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工业发展史(上)(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1979年4月,中共中央又提出了对整个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政策。按照党中央的方针和政策,阀门行业各厂先后进行了恢复性和建设性企业整顿,生产管理形式开始从“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同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推广节能技术和发展节能产品,发放生产许可证,并制定了“七五”规划和2000年设想目标,使整个阀门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01

1.恢复性企业整顿

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指引下,阀门行业各厂按一机部的“机械工业提高产品质量整顿企业管理十二条”标准进行整顿。各厂都成立了企业整顿领导小组,发动群众,进行了恢复性企业整顿。通过整顿,强化了生产指挥管理机构,落实了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健全了“岗位责任制”“考勤制”“质量检验制”“交接班制”“安全生产制”“设备维护保养制”“经济核算制”等多项企业管理制度。各厂在进行生产管理的同时,也抓了技术管理,对产品标准、图样和技术文件重新进行整顿和归档等。

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提出了《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阀门行业各厂又投入了以提高经营管理,加强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抓好生产计划管理与完善经济责任制为重点和以做好五项工作、三项建设、实现六好企业为目标的全面企业整顿。

经过两次企业整顿,阀门行业生产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原来亏损的企业开始转亏为盈,原来较好的企业也更上一层楼。

1983年阀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0.76亿元,产品销售税金0.24亿元,利润和税金累计总额为1亿元。1983年实现利润水平比1982年增长47.5%,盈利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9家,盈利额达到400万元以上的有两家,盈利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有1家,突破了1982年的水平。1983年亏损企业为4家,比1982年减少了9家,亏损面占阀门行业总企业数的2.7%,比1982年下降了6%。1983年全行业人均利润为927元,比1982年658元增长41%。1983年全行业每名职工平均创造价值为6157元,比1982年提高11%,比1980年提高14%。在“五项整顿”验收合格的基础上,阀门行业各厂开始向现代化管理迈进,如上海市东海阀门厂开始在企业管理上应用电子计算机,上海阀门厂、开封高中压阀门厂、铁岭地区阀门厂也着手开展这一工作。

2.改革生产管理方式适应新的形势

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阀门工业的生产面临着新的形势,工业建设速度放慢,基本建设压缩,一大批石化基建项目的设备成套进口,传统的阀门用户也在调整之中减少了订货,造成大部分生产厂“吃不饱”;同时,国家急需的节能产品和新产品,由于品种、质量、技术水平、交货期等方面原因,反而“吃不了”,被外商占去了一部分市场。这种矛盾从企业外部来说,主要是经济体制不合理所造成的。从企业内部来说,主要是企业缺少活力和后劲,经不起市场变化的冲击,经营理念落后。长期以来,国内企业主要依靠国家统产、统销,吃国家“大锅饭”。因此在产品需求发生变化,产需关系失衡,得不到上级的“产、供、销”一起包时,企业就没有应变能力。产品销路打不开,甚至连长期短缺的高中压阀门的销路都成了问题,普遍感到原有的传统产品“吃不饱”。另一方面,产品技术水平上不去,更新换代十分缓慢,对难度大、要求高的新产品又“吃不了”。

这是传统管理体制在调整时期的综合反映。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新形势,各企业纷纷派出大批人员到全国各地走访用户,进行市场调查和产品质量调查,主动登门拜访和承接任务。各企业开始从依赖统产、统供、统销的圈子里走了出来。

1979年以来,企业获得了在国家计划外自行安排生产和自行销售的自主权以后,各厂都开始把生产经营放在重要地位,纷纷建立或加强经营销售部门,开展市场调查和预测,加强为用户服务,逐渐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形转变。各企业从实践中体会到,必须根据本企业的特点,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发展新产品,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才能使企业兴旺发达。例如:武汉阀门厂加强了营销力量,先后有120人次到全国各地走访了925个用户,赢得了用户信任。

02

1979年开展第一个“质量月”活动以来,各阀门厂积极建立和健全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少企业举办了全面质量管理培训班,培养了大批质量管理干部。阀门行业也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开展质量评比和情报活动。1979年5月,在杭州召开阀门行业组长厂会议,评选铁岭阀门厂、武汉阀门厂和上海阀门厂为1978年产品质量优胜单位,进一步修订了《阀门产品质量分等规定》。1980年部局在蚌埠召开了质量工作座谈会,研究制定了解决质量问题的产品升级创优规划,推动各厂开展创优活动。截至1983年底,先后有铁岭阀门厂的“铁阀”牌Z45T-10、DN600和武汉阀门厂的Z44T-10、DN400低压闸阀,上海阀门厂的A42Y-16C系列安全阀和瓦房店阀门厂的J41T-10低压截止阀荣获国家银质奖,还有52个品种规格的阀门产品获得部优或省优等级。

为了提高全行业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行业活动又增加了生产管理的内容。定期开展经济技术情报交流,从而及时提供、传递了企业管理信息。由部局组织了阀门行业生产管理小组,进行了生产管理专业研究,编印了《阀门生产管理研究》,共同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程(包括生产作业计划编制规程、在制品管理制度、行业生产管理互检方法细则),推广了沈阳高中压阀门厂的滚动计划、上海阀门厂的网络计划、大连高压阀门厂的组织均衡生产先进经验等。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强财务管理,组织了财务人员和成本员开展活动,编制了《阀门产品财务成本核算规程》和《财务指标考核办法》,还进行了财务分析、咨询和扭亏为盈的经验交流。为完善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管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完成利率上缴任务,更好地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维护财经纪律,以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做了很多工作。为加强行业厂的劳动定额管理,还组织了行业性的阀门产品工时定额标定,制定了《阀门行业产品加工工时标准定额》,并开展同行业的互学互检互帮活动。在物资供应、工具订购等管理工作方面也适时地开展了一些行业活动。

03

1.开展对外技术交流

1977年10月,应日中经济协会邀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阀门考察代表团前往日本,先后在日本考察了30个阀门制造厂及有关协作厂。而后,日本东亚阀门公司、日本制钢所、日本神户制钢所、日本久保田铁工厂、日本大洋铸钢公司和英国赛克公司等国外同行先后来华进行技术交流。

1982年10月,以冈野正实为团长的日本阀门工业代表团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和技术交流。同年,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派员代表中国标准协会(CAS)前往法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阀分委会(TC53/SCI)第九次会议。

2.引进国外技术

对外开放以后,阀门行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面迈开了步伐,有些项目进展比较顺利,并开始初见成效。引进的项目有:大连高压阀门厂从加拿大维兰(VELAN)公司引进了疏水阀技术;天津塘沽阀门厂从美国马克(MARK)公司引进了无法兰对夹式中线蝶阀技术;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从美国费城齿轮公司引进了阀门电动装置里米托克技术;上海阀门厂从德国巴布扣克公司引进了安全阀技术;沈阳高中阀门厂从美国ACF-WKM公司引进了平板闸阀技术;上海阀门五厂从英国桑达斯公司引进了隔膜阀技术;北京市阀门总厂从德国盖斯特拉公司引进了双钢片疏水阀技术。此外,开封高压阀门厂、兰州高压阀门厂、良工阀门厂、天津阀门厂、铁岭地区阀门厂等的技术引进工作也在进行中。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于1981年与美国费城齿轮公司(里米托克公司的总公司)签订了《里米托克阀门驱动装置设计、制造、销售许可证及专有技术合同》。到1984年底,阀门行业共签订了9项技术引进合同,其方式主要是许可证贸易和合作生产两种。

引进技术消化较好的厂家是天津塘沽阀门厂。该厂于1980年3月与美国马克公司签订《中线型对夹式蝶阀合作生产许可证转让合同》,技术资料到厂后,第9个月生产出样机,第二年已批量生产,产值58万元,创利润32万元,第三年起每年创外汇80多万元,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对外开放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我国的技术水平向世界先进水平前进一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代,使我国的阀门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阀门行业的技术引进工作发展是不平衡的,凡是能较快、较好地消化引进技术的企业,其特点首先是领导重视,能如期执行合同,采取积极措施,完成引进产品技术消化工作,造出产品,做好鉴定工作,进入国内外市场,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次是能举一反三地移植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派生出新产品,改进老产品;第三是把考察了解到对企业有利的、有发展前途的、能吸收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尽量引进并充分应用,来改善企业生产技术条件,使企业更上一个台阶;第四是能将适合我国国情的组织生产管理方式方法应用到企业中,来改进和提高企业水平。总之,引进工作做得好的企业是既出产品,又出人才;既提高了技术水平,又提高了企业水平;既打开了国内市场,又打进了国际市场。反之,引进技术工作比较差的企业与之相反,合同不履行,行动不积极,动作缓慢,一拖再拖,经济负担日渐加重,企业效益得不到提升,以致引进后几年进步不大。这些经验教训是以后引进技术企业的很好借鉴。

