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为斌,中共开化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社工部部长
8:30-8:45开幕式
播放开化宣传片
开幕致辞
熊春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
8:45-9:25专题报告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县域实践主题报告
陈利华,中共开化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孙庆忠,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钱江源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
***每人发言30分钟
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柯炳生,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教授
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深化乡村全面振兴,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张慧东,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振兴宣教中心主任
乡村振兴中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叶敬忠,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奋力打造赣州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孙晖,江西省赣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优秀村支部书记论坛(一)
地点:共富中心报告厅3101
任金政,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党建引领全面振兴统分结合彰显活力
张德斌,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战家村
紫鹊界共赴富裕路:人才引领乡村振兴
罗洗,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吉寨村
创新引领产业助力让乡村变成幸福美丽的家园
侯宝成,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居庸关村
黄桷桥村的转型与崛起:集体经济带动下的乡村振兴
丁胜利,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
“高”标聚“合”力“雄”心奔共“富”
张雄富,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高合村
提问与讨论
点评与总结
孙庆忠,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优秀村支部书记论坛(二)
地点:共富中心报告厅3102
龚利,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
以改革破解融合发展难题以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赵小健,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兰沟村
党建统领探索桂花共富路
蒋益民,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寿昌镇桂花村
百陇村的发展史
阳长标,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加尤镇百陇村
迈向集体经济繁荣的宏伟蓝图与前瞻构想
林光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南埕镇南埕村
燃起产业之火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黄斌隆,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樟山镇清湖村
鲁可荣,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授
第十四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论坛
分论坛一:农民赋能与乡村治理
地点:教学楼2103
分论坛二:数字乡村与新质生产力
地点:教学楼2105
分论坛三:乡风文明与产业发展
地点:教学楼2108
分论坛四:乡村发展与乡村公益
地点:教学楼2109
***每位汇报者发言15分钟。点评人点评15分钟。
***每人发言15分钟
14:00—15:30第一单元主持人
于风,武汉大学博士生
制度质量、资本禀赋与农民参与乡村社会治理行为
宋娜娜,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
政治势能如何助推政策执行?——基于A市示范创建项目的个案研究
周紫升,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
地方性再生产:农民自愿市民化的微观机制
车佳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
新农保、家庭隔代照料对农村中老年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
罗宇,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
评议人
高静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
15:30-15:40休息
15:40—17:00第二单元主持人
“面子”带动“里子”:人居环境整治与村庄内生发展能力提升——兼论党建引领的催化作用
周健,西南大学博士生
生活垃圾分类如何走进乡村—基于Y村的田野考察
控制权视角下宅基地退出的治理机制:基于增减挂钩政策的多案例分析
李甜,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
自主赋能与行政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实践逻辑
谢彩,贵州大学博士生
万莼,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杨兴杰,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
“新农人”变“兴农人”:乡村数字经济下的农民创业
李丹阳,郑州大学博士生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减贫韧性的影响:“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盛迪,安徽财经大学博士生
数字素养何以赋能共同富裕?——来自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证据沙周浩,山东大学博士生
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职业替代风险视角的分析
杨光,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
姚清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
沙周浩,山东大学博士生
公共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全景式价值、基本经验与赓续发展——以贵州“村BA”发展为例
王智垚,新疆大学博士生
数字技术使用、社会化服务获得与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选择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推动新疆渔业高质量发展
李京津,新疆农业大学博士生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何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富裕效应”和“共享效应”的双重视角
叶谊锋,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
卢成仁,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
陈凌子,厦门大学博士生
返乡入编:县域青年的“考编热”与新异化的创造
赵云,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
协同性三次分配:贫困治理视域下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
王亚茹,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
液态式联结:拆迁居民社会关系建构的情感实践研究——基于闽东L安置社区经验
潘文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早期探索——以燕京大学汶上县政实验为中心
高鹏程,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伽红凯,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体化经营的过程逻辑与实践机制
界定vs实施:农地产权何以影响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
周琦宇,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
现代小农经济需要怎样的农民合作社?——基于西北一个村庄的经验研究
罗智杰,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
重识“社会基础”:一项对脐橙经营过程中交往细节的社会学研究
郑先令,南开大学博士生
李琳琳,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张冰涛,深圳大学博士生
CultivatedLandProtectionPracticesANDWelfare:ADualQualityANDEcologyPerspective
邹凯,浙江大学博士生
“出口示范企业”政策是否推动了农产品出口?——基于断点回归和PSM双重差分的分析
蔡晨晨,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
农村劳动力转移如何影响化肥施用效率——基于中国苹果生产的经验研究
杨帆,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
“舌尖上的家庭发展韧性”——家庭发展韧性能否促进农村居民膳食健康?
张筱晨,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生
胡振通,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
乡村公益性岗位是否瞄准了应得之人?——基于中西部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分析
何禄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
从“劳役”到“零工”:义务工制度变迁与农村公共服务的半市场化
申光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
成为“乡村的”教师:乡村教师公共性身份建构的类型考察与逻辑遵循——基于“嵌入性—公共性”框架的分析
卢鉴策,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生
“南稻北麦”与慈善捐赠——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
李耕,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
吴惠芳,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
第十四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论坛颁奖仪式
颁奖人:熊春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
签署合作协议
范大年,共青团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书记
徐凯云,共青团开化县委员会副书记
共建基地授牌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艺术团乡村美育实践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毛小娟,浙江省开化县“两有”学院院长
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现场教学基地
总结致辞
严雪峰,中共开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特邀嘉宾“两有”主题实地考察调研
安排:
8:30路线1:金星大酒店门前,集合出发,前往文化客厅,考察民俗非遗及特色文化
路线2:博士生论坛参加人从开化国际大酒店门前出发,前往根缘小镇,考察循迹溯源点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