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学科教学理念,在学习研修课程的基础上,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完成1个主题活动设计。
“坚守教育阵地培育合格接班人”
思政课主题教研活动教学设计
课题:《拿来主义》第2课时学科:语文姓名:王天垚
学校:太原市第二十四中学校
【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文意,明确“拿来主义”的含义,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思辨性议论文写作能力,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联系当前实事新闻,在对待外来文化时,我们应怎样“拿来”,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中采取怎样的态度。
【育人目标】
1、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思辨类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2、研读课文,把握说理的逻辑思路,感受思辨中蕴含的逻辑思维,感受思辨的力量,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3、在深入阅读文本、学习文本论述方法的基础上,学会选择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主要环节设计意图】
1、导入环节选取三个时事新闻,激发学生在对待外来文化时,我们应怎样“拿来”,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中采取怎样的态度的思考。从而在讲解时能引起共鸣。
2、自主探究合作研习部分,把握本文先破后立说理的逻辑思路,感受思辨的力量,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在深入阅读文本,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学习用以恰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当堂训练部分用新闻短评的方式提高学生思辨性议论文写作能力,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材料一:这是备受争议的清华美院设计作品和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图的对比,同学们认为哪幅图中的人物更符合你们的审美呢?
材料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超级计算等战略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超级杂交稻、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重点产业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人工智能、5G、物联网、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领域占据发展先机。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动漫在迅速崛起的同时,却被诟病抄袭日本动漫,有人说,《大鱼海棠》抄袭《千与千寻》,有人说《哪吒之魔童降世》形象酷似日本动漫《阿修罗》中的男主角。对此,你怎么看?
二、学海钩沉:文体知识积累
自主探究,合作研习
1、自主探究:探究与发现——研读标题
提问:本文的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标题隐含了哪些问题?(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明确)明确: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标题告诉我们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研读标题,我们应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2、合作研读:阅读与分析,把握结构思路——学习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
现象做法表现结果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进来”“碰了一串钉子”
送去主义先送“古董”,再送“古画和新画”,三送“梅兰芳博士”只送不取,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等大受其害
2、总结提问:综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对国际交流中的几种错误做法作批判。那么第5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3、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涵。
明确: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自己独立思考,有主见;有辨别力,有眼光;自主选择,自己行动。)
4、点拨指导: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先对错误的观点作了批驳,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结构。
之所以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因为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从表面上看是绕了弯子,实际上却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这样提出“拿来主义”就显得顺理成章。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5、朗读第8自然段,并思考:第8段没有谈关于文化的问题,却提到一所大宅子,这所大宅子实际上是比喻什么?
明确:比喻文化遗产。
6、提问:第8段刻画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人?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作者对这些态度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
类型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
孱头怕给染污徘徊不敢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加选择
昏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全盘否定(虚无主义)
废物羡慕欣欣然憋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
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第8段就形象地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四、当堂训练
请根据老师在导入时的三则新闻素材,尝试写一个新闻短评(150字左右)
任务要求:
1、首先明确自己的态度,面对外来文化,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2、学习用先破后立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3、可以适当学习比喻论证的手法。
教师点评:
“不师古法不成我法。”学习和借鉴自古以来就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古人学书画,都是从临帖临范本起步,并延伸至提高阶段。米芾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时至今日,临摹依旧保留在专业学院中国书画的课堂教学中,甚至其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就明确指出以临摹的方式来学习。“不变古法终非家法”创新为目的的借鉴不等于抄袭。某些居心叵测的创作者,为了“蹭热度”,恶意歪曲事实,给当红的影视作品生硬的扣上“抄袭”的帽子,实属卑劣。我们尊重原创,反对抄袭,同时允许借鉴,鼓励创新,只有文化可以“拿来”,在一个宽松健康的氛围中,才能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才能分支生长,各自开花。同时我们也应该警醒:学习与借鉴都不是其艺术生涯的终点,而只是中间段落。决定艺术家最终能够跳多高、走多远的,是创新。只有让创新成为内驱力,才不会陷入抄袭的怪圈,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七、作业设计:请从下面列举的现实事例中任选一例,从“拿来主义”角度作一下分析。
A.孔子学院开遍世界。
B.西方的吸血鬼、丧尸充斥着中国的荧屏。
C.中国跳水队、排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一批教练到海外执教。
八、板书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思政主题活动设计,让学生在课堂活动参与中学会思考,结合现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尊重原创,反对抄袭,同时允许借鉴,鼓励创新,只有文化可以“拿来”,在一个宽松健康的氛围中,才能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才能分支生长,各自开花。同时我们也应该警醒:学习与借鉴都不是其艺术生涯的终点,而只是中间段落。决定艺术家最终能够跳多高、走多远的,是创新。只有让创新成为内驱力,才不会陷入抄袭的怪圈,才能有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