3.加大阀门出口,打入国际市场

实行对外开放后,阀门出口额日益增加。1978年我国出口阀门4.1万台,创外汇111万美元;1982年出口29万台,创外汇近480万美元。1982年比1978年出口金额增长了3倍多。出口的地区是美国、东欧、东南亚非洲等地。

1980年,上海阀门厂、上海良工阀门厂和上海阀门二厂与美国时代探索公司签订了按美国国家标准(ANSI)和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生产出口铸钢闸阀的合同。当年就试制出样机,经外商验收,1981年投入批量生产,1983年按期交货,共生产2500多t,创外汇550万美元。

上海地区生产出口铸钢闸阀,远销美国,不仅创了外汇,而且使高中压阀的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1983年4月,上海市派出出口铸钢阀门质量调查小组,赴美国进行实地考察。据调查,我国出口的铸钢闸阀与美、日同类产品相比,其质量毫不逊色,很受用户欢迎,这说明我国高中压阀门完全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打开销路。为了扩大宣传和出口,一机部多次选送阀门样机到国外展会展出,曾到德国汉诺威国际博览会展出,又在1981年10月选送标准铸钢闸阀样机到墨西哥、爱尔兰、阿根廷等国展出。1983年4月,由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和机械部联合组成阀门贸易小组,到法国、加拿大和美国进行市场调查和产品推销,共签订了7项合同,阀门出口成交额达291万美元。

04

经过企业整顿,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为阀门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整个阀门行业为实现“三上一提高”(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开拓前进。

1.铁岭会议进行具体布置

1985年5月,机械部在辽宁铁岭主持召开了全国阀门行业工作会议。各大区正、副组长及部分行业厂、有关科研院所56个单位的11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石化通用局的练元坚总工程师主持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代表们围绕着如何以技术进步为核心,实现“三上一提高”,开创新局面这个中心议题,深入地讨论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产品更新改造、发展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以及发放生产许可证等4项重大技术政策,提出了《阀门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实施计划》和《阀门行业产品更新改造实施计划》,修订了《阀门产品生产许可证细则》。这次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为阀门行业开创了新局面,为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发展节能阀门指明了方向。

2.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实现“三上一提高”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全行业生产技术水平,满足大型引进成套设备的配套需要,使阀门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这些标准被国家技术监督局以技监国标发〔1990〕037号文批准为国家标准,从1990年12月1日起实施,该批阀门国家标准(如GB12220-1989、GB/T12221-1989和GB/T12252-1989等)和行业标准(ZBJ16007-1989、ZBJ16006-1989)共35项被评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产品更新改造

铁岭会议制定了《阀门行业更新改造实施计划》,在“六五”和“七五”期间将现有老产品全部更新改造完毕。铁岭会议后,全行业纷纷行动,进行老产品更新改造。1983年9月,部分阀门生产厂分别在兰州、大连、武汉进行了铸钢阀、锻钢阀、低压阀的更新改造联合设计。上海良工阀门厂对PN16、PN25,DN80、DN100的闸阀进行了更新设计,上海阀门厂对PN16、PN40,DN200~DN400的闸阀进行了更新设计。经行业组织验收,这些产品达到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并投入了批量生产,对外可出口,对内可满足石油、石油化工使用,是能畅销国内外市场的产品。

4.开发节能技术和节能阀门产品

5.推行发放生产许可证

铁岭会议决定,首先对量大面广、节能和对生产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铸钢闸阀、蒸汽疏水阀、安全阀发放生产许可证,这是一项重大的技术政策,对提高阀门产品质量将会有深远的影响。这项技术政策要求在发证前必须经过综合性的型式试验检测,而型式试验检测台架要事先经过国家正式检查验收并决定:安全阀检测在上海阀门厂进行,蒸汽疏水阀检测在通用技术设计成套公司和北京市阀门总厂或北京阀门研究所进行,其余阀门检测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进行。为了促进阀门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发放许可证工作的开展,机械部石化通用局于1984年4月在上海召开了阀门行业部分厂长工作会议。会议落实、制定了行业各厂1984年和1985年两年采用国际标准的产品计划,对上海良工阀门厂等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铸钢闸阀产品进行了验收,讨论了阀门产品发放许可证实施细则、“三上一提高”的近期目标和提高产品质量的10条措施。

按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切实地进行老产品改造,有步骤地发展节能阀门产品,狠抓阀门产品质量,有目的地进行企业技术改造等5项工作,是贯彻“三上一提高”方针的基础保证,是迎接阀门行业振兴时期到来的前提条件。

05

开创新局面时期的1979-1990年,经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过程,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政策,生产管理形式从“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阀门产量逐年增加。开创新局面时期(1979-1990年)的阀门产量见表5-4。

表5-4开创新局面时期(1979-1990年)的阀门产量

注:1984年的统计数据缺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政策,阀门企业开始从“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这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委领导也多次到企业考察。

在“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形势下,阀门行业难以组织起生产阀门的全部企业,有大批的民营阀门制造企业无法纳入行业组织,因此需要筹建阀门协会。

1986年,按机械工业部石化通用局科技处的指示精神,由北京市阀门总厂、石家庄阀门二厂、铁岭阀门厂、上海阀门七厂、沈阳高中压阀门厂、开封高压阀门厂和兰州高压阀门厂抽调人员组成阀门协会筹备组,暂借位于北京天坛东路76号北京阀门研究所的4间房办公,面积约有60m2,着手开展协会工作。

1988年6月,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以机通字〔1988〕052号文正式批准阀门协会成立,并定名为中国通用机械阀门行业协会(2000年更名为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阀门分会,简称阀协)。1988年11月28—30日,在石家庄召开中国通用机械阀门行业协会成立暨第一届会员大会和第一次理事会,会议选举了开封高压阀门厂为理事长单位,开封高压阀门厂党委书记沈延新担任理事长,万家齐担任秘书长。

1992年4月14日,阀协在重庆市召开第二届第一次理事会,选举开封高压阀门厂党委书记沈延新继续担任理事长,万家齐继续担任秘书长。

1996年5月28日,阀协在武汉召开第三届第一次理事会,选举袁茂臻为理事长,万家齐继续担任秘书长。

2000年4月20日,阀协在长沙召开第四届第一次理事会,选举开封高压阀门厂黄志远厂长为理事长,康家桥为秘书长。

2000年11月10日,阀协在广东番禺召开第四届第二次理事会,选举通过开封高压阀门厂新任厂长贺领同志担任理事长。

1.收集翻译国外标准

2.推广国家标准

经过阀门行业的共同努力,在机械工业部石化通用局科技处的组织领导下,阀门行业完成了33个国家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材料标准、试验方法标准。这些标准都是经修改或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而制定的,应用这些标准对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很有帮助。因此,协会通过组织标准培训班,请起草标准的技术人员进行标准讲解,大大促进了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3.信息统计与价格协调

协会组织行业企业收集分析企业统计信息,进行企业之间先进经验交流,互相参观学习,促进行业企业共同提高管理水平;开办了《阀协通讯》和《阀门市场参考价格》,引导市场价格,使之更合理。

4.发展协会会员

协会开始只发展国营企业为会员,不吸收民营企业加入协会,因此当时协会的会员厂仅有92家。

自从沈阳阀门研究所担任机械工业部阀门科技情报网组长厂以来,连续组织召开了三次全国阀门行业情报工作会议,即1988年10月在沈阳召开的全国阀门行业第五次情报工作会议,1991年6月在兰州召开的全国阀门行业第六次情报工作会议,1994年10月在沈阳召开的机械工业部阀门科技信息网第七次工作会议(庆祝建网30周年纪念)。在这三次会议上,为了阀门行业的新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先后布置了全网和大区网的调研任务,分别是:

