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它见证了中国化工发展史———南京“大厂”的前世今生

中国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先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创办的“南京永利硫酸铔厂”,曾被称为“远东第一大厂”,是如今南京江北新区大厂街道的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的前身。南京“大厂”在中国近代工业自立自强历程中谱写了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又做出过怎样的贡献?近日上午,“市民学堂”特邀南京历史学会扬子江文史研究会会长王家佳讲述《南京“大厂”的前世今生》。

王家佳介绍说,曾经的南京大厂这个地方确实有很多厂,但它最初的意思是唯一的一座厂——被称为“远东第一大厂”的“南京永利硫酸铔厂”。

从1937年建成投产至今,永利铔厂栉风沐雨80多年,见证了中国化工工业从无到有、从有走向辉煌的发展历程。

群星荟萃

沧桑巨变

1956年2月,毛泽东在接见我国著名民主人士、教育家黄炎培时曾说:“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轻纺工业不能忘了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了范旭东,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

在如今的南京江北新区大厂街道,就有一个范旭东广场,广场上竖立着范旭东先生的全身铜塑像。

塑像上,范旭东先生戴一副圆圆的眼镜,神态安详,目光睿智,黑色的大理石上刻着金字:1883—1945,范旭东,侯德榜敬书。(注:侯德榜,中国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范旭东逝世后永利铔厂的接任者)。铜像背后刻有铭文:范旭东先生铜像重立记。这尊铜像建造于范旭东诞辰120周年,像高6.2米,寓意先生62岁,连同基座高10.24米,寓意先生生辰为10月24日。这尊铜像是人们永远纪念著名的民族实业家、硫酸铔厂创立人范旭东先生的见证。虽然范先生62岁溘然长逝,但是他为振兴中国民族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临终前他不忘实业,床头堆放着建设“十大工厂”的规划图纸,并嘱咐全体职工齐心齐德,努力前进。

范旭东(1883年10月24日-1945年10月4日),祖籍湖南湘阴,生于长沙,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清朝宣统二年(1910),范旭东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民国三年(1914),他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民国六年(1917),他开始创建永利碱厂。民国十五年(1926),永利碱厂生产出优质纯碱。

20世纪30年代的酸对中国极其重要。1931年9月7日,范旭东在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信函中概括“酸在和平年代为农田肥料之源泉,一旦国有缓急则改造军火以效力疆场”,范旭东先生的建言和永利铔厂的建成,使南京“大厂”成为国内农业和国防的重要支柱。

王家佳提到,永利铔厂选址南京六合的卸甲甸(如今的大厂),也与当时国民政府编写的《首都计划》有关。综合而言,卸甲甸地区紧靠长江八卦洲北汊北岸,是水流转弯汇流的缓冲地带,既不受冲刷,又不易淤积,是一个天赐的良港。

民国二十三年(1934),范旭东在南京创办永利铔厂。民国二十六(1937),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硫酸铵产品(肥田粉)。民国三十二年(1943),研究开发成功联合制碱新工艺。

侯德榜曾评价:“纯碱工业是化学工业的一翼,而今在全体永利同仁的努力下,化学工业的另一翼也凌空扑动。现在有了酸、碱两翼,发展中国化学工业,再也不会受基本原料缺乏的苦了。”

王家佳在讲座中介绍:永利是一个群星荟萃的技术公司,人才济济。他重点介绍的人物除了创始人范旭东以外,还有: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奥秘的“学神”侯德榜;攻克难关、创造奇迹,并培养了一批催化剂行业骨干的技师余祖熙;奋斗终生、实业救国的李承干,南京解放前夕,李承干顶住内外压力保护了工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技术人才为化工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永利在筹建铔厂的时候,侯德榜赴美国前夕,和范旭东他们合影,从照片就可以看到,这些人都是永利的核心技术人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一个现象,第一排中间的左边第三个为侯德榜,而范旭东是在后排左边第五个,范旭东是老板,而第一排都是技术人员,可以看得出来,这位爱国的实业家对人才的尊重。”王家佳说。

另外,永利铔厂总共走出了5位院士,他们分别是侯德榜、姜圣阶、楼南泉、赵仁恺,谢学锦。

永利旧物

承载传奇

至今仍矗立在厂区里的硝酸塔,记下了一段中华民族奋起和抗争的历史,它像一座纪念碑一样纪念着中国化学工业的兴衰沉浮。沧桑的塔体上空无一字,却在悠长岁月中无声诉说着中国人民充满磨难又坚强不屈的抗日历史。

1936年,永利铔厂从美国进口材料,开始建造硝酸塔,1937年硝酸塔建成并投产,是当时亚洲生产规模最大的硝酸吸收塔。

硝酸塔运行不到半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为了使自己所创的民族化学工业不被敌人利用,1937年在侵华日军向永利铔厂狂轰滥炸的危急时刻,范旭东指示侯德榜,组织人员整理重要图纸,拆卸关键设备,西撤入川,但遗憾的是,受形势所迫,巨大的硝酸塔未能及时拆卸并转运后方,沦陷时期硝酸塔及其他留厂设备被侵华日军所用。

