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老年团涌入老年大学……年轻人蹭老式消费香在哪里?新闻频道

年轻人跨界报名“夕阳红”旅行团、上班族在社区助老食堂实现“吃饭自由”、“00后”涌入老年大学与“60后”同桌一起上兴趣班……

最近,一股年轻人“反向消费”的趋势正在兴起。这些被外界调侃为“蹭老式消费”的风潮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参与,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蹭老式消费”新体验。

“我一个小年轻,爬山爬不赢大爷,砍价砍不过大妈,只能充当团宠‘吉祥物’,全程蹭吃、蹭喝、各种蹭!”郑州大学的大三学生高彤跟随姥姥、姥爷踏上了“夕阳红”老年团之旅,原本带着“护送”任务的她,却遭到了老年团的“降维打击”,成了老年团的“小尾巴”,被呵护的“显眼包”。

如今,越来越多像高彤一样的00后,盯上了“夕阳红”旅行团,涌入老年大学,和60后、70后当起了同学,成了忘年交。一股年轻人“反向消费”的趋势正在兴起,这些被外界调侃为“蹭老式消费”的新风尚让不少年轻人因好奇“入局”。他们晒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养老式生活”,省钱、省力、安全还解压,忍不住让人直呼“真香”。

来老年团当“团宠”收获温暖和善意

“我选择报名老年团,一方面是为了照顾姥姥、姥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老年团价格真的太有诱惑力了!”对于处于学生阶段的高彤来说,老年团的性价比让她十分动心,不用操心的舒适感也让她更加松弛。

华东师范大学大二学生朱珂和闺蜜跟团去浙江时,没想到误入了老年团:“我们年轻人大多在生活中是‘社恐’,但没想到老人们个个是‘社牛’,拉着我们一起聊天、拍照、唱歌,水果、特产、零食一直往我们手里塞。”朱珂感觉,爷爷奶奶们都很和蔼,也很照顾她。“有个爷爷怕我们吃不饱,还自己花钱给我们加菜,他们好像把我当成自己的孙女一样宠着,生怕我们饿到,真的有被温暖、感动!”

“很多人对于年轻人参与老年团有所质疑,认为是在‘作秀’,但从质疑到理解,你只需要亲身体验一次。”高彤告诉记者,她旅途中收获的不只是沿途的风景,更多的是来自大爷大妈们的温暖和善意。

在老年大学找到独一份的“存在感”

高彤在暑假期间,出于好奇,还跟姥爷走进了老年大学。“我的家乡虽然是一个‘18线小城市’,但是这里的老年大学办得非常正规。

“早上八点,他们也赶早八上课,有人穿着太极服,有人穿着瑜伽服,有人握着毛笔……当然,他们也有人会迟到,但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神采奕奕,充满了热爱。”高彤描述着她眼中的老年大学,老年人也会赶早课,也会在班级群里请大家帮忙网购“砍一刀”,活脱脱和年轻大学生的日常一模一样。

而在23岁的张雨看来,加入老年大学,好奇和兴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可以找到外界所不能给予的、独一份的“存在感”。如今的年轻人,特别是刚刚步入职场的小白,常常会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在枯燥繁忙的工作中,往往会成为职场中的“小透明”,但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年轻人走进老年大学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怀揣着满满的好奇心,张雨报名了老年大学油画班。在油画课上,张雨和同桌70岁的爷爷、69岁的奶奶一起临摹了《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自己虽然是学美术出身的,但在这画画却收获了不一样的体验,以往都是为了学业、都是带有目的性地去画,而现在,无论是我还是爷爷奶奶们都是为了热爱,课堂气氛非常放松舒适”。张雨说,课后,爷爷奶奶们会围着她的画作一顿赞美,也会跟她炫耀他们临摹的作品,“虽然爷爷奶奶们画出来的人物效果并没有那么好,但他们那种成就感是非常有感染力的”。

“班级里年龄小的就是我,虽然我的出现就是个‘显眼包’,但老人们不会因为我是个年轻人而感到奇怪,反而特殊关心班里的‘老幺’,课堂的氛围让我感觉很舒服。”张雨说,班长爷爷还会给她带吃的,在这里,她感觉得到了独一份的偏爱,找到了自己在工作上所难以得到的认可。

双向互动

有助于弥合代际鸿沟

促进双方理解与交流

广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姚华松指出,蹭老式消费可以以低成本去做一些事,在与老人互动过程中,习得各种知识与智识,同时也能帮助到老人,从而获得存在感、价值感与认同感。

