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2)体会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3)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提高论说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并学习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

难点:

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2、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四、学情分析:

五、教学方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阅读课文和注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从《拿来主义》中寻找答案吧。(板书文题)

知识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2、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

1、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讽刺、反语的表达效果,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德育目标

1、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1、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2、准确理解文中的概念(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抛来、抛给、送来、送去、拿来、孱头、昏蛋、废物、拿来主义等),明确比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

1、问题式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的关键问题,如“作者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是怎样揭露和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后果的?”又如“作者是怎样揭示‘拿来主义’的基本涵义和具体涵义的?”再如“按照作者的观点,‘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到底持什么态度?‘拿来’的条件是什么?”等,交给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体会本文思维的条理性。

2、概念比较法。可与问题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通过概念间的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性和形象性。

3、探究拓展法。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内容出发向纵横拓展,力求从学习理解向迁移运用转化,从而达到扩大思维含量,提高思维层次,增强学习能力,完善学习素养的目标。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现在是五月了,假想我们到山上看到一棵野生的杨梅树,满树结满了诱人的果实。这时我们就会本能地占有它,然后摘下鲜红肥润的杨梅,美美地吃起来。如果不慎摘到烂果子,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扔掉;如果看到青果,我们会把它留在树上。

这就是鲁迅说的拿来主义。在对待简单的生活问题时,我们都能本能正确地运用拿来主义。但如果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许多人就困惑、迷惘了。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就有许多知识青年乃至大学者都困惑、迷惘过。

二、启发思考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说说看鲁迅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明确:继承文化遗产,接受外来文化。

提示:别的且不说,单是学艺上的东西,送古董,捧几张古画和新画,送梅兰芳。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现在我们撇开课文,就说在对待“继承文化遗产,接受外来文化”上,可能会产生哪几种态度?

明确:全盘否定、全盘接受、消极逃避、辨正吸收。

3、我们现在来看看历史上,都有哪些态度?(见练习册,简介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

1919年五四前后,是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时期,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几乎成了笑谈。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于是,三十年代“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一度抬头。这时,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1934年6月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三、感悟作者思路

1、同学们还记得议论文思路吗?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何谓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3、作者是不是按我们的思路来写?那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将分析问题部分调整到前面去?明确:符合先破后立的驳论文写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具有政论性。

4、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别?明确:运用比喻论证。议论说理形象化。文艺性。

大宅子──文化遗产

孱头──愚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鉴赏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头脑发热,不分好坏、盲目排斥、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者

废物──失去自立能力,崇洋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

烟具──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姨太太──纯粹的糟粕

4、完成课后联系三。说说本文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幽默犀利

四、文体知识

1、同学们看注释,本文出自哪部集子?

明确:《且介亭杂文》

2、本文属什么文体?

明确:本文的文体是杂文。

3、何谓杂文?有何特点?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形象化说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杂文有如下特点。

五、拓展延伸

1、试举历史上运用拿来主义的成功事例。

提示:胡服骑射、日本遣唐使、黄道婆学纺织

2、小组讨论:说说拿来主义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提示:改革开发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追星族学奇特发型服装,却不学明星的拼搏精神。

六、布置作业

将讨论结果写出100字左右的文字交进来。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亦即它的特点)是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难点是对一些曲笔、反语的理解,下面我就以此为线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路和作法。

一、因果论证──由果溯因

第一层: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

(有悖于交往原则)

因为第二层:只是送去,必论为乞丐。

(要正视历史逻辑)

第三层: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

(应重视现实教训)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在讲述第三部分时,我也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来结束教学:让学生讨论、完成“思考和练习”

二、思考

“如果课文最后一段的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明确:这五句话八十二个字,作为全文的总结,集中回答了五个问题,论因果,作选择,加判断,都深中肯綮,无可移易。

三、比喻论证──辅以“小品”

在讲析拿来主义“它是什么(即‘怎样才是拿来’)”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设计由四个有些表演才能的学生上场,三个根据课文的描写依次表演“孱头”、“昏蛋”、“废物”的“小品”,并且在表演时创造一种后者嘲笑前者,但又一蟹不如一蟹的小丑情趣,另一位学生在他们表演完后分别给他们戴上写有“孱头”、“昏蛋”、“废物”字样的折纸做成的“乌纱帽”(以前也曾用过“高帽”,后觉得似缺少点幽默而改用“乌纱”这种折纸帽的做法可以在一些《儿童趣味折纸》类的书上学到),然后换一个学生上场,根据自己的评判,鉴别给这三人“颁奖(牌)”(牌子用适当大小的白纸或三合板制成,上面分别写有“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在“循名责实”之后,我请学生在笑噱之余,务必注意这里体现的是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手上拿的是表示“本体”,头上戴的是表示“喻体”,要将这两者“对上号”,并且向学生讲清本体在当时的具体对象及其表现。