《海洋石油用阀门资料选编》———主编:开封高压阀门厂、上海良工阀门厂。

“阀门密封面等离子喷焊工艺推广”———负责单位:北京阀门研究所。

“三个三(30万t/年合成氨、30万t/年乙烯、3万m3/年空分)用阀门调研”———负责单位:上海阀门厂、成都阀门厂。

“城市煤气阀门发展动向”———负责单位:阳泉阀门厂。

《国内主要阀门厂家情况调查汇编设备部分》———主编:开封高压阀门厂、铁岭阀门厂。

“小化肥用阀门调研报告”———负责单位:安徽屯溪高压阀门厂等。

《国外阀门制造工艺水平与分析》———主编:沈阳阀门研究所、北京市阀门总厂、上海阀门厂。

《国内外阀门制造工艺文献题录》———主编:大连高压阀门厂、沈阳阀门研究所。

“石化装置对阀门需求及展望”(西南地区阀门科技情报网项目)———负责单位:成都阀门厂。

“金属硬封蝶阀的前景”———负责单位:成都阀门厂。

“氧化铝工业用阀调研”———负责单位:北京阀门研究所。

“阀门工厂生产现场管理”(本项目分文字资料、声像资料两部分)———负责单位:北京市阀门总厂等。

“长输管线及管线用阀门”———负责单位:自贡高压阀门厂、重庆阀门厂。

《国内外阀门新结构》(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主编:北京阀门研究所。

以上项目在参加单位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按期、按质地完成了工作,对阀门行业的新产品开发及企业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阀门科技情报网还交流了各企业的技术发展情况。

由于阀门产品属于一般市场竞争性产品,国家不再统购统销,由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20世纪80年代后期,民营阀门企业骤增,仅温州一地就达上千家。为了降低成本,有些企业减少加工工序(如减少热处理工序),减小壳体壁厚等,以低价中标,致使压力管道元件阀门事故多发,影响装置的安全生产。

阀门产品要取得生产许可证才能生产、销售,阀门生产许可证由国家劳动总局组织颁发。为了杜绝压力管道元件阀门的产品质量给管道或装置造成事故,国家劳动总局决定由国家劳动总局、北京金属结构厂和北京阀门研究所共同研究安全注册办法,制定安全注册条件,进行AZ安全注册。随着国家劳动总局和国家技术质量监督检验局合并,AZ安全注册改为特种设备(TS)生产许可证。阀门是压力管道元件,属于特种设备,因此要取得TS认证才可生产、销售。随后又制定了TSGD2001《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TSGD7002《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阀门制造企业都要按这两个文件要求申请TS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证。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民营阀门制造企业在浙江温州和河南等地区异军突起,如位于浙江永嘉瓯北的超达阀门有限公司、保一阀门厂、浙江方正阀门厂、伯特利阀门有限公司、环球阀门有限公司、宣达阀门有限公司等近千家;位于温州永强的浙江石化阀门有限公司、江南阀门有限公司、浙江五洲阀门有限公司、凯喜姆阀门有限公司等几百家;位于河南荥阳地区的河南高山阀门有限公司、郑州高压阀门厂、河南高中压阀门厂、郑州市荥阳通用阀门厂等60余家。当时这些厂除部分比较大的有阀门生产资质外,绝大部分都是没有生产资质的,企业规模较小,多数是几个人到十几个人,几台机床的小厂。许多企业不按标准生产,不按工序生产,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使阀门产量大大增加,也能在某些领域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很多较大的民营阀门生产企业,如浙江超达阀门有限公司、郑州市蝶阀有限公司也非常重视产品质量,重视技术人才。1998年,浙江超达阀门有限公司建立了企业技术研究中心,专门从事阀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开发的金属硬密封高温球阀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奖。郑州市蝶阀有限公司开发了金属硬密封双偏心蝶阀,深受市场欢迎。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行业协会牵头收集、翻译国外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制订行业参考价。阀门情报网发挥了信息交流作用。国家压力容器TS证的实施,提升了阀门的质量门槛。市场经济催生了一批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新生力量。

1991—2000年阀门行业的经济指标见表5-5。

表5-51991-2000年阀门行业的经济指标

进入21世纪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国有企业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阀门行业就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原有的国营企业,大部分转为民营企业,国有骨干企业大多实现了民营化,仅有少数企业仍然属于国有企业。

1.阀门行业发展概况

阀门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中,尤其是在电力系统和石化装置中,阀门更是起着关键作用,而且用量非常大。我国阀门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初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阀门企业总数增加我国阀门行业走过了一段艰苦的创业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速度较慢。市场经济初期阀门行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全国阀门企业总数已经发展到4000多家,民营企业迅猛发展成为我国阀门制造业的一支新的生力军。

2)企业规模大阀门厂家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截至2005年末,产值超亿元的阀门企业近百家,超过5000万元的阀门企业近二百家。

3)阀门品种多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阀门行业只能生产600多个品种系列、2700多个规格的阀门产品;到2005年,已经生产3000多个型号、40000多个规格的阀门产品,品种包括闸阀、截止阀、节流阀、旋塞阀、球阀、蝶阀、隔膜阀、止回阀、安全阀、减压阀、疏水阀、调节阀和其他阀类等,共计14大类。

4)技术水平提高阀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及产品质量都在不断提高,许多阀门制造企业已经能够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ASME、API、EN、BS等标准)生产阀门产品,当时总体水平已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部分产品达到或接近当代国际先进水平。阀门行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已比较完整。

阀门行业多数企业取得了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有约50家取得API和CE认证。

我国的许多阀门产品已打入了国际市场,出口到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出口阀门产品近20亿美元。

5)制造工艺水平提高阀门行业制造工艺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企业采用了先进的树脂砂脱箱造型线生产铸件毛坯,铸件化学成分采用直读光谱仪进行快速分析,采用钴60γ射线对铸件进行缺陷检测;锻造采用了模锻和多向模锻工艺;焊接采用了摩擦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喷焊等先进工艺,阀门焊接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多数阀门企业采用组合机床、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进行机械加工,部分企业已经使用加工中心。

6)全行业工业生产总值增长快据2005年末统计,我国共有规模以上阀门制造企业(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1200多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03.07亿元,同比增长61%;利润总额30.33亿元,同比增长77%;进口和出口交货值均达到近20亿美元,同比增长70%以上。

由于对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统计数字不够完整和准确,当时实际阀门生产企业大约有3500多家,产量和工业产值等数字也有较大差距,估计全行业的工业生产总值应接近600亿元人民币。

2.行业取得的技术进步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满足我国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对高参数、高技术含量阀门的需求,我国阀门行业骨干企业加大了新产品开发力度,并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了一些阀门设计和制造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比较成功的主要有:

1986年,开封高压阀门厂引进了日本冈野阀门株式会社的高温高压电站阀门技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又自主研制开发了为300MW、600MW亚临界和超临界火电站配套的过热器与再热器水压试验阀、汽轮机各段的抽汽逆回阀、高加旁路阀等产品。截至2005年,开封高压阀门厂已累计生产销售电站阀门产品3万多台,为200多套火电机组提供了阀门配套。

大连大高阀门厂与加拿大维兰公司合作,引进了双金属疏水阀制造技术;与日本冈野阀门株式会社合作,建立了国内第一条热模锻阀门生产线。

上海阀门厂引进了德国巴布考克公司的安全阀技术。

上海耐莱斯·詹姆斯伯雷阀门有限公司引进了美国的球阀先进技术。

自贡高压阀门有限公司引进了美国GE的新比隆管线球阀生产技术。

哈尔滨锅炉阀门有限公司引进了日本冈野阀门株式会社的安全阀、电磁泄放阀、调节阀系列产品制造技术。

上海自动化仪表七厂引进了美国梅索尼兰公司的高温高压调节阀制造技术。

吴忠仪表股份公司引进了德国ARCA公司的最新一代模块化智能调节阀技术等。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加快了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阀门行业的技术水平、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电力和石化系统中所用阀门,除个别高参数的安全阀和调节阀需要进口外,其他阀门产品我国全部具备开发能力。

3.新产品开发取得的成果

经过市场经济初期的发展,新产品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相继开发的产品有:为石油化工大型吸附分子装置配套开发了关键阀门———24通旋转阀;为石油化工、食品、制药气力输送系统配套开发了用于固体物料气力输送的输送换向阀和滑板阀;为发电、冶金、化工、给排水方面开发了新一代高性能单双向密封的三偏心复合圈密封蝶阀,公称尺寸达DN2000;为硫黄制酸、硫铁矿制酸、烟气制酸及有色冶炼、黑色冶炼、石化、电力等系统的高炉配风、锅炉出口及其他高温管路开发了使用温度达1200℃的高温蝶阀;为核工业领域开发了上装式核电球阀和用于提取核燃料的软硬密封高真空电磁耐压阀;为长输管线开发了GK型管线球阀(PN50~PN63、NPS28~NPS32);为电站排灰开发了镶嵌耐磨陶瓷密封闸阀、球阀和调节阀。

此外,还开发生产了高温高压Y型波纹管截止阀、低温波纹管氯气阀、亚临界和超临界高温高压截止阀、生物抗菌隔膜阀等。一些新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4.行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阀门制造业为国家许多重大工程生产了大量的阀门产品,如45万t和60万~70万t乙烯改造工程、“西气东输”管道输送、30万t合成氨、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和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等。

