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过去对《拿来主义》一文思路缺乏“简化”的眼光,而把问题弄得非常复杂起来,说什么以“所以”一词开头的第七段跟前面的所有内容构成因果论证:第一层(第一段至第二段),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第二层(第三段至第五段),只是送去,必论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第三层(第六段),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重视现实教训)。于是乎,“由果溯因”成了很多老师讲课的思路。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但不利于在青少年的大脑中建构起一般议论文的模式,而把写法复杂化了。这种复杂化的认识,导致了复杂化的教学。很多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对因果论证法的探讨上,这种耗时费力的做法使学生产生了“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不明白”的学习滋味。
其实,本文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比喻论证的运用。作者运用比喻论证来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并阐述“拿来主义”者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具体说明如下:
作者以“大宅子”来设喻,比喻文化遗产,批判错误态度: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跑主义)——孱头。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掉(虚无主义)——昏蛋。羡慕: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这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作者运用当时人们的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6、语言分析是深刻理解鲁迅杂文艺术的归宿
一、基础练习。1.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大度(dù)鱼翅(chì)国粹(cuì)故弄(lòng)玄虚
掘墓(jué)
B摩(mó)登吝(lìn)啬给(jǐ)予残羹冷炙(zhì)存膏(gāo)
C古董(dǒng)孱(càn)头脑髓(suí)礼上(shàng)往来
譬如(pì)
D奖赏(shǎng)自诩(xǔ)蹩(biē)进鱼鳍(qí)茅厕(cè)
2.下列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残羹冷灸(ɡēnɡ)
冠冕(miǎn)
脑髓(suǐ)吝啬(lìnɡ)
B.礼上往来(shànɡ)自栩(xǔ)
蹩进(bié)鱼翅(chì)
C.发扬国光(yánɡ)
国粹(cuì)
玄虚(xuán)磕头(kē)
D.佳节大典(jiā)
孱头(chàn)
摩登(mó)
针灸(jiǔ)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古董
摩登
恬不知耻
礼上往来
B.羡慕
脑髓
残羹冷炙
栩栩如声
C.嘉节
唐皇
浑蛋废物
积重难返
D.剔除
给予
装腔作势
勃然大怒
4.下面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
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
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
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A.运拿挂
B.运
揣
走C.送
捧
挂
D.送
拿
走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洛阳一场大火,309个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四方。
B.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
D.蚯蚓断成两截,就成了两个生命,从此南辕北辙,各奔东西。
A.要具备聪明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拿来自己需要的好东西。
B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才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拿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C.要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要心明眼亮,要自己去拿,而不要别人送来。
D.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脑筋”,放出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才能具有实行“拿来主义”的胆识。4.选出对下列各句内容理解正确的项
(1)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A“完全国货”是指把日本货改为中国商标,并强调是“国货”,利用当时消费者的“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心理,欺骗买主。
B“完全国货”指把日本商标改为中国商标,强调是国货,借此打击日本,这是一种斗争策略。
C“完全国货”是日文汉字,这个“国”是指日本国,说明日本货在中国市场上十分畅销。
D“完全国货”是中国商人用中文翻译的日文,告诉买主,这是真正的日本货,以迎合某些中国人崇洋心理。
(2)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出一点进步了。()
A这一段话讽刺梅兰芳,因为他用自己的演艺为国民党政府服务
B这一段话讽刺国民党政论利用古董和活人作媚外宣传。
C这句话讽刺国民党政府又出新花样,利用“活人”媚外求荣,欺世惑众。
D这段话讽刺前几位“大师”是古董,因为他们用古典艺术为国民党政府作媚外宣传
(3)我在这时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A作者因为在前面关于送去已经说得很多,再说就没意思了,所以不想“再说什么”
B“鼓吹”、“吝啬”是贬义词是作者故意在国民党反动文人的立场上讲的,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C作者并不反对“送去”,只是主张有来有往,“送去”之外,还要“拿来”
5.课文开头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谈起,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都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不相容
C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的正确
D使人们吸取经验教训,所以从历史发展谈起
6.对“这种奖赏,不是误解为‘抛给’的”一句的正确理解是()
A这“抛给”实际上就是“抛来”之意,只是说法不同而已B故这“抛给”是指外国人自动送来的
C这“抛给”包含了善意施舍之意D使人们吸取经验教训,所以从历史发展谈起
三、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
]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
]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
]不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
),或(
)。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下列对第一段中所用的比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B.“烟枪和烟灯”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C.“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喻吸收精华应有利于“大众化”。
D.“姨太太”喻文化遗产中腐败的东西。
2.在原文[
]中填入一组正确的关联词
A.却
只要
而
却
B.并
如果
C.并
只
D.却
并
3.依次填入文中(
)内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A.存放
使用
毁灭
B.使用
存放
C.使用
D.毁灭
4.对第一段段意概括得不全面的一项是
A.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占有、挑选的。
B.拿来主义者是如何使用和存放的。
C.拿来主义者是如何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
D.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区别对待文化遗产的。
5.对第二段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B.强调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C.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与创立新文艺的重要性D.强调了新人的产生对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