在一问一答,学生们肯定这些都不是“拿来主义”之后,我设计通过一声呐喊:“欢迎拿来主义!”由另一个学生高举着一面正面写有“拿来主义”,反面写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或“占有,挑选,创新”)字样的纸制旗帜上场(上场时可配以一段解放军或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孱头”、“昏蛋”、“废物”作“望风披靡”状,“落荒而逃”下场)。我指着旗帜反面问学生“这是不是拿来主义?”“它有什么特点(要求大家齐读课文中表现它特点的一段话来回答)?”学生们很快即能读出:“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即全文倒数第二段)”来了。整个教学过程天衣无缝,妙趣横生,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和发挥。

在讲析第二部分的最后,我安排了两个连线练习。一是在小黑板的'左右交叉地写上:“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和它们的本体,让学生将喻体和本体相连;二是在小黑板的同左右交错地写上毛泽东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文中的语录和鲁迅的语录,让学生将观点相同之处相连。

三、曲笔、反语──探赜索隐

本文的疑难之处主要是怎样正确理解第一段中“送去主义”的关于“学艺”上的事例,我则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分析,从反面去了解正意,真正理解有关词语的深刻含义。对与词句有关的课后“思考和练习”四等语文知识的练习,我则适当结合教学过程进行。

附:“动心迷人原则”的定义

教学目标

2、方法过程目标: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并与时代结合。

3、情感目标:如何培养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教学难点:

根据文本内容探究新时代的"拿来主义"的内涵。

教学分析

3、将文本内容与时代结合,进行探究。教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昨天公开课抽签,我很幸运的抽中了高一一班,因为你们是四个班中最优秀的,能和优秀的人共事是一件快乐的事。带着这种好心情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

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源自那部电影《KONGFUPANDA》。

这是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动画大片,内容大致是,笨手笨脚胖乎乎的熊猫阿宝练就神奇中国功夫,打败大反派作恶多端、忘恩负义的黑道老大雪豹。第二部从5月28日零时全球公映,一票难求。

电影里中国文化的元素随处可见:功夫中国国粹,熊猫中国国宝。

正因为如此,从第一部《功夫熊猫》上映起就有许多人要求抵制,理由如下:

A、美国的熊猫眼睛是绿色的,让人感觉邪恶,真正大熊猫的眼睛是黑色的,美国为什么用绿色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B、美国大熊猫的爸爸居然是只鸭子,毫无缘由,但这只鸭子分明和美国动画片唐老鸭有几分相像,对于以前没有了解大熊猫故事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留下中国大熊猫有一个美国唐老鸭爸爸的印象。

更有甚者,艺术家赵半狄打着横幅“不允许好莱坞在中国捞金”来到国家电影局呼吁抵制《功夫熊猫》咱们班上的情况怎样?

我们来现场做一个调查,咱们全班有多少人?

你会去电影院或在家中观看《功夫熊猫2》?

其实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就给出了答案。我们先来学习这篇课文,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主旨探寻:

(一)整体把握

用这个格式来回答:反对提倡

反对送去主义,提倡拿来主义。

2、鲁迅所谈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而谈的?从外国“拿”什么呢?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卒章显志,鲁迅是从建设新文艺的.角度,谈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文艺思想、文化成果。也就是只有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新文艺。

下面我们看第一部分怎么写?

1、咱们班哪位同学朗诵最好,请你读17段。大家一起看看他是怎样证明自己观点的。

2、要证明一种做法可取,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证明该做法的好处,二是证明其它做法的害处。请大家找出再拿来主义之外,还有哪些做法?各有怎样的危害?

形成板书:

做法危害

闭关主义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落后挨打

送去主义卑躬屈膝卖国求荣亡国灭种

送来主义商品倾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

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

3、鲁迅为了将送去主义论述清楚,提到了那些人?

4、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因为这些方法都不足取,所以要实行拿来主义。

例论证

类比论证:尼采自诩为太阳而发疯与中国某些人自大的危害是一样可怕的。送去主义者的言论与尼采自诩太阳在本质上是相似的

5、鲁迅语录:某些国人自夸中国地大物博,鲁迅曾批评道:倘是狮子,自夸肥大是没什么的;倘是一头猪,自夸肥大,绝不是什么好事。

列强觊觎你,最终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孙后代在佳节大典之际磕头贺喜讨赏的画面触目惊心哪。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前半部分已从反面论述了应该实行拿来主义,下文应该怎样写?