200多台300MW和40余套600MW亚临界火电机组配套阀门可以主要立足国内采购,除少量高参数安全阀和调节阀需要进口之外,多数电站阀门产品国内都可以制造。另外,300MW核电站机组配套的核级阀门产品国内也可制造,并且实现了小批量出口。

截至2005年,我国阀门制造业的产品已相当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初的技术水平,少量高参数阀门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如下:

1)科技投入少。由于科技投入不足造成企业技术基础薄弱,产品设计水平低,设计手段落后,产品开发能力差,跟不上需求领域的发展要求。

2)在技术管理上标准滞后。由于国内阀门制造业对国外先进技术标准的相继采用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普及提高,以及同国外先进技术标准的衔接等,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显得有些滞后。阀门行业执行的许多国家标准在2005年制定后长期没有进行修订,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求。标准制定和修订的滞后,也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化学工业、煤制油、水利建设、城市供水等需要大量阀门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我国阀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到“十一五”末期我国电力工业装机容量将达6亿kW,2020年预计全国装机容量9亿kW。按照这一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装机3000万kW以上,平均每年投资5000亿元以上。煤电将主要开发高效、低污染的大型机组,60万kW超(超)临界机组将成为火电的主力机组。

核电站建设也需要大量阀门产品,国家已批准广东、浙江两套百万千瓦核电站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要建设2~3套百万千瓦核电站。

石油和天然气作为重要的一次能源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当时预计未来10年中,将有2万多千米的输油、输气管线要建设,其中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跨国输油、输气管线。由于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国家计划继“西气东输”之后,还要建设2万多千米的跨国输气管线和支线;这些工程项目大约需要2万多台大口径管线球阀和中小口径球阀平板闸阀。

石油及化学工业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发展。

炼油方面将以大型化、高效节能为主要标志,当时预计未来10年要建设10~20个千万吨级世界规模的大型炼油厂。

乙烯是重要的基础原料,国家要新建、改扩建一批80万~100万t级的大型乙烯装置。

化纤的基础原料PTA当时十分短缺,已批和待批的50万~60万t/年大型PTA装置就有十几套,其中也需要一些特殊阀门和大量普通阀门。

大型化肥装置配套阀门较多。年产30万t合成氨装置的建设为阀门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煤化工开始起步。煤直接液化是解决我国石油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很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由于煤直接液化工艺介质工作温度高、压力高、固体颗粒含量高,因此对阀门有很高的要求。

水利建设需要大量阀门。“南水北调”工程总投资5000亿元,需要大量阀门。

2005年,全国阀门生产企业有350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有1438家,工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80家,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2001-2005年总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34.88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297.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74.42亿元,出口交货值300.5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2.36亿元。

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阀门分会的125家骨干会员企业上报的资料,截至2005年,工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42家。

2001-2005年,阀门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以平均每年30%以上增长,利润总额也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

1.阀门进口情况

2.阀门出口情况

2000—2005年,阀门出口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阀门毛坯,二是半成品,三是成品。在成品阀门的出口中,第一类是单机出口,相当一部分为贴牌产品;第二类是随成套项目出口的阀门(电站、石油化工、材料等)。2001—2005年阀门出口情况见表5-6。

表5-62001-2005年阀门出口情况

阀门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

06

1.阀门企业所有制形式变化情况

随着行业发展,阀门行业出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2001—2003年阀门行业中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数量见表5-7。其中占比较大的有5种形式: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民营有限责任公司。

从发展趋势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所占比例每年减少;民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企业所占比例有较大发展。2001—2003年民营有限责任公司占比增加0.7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增加0.5个百分点,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增加1.5个百分点。

表5-72001-2003年阀门行业中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数量

2.国企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阀门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这些企业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经济增长非常快,而多数国有企业变得举步艰难。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机制,国有企业要发展,走向市场,就必须深化改革。阀门行业重点企业逐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重组、并购等改革。

2003年9月26日,开封市政府决定由郑州市郑蝶阀门有限公司对开封高压阀门厂进行整体并购。2004年1月6日,河南开封高压阀门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

大连高压阀门厂2002年7月改制成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由外部投资人和公司领导层及全部业务骨干集资购买企业,改制而成民营股份制企业。

兰州高压阀门厂2003年10月改制重组为兰州高压阀门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7月,整体收购国有资产实现民营,注册资本为2800万元,其地址、商标、经营范围均不变。

北京市阀门总厂2002年企业实行产权改革,实现了民营化,由几位福建企业家共同投资收购了企业,完成了民营股份制改制。

2005年,上海阀门厂改制为上海阀门厂有限公司,成为股份制民营企业。

苏州高中压阀门厂1996年实施第一次转制,由国有、集体、职工股三部分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但由于改制未到位,企业几年来变化不大,步伐不快。2003年,在苏州市政府统一规划要求下,对企业进行二次改制,企业性质转为民营企业。

成都阀门厂1999年由公司员工全员持股改制为民营企业,之后逐渐进行股份并购变更为部分骨干持股的股份制民营企业。

2003年10月,经上海电器(集团)总公司审核批复,同意上海良工阀门厂的改制方案,原上海良工阀门厂正式更名为上海良工阀门厂有限公司,由几位福建企业家共同出资收购了企业,完成民营股份制改制。

自贡高压阀门厂2000年被四川禾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收购,实现了改制,企业成为民营企业。

1996年,沈阳高中压阀门厂宣告破产。1997年深圳莱英达收购该厂,1999年又放弃,交还沈阳市。2001年改制,成立了沈阳盛世高中压阀门有限公司。

3.民营企业区域发展情况

(1)江苏省阀门行业民营企业发展概况随着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逐步形成,江苏省涌现出一批新的民营阀门企业,发展迅猛,有一定的实力与规模,已形成江苏省阀门行业的新生力量。

苏州地区出现的几家阀门新企业,多数企业领导者和业务骨干都出自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公司,主要从事外贸业务。其中,苏州纽威阀门有限公司发展最快,另外,还有道森阀门有限公司和思达德阀门有限公司,也发展较快。江苏北部的南通和盐城也相继发展起来了一些阀门企业,有的已成为“后起之秀”,多数以国际贸易为主,贴牌生产,较大的企业产值多达数亿元。

据江苏省阀门工业协会2003年底统计,江苏省阀门企业数达700多家,其中民营企业有600多家。

(2)温州地区阀门民营企业发展概况温州地区阀门民营企业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修理库存旧阀门开始,逐渐有些小企业在家庭范围内用一两台机床生产中低压阀门。20世纪90年代中期,温州地区阀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特别是永嘉瓯北镇有“阀门一条街”的称号。20世纪90年代后期,温州的阀门民营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一些有胆识、肯学习的民营企业家开始上规模、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使温州的阀门民营企业有了质的飞跃和改变,逐步得到用户和行业的认同。2000年以后,温州的民营阀门企业已经开始考虑建立集团公司,打造龙头企业,产品也开始有了定向发展,即技术创新、营销创市、成本领先,使温州阀门民营企业成为我国阀门行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温州地区先后出现了超达阀门有限公司、宣达阀门有限公司、江南阀门有限公司、五洲阀门有限公司、慎江阀门有限公司、伯特利阀门有限公司和浙江石化阀门有限公司等规模较大的民营阀门企业,民营企业的数量达2000家左右。

2015年,温州永嘉县泵阀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2.6亿元,外贸出口2.51亿美元。

(3)其他地区民营企业发展概况其他地区的阀门民营企业发展不均衡,也不集中,其中河南郑州荥阳地区是比较集中的地区,产品以中低压阀门为主,高压阀门产品较少,蝶阀产品比较有竞争力。

天津津南地区也是阀门民营企业发展较集中的地区,企业以村镇办的集体性质为主。有的企业已成为集团公司性质,阀门企业是其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公司,如天津大站集团的大站阀门有限公司。

四川省也是阀门生产有名的地区,多数企业以生产球阀为主,阀门企业有50多家。

辽宁省沈阳—大连—铁岭地区也是民营阀门企业较集中地区,产品高中低压阀门都有,但因缺少像温州地区特别是像永嘉县地方政府那样的扶植、引导政策和策略,所以发展不充分,有许多企业未充分发展,处于低水平经营状态。

07

2001-2005年,阀门行业的改革发展较快,国内主要的骨干阀门企业几乎都实现了改制,甩掉了多年积累的债务负担,体制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纷纷上马,阀门市场火爆,为阀门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阀门企业积极扩建厂房,添置高端工艺装备,开发新产品。阀门产品的国内销售和出口都出现了较大发展,同时行业基础更加扎实,初步具备了开发高端阀门,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新产品开发、替代进口产品的基础条件。2001-2005年阀门行业的经济指标见表5-8。

