阅读一一辩论三部曲,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目的都是为语文学习引进活水,让学习与生活接轨,让“课本只是例子”

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一、复习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选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运用脑髓一一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一一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一一指要有选择,自己拿)o

3、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是为了挑选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完成表格喻体事物态度本体事物态度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完全吸收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批判地吸收烟展览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姨太太请他们各自走散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坚决抛弃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

4、小结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5、请学生再读第

八、第九两段,想想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第

8、9两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1、先破后立,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综合运用举例、类比、对比、比喻等论证手法

3、运用比喻展开论证,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4、语言幽默犀利,诙谐辛辣,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四、拓展延伸试用“拿来主义”精神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案例有.“韩流”现象;.法国的电影人抵制美国大片进口,我国每年引进外国大片;.招商引资,污染企业纷纷到乡镇设厂……

4、讨论活动有报刊载文《洋节入侵,圣诞节将成“第二春节?》,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洋节入侵与传统节日的不断淡化?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洋节盛行、传统节日淡化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以及我们如何运用“拿来主义”思想对待洋节,传承并发展传统节日对待洋节不拒绝,不崇尚,了解洋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探究洋节受青睐的原因以及对于振兴传统节日的可资借鉴之处,接纳而不代替传统节日对待传统节日认识并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以及它对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意义,意识到传统节日淡化的根源在于我们对于自己的节日缺乏真正的“热爱之情”,认识到与传统节日相伴的民俗如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荡秋千、划龙舟、放风筝等,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也有与当代社会生活不相适应之处对于传统节日,我们首先应“拿来”,然后“挑选”“区别”,在继承的前提下有所创新

一、导入“主义”是指“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鲁迅先生却将“拿来”称之为“主义”,是不是小题大做了?简介背景用“主义”表明先生的原则和主张,突出“拿来”之重要,并非小题大做

(1)什么是“拿来主义”?(是什么)⑵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为什么).学生自读,分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参与;归纳整理,教师板书上述两个问题较大,教师宜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分解第一个问题可以分解为

(1)拿来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2)拿来主义者应有的做法是什么?

(3)拿来主义者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4)拿来主义者不应有的做法是什么?

(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作用与意义?第二个问题可以分解为

(1)为何从闭关主义写起?

(2)送去主义的表现有哪些?

(3)送去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4)送去主义的危害是什么?

三、鉴赏学生书面评点,班级交流,师生点评,在对话互动中赏析主要角度.形象的比喻论证;.巧妙的破立结合;.犀利幽默的语言

五、拓展联系实际,分组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讨论交流之后,写一篇短文,要恰当地使用比喻论证方案B

一、导入激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与创新,也离不开横向的沟通与借鉴,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便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就是他的著名杂文一一《拿来主义》

三、研读,理解思想.何谓“拿来主义”?如何理解?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一一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一一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一一有选择,自己拿.分析“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⑴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错误的做法有哪几种?⑵“拿来”之后怎么办?⑶“拿来”有何作用?⑷拿来主义者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⑸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何在?研读重在理解思想,重点有二“大宅子”“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等比喻的含义;理解比喻论证形象性与严密性相统一的特点

(2)论述的缜密(具体参见方案A).小结鲁迅的拿来主义,与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主张是一致的,阐述了对待文化遗产与外来文化应有的原则与主张,对当代跨文化交流与文化继承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八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法,《拿来主义》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弄清什么是“拿来主义工

2、难点认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预习思考题

1、本文议论的核心是什么?通过什么材料来阐述论点的?

2、找出本文运用的比喻论证,理解比喻论证的作用

3、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倾向是什么?怎样批判继承文化遗产?

4、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引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同学们可能看过一些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唐宋诗词、明清笔记小说、《西厢记》、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雨果的《悲惨世界》……,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拿来主义》》古代的和外国的一些文化遗产,我们在接触的时候,应采取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呢?学习用这个格式来回答反对提倡反对送去主义,提倡拿来主义

2、鲁迅所谈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而谈的?从外国“拿”什么呢?“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卒章显志,鲁迅是从建设新文艺的角度,谈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文艺思想、文化成果也就是只有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新文艺

1、咱们班哪位同学朗诵最好,请你读17段大家一起看看他是怎样证明自己观点的

2、要证明一种做法可取,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证明该做法的好处,二是证明其它做法的害处请大家找出再拿来主义之外,还有哪些做法?各有怎样的危害?

3、鲁迅为了将送去主义论述清楚,提到了那些人?

4、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因果论证因为这些方法都不足取,所以要实行拿来主义例论证类比论证尼采自诩为太阳而发疯与中国某些人自大的危害是一样可怕的送去主义者的言论与尼采自诩太阳在本质上是相似的

5、鲁迅语录某些国人自夸中国地大物博,鲁迅曾批评道倘是狮子,自夸肥大是没什么的;倘是一头猪,自夸肥大,绝不是什么好事列强觊觎你,最终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孙后代在佳节大典之际磕头贺喜讨赏的画面触目惊心哪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前半部分已从反面论述了应该实行拿来主义,下文应该怎样写?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实行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

2、请女同学中朗读最好的一位来读最后三段

3、有没有高度概括拿来主义做法的句子或词语?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使用或存放更概括地说,就是四个字占有、挑选

4、这一段有很形象的阐释,找出来放声读一读这里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的?

