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显示,28.4%的受访青年每月工资均会透支,45.4%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有时还需借助父母的经济资助,51.2%的受访青年期望“每月收入有一定比例剩余”,69.4%的受访青年认为年轻人应树立“有计划和理财意识”的消费观。
从节衣缩食到“该花就花”,急剧的社会变迁难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在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驱动下,一些年轻人成为“月光族”;如果家庭能够提供社会支持,他们或多或少会变相“啃老”。与之相对于的是,另外一些年轻人却对“超前消费”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他们更倾向于“有节制消费”。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年轻人在消费观念上存在着差异与分歧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一方面,伴随着社会分化,不同的年轻人既有不同的家境,也在市场中拥有不同的机会和待遇;另一方面,不同的年轻人拥有不同的消费文化,家境良好的年轻人不乏省吃俭用的,家境贫寒的也不乏大手大脚花钱的。
消费文化说到底就是深层次的行为规则,这个规则就是消费的价值和规范系统。人们消费什么和不消费什么,以及怎样进行消费,都是按照这个行为规则进行的,并由此表达了人们对周围事物、人际关系的看法、理解、情感和信仰。受访青年表示,年轻人有朝气、敢于接触新鲜事物的姿态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有长远的消费规划,树立责任心,“像一些消费水平远远超出收入水平的群体,除了宣扬的‘对自己好点’,还可能是出于心理脆弱,不够自信”。
青年群体自身认为年轻人要建立什么样的消费观?69.4%的受访青年认为要有计划和理财意识,50.2%的受访青年认为要根据人生规划理性消费,另有33.1%的受访青年表示能享受的时候多享受。其他还有:多为兴趣和人生阅历消费(27.3%),不会花钱就不会挣钱(25.1%),要趁年轻时对自己好些(23.7%),消费水平代表身份地位(21.1%)。
但是一些年轻人陷入欲望的深渊就难以自拔。少数大学生为了“超前消费”,不惜向校园网络借贷“伸手”,不仅让自己和家庭身陷债务的泥沼,也影响了学业甚至正常生活。那种不能在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之间实现平衡的“该花就花”,痛快了一时,却带来长久的痛苦——消费能给人带来快感甚至是成就感,盲目、无节制的“想花就花”却会让年轻人“伤不起”。
一个多元的时代,必然会有多元的消费文化。“想花就花”并没有原罪,关键在于量力而行。年轻人要想赢得他人的社会认同,依靠“表面功夫”并非长久之计;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消费观,年轻人的荷包才会越来越鼓,他们的精神家园才会更有生机与活力。
网友声音
这么低的收入,这么高的物价和税收,还有房贷要还,怎么结余?
物价继续涨,反正工资两年多没涨了。
有些年轻人是从小没学会量入为出。
中国人的理财观念应该从小培养啊!不节衣缩食,也不大手大脚!
那么多奢侈品都想买,要先想想自己的收入水平啊!
不靠父母资助,活不下去啊!
青年群体所期望的消费模式是怎样的?
调查显示,51.2%的受访青年期望每月收入要有一定比例的剩余,26.0%的受访青年则表示消费不超过每月工资就行,14.6%的受访青年倾向于提前消费,“次月还信用卡”,另有7.4%的受访青年直言消费应随意,“喜欢就消费”。
宗庆后:年轻人消费观在发生巨大变化
“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很多人不再关心价格,而是想要就买。还有包装也成为购买的影响因素,像我这样的老人已经无法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