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实行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

2、请女同学中朗读最好的一位来读最后三段。

3、有没有高度概括拿来主义做法的句子或词语?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使用或存放

更概括地说,就是四个字:占有、挑选

4、这一段有很形象的阐释,找出来放声读一读。

这里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的?

5、刚才有同学说是比喻论证,谁能具体分析一下?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鱼翅:精华

鸦片: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糟粕。

二、走出课堂

1、眼下对待美国大片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态度?

票房收入就是最好的回答。这几天《功夫熊猫2》在全球公映了,《功夫熊猫1》曾拿下六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仅中国就拿下了2.6亿美元。5.28日全球公映,《功夫熊猫2》内地上映两天掘金1.2亿。

电影局对赵半狄的做法,表示从感情可以理解。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的人。不敢接受。

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貌似彻底革命的人。彻底否定。

废物:比喻欣然接受遗产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人。全盘接受。

占有、挑选。就是继承、学习、模仿。

好莱坞梦工场的美国导演们一定没有读过鲁迅的这篇《拿来主义》,他们却深得拿来主义的精髓:尊重、喜爱中国文化,《功夫熊猫》融合了众多功夫片的技巧,还为阿宝设计了最典型的中国化背景:山水、庙会、面条摊子,他练的是功夫,受伤了去针灸,连阿宝一手端数碗面条的架势也像是地道的中国“店小二”。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又善于创新。将中国文化用栩栩如生、丰富变化的动画效果来呈现出来;阿宝的形象又有美国式的个性、自由、可爱、乐观、幽默、励志。

3、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文化大国,远远排在美国、英国、西班牙、甚至落后于韩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他比中国制造更强大。举例!

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是综合国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板书设计:

拿来主义鲁迅

错误做法危害

批判……提倡……闭关主义闭关锁国落后挨打

因为……所以……破:送去主义卖国求荣亡国灭种立:占有、挑选

大宅子:文化遗产送来主义经济掠夺文化侵略

鸦片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

鱼翅

烟枪、烟灯

【教学目标】

2.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3.深刻理解“拿来主义”的精髓,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

鉴赏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

【教学难点】

掌握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课前预习(印发导学资料,内容略)

一、导语设计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从德、英等当代海军强国购买军舰,打造了一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最终的结果却是在威海以几乎没有击沉一艘敌舰的“战绩”全军覆灭今天,通过对苏27战斗机的改装,我们拥有了歼11,性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壮大了我国的空军力量同样是从别人那里“拿来”,一个以失败告终,一个却大获成功两种“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果悬殊?相信我们今天一起研读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之后,答案会了然于胸

二、探究与发现——研读标题

提问:本文的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标题隐含了哪些问题?

明确: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标题告诉我们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研读标题,我们应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三、阅读与分析——把握结构思路

2.总结提问:综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对国际交流中的几种错误做法作批判那么第5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3.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涵

明确: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自己独立思考,有主见;有辨别力,有眼光;自主选择,自己行动)

4.点拨指导: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先对错误的观点作了批驳,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结构

5.教师朗读第8自然段,并请学生听读时注意思考:第8段没有谈关于文化的问题,却提到一所大宅子,这所大宅子实际上是比喻什么?

明确:比喻文化遗产

6.提问:第8段刻画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人?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作者对这些态度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

7.总结上一环节并提问: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是怎样的.?用文中最概括的一句话来回答

明确:占有,挑选

8.第9段这句话确切、精练,但过于抽象作者接着再次用比喻手法论证了“拿来主义”的内涵请学生朗读第9段,然后小组合作,筛选文中信息并讨论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完成表格各小组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

9.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提问:想一想这段的5句话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

明确:①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

10.总结点拨,全文结构(多媒体展示)如下:

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先破后立)

第二部分(第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先破后立)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阅读与理解——鉴赏论证艺术

教师点拨启发:如果将第8段内容改写为“对待文化遗产,我们要‘拿来’!害怕继承、拒绝借鉴是逃避主义,盲目排斥、全盘否定是虚无主义,完全接受、全盘西化是投降主义,这些态度都是错误的”,和原文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多媒体展示)

教师明确: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第8段和第9段都形象地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同时,作者的目的是要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但还分析了“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这种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的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

第3段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比,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属于同一类事物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阐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

本文的论证艺术总结如下:

(1)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2)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

2.学生活动:请组织语言,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阐述“网络不是毒”的观点

五、阅读与品味——鉴赏语言特点

教师示范赏析一个语言运用的例子,然后请学生选取自己感觉最有意味的句子加以品味,说说这个句子的妙处学生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示例:“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卖国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态