于行路匆匆和不停赶路的年轻人而言,慢生活是当下很多年轻人所向往与憧憬的。和老人作画,和老人唱歌,和老人互动,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善年轻人和老人双方的孤寂感。年轻人有的是活力,老人有的是经验,而打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魔咒,让两者充分融合,就可以建构起一种跨越年龄边界的“fixedstructure”(固定结构),这对消弭或缓解年轻人与老人之间的代沟具有重要的意义。

“年轻人和老年人本来就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休闲娱乐旅游的形式,可以增进双方理解,也能够进一步整合资源。”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消费与文化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朱迪看来,这种自发的、兴趣驱动的“互助”实践,有助于弥合代际鸿沟,能够提升代际交流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增进年轻人与老年人在思想观念、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理解与交流。

同时她也提醒,要谨防“蹭老”变“啃老”,年轻人也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资源和优势,比如说跑跑腿,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找找旅游攻略、餐饮信息,为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THE END
1.年轻人消费逻辑和消费行为差异全方位解读!和桥机构近日,由中购联、和桥机构、其美设计、北京市商业联合会联合发布的《疫情后,年轻人都会冲向哪些商业体》解析报告通过分析X、Y、Z世代的人群消费特征,进一步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消费逻辑和消费行为差异,基于大数据,整理了后疫情时代,年轻人喜欢的10种类型的商场。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064727.html
2.透视二奢丨抖音直播助“二奢”出圈:有商家交易年增超30%,标准与显然,随着当下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发展以及对于奢侈品的追捧,目前我国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还有待进一步开发。而如何面对疫情结束后的消费环境、如何借助现有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来更好地开拓市场,找准发展的方向,则亟需二手奢侈品交易商们进行考量。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3/08/c8672669.html
3.年轻人新型逛商场方式:只在美食区消费,其他区域休想赚我一分钱我们收集了微博话题#现在逛商场只逛不买了#及#全国逛街统一流程#相关微博下的6400多条网友评论,把年轻人逛商场的目的总结为几大类型。 首先是占比最高的一类:逛商场就是为了吃吃喝喝,吃饱喝足逛个店,但也不会消费。“有点钱全炫肚子里了”,“直奔顶层炫饭,其他楼层休想赚我一分钱”。 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914A02KG100?no-redirect=1&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4.洞察年轻消费群体的五点价值观可持续、环保的理念越发得到当代年轻人的认可、传递、践行。 2020年10月,全球最大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商赛得利发布《从时尚到「时尚」:2020中国可持续时尚消费报告》,报告依托可持续时尚消费调研,数据显示回收再生新机遇: 90后、Z世代消费者可持续观念超前,在可持续消费意愿上表现突出,未来会成为可持续产品的购买主力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217/20/29473922_1009173084.shtml
5.国风社交新方式“共享茶室”为什么圈粉年轻人?惠民汇从围炉煮茶到共享茶室的火热,都从侧面反映出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演变,他们把社交和消费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用消费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主张,也愿意沉下心来,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他们更加追求精神“治愈”,既期盼美好生活,又希望日子能够多一些精打细算。https://www.ishaanxi.com/c/2023/0920/2954322.shtml
6.95后消费大数据报告(精选6篇)口碑的消费数据显示,90后消费者初入社会,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所以他们在线下的餐饮消费会先从快餐、烘焙、烧烤等轻食开始,逐渐“消费升级”到正餐。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与观念也在引领着餐饮行业的潮流。口碑的消费数据显示,外卖平台上沙拉订单量的占比从2016年的1%跃升到了现在的5%。沙拉品类已经逐渐从“尝鲜品”变成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4hilr80.html
7.“一千可以花,十块必须省”!这届年轻人的“神奇消费观”对于当下年轻人“能省则省,该花就花”的消费心理,心理学专家认为,这属于常见的“心理账户”范畴,即人们会把各种支出或收益划分到心中不同的账户中,而这些账户在大多数时候是不互通的。上千块钱的衣服符合他们的消费心理预期,不会觉得贵,说买就买;10块钱运费本来不在他们的消费预期之内,突然让他们花这个钱,就不https://m.jnnews.tv/p/780851.html
8.年轻人攒起了“金豆豆”:“开心买一颗,不开心买两颗”多种因素驱动年轻人迷上“攒金豆” 受访者表示,部分年轻人迷上“攒金豆”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 在买金豆的年轻人眼里,金豆比手工费高昂的金首饰更“划算”,很多人还会找各种“省钱攻略”买金。“在成长背景和当前大环境影响下,这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更趋于务实,能够较为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消费欲望,精打细算、量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98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