1942年,日本人又强行将生产硝酸的全套设备拆卸运走,装在了日本的大牟田“东洋高压株式会社横须工厂”用于军工生产。

1948年3月27日,除作催化剂用的铂金网以外的1482件重550吨的设备搭载货轮先行返回,4月11日到达永利铔厂码头。1948年10月,价值4万美金的铂金网空运到上海交货,至此,历经2年8个月的艰难交涉,被日本劫走的硝酸设备全部归还。硝酸吸收塔运回国后立即重新安装并投入生产,一直运行至2011年5月退役。

除了硝酸塔,产出中国第一袋化肥的关键设备、被大厂工人称为“大车”的第一台循环压缩机,如今也作为历史文物永久地保存在了今天的南化公司厂区,供人们观瞻。

这台循环压缩机1936年购买自德国博尔齐格(BORSIG)公司,一直到1987年停止使用,为工厂服役了半个多世纪。它虽早已光荣“退役”,但由于保存完好,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件保存较完整的同类产品,即便是原厂家也再没有这样一台机器,其在工业史上意义重大。

2000年末,南化人将它制作成为“永利旧物”的实物雕塑放在厂区广场上作为永久性的纪念,它与工厂的现代化设备两相辉映,不断提醒我们既要铭记光辉历史,也要铸就美好未来。

本期市民学堂讲座

主讲人:王家佳

资深新媒体人士,专注于南京地方文史研究,尤其对南京江北地区的文史挖掘颇有心得。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理事、南京历史学会扬子江文史研究会会长、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导师、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特聘导师。

THE END
1.点开→了解中国化肥发展史首页 行业热点 正文 点开→了解中国化肥发展史2023-05-18 00:00:00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作者: 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778993
2.新中国发展史简要农业篇(一)新中国发展史简要——农业篇(二):1952年——1956年 【Swahj人民怀念毛主席】 二〇一〇年十月九日第一稿 后记: 1.为写《新中国发展史简要》,光是收集相关资料就耗了我半年多的时间,但即使如此文中所列数据依然可能会有一些误差,再次敬请各位朋友指正以便于我今后修改。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0/12/179650.html
3.人民兵工创建80年发展史"8910"成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接受检阅的阅兵工程,但其在兵器工业历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和之最。因此,国庆40年阅兵工程是中国陆军装备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工程,吹响了我军向装备机械化全面进军的号角。 59."第二次创业"形成军民结合发展新格局 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https://m.360docs.net/doc/info-b28d954b2b160b4e767fcfdd.html
4.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引进西方化肥生产当时,西方国家氮肥生产的技术主要有两种,即基于煤炭制氮肥和基于天然气制氮肥。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主要是煤炭制氮肥。如果引进西方国家化肥生产成套技术设备时以引进天然气制氮肥为主,既可降低化肥工业对煤炭的需求,又可减轻交通系统的运输压力,有利于工交企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http://www.hprc.org.cn/gsyj/jjs/hyyxs/201908/t20190827_4963001.html
5.中化化肥“一体化经营”推动企业战略转型中化化肥经千人经销商大会现场 11月27日,中化化肥发展史上最大的一场经销商会议在山东临沂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推进中化化肥生产工厂和分销网络的一体化进程,启动中化化肥营销模式的战略转型。当天,山东省内1000多名基层经销商共同见证了中化化肥的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http://www.cnfert.com/_zixun/toutiao/2012-12-01/20361.html
6.中国农业发展史(精选6篇)中国农业发展史(精选6篇) 篇1:中国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农业对中国文明的重要性及影响,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的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中国农业、起源、发展、未来趋势 中华文明的火炬何以长久不灭?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ulgmsa.html
7.中国化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0240609091414.pptx中国化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pptx 19页内容提供方:181***8523 大小:967.82 KB 字数:约2.14千字 发布时间:2024-06-17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1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中国化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ppt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609/5140020040011223.shtm
8.2014年中国化肥行业最大金矿在聊城市启幕这次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电视广告进行大力度的宣传,在鲁西集团的发展史上尚属首次,鲁西也加入了品牌时代电视广告营销的大潮。从最初的“鲁西复合肥,实在、是好肥”到“鲁西好肥料,省事又高效”,再到今天的“金牌质量,世界级好肥”,鲁西品牌形象从外面看不断升级,而从内在来说,是自身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联合清华http://3g.sdchina.com/show/2976509.html
9.我国制硝酸的发展史(从古到今),有谁知道啊?求您帮帮忙啊!非常感?爱问不久,山西化肥厂(现天脊集团)从国外引进了中国榜首套双加压硝酸设备,从此中国的硝酸工业开端向世界https://iask.sina.com.cn/b/1SU6Wya86I15.html
10.全国有两个吉林,你知道吗?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乌拉新城。图/中国国家地理 这是吉林大地的城市文明,它从来不是东北文化边缘之地,而是一直是东北核心。 过去的历史,沉默不语,却如史诗般壮阔。 图/中国国家地理 02 吉林市,东北文化起源地 长春市,书写东北的发展史 说到吉林市,离不开那个颇有渊源的长春市。 https://www.dongqiudi.com/news/1490639.html?ivk_sa=102319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