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革命的持续深入,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背景下,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及其在文化产业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如何将传统造物哲学与现代科技创新相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中国传统造物哲学与新质生产力的契合。中国传统造物哲学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融合,体现在对传统造物智慧的现代转化与创新设计之中。中国传统造物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物尽其用,以精巧的设计和工艺来满足生活的需求,同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而在新质生产力的语境下,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组织模式、服务模式为传统造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
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产品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新形态。数字技术使得古老的非遗技艺得以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智能穿戴设备融入了传统服饰的设计理念,让古典美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虚拟现实技术则让历史场景变得触手可及,使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趋势不仅推动了文化产品的创新,也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机遇。跨界合作成为常态,艺术、科技、教育等领域相互渗透,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系统。此外,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高品质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这种融合还促进了市场细分,催生了一批专注于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打造独特品牌故事的企业,它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独特魅力。
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新质生产力正在推动文化产业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创新的动力源泉。智能创意工具的广泛应用,比如AIGC软件、智能数字平台等,提升了文化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效率,加速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更新换代,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体验。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也为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催生了诸如虚拟展览、虚拟演艺、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这些新业态不仅优化了文化产业的结构,也开拓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如何平衡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要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创造出既具有文化内涵又能吸引现代受众的文化产品。面对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机遇,文化产业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需要文化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合作与努力,共同促进文化产业向着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迈进。同时,文化产业还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利用数字技术打破传统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边界,提高文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更是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桥梁。通过技术创新与传统智慧的结合,文化产业不仅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更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未来,文化产业应继续深化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积极应对挑战。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技术革新等多方面的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为中国乃至全球文化市场的繁荣贡献力量。
(作者为常州工学院产品设计系教师,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先秦造物思想在设计教育中的融合与转化路径研究”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