表5-82001-2005年阀门行业的经济指标(单位:亿元)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我国共有规模以上阀门制造企业(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806家,资产总额1948亿元,生产阀门994.11万t,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6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72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344亿元。

2006-2015年,阀门行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为主题,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更新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强化内部管理,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质量,阀门行业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和产品设计制造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截至2005年,阀门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业数量和行业规模有了较大提高,基本具备了为国家建设工程项目配套阀门的能力,但是重大工程项目配套的高端阀门产品还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

在国家能源局的支持下,2006-2015年,阀门行业开展了核电、天然气长输管线、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等高端阀门的国产化攻关工作。

1.大型核电关键阀门国产化攻关

1)背景能源结构调整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民生活、生态环境、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千秋万代的大事,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十一五”规划中,由适度发展核电到积极发展核电,体现了国家能源政策的重大转变。核电是高效清洁的能源,世界发达国家都广泛采用核电,但在我国要积极发展核电,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核电的设备制造业不能满足核电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核电泵阀的设计、制造严重滞后于核电建设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核电泵阀国产化工作,为了积极推动核电泵阀的国产化工作,于2006年3月在广州召开了核电设备国产化会议。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同志提出,核电泵阀国产化是核电设备国产化的重中之重,要求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领导核电泵阀国产化工作,并且明确该项工作具体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兼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隋永滨同志和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黄鹂副司长负责。随后成立了核电阀门国产化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国产化方案和计划,连续召开了20多次专题会议,带领专业制造厂多次走访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和核电业主的广泛沟通,制订了核电阀门国产化的任务、目标、进程、技术路线,提出了各项积极措施。

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和行业协会精心规划,积极组织,全力推进,在全国阀门行业中挑选了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公司、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和上海阀门厂有限公司等具有核电设计、制造资质和较好的核电供货业绩的企业,让这些企业积极参与到核电阀门的国产化工作中。

2)制订国产化攻关目标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在沈阳召开了核电泵阀国产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核电泵阀分两步走的目标:红沿河1号、2号机组国产化比例40%,红沿河3号、4号机组国产化比例达60%。

以红沿河的第二代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为依托提出了分阶段国产化进程,具体国产化目标见表5-9。

表5-9核电泵阀国产化目标进度

要求核一级关键阀门采用争取国外技术合作、技术引进以及合作、合资生产等方式,加强国内自主研发,力争国产化比例达到70%;核二级阀门以自主研发为主,力争国产化比例达到80%;核三级及非核级阀门实现完全自主研发生产,国产化比例基本达到100%。

其次,为泵阀企业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改善装备条件。为帮助国内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尽快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核电阀门生产能力建设,国家能源局组织了技术改造贴息计划,并对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沈阳盛世阀门有限公司、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公司、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等企业安排了技改专项资金的支持。在贴息计划和技改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公司和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核电阀门制造的配套生产能力建设,增添了新装备,为完成核电阀门国产化目标创造了条件。

再次,组织核电设计院和制造企业一起讨论制订国产化产品研制技术要求和试验大纲及验收大纲。

最后,新产品研制成功后,研制单位按照用户要求做了大量有关试验,获得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具备验收条件后,由国家能源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国产化样机鉴定。

经过几年努力,有关企业陆续开发了一大批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核电阀门产品。例如,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公司项目期内进行了多达25项新产品研制开发项目,主要有:主蒸汽隔离阀、核一级稳压器比例喷雾阀、核一级高Cv值止回阀、核二级W型平行板闸阀、核一级高压波纹管截止阀等;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和上海阀门厂有限公司等厂家在核电泵阀国产化项目期内也进行了大量的新产品研制开发,主要有:主蒸汽隔离阀、核一级止回阀、核一级截止阀、核一级闸阀、核级蝶阀、核级球阀、主蒸汽安全阀等。产品样机依次通过了鉴定验收,具备投标条件。图5-1所示为核级地坑阀,图5-2所示为核二级直流电动平行座闸阀,图5-3所示为核二级气动截止阀,图5-4所示为高温气冷堆主蒸汽隔离阀,图5-5所示为核电调节阀,图5-6所示为轴流式止回阀。

4)阀门国产化率获得较大提升有关阀门厂家通过自主研制,开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阀门产品,使核电阀门供货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通过核电泵阀国产化项目的实施,按阀门数量统计,核岛阀门国产化比例的提高较大,见表5-10。

表5-10按数量计算的核岛阀门国产化比例

从上述供货范围中发现,核三级阀门已基本100%国产化,完成了项目的预期目标,但绝大多数的核一级、核二级关键阀门基本还是依赖进口。因此,虽然从数量而言,核岛阀门的国产化比例已达到87.6%,但按照价值量计算,阀门国产化比例仅为约43.3%,见表5-11。

表5-11按价值量计算的核岛阀门国产化比例

据了解,通过核电泵阀国产化项目的实施,红沿河1号与2号机组核岛阀门国产化比例提升至43.3%,方家山核岛阀门国产化比例提升至46.7%,较项目期初(以岭澳二期国产化比例6.7%做比较)分别提高了36.6%和40%。秦山二期扩建、宁德1号与2号机组、阳江1号与2号机组、福清1号与2号机组等项目核岛阀门国产化比例与上述情况基本相同。

5)提升了企业制造能力通过国家贴息计划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支持,阀门企业进行了核电阀门配套生产能力的大力建设,新建了厂房,添置了加工设备,完善了试验检测仪器,使其制造能力得到提升。中核苏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核电阀门配套能力方面主要建造了高温高压试验台架,完善了无损检测中心,进口了10MW回旋加速器等。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进行了设计分析手段的升级建设,添置大型CAE分析软件,引进CAE分析人才,加快了新产品的研制进度。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进行了核电车间技术改造,使装备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上海阀门厂有限公司改造升级了安全阀热态试验台架,为核电安全阀开发创造了条件。

6)获得一批技术成果在核电泵阀国产化项目期内,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中核苏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和上海阀门厂有限公司等核电阀门生产企业加大了自主研发力度,形成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其中,中核苏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38台核电阀门样机,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22项新产品,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20余项新产品。很多产品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获得省级及国家级科技奖数十项,为核电设备国产化比例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7)完善了核电队伍建设截至2015年,国内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承压设备设计、制造资格许可证的阀门厂家共有约20家。其中,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和中核苏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先后取得了ASMEN&NPt证书,上海阀门厂股份有限公司、吴江东吴机械有限公司、上海自动化仪表七厂、上海阀门五厂有限公司、浙江三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一核阀门有限公司等也更加严格地按国际标准进行核电阀门的设计、生产、检验和试验,极大地提升了核电阀门的质保管理水平。

同时各个厂家都在核电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培养了一大批核电阀门设计、工艺、加工、质保管理、焊接、热处理、检验和试验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8)三代核电阀门攻关取得成果在二代加机组的核级阀门国产化基础上,有关企业进行了第三代核电站AP1000和EPR的阀门研制,明确了研制项目,制订了研制计划。

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和中核苏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研制成功了

AP1000的主蒸汽隔离阀、主给水隔离阀、核一级高压楔式闸阀和AP1000爆破阀,以及高温气冷堆的主蒸汽隔离阀、爆破阀、止回阀、核一级气动截止阀等。

上海阀门厂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了主蒸汽安全阀和稳压器安全阀,其样机通过了国家级鉴定。

2.长输管线大口径球阀国产化攻关

我国全焊接管线球阀国产化也是从2000年之后开始的。2000年西气东输一线正式启动。根据国家机械工业局“机管〔2000〕287号文”,在北京召开了西气东输工程物资装备国产化会议,阀门制造商上海耐莱斯·詹姆斯伯雷阀门有限公司(现为上海电气阀门有限公司)和自贡高压阀门厂参加了会议。2002年自贡高压阀门厂获得国债贷款,向美国GE公司所属意大利新比隆公司引进全焊接管线球阀技术与装备,2003年试制成功全焊接球阀,并向国内供货。2003年上海耐莱斯·詹姆斯伯雷阀门有限公司获得500万元国债贷款,整合上海市资源优势,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于2005年自行研究开发成功NPS20、Class600全焊接管线球阀,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并向国内供货。

2007年12月,西气东输二线正式启动。中石油在北京召开了全焊接大型管线球阀国际招标技术研讨会,国际上著名供货商与国内上海耐莱斯·詹姆斯伯雷、自贡高压阀门有限公司、成都成高阀门有限公司参加了会议。

