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一批“整顿羽绒服市场”的大学生说着“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平替款更有性价比”,重新穿上花棉袄、军大衣,显示着这一届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消费观,近期,搜狐新闻—教育联合麦可思开展了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大学生月花销:超半数为1001~2000元
整体来看,除基本伙食费外,社交活动、学习、个人娱乐等是大学生每月消费占比较高的三项(均为33%),其次是形象消费(31%)、其他食品(27%)等方面的消费。
另外,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主要花销事项存在差异,男生在个人娱乐活动,如游戏充值、参与演出活动等方面的花销占比(34%)明显高于女生(29%),而女生投入在形象消费(41%)、生活日用品(20%)方面的占比明显高于男生(形象消费:27%;生活日用品:10%)。
大学生购物行为:51%偏好网购,价格、评价、综合性价比是购物主要考虑因素
成长于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的大学生,是否更偏好网购?数据显示,51%的在校大学生表示主要购物形式是网络购物,仅3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主要还是在实体店购物。互联网基因在现在的大学生购物行为上也得到了体现。
数据同时显示,在“网红经济”、直播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33%的男生及25%的女生表示“经常会因为促销而购买没必要的商品”。这显示,部分大学生确实会冲动消费。
购物态度:近八成明确表示不追求或过分追求奢侈品
研究同时发现,近半数(4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喜欢购买有品质的商品,但不过分追求奢侈;31%的大学生表示对奢侈品不感兴趣,不会购买奢侈品。当计划购买的物品超出预算较多时,58%的大学生会判断家庭和个人接受程度决定是否购买,16%的人会直接放弃消费。这也体现出大部分大学生消费较为理性。
不过,也有26%的大学生表示不管价格多少一定想办法购买,其中男生的态度会更坚决,表示“不管价格多少,喜欢一定想办法购买”的比例(27%)明显高于女生(21%)。
遇诈情况:近六成大学生表示接曾接到过诈骗信息
了解校园诈骗才能更好做好防范。数据显示,仅44%的大学生表示清晰地了解校园诈骗行为,有两成大学生表示不太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