5、刚才有同学说是比喻论证,谁能具体分析一下?

三、走出课堂

1、眼下对待美国大片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态度?票房收入就是最好的回答这几天《功夫熊猫2》在全球公映了,《功夫熊猫1》曾拿下六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仅中国就拿下了

2.6亿美元5月28日全球公映,《功夫熊猫2》内地上映两天掘金

1.2亿电影局对赵半狄的做法,表示从感情可以理解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的人不敢接受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貌似彻底革命的人彻底否定废物比喻欣然接受遗产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人全盘接受

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导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放录音“拿来主义”提问“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地,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听完录音后回答)明确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

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提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四、诵读鉴赏14段

1、诵读14段(指定一个学生朗读)

3、提问在批判“送去主义”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试结合背景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闭关主义”是指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而“送去主义”则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媚外求荣、欺世惑众都是对外政策,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其结果必然使中国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境地

4、提问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明确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二“捧”“挂”两个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极尽奚落意味而“发扬国光”则是反语,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

(2)……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实为“倒退”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丰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气度宽宏,毫不计较反动政府实际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这里运用反语

5、提问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还提到“抛来”“抛给”“送来”,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明确抛来一一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或送人,一般不怀有不良的动机表面上好象还维持着国际交往的样子抛给一一是磕头求赏之后的赏赐,是有目的的给予,非接受不可送来——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联系背景,深刻理解鲁迅提出“拿来主义”的意义

2、细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在理解课文思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精辟论述[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明确思路明确课文由“闭关主义”导致“送去主义”谈起,只是“送去”不仅有悖于“礼尚往来”的仪节,而且必定穷了自己,因此,“送去主义”当然是错误的但是听凭“送来”就好么?难道我们受“送来”的祸害还少么?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二、理解作者对“拿来主义”的精辟阐述

1、齐声朗读510段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研习课文资料显示

(一)(投影或多媒体)……这些采取(旧形式的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溶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赘说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而且,这工作是决不如旁观者所想的容易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资料显示

(二)(投影或多媒体)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但现存的新的木刻,却和这历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了欧洲的创作木刻的影响的……别的出版者,一方面还正在绍介欧美的新作,一方面则在复印中国的古刻,这也都是中国的新木刻的羽翼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如果作者都不断的奋发,使本集能一程一程的向前走,那就会知道上文所说,实在不仅是一种奢望的了《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

3、提问这是两段鲁迅关于对待文化遗产问题的精辟论述,请读后摘录其大意明确

①关于文化遗产的内容,有中国古代的还包括欧美的

②继承文化遗产的方法“弃去蹄毛,留其精粹”“采用外国的良规

③继承文化遗产的目的“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二再次阅读课文510段

4、提问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明确

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②占用,挑选

5、提问“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提示学生,参看“资料显示”上的资料,根据语境进行分析)

7、提问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做法,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仍用比喻论证法,哪些形象包含着作者细微的体察和揣摩?请指出这些喻体各比喻什么?明确鱼翅一一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一一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须批判吸收的部分烟枪烟灯一一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姨太太一一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三、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阅读最后一段

2、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阅读第10段,完成下列四题

①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②“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

③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即“拿来”的目的是为了(限填两字)

④请用一句话归纳段意明确

①使用一一(鱼翅)吃掉,(鸦片)供治病;存放一一(鸦片)送到药房去,(烟具)送一点进博物馆;毁灭一一(烟具)大可以毁掉;(姨太太)请她们各自走散

②“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工

③创新

④“拿来主义”对于创新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义

五、布置作业阅读《读本》中徐轩的杂感《谈金钱》《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三【教学目标】

2、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3、深刻理解“拿来主义”的精髓,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教学重点】鉴赏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教学难点】掌握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布置课前预习(印发导学资料,内容略)

一、导语设计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从德、英等当代海军强国购买军舰,打造了一支当时亚洲第

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最终的结果却是在威海以几乎没有击沉一艘敌舰的“战绩”全军覆灭今天,通过对苏27战斗机的改装,我们拥有了歼11性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壮大了我国的空军力量同样是从别人那里“拿来”,一个以失败告终,一个却大获成功两种“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果悬殊?相信我们今天一起研读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之后,答案会了然于胸

二、探究与发现一一研读标题提问本文的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标题隐含了哪些问题?明确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标题告诉我们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研读标题,我们应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拿来主义”?