2008年10月13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在北京召开了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关键设备国产化方案论证会,安排了NPS40、NPS48,Class600、Class900大型全焊接管线球阀国产化计划。2009年4月,国家能源局在沈阳召开了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工作会议,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同志、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黄鹂副司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隋永滨总工程师和中石油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NPS40、NPS48,Class600、Class900大型全焊接管线球阀研制正式立项。该项目的立项对降低西气东输工程造价,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供应,振兴装备制造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9年7月,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长输管线关键设备国产化实施方案研讨会。讨论编制了《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国产化试制技术条件》。

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成立了长输管线关键设备国产化领导小组,张国宝局长任组长,隋永滨会长和黄鹂副司长任副组长。2009年11月23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天然气长输管线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制工作启动暨签约仪式。中石油集团与上海耐莱斯·詹姆斯伯雷阀门有限公司、成都成高阀门有限公司和五洲阀门有限公司签订了NPS40、NPS48,Class600、Class900各10台全焊接阀体管线球阀技术开发合同。2010年5月30日,上述三家企业完成了30台大口径全焊接管线球阀的制造。

2010年7月16日-21日,国家能源局在上海耐莱斯·詹姆斯伯雷阀门有限公司、成都成高阀门有限公司和五洲阀门有限公司分别主持召开了大型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研制合同产品的出厂鉴定暨验收会。图5-7所示为大型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三家研制的新产品通过了出厂鉴定暨验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设计技术与工艺装备先进,质保体系健全,具备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管线球阀批量生产的能力”。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有3家阀门企业开发成功NPS40、NPS48,Class600、Class900全焊接球阀,所有技术性能指标均满足了西气东输主干线的要求,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可以批量生产。

图5-7大型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

2015年7月16-20日,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等11家阀门企业生产的NPS40、NPS48,Class600、Class900全焊接球阀也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组织的样机鉴定。

2015年,上海电气阀门有限公司、五洲阀门有限公司和成高阀门有限公司又开发成功了NPS56、Class900全焊接大口径球阀。2015年10月,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样机鉴定,并于2017年5月在新疆烟墩完成工业性运行试验。至此,球形壳体NPS56、Class900全焊接管线球阀的试制和工业性运行试验成功,产品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可以在中俄天然气管线东段和西气东输四线、五线、六线上应用。这标志着全焊接大口径管线球阀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3.超(超)临界火电关键阀门国产化攻关

2010年2月,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委托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带队前往华东电力设计院和大型火电厂调研。随后,多次组织阀门企业召开超(超)临界火电站关键阀门国产化现状讨论会,并编制了《关于推进超(超)临界火电站阀门国产化的报告》和《超(超)临界火电阀门国产化实施方案》。

依据超(超)临界火电关键阀门的攻关难度以及业绩情况,将火电阀门分为三类:第一类阀门是国内已有业绩或已经有出口交货业绩的,共计5种,可直接订货;第二类阀门是已有样机并已通过鉴定但无业绩的阀门,或正在进行样机研制且需再做试验和鉴定后,要在依托工程应用的阀门,共计7种;第三类阀门是技术难度最大,需要技术攻关,样机研制、试验和鉴定后,要在后续依托工程应用的。计划通过2~3年的攻关,使绝大部分超(超)临界火电关键阀门实现国产化,国产化率达到85%左右。

2)启动会和协调会2010年8月26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主持召开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座谈会。

2010年10月8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国能科技〔2010〕335号”文件——《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0年12月6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国能科技〔2010〕392号”文件——《国家能源局关于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第一次工作会议纪要》。

2011年1月27日,南通电厂2X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联合研发协议签字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1年1-3月,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组织发电集团、示范电厂、主机厂、设计院及阀门制造企业,在哈尔滨、北京等地多次开会讨论试验大纲、鉴定大纲、技术规范书和联合研发协议。

3)签订联合研发协议2011年4月29日,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及四大管道联合研发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召开,国内17家阀门制造企业与示范电厂、主机厂、设计院签订了联合研发协议。

5)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2011年6月20日,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工作协调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1年6月29-30日,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国产化关键阀门设计方案评审会在北京召开。设计方案评审会上,来自重庆合川双槐电厂、河南三门峡电厂、江苏句容电厂、河南焦作电厂、江苏南通电厂、上海电气、华东电力设计院、西南电力设计院、东方汽轮机厂的9位专家组成员对17家阀门企业的产品设计方案进行了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设计方案合理,可以进行样机制造。

2011年9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重庆合川双槐电厂二期扩建工程招标工作协调会议。

2011年11月3日,在北京召开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工作协调会议。会议了解了阀门研制进度情况,讨论了阀门样机鉴定大纲,安排了样机鉴定计划。

6)二类关键阀门样机鉴定会2011年12月7日、12月25日,2012年1月7日及2012年3月24日分别在上海、开封、大连和北京组织召开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第二类关键阀门国产化样机鉴定会,15家阀门制造企业的86台样机通过专家组的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样机结构设计合理,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填补国内空白,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同等水平。

7)三类关键阀门国产化攻关2012年8月30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类关键阀门国产化启动会,会议总结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第一、二类关键阀门国产化工作经验,对在前一阶段国产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颁发了奖牌和奖励证书,布置了第三类阀门的国产化方案和下一步工作任务。

2012年10月10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国能科技〔2012〕317号”文件-《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第三类关键阀门国产化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了华能长兴电厂等5个电厂的10台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为第三类关键阀门国产化的示范工程及国产化任务分工。

2012年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第三类关键阀门第一次工作会议,承担联合研发任务的电厂、主机厂、设计院及阀门制造企业共计28个单位的70多位主要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同讨论了第三类关键阀门共计9种样机的技术规范、样机参数、试验大纲以及联合研发协议。

2012年12月24日,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第三类关键阀门国产化联合研发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在领导和用户的见证下,项目依托电厂、主机厂、设计院及阀门制造企业共同正式签署了联合研发协议。

2013年2月4日和4月22日,在北京分别组织召开了两次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国产化第三类关键阀门设计方案评审会,15家阀门企业的9种11台第三类关键阀门样机的设计方案通过评审。

2013年12月3日-5日与2014年2月17日,分别在哈尔滨和北京组织召开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第三类关键阀门国产化样机鉴定会,9家阀门制造企业的30台第三类关键阀门样机通过专家组的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研制的样机结构设计合理,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填补国内空白,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等先进水平。

8)召开验收总结会2014年6月26日,国家能源局在江苏句容电厂召开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设备国产化阶段验收总结会。

图5-8火电高压阀门

4.石油化工关键阀门国产化

1)化纤、PTA装置专用阀门国产化化纤工业的原料对苯二甲酸简称PTA。20世纪80年代初,为加速化纤工业的发展,中石化从日本三井公司引进了全套PTA装置(第一条生产线在北京燕山石化投产),PTA装置中的阀门全部随装置进口。上海开维喜阀门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开展PTA装置阀门的国产化研制,相继试制成功钛合金控制阀、钛合金柱塞阀、碳石墨侧装式和上装式球阀、钛合金多通道熔体阀,满足了PTA装置国产化的需要。

2)24通旋转阀国产化1992年,上海汉威特种阀门有限公司研制成功24通旋转阀,并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2012年,通过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暨工业化应用鉴定,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能生产24通旋转阀的国家,该产品成功用于常青树技术公司二乙烯原料预处理单元,模拟移动床工艺。

3)汽油催化吸附脱硫装置球阀国产化2005年,中石化采用美国康菲公司的汽油催化吸附脱硫技术,并于2007年在北京燕山石化建成第一套汽油催化吸附装置。装置中的阀门采用美国Mogas、加拿大Gosco的金属密封球阀。上海开维喜阀门公司成功研制了汽油催化吸附脱硫装置球阀,并于2011年9月在北京通过了中石化科技部组织的国产化成果鉴定。

4)连续重整装置用催化剂金属密封球阀国产化上海开维喜阀门有限公司研制的金属密封球阀,在中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连续重整装置上进行工业性运行试验,取得成功。2012年11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上海主持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上海开维喜阀门有限公司研制的催化剂耐磨球阀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产品在全国多套装置上服役,已有3000台以上的销售业绩。

5)加氢装置关键阀门国产化中核苏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和上海开维喜阀门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加氢闸阀和截止阀国产化方面取得突出业绩后,上海开维喜阀门有限公司于2012年开始与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洛阳工程建设公司和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联合研制NPS8、Class1500加氢装置轨道球阀。样机研制成功后,在广州加氢装置上进行了两年工业性运行试验。2015年8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上海开维喜阀门有限公司研制的NPS2~NPS16、Class900高压临氢轨道球阀新产品鉴定会,鉴定认为该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目前该产品已在多套加氢装置上服役,数量超过2500台。

