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由DT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一线城市青年消费趋势报告》里,也表示最吸引青年的产品描述分别是“性价比”和“实用”,前者吸引人群数据占总人群68.4%,后者则是55.9%。报告也表示:“年轻消费者变得更精明了……底色是‘理智’。”可以发现,年轻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都展现出了审慎的一面,具有理性和注重性价比的趋势。
年轻人的消费观在成长。而这是为什么?他们又是怎样在消费中贯彻自己的决定的?理性消费是否意味着完全不消费?
张华购买的饭盒
很难想象过去,她曾经是不经思考就会盲目下手的类型。而说到这点,张华也觉得不可思议。“比如以前上班坐办公室,看别人中午带饭吃更方便,我动了心,就也在网上把饭盒都买个遍。不同材质的,像玻璃的,密封的,不同尺寸的,什么800毫升、1000毫升,还有不同形状的,圆的、方的饭盒,我都买了。想着不好热饭,我甚至买了一个电饭锅放在办公室。”前后花了几百块,但她并没有耐心自己做饭,更不用说带饭,没过几天便改点外卖,果然它们全落了灰。
改变是源于一次契机。她看到朋友在网上买吸水脚垫,在某家店需要一百块,但同样材质、同样发货地和同一个工厂,其实在另一家只要七十块。就在那刻她感觉到了冲击,有种幡然醒悟的感觉,意识到自己过去消费“花了多少冤枉钱”,就此以后,她更愿意理性消费。
于亚杰购买的洗碗机
挑选好的商品并不如想象的容易,面对极大的购物市场,擦亮眼睛,能避免浪费无用的花销,这正是许多年轻人消费越发理性的原因。如今95后于亚杰在消费前,会做足功课。这能减少花销,也能帮自己更了解自己的需要的商品,进而减少浪费。而这正是她过去的弱项。“我过去洗碗机花了六千多,蒸烤箱花了三千多,结果都用的不多。全都是因为功课不足。比如洗碗机选成了水槽式的,没有地方放清洁块,根本不敢放重物和烫的东西,浪费了空间,用的也少;蒸烤箱太不好用,找了客服问结果也没给回答,最后搁置了。”本来是刚需的东西,却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在购物前慎之又慎,对她来说是理所当然的。
在一些产品上,张华会犹豫,进行节约、省钱,但她认为很重要、对她很有用的产品,她会将功用和价格一起考虑,并可能更考虑性能而不是价格去出手。“比如我买过一个健康手表,因为它符合我当下所需要的那些功能。像心率的监测,抗压的监测,运动的记录,还有提醒喝水、站立,这些就是我长久上班非常需要的东西,我就不会犹豫,看性能拿下。”
而她的想法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在《2024年轻人消费趋势调查》里,38.88%受访者表示,有时会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品,但质量、品牌等其他因素对消费决策同样重要。仅有12.11%购物时总是选择价格最低的商品。这都表明了年轻人是综合判断,而不是低价主义者。
“在海量的商品里挑到性价比高的,这是一种非凡的能力。”那么,年轻的消费者们是如何既花得少,又买的好呢?问到这个问题,25岁的黄奕有些得意地表示。“比如买衣服,我会在各种平台上搜,根据发货地、布料、自己下判断。这样下来,我有自己的经验。可能一般要花156块买这个衣服,我会只需要花78块,因为我能找到质感和触感都差不多,甚至更厚一些,质量更好的。”当总能比别人买得更好却花钱更少时,她找到了消费的乐趣所在。买之后,她还会进行复盘和反思,这件该不该买,下次怎样才能买得更好。
年轻人们的消费观念变化,该如何看待这一点?对于年轻人情绪价值与理性消费并重的一面,又该如何看待,又有什么建议?抱着这些疑问,记者又对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的副教授党宁进行了采访。
问题:在贝壳财经7月发布的《2024年轻人消费趋势调查》里,许多年轻人被认为消费更加精打细算、审慎精明,您认为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如此,有什么因素在影响吗?
其次是数字技术依赖与信息多元的影响。Z世代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原住民,更擅长使用各种数字工具和技术,例如比价网站、产品测评平台、社交媒体等,能够更轻松便捷地获取产品和服务信息、价格对比和用户评价。这种技术依赖使他们有可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持信息优势。同时他们会深入研究产品的功能、价格、用户评价、专家评测等多方面内容,以确保自己的消费决策是基于充分的信息和理性的判断,在购物时能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避免冲动消费。
最后,是经济压力和不确定感增大。一方面许多年轻人面临生活成本的显著上升,包括对自身的投资和日常开销等。另一方面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Z世代经历了经济不稳定、环境问题和全球健康危机等一系列挑战,这使得他们在消费上变得更加谨慎。这种经济压力和不确定感使他们消费更理智,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
总体来看,这种特质表现出年轻消费者在经济条件有限的背景下,既有理性的消费观念,又不舍得放弃高质量和情感满足的追求。这是一种理智与情感的结合,也反映了他们在面对消费选择时的一种平衡和成熟的心理。
问题:就您个人而言,您会对年轻的消费者们提出什么建议?
第二,善用科技工具。积极利用比价工具、价格追踪应用和折扣提醒服务,确保在购物时获得最优惠的价格。此外,利用AI推荐系统或个性化定制服务,以获得更符合需求的产品建议。
第三,重视非货币价值的作用,培养可持续消费习惯。在决策过程中,优先选择环保、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不仅能获得优质产品,还能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积极反馈与评价。使用过产品或服务后,积极在平台上留下真实的反馈和评价。这不仅帮助其他消费者做出更好的决策,也促使商家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长远上进一步优化消费体验和决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