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三、阅读与分析一一把握结构思路

2、总结提问综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对国际交流中的几种错误做法作批判那么第5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涵明确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自己独立思考,有主见;有辨别力,有眼光;自主选择,自己行动).点拨指导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先对错误的观点作了批驳,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结构.教师朗读第8自然段,并请学生听读时注意思考第8段没有谈关于文化的问题,却提到一所大宅子,这所大宅子实际上是比喻什么?明确比喻文化遗产.提问第8段刻画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人?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作者对这些态度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总结上一环节并提问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是怎样的?用文中最概括的一句话来回答明确占有,挑选

8.第9段这句话确切、精练,但过于抽象作者接着再次用比喻手法论证了“拿来主义”的内涵请学生朗读第9段,然后小组合作,筛选文中信息并讨论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完成表格各小组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

9、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提问想一想这段的5句话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明确

①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

②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

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

10、总结点拨,全文结构(多媒体展示)如下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先破后立)第二部分(第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先破后立)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1)类比论证(第3段)一一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2)比喻论证(

8、9段)一一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3)对比论证(

8、9段)一一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

2、学生活动请组织语言,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阐述“网络不是毒”的观点

易购文库在线客服qq:339935863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qq:339935863

THE END
1.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周树人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周树人 “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大抵在于提醒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和本土传统时,需保持理性之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既非盲目排外,亦非全盘接受,而是要有选择地“拿”,有批判地“取”。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拿来主义”尤为重要。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文化的独立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fb7d7409a3c6020d90dc9aa9
2.8拿来主义说课稿一等奖4、讨论现实意义 鲁迅写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拿来主义”,在2010年有没有现实意义呢? (1)1996年10月16日《光明日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作《鲁迅论九十年代文化》。鲁迅真的会活到九十年代吗?原来,这篇文章的作者把鲁迅当年写的文章照抄一遍,然后加上一个小标题,来讨论九十年代的很多文化现象。鲁迅当年的https://www.21cnjy.com/A/130/136/V409714.shtml
3.纪念刘和珍君解析(全文)学生极易将“拿来主义”仅仅理解为对传统文化的辩证接受,而缺乏用现代的眼光去关照“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整体教学流程中对课文两个层次的定位大致为“读好”前半部分,“读懂”后半部分。加之,意将本课教学时间定为2课时,因而,第一课时主要重在对文本的解读,回到作者那个背景中去理解文章。第二课时重在对文章https://www.99xueshu.com/w/qamjdamnj5lt.html
4.高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拿来主义》教学案4、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什么是拿来主义以及为什么要拿来 2、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 3、理解破与立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送去主义”是难点。因为现在的中学生对文章的背景不熟悉,文章中有些词语比较费解。所以讲解时要适当介绍背景,把费解的词语作重点讲解。 https://www.jianshu.com/p/7643302aa443
5.略谈鲁迅的《拿来主义》——兼论其现实意义略谈鲁迅的《拿来主义》——兼论其现实意义,文化遗产,《拿来主义》, 鲁讯的《拿来主义》这篇杂文写于1934年6月4日。这篇杂文不仅代表了鲁讯先生继承和建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而且有其深刻的思想https://wap.cnki.net/qikan-GSXB199802025.html
6.拿来主义3.第六段区分“送来”与“拿来”有什么意义? 这一段对“送来”的东西举例,有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等等,指出帝国主义的“送来”不仅毒害中国人的肉体,也毒害中国人的精神;不仅进行经济侵略,也进行文化侵略。“清醒的青年们”是指看到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文化侵略的严重后果的青年们。“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gaoeryuwenjiaoan/042539076104253957964649.htm
7.手把手教你玩转“ebay流量”之“title”定位1、拿来主义误区: 自认为抄袭排名最靠前或者最热卖的listing就可以获得好的效果,优秀的listing值得借鉴,但是,不了解listing背后每个词最终的匹配效果,盲目抄袭,却是永远只能在入门级别徘徊,丧失动脑筋的自我知识提升的能力;比如,这个产品的关键词在美国ebay市场我们可以看看; https://www.cifnews.com/article/24366
8.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栏目 现代文阅读同步作文教案课件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专题热门资讯 热门文章 阅读《学弈》回答问题拿来主义的前提 阅读《三国演义》倡议书 阅读《在希望的田野上》 阅读《抬起头来做人》 阅读《目送》 阅读《手》 阅读《爱我中华》读后感 https://www.scfaying.com/k/nalaizhuyidexianshiyiyi/
9.维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用“拿来主义孔子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仁爱”、“德教”、“礼治”是孔子论语中管理思想的精华。过去这种思想对维护君主统治,维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在管理方面,对国家、社会、企业、军队仍有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 正在翻译,请等待 [translate] 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11664446
10.全书摘抄三、鲁迅对现代化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 1、必须抛弃畸形心理,对待外来文明,才能有大度开放的健全的立场。 2、拿来主义 3、西方文明——物语膨胀带来人文衰落,时代病、文明病。对传统批判继承,对外来文明有选择地借鉴吸取,而这一切努力的指向,就是要落实到思想启蒙,改造国民性,从根本上“立人”。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1072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