5.煤化工专用阀门国产化

2013年7月,国家能源局会同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组织召开了煤化工关键设备国产化工作会议。浙江超达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开维喜阀门有限公司、上海弘盛特种阀门制造股份公司、雷蒙德(北京)阀门有限公司等阀门企业参加了会议。行业企业先后对煤气化装置上的阀门进行攻关,研制成功氧气切断阀、氧气调节阀、氧气放空阀、煤粉三通阀、锁渣阀、煤浆切断阀、黑水阀、黑灰水闪蒸调节阀、分子筛切断阀等金属密封球阀,这些阀门产品全部研制成功。

6.输油管道关键阀门国产化攻关

2011年,中石油集团将油气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作为集团科技攻关课题开展国产化攻关工作,攻关产品包括NPS56、Class900大口径球阀,轨道式强制密封阀,轴流式止回阀,压力平衡式旋塞阀,调节阀,电动执行机构,电液联动执行机构和气液联动执行机构等。由上海电气阀门有限公司、成都成高阀门有限公司、五洲阀门有限公司、四川精控阀门有限公司、雷蒙德(北京)阀门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埃克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成都中寰流体控制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了新产品研制攻关。该项目于2014年和2015年陆续通过验收,部分新产品通过鉴定后应用于依托工程。

7.航天工业阀门的攻关

航天工业阀门的研制攻关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至今。

1972年,原上海第二石油机械厂生产了不锈钢固定球球阀,原上海阀门七厂生产了不锈钢浮动球球阀;兰州高压阀门厂试制成功超高压气动放空阀,该产品可用于氢氧发动机氢氧燃烧舱的安全泄放;2004年,浙江石化阀门有限公司研制成功超高温、高压截止阀型热阀,该产品安装在超高速(12马赫)的风洞装置中;北京航天十一所研制了大量火箭发动机专用阀门和安全阀;2013年和2015年,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航天工程用氧气阀门和1500℃高温高压阀门先后通过用户验收。

8.海底阀门的攻关

2008年,上海汉威阀门有限公司率先研制了海底管线阀。2016年,上海汉威阀门有限公司和苏州纽威阀门有限公司试制成功NPS8、Class2500海底球阀,并通过了API17D、API6D和API6DSS标准的性能测试,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满足了国内海洋工程的使用要求。

9.阀门执行机构的国产化攻关

我国阀门执行机构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的起步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的逐步成长阶段和2000年之后的发展壮大阶段。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曾引进美国的“里米托克”技术,扬州电力设备修造厂曾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开发出大量电动执行机构。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大型火电、核电、冶金、石油化工装置及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对阀门执行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3年,常州电站辅机股份有限公司根据《1000MW核级电动快关阀电动装置设计任务》的要求,完成了第三代HZD型多回转核级阀门电动装置、HQB型部分回转阀门电动装置4个规格、4台样机的研制任务。2005年5月,样机通过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进行的产品鉴定。

2004年,扬州电力设备修造厂开发了核级电动快关闸阀电动装置。2005年4月,研发的带缓冲装置的1E级阀门电动装置通过了由中国核学会和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共同主持的样机评审。

2005年,扬州电力设备修造厂完成了智能变频电动执行机构样机试制。

2008年4月,扬州电力设备修造厂研发的小转矩多回转SDZH核级阀门电动装置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持的新产品鉴定。SDZH核级阀门电动装置的研发成功,满足了二代及二代加核电机组的使用要求。

2012年,扬州电力设备修造厂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合作,共同开展CAP1400核级电动装置的研制。2016年,CAP1400核级电动装置通过了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2012年10月,常州电站辅机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签订了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重大科技专项CAP1400核级阀门用1E级直流电动装置研制(220V,60年寿命)的技术开发合同。2016年,完成了HD-Z多回转直流阀门电动装置和HD-Q部分回转直流阀门电动装置两个系列4台样机的研制任务。2016年8月,样机通过了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专家进行的产品鉴定,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4年,超(超)临界火电站关键阀门执行机构的国产化也列入日程。编制了《推进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阀门执行机构国产化方案》,产品包括电动执行机构和气电执行机构,并选择了江苏句容电厂二期项目作为依托项目。扬州电力修造厂有限公司、常州电站辅机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恒春电子科技公司、大连亨利测控仪表工程有限公司等8个企业参与了超(超)临界火电站关键阀门执行机构的国产化攻关。2015年9月8日,江苏句容电厂与阀门执行机构研制单位签订了联合研发协议。2016年,研制样机通过了鉴定验收。

2011年,中石油与成都中寰流体控制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埃克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等几家阀门执行机构制造企业签署了NPS56、Class900大口径球阀执行机构(包括电动执行机构和气液联动执行机构)研发协议。2017年,该项目通过鉴定验收。

2006-2015年,阀门行业一大批企业在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大部分企业增加了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通过对设计手段、加工装备的提升改造,为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供了装备保障。

同时,阀门制造业结合核电、天然气长输管线、超(超)临界火电国产化需要,在试验条件和检测仪器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全面提升了阀门行业的整体试验检测装备水平。

20世纪80年代,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建立了机械工业阀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21世纪初,温州建立了国家泵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要从事各类阀门产品的性能及安全检测。

2006-2015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重点骨干企业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标准化工作也得到强化。

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标准化工作:一是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ASME、ANSI、ASTM、MSS、API标准,欧洲的EN标准,英国BS标准,法国Rcc标准,德国DIN标准,日本JIS标准等;二是积极参与阀门各类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推动了阀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经过近年来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我国阀门标准趋于成熟和完善,满足了产品研发及用户的需求。

2014年10月,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代表团参加了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153会议。

2015年9月,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再次组织代表团参加了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153会议,获得了《工业阀门电动装置一般要求》的编制机会。

截至2015年底,第四届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负责制定或修订标准100多项,其中批准发布国家标准33项,行业标准86项,6项完成报批。

另外,阀门行业积极做好阀门产品“三化”工作。通过结构优化及设计改进,实现了阀门重要零件(如阀体、阀盖、阀杆和闸板等)的“三化”,使阀门零件标准化系数大大提高。产品零部件的“三化”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缩短了设计工时和出图周期,并推动了工艺文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阀门行业企业在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为拓宽融资渠道,谋求更大发展,一批企业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继中核苏阀(1997年)、广东明珠(2001年)、湖北洪城(2001年)上市之后,2010年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中小板成功上市,2014年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015年苏州道森阀门股份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另有上海阀门厂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这些企业通过上市一方面解决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减轻了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依赖,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大幅度地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增强了品牌效应,积聚了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和公开透明,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引入良好机制,开拓了更大发展空间。

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文中提出,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十二五”期间,伴随制造业转型的步伐,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开始尝试由纯制造业向制造+制造服务业转变,开展增值服务,承接维修服务业务,充分利用了企业的专业人才优势和生产加工能力,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08

1.参与阀门国产化组织工作

这期间,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委委托行业协会参与组织了大型核电、超(超)临界火电、长输管线、现代煤化工、LNG装置用阀门的国产化工作。

2.举办展览会,展示行业成就

2006年,在北京展览馆成功举办了2006年第三届中国国际流体机械展览会;2008年,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了2008年第四届中国国际流体机械展览会;2010年,在北京展览馆成功举办了2010年第五届中国国际流体机械展览会;2012年,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成功举办了2012年第六届中国国际流体机械展览会;2014年,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成功举办了2014年第七届中国国际流体机械展览会;2016年,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成功举办了2016年第八届中国国际流体机械展览会。

另外,2016年5月,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印尼)流体机械展览会,一批国内外阀门及配套企业参加了展览会,展览会取得了成功。

3.举办中国国际阀门论坛

2006年,在北京举办了2006首届中国国际阀门论坛。之后,于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6年分别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和第五届中国国际阀门论坛。先后编印4期论文集,收录论文共计160多篇。

4.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协会多次组织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日本和韩国考察交流,就阀门市场前景、产品研发、新材料、新工艺和企业管理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这些国际交流活动对行业发展具有启发作用。

5.开展培训及其他活动

协会多次举办阀门设计、标准与工艺技术培训活动;多次召开价格座谈会,加强行业自律工作,引导行业的有序竞争;积极开展统计和年鉴编制工作,参与国家产业政策讨论和修改,编制了阀门行业“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引导行业技术进步与健康发展。

6.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在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的指导下,阀门分会加强协会自身组织建设,实现了秘书处工作人员的知识化、年轻化和职业化,提高了协会的服务能力和行业的凝聚力。

