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消费特性不再用商品来标签自己

上一代人在年轻的时候,梦想是购置冰箱彩电洗衣机,好让自己从繁重的日常劳作中解放出来。这一届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时代色彩。

2020年6月,陈陶大学毕业,扣除五险一金之后,月薪还剩6000多块,这笔钱要包裹她一个月的开支,包括衣食住行和必要的社交。

于是,6000多元就成了她欲望的对手。

精致的实体店,极易勾引出人的消费欲望图源:时代周报黎广

6000真的变成一个掣肘。工作以后,陈陶的消费欲望被拉扯进了现实,她不得不和自己的过去告别,和那些大牌告别,如今,她开始用性价比来衡量自己对一件商品的需求。

这不是个案,而是当下年轻人消费的时代特性。

从“野性”到“理性”

不同于普遍盛行的消费主义,近年来,从身处象牙塔的学生到自行支配财务的上班族,纷纷开始奉行“极简主义”。

今年双11大促,面对各种打折、满减、秒杀的诱惑,曾经不惜一掷千金,购物后“剁手”的王敏,如今更多地是开始无动于衷,每天三问自己:真的需要吗?适合我吗?有替代品吗?

过去每年大促必买的护肤品、衣服,鞋子,包包,以及买了落灰的豆浆机、榨汁机、尤克里里等今年几乎都被她踢出了购物清单。

在她的记忆里,以前购物的时候,会觉得无论是衣服、鞋子还是日常的生活用品,一定要买所谓的大牌,要尽可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才能凸显出自己的品味。“比如,我以前做饭的时候,很注重烹饪用的锅具、餐具是否上档次,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最高价格,将近两千元的意大利原装不粘锅,买起来镇定自若,反而不在意烹饪出来的味道如何。”

王敏逐渐意识到,不断地消费,会刺激自己即时满足的欲望,当这种欲望越来越容易得到和膨胀,就会用更大的消费来满足,但这反而会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感到空虚,因为消费带来的满足感是即时和短暂的。“要逃离那样的魔咒,就需要回归自己内心,看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想要什么,究竟是为了欲望而消费,还是为了生活而消费。”

因此,王敏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从服装、出行等生活消费上缩减支出,点外卖时精挑细选、勾选小份菜;买化妆品就寻找平替和小样;宁愿花两千块钱买网课学烹饪,也不会把钱用在买锅具。

王敏只是万千年轻人中的一个缩影,这种通过自我增值、重新认知自我,以获得更高回报和群体认同的生活方式,正在中国新一代消费者心里慢慢发酵。

曾经人们用消费标榜自己的价值,如今的年轻人用消费找到自己的圈层图源:时代周报黎广

这是当代年轻人避免陷入消费陷阱的另一种方式——不再用商品来标签自己,而是“进化”到共享阶段。

从自我觉醒到改变人生

日本学者三浦展早些年通过研究日本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的更迭,写下了《第四消费社会》,在他的定义里,进化到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整个生活从豪华奢侈变为简单,对品牌的讲究也变低了。

他们在消费上经历了消费快感的失落,以及被各种商品所包围的孤独,进而希望用另一种方式,通过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形成社区,用更个性和更有内涵的方式,满足自己多重身份的自我,获得从商品消费中无法收获的快感。

这些特点就反应出一个普遍现象,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大转变,年轻人的消费正在趋向于理性。他们拥有独立选择权,倾向更快捷,更舒适,性价比,这是消费成熟的一个表现,既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又拥有低门槛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优势。

根据乐信研究院的一份调研显示,超过4成的年轻人在消费决策上,试图少买点,买好点;也有接近4成的消费者坦然表示,消费决定会比之前更加慎重。

这背后是自我顿悟,自我改变和自我升华,他们拒绝将消费当成生活为数不多的快乐,而是在有度的消费中,让自我回归生活世界,简单、自然而又美好的生活,并在“极简消费”圈子里也找到了自己相对舒适的位置。