2.请从下面列举的现实事例中任选一例,用300字的篇幅从“拿来主义”角度作一下分析(多媒体展示)

A.尼美舒利事件

B.于丹的签售现场,反对者穿上“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的文化衫搅场

C.孔子学院开遍世界

D.中国人喜欢过“洋节”,“情人节”打败“七夕节”,“圣诞节”火过“国庆节”

E.中国跳水队、排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一批教练到海外执教

思路解说

教学方法上突出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以小组合作、研读文本、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发言交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味,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分析评判,升级思维品质问题的设计基本遵循了难易结合的原则对一些学生第一次接触而教材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讲解的知识,如论证结构、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有关论证的基本概念,采用了讲授法,力求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使学生一次弄懂,不搞夹生饭

THE END
1.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周树人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周树人 “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大抵在于提醒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和本土传统时,需保持理性之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既非盲目排外,亦非全盘接受,而是要有选择地“拿”,有批判地“取”。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拿来主义”尤为重要。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文化的独立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fb7d7409a3c6020d90dc9aa9
2.8拿来主义说课稿一等奖4、讨论现实意义 鲁迅写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拿来主义”,在2010年有没有现实意义呢? (1)1996年10月16日《光明日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作《鲁迅论九十年代文化》。鲁迅真的会活到九十年代吗?原来,这篇文章的作者把鲁迅当年写的文章照抄一遍,然后加上一个小标题,来讨论九十年代的很多文化现象。鲁迅当年的https://www.21cnjy.com/A/130/136/V409714.shtml
3.纪念刘和珍君解析(全文)学生极易将“拿来主义”仅仅理解为对传统文化的辩证接受,而缺乏用现代的眼光去关照“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整体教学流程中对课文两个层次的定位大致为“读好”前半部分,“读懂”后半部分。加之,意将本课教学时间定为2课时,因而,第一课时主要重在对文本的解读,回到作者那个背景中去理解文章。第二课时重在对文章https://www.99xueshu.com/w/qamjdamnj5lt.html
4.高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拿来主义》教学案4、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什么是拿来主义以及为什么要拿来 2、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 3、理解破与立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送去主义”是难点。因为现在的中学生对文章的背景不熟悉,文章中有些词语比较费解。所以讲解时要适当介绍背景,把费解的词语作重点讲解。 https://www.jianshu.com/p/7643302aa443
5.略谈鲁迅的《拿来主义》——兼论其现实意义略谈鲁迅的《拿来主义》——兼论其现实意义,文化遗产,《拿来主义》, 鲁讯的《拿来主义》这篇杂文写于1934年6月4日。这篇杂文不仅代表了鲁讯先生继承和建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而且有其深刻的思想https://wap.cnki.net/qikan-GSXB199802025.html
6.拿来主义3.第六段区分“送来”与“拿来”有什么意义? 这一段对“送来”的东西举例,有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等等,指出帝国主义的“送来”不仅毒害中国人的肉体,也毒害中国人的精神;不仅进行经济侵略,也进行文化侵略。“清醒的青年们”是指看到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文化侵略的严重后果的青年们。“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gaoeryuwenjiaoan/042539076104253957964649.htm
7.手把手教你玩转“ebay流量”之“title”定位1、拿来主义误区: 自认为抄袭排名最靠前或者最热卖的listing就可以获得好的效果,优秀的listing值得借鉴,但是,不了解listing背后每个词最终的匹配效果,盲目抄袭,却是永远只能在入门级别徘徊,丧失动脑筋的自我知识提升的能力;比如,这个产品的关键词在美国ebay市场我们可以看看; https://www.cifnews.com/article/24366
8.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栏目 现代文阅读同步作文教案课件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专题热门资讯 热门文章 阅读《学弈》回答问题拿来主义的前提 阅读《三国演义》倡议书 阅读《在希望的田野上》 阅读《抬起头来做人》 阅读《目送》 阅读《手》 阅读《爱我中华》读后感 https://www.scfaying.com/k/nalaizhuyidexianshiyiyi/
9.维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用“拿来主义孔子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仁爱”、“德教”、“礼治”是孔子论语中管理思想的精华。过去这种思想对维护君主统治,维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在管理方面,对国家、社会、企业、军队仍有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 正在翻译,请等待 [translate] 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11664446
10.全书摘抄三、鲁迅对现代化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 1、必须抛弃畸形心理,对待外来文明,才能有大度开放的健全的立场。 2、拿来主义 3、西方文明——物语膨胀带来人文衰落,时代病、文明病。对传统批判继承,对外来文明有选择地借鉴吸取,而这一切努力的指向,就是要落实到思想启蒙,改造国民性,从根本上“立人”。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1072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