2005年11月19日,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的阀门分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第五届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会议选举通过了河南开封高压阀门有限公司房四平董事长担任理事长,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宗列和宣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际宣担任常务副理事长,成都乘风阀门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骐等15人为副理事长,宋银立担任秘书长。

2010年3月20日,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的阀门分会在杭州召开第六届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会议选举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于传奇董事长担任理事长,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张宗列常务副总经理和宣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叶际宣董事长担任常务副理事长,成都乘风阀门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丁骐董事长、苏州纽威阀门有限公司王保庆董事长、上海阀门厂有限公司王建克董事长、湖北洪城通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王洪运董事长、浙江超达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王汉洲董事长、慎江阀门有限公司叶旭强董事长、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宋银立副秘书长、上海耐莱斯·詹姆斯伯雷阀门有限公司李仲光总经理、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陈清流董事长、五洲阀门有限公司陈锦法总经理、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吴建新董事长、哈电集团哈尔滨电站阀门有限公司邹世浩总经

理、河南开封高压阀门有限公司房四平董事长、山东益都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洪金枝董事长、江南阀门有限公司黄作兴董事长、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阀门所黄明亚所长、北京市阀门总厂(集团)有限公司辜文实董事长和四川飞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樊平董事长等18人为副理事长,宋银立(副理事长)兼任秘书长。

行业协会不断壮大,截至2016年底,会员数近500家,会员涵盖大学、设计研究院、阀门制造企业和阀门执行机构及阀门有关配套件企业,包括了全部行业内资骨干企业和合资、外资企业,代表性增强。

09

2006-2015年,是我国阀门行业历史上进步最大、实现质的跨越的时期。

行业规模已经居于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阀门生产大国。

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领导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骨干阀门企业积极参与,紧紧依托重大能源工程建设项目,集中力量研制大型核电、超(超)临界火电、油气长输管线、大型LNG、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等重点领域的关键阀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百万千瓦核电、超(超)临界火电和千万吨炼油装置、大型煤化工项目以及长输管道配套阀门所需的阀门产品80%以上可以国内配套,部分领域具备100%供货能力;从装备水平、研发能力和企业管理各个方面有了极大提升,阀门行业整体水平实现了质的跨越,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

受区域经济、资金、技术、人力、交通和配套能力等因素影响,我国阀门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分布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按照产值和销售收入排在前10位的省市有: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天津市、河南省、山东省、辽宁省、福建省、四川省和河北省,安徽省、黑龙江省、湖南省、广东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有部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阀门企业。

2006—2015年阀门行业的经济指标见表5-12。

表5-122006-015年阀门行业的经济指标

我国阀门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经过近十余年的连续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阀门制造大国,通用阀门制造中心。行业的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阀门产品配套能力取得重大突破,百万千瓦核电、火电和千万吨炼油装置以及大型煤化工项目配套所需的阀门产品80%以上可以国内配套,部分领域具备100%供货能力。

我国阀门行业已实现自主配套。阀门行业的配套完整性是世界其他国家不可比的,有些国外著名厂商也从中国采购铸件、球、垫片等阀门零配件。例如:专业生产球阀球体的企业有球豹阀门有限公司和温州瑞球阀门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阀门铸钢件的企业有安徽应流铸造有限公司、江苏万恒铸业有限公司和中核苏阀恒店铸造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填料垫片(密封件)的企业有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苏州宝骅密封件有限公司和洛阳享盛密封件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阀门试验装置的企业有上海增欣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思创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阀门锻钢件的企业有苏州东吴锻件有限公司。

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阀门行业结束了连续多年高速发展的态势。同时,由于企业竞争加剧,阀门行业呈现出专业化和规模化并存的竞争模式。面临的形势是,今后阀门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并呈现两极化特点:一般通用阀门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许多阀门企业参与同一个项目的竞争;高端阀门国产化难度依然很大。由于阀门行业竞争的无序性,表现在价格的恶性竞争方面,目前我国通用阀门产品的市场价格长期在低位运行。再加上受世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国内外许多一般性项目消减、暂缓或取消,常规阀门市场需求量锐减,导致本身已经处于无序、压价状态下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体现在价格竞争方面,导致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虽然阀门国产化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阀门还需进口,如核岛部分的阀门、火电机组的主蒸汽调节阀、主蒸汽安全阀、天然气调压装置用的轴流式调节阀、油品管路用的迷宫式调节阀等。我国阀门行业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创新能力,开发市场急需的高端产品,实现供给侧改革。

阀门行业面对通用阀门产能严重过剩、高端阀门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发高端产品、扩大出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我国阀门企业来说已迫在眉睫,开发新产品,发展新兴产业配套阀门产品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重要途径,是行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阀门行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除了依靠广大阀门行业从业者的努力奋斗外,还始终受到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尤其是近10年,阀门行业依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实现了质的跨越,生产能力和水平已经得到用户部门和单位的广泛认可,除个别高精尖产品外,一般阀门产品基本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部分产品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目前我国阀门行业已从高速发展向中速发展转变,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迫在眉睫。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着力开拓国外市场,扩大阀门出口,提高管理水平,才是由阀门大国变成阀门强国的必然选择。

THE END
1.点开→了解中国化肥发展史首页 行业热点 正文 点开→了解中国化肥发展史2023-05-18 00:00:00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作者: 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778993
2.新中国发展史简要农业篇(一)新中国发展史简要——农业篇(二):1952年——1956年 【Swahj人民怀念毛主席】 二〇一〇年十月九日第一稿 后记: 1.为写《新中国发展史简要》,光是收集相关资料就耗了我半年多的时间,但即使如此文中所列数据依然可能会有一些误差,再次敬请各位朋友指正以便于我今后修改。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0/12/179650.html
3.人民兵工创建80年发展史"8910"成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接受检阅的阅兵工程,但其在兵器工业历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和之最。因此,国庆40年阅兵工程是中国陆军装备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工程,吹响了我军向装备机械化全面进军的号角。 59."第二次创业"形成军民结合发展新格局 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https://m.360docs.net/doc/info-b28d954b2b160b4e767fcfdd.html
4.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引进西方化肥生产当时,西方国家氮肥生产的技术主要有两种,即基于煤炭制氮肥和基于天然气制氮肥。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主要是煤炭制氮肥。如果引进西方国家化肥生产成套技术设备时以引进天然气制氮肥为主,既可降低化肥工业对煤炭的需求,又可减轻交通系统的运输压力,有利于工交企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http://www.hprc.org.cn/gsyj/jjs/hyyxs/201908/t20190827_4963001.html
5.中化化肥“一体化经营”推动企业战略转型中化化肥经千人经销商大会现场 11月27日,中化化肥发展史上最大的一场经销商会议在山东临沂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推进中化化肥生产工厂和分销网络的一体化进程,启动中化化肥营销模式的战略转型。当天,山东省内1000多名基层经销商共同见证了中化化肥的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http://www.cnfert.com/_zixun/toutiao/2012-12-01/20361.html
6.中国农业发展史(精选6篇)中国农业发展史(精选6篇) 篇1:中国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农业对中国文明的重要性及影响,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的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中国农业、起源、发展、未来趋势 中华文明的火炬何以长久不灭?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ulgmsa.html
7.中国化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0240609091414.pptx中国化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pptx 19页内容提供方:181***8523 大小:967.82 KB 字数:约2.14千字 发布时间:2024-06-17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1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中国化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ppt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609/5140020040011223.shtm
8.2014年中国化肥行业最大金矿在聊城市启幕这次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电视广告进行大力度的宣传,在鲁西集团的发展史上尚属首次,鲁西也加入了品牌时代电视广告营销的大潮。从最初的“鲁西复合肥,实在、是好肥”到“鲁西好肥料,省事又高效”,再到今天的“金牌质量,世界级好肥”,鲁西品牌形象从外面看不断升级,而从内在来说,是自身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联合清华http://3g.sdchina.com/show/2976509.html
9.我国制硝酸的发展史(从古到今),有谁知道啊?求您帮帮忙啊!非常感?爱问不久,山西化肥厂(现天脊集团)从国外引进了中国榜首套双加压硝酸设备,从此中国的硝酸工业开端向世界https://iask.sina.com.cn/b/1SU6Wya86I15.html
10.全国有两个吉林,你知道吗?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乌拉新城。图/中国国家地理 这是吉林大地的城市文明,它从来不是东北文化边缘之地,而是一直是东北核心。 过去的历史,沉默不语,却如史诗般壮阔。 图/中国国家地理 02 吉林市,东北文化起源地 长春市,书写东北的发展史 说到吉林市,离不开那个颇有渊源的长春市。 https://www.dongqiudi.com/news/1490639.html?ivk_sa=102319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