捐出一年穿不到三次的服饰、精简掉躺在家里“吃灰”的物品、用平价代替大牌、买衣服要等到打折季、删减例行公事式的无效社交、健身不一定要去健身房,家里跟着练效果都一样……

“花钱理由千千万,贵不贵没关系,值不值才是最重要。我想这些消费观念的转变,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开始挣钱了以后,知道钱来得不容易。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我开始规划未来,懂得了精神的富足,才能够给到自己足够的安全感。”王敏说道。

THE END
1.年轻人消费逻辑和消费行为差异全方位解读!和桥机构近日,由中购联、和桥机构、其美设计、北京市商业联合会联合发布的《疫情后,年轻人都会冲向哪些商业体》解析报告通过分析X、Y、Z世代的人群消费特征,进一步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消费逻辑和消费行为差异,基于大数据,整理了后疫情时代,年轻人喜欢的10种类型的商场。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064727.html
2.透视二奢丨抖音直播助“二奢”出圈:有商家交易年增超30%,标准与显然,随着当下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发展以及对于奢侈品的追捧,目前我国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还有待进一步开发。而如何面对疫情结束后的消费环境、如何借助现有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来更好地开拓市场,找准发展的方向,则亟需二手奢侈品交易商们进行考量。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3/08/c8672669.html
3.年轻人新型逛商场方式:只在美食区消费,其他区域休想赚我一分钱我们收集了微博话题#现在逛商场只逛不买了#及#全国逛街统一流程#相关微博下的6400多条网友评论,把年轻人逛商场的目的总结为几大类型。 首先是占比最高的一类:逛商场就是为了吃吃喝喝,吃饱喝足逛个店,但也不会消费。“有点钱全炫肚子里了”,“直奔顶层炫饭,其他楼层休想赚我一分钱”。 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914A02KG100?no-redirect=1&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4.洞察年轻消费群体的五点价值观可持续、环保的理念越发得到当代年轻人的认可、传递、践行。 2020年10月,全球最大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商赛得利发布《从时尚到「时尚」:2020中国可持续时尚消费报告》,报告依托可持续时尚消费调研,数据显示回收再生新机遇: 90后、Z世代消费者可持续观念超前,在可持续消费意愿上表现突出,未来会成为可持续产品的购买主力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217/20/29473922_1009173084.shtml
5.国风社交新方式“共享茶室”为什么圈粉年轻人?惠民汇从围炉煮茶到共享茶室的火热,都从侧面反映出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演变,他们把社交和消费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用消费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主张,也愿意沉下心来,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他们更加追求精神“治愈”,既期盼美好生活,又希望日子能够多一些精打细算。https://www.ishaanxi.com/c/2023/0920/2954322.shtml
6.95后消费大数据报告(精选6篇)口碑的消费数据显示,90后消费者初入社会,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所以他们在线下的餐饮消费会先从快餐、烘焙、烧烤等轻食开始,逐渐“消费升级”到正餐。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与观念也在引领着餐饮行业的潮流。口碑的消费数据显示,外卖平台上沙拉订单量的占比从2016年的1%跃升到了现在的5%。沙拉品类已经逐渐从“尝鲜品”变成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4hilr80.html
7.“一千可以花,十块必须省”!这届年轻人的“神奇消费观”对于当下年轻人“能省则省,该花就花”的消费心理,心理学专家认为,这属于常见的“心理账户”范畴,即人们会把各种支出或收益划分到心中不同的账户中,而这些账户在大多数时候是不互通的。上千块钱的衣服符合他们的消费心理预期,不会觉得贵,说买就买;10块钱运费本来不在他们的消费预期之内,突然让他们花这个钱,就不https://m.jnnews.tv/p/780851.html
8.年轻人攒起了“金豆豆”:“开心买一颗,不开心买两颗”多种因素驱动年轻人迷上“攒金豆” 受访者表示,部分年轻人迷上“攒金豆”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 在买金豆的年轻人眼里,金豆比手工费高昂的金首饰更“划算”,很多人还会找各种“省钱攻略”买金。“在成长背景和当前大环境影响下,这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更趋于务实,能够较为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消费欲望,精打细算、量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98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