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范例6篇

【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识码】A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S导图也称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它是康乃尔大学的Novak(诺瓦克)博士在1960年代着手研究的一种教学工具。此后它成为盛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思维工具,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可视化,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使学生大脑有效地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二、思维导图使古诗教学充满意境

1.思维导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低年级的古诗《江南》教学中,学生初次使用思维导图甚觉新鲜,他们先在纸上画了个又大又绿的荷叶,稚嫩的图画尽显童真童趣。在这些碧绿的荷叶上,学生又用铅笔写了几句生动的诗句,粗粗细细的汉字笔画写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在这些荷叶之间,学生还用粗线条勾勒了几条小鱼的活泼身影,这些鱼儿围绕着美丽的莲叶嬉戏玩耍,像诗中的游鱼一样自由自在。学生第一次使用思维导图,虽不是很明白什么是思维导图,但充满诗情画意的图已经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欢喜起来。事实证明,思维导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2.思维导图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中年级学生采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引导他们的思维。在中年级的古诗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法,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在他们的思维导图中,笔者看见了许多美妙的画面,在文字的衬托下,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和理解抒发得淋漓尽致,有个可爱的小男生在图上画了美丽的荷花,清澈的湖水,然后在两片碧绿的荷叶上,完成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书法体抄写和《赞美你――西湖》小诗歌的表达,古诗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完美结合。漫步在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情境中,杨柳依依,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柔,山色空蒙的奇,初晴后雨的喜,淡妆浓抹的美,都跃然纸上,给了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令人沉浸在岁月悠悠的美好时空里。在这样的氛围中,古诗教学轻松愉悦,不用逐字逐句地分析,美景美文已经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思维导图使作文教学变得驾轻就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引言

将思维可视化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适应新课程标准,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同时符合学生现状要求与心理学发展的要求。从思维可视化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而言,其有利于实现高中生更有意义的学习语文,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一、充分结合思维可视化创设更利于记忆的情境

从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入手可以发现高中语文中大部分都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特别是长篇需要背诵的文言文部分,例如《游褒禅山记》、《蜀道难》等都是需要学生背诵的课文。从学生的特性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不够浓厚,死记硬背的方式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原本的烦恼痛苦的记忆变成轻松快乐的记忆过程。对于文言文的教学,首选需要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经过一个深入的思考与理解的过程让学生自身形成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修正、补充与完善,最后帮助学生得到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二、充分结合思维可视化创设更有利于形成学生思维的情境

思维作为学生理解高中语文知识点以及更深层次内部规律的认知过程,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师需要结合思维的特点,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够有利于学生思维形成的情境。利用高中语文知识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滕王阁序》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时,先将滕王阁各种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这个阶段可能学生往往处于一个比较粗浅的阶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让学生一边朗读课文的第三、四段,一边结合图片进行分析,让学生以作者的角度仿佛置身其境一般感受滕王阁当时的景色。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练习并且逐渐形成思维导图模式,这样一来学生逐渐形成自身的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总结,也更有利于语文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此类课文的过程中就会条件反射的进行想象,就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充分结合思维可视化创设更利于概念形成的情境

例如,某语文教师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之前,先将最符合原著最贴近原著的红楼梦87版中第一集“林黛玉别父进京都”的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同时教师在播放的过程中一边进行讲解,讲解其中人物性格、人物说话特点,对视频中出现的每个人物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这种做法将学生记忆的知识点得到具体化,学生不再是单一的、虚幻的想象,利用实际的视频资料将学生的想象结合现实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林黛玉进贾府这件事作为全文的主线将每一个出现的人物分析并联合起来,最终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了整个事件中牵涉到的所有人物、所有存在各种关联的人物的内在联系更加明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整体概念。

四、结语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思维可视化的教学已经进入到教学过程中,虽然只是初级阶段,但是可以发现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了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思维可视化结合学生的特性、认知特点创建一个思维情境,帮助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能够加深理解,牢靠的掌握知识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如火如荼的推广,在新理念的在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探究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以达到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改革。

一、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之变化

1、不断的改变学生的主体思想。知识渊博是一个人成就的集中体现。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认为教师讲的越多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这就使得高中语文课堂成为教师一言堂,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随着信息技术和新课程的不断推广,传统的知识观受到冲击,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帮助学生增加了知识更新的速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变为注重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2、课堂教学的突破。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结合专家关于教材内容的解读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教学的单向传递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封闭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以一问一答为主,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是否准确地掌握知识,而忽视了不一致的答案。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和自主阅读获得知识。教师在知识量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在有些领域学生甚至都超过了老师,使课堂在时空上得到了突破。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主体课堂构建的形式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有学生的活动,但是有学生活动的课堂不一定是学生主体课堂。在新课改的推广下,教学设计中关于学生活动的部分不断的增加,课堂教学中逐渐出现了学生的声音,但是语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容乐观。通过观察发现:首先,学生主体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的比例太低。高中语文大多数教师的教法都已经采用多样化的学生活动的新课程模式,但是只表现在公开课和课程内容较少的教学中;其次,学生主体课堂是建立学习共同体,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如,有的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但是每一个小组的导学问题基本上都能够在课本上找到,或者有的教师虽然给学生布置了有层次的导学问题,但是每一个问题都事先进行详细分析,又或者在公开课上教师会事先告诉小组中一个优秀学生答案等等;再次,学生小组互动产生的新疑问被无情地否定。语文知识是多角度理解和分析的,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在理解视角上也各不相同,教师通常只采用与教学辅导书相一致的角度,而没有给予其他观点肯定。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高中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各不相同,课堂的思想也就存在多样化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一定一致,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中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但是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忽视学生的思维进展,使得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在导学问题和巩固问题的设计上灵活性不够。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开展前要有学生的自学,通过预习为新内容的开展提供支撑。通过对导学案的分析发展,大多数的导学案大多数是对教材内容的提问,大多数学生并不需要理解内容便能够找到答案,还有一部分学生直接从辅助学习用书上抄写答案。在巩固练习上,基本上所有的作业都是纸质作业,而且无论是题目类型还是题目内容都呈现出单调性。导学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是为突破新内容的重难点服务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基本了解都能突破,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的需求进行灵活设置。在巩固知识上也是,在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促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低段语文教学方式初探

随着城乡学校布局的调整,不少初中教师转变为小学教师,当今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一般都是大循环,即从一年级直接任教到六年级,再重新从一年级任教到六年级,如此循环往复。笔者就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谈一些体会与看法,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模式有差异,所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改变。

一、低段教学对象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更具模仿性,具有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图片和插图等实物进行辅助教学。

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薄弱,意志力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常需要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自觉的行动。低年级的课堂上,组织教学开展得怎样,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二、低段语文教学的目标

在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一书中详细地叙述了小学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如,低段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对于一般的课文,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个流程一般可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2.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3.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激趣导课的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导课,二是间接导课。间接导课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游戏导入法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其他方法要与教学内容有关,目地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识字教学环节

这个环节一般这样操作,找生字――解决生字读音――记忆字形――巩固生字――用生字扩词、造句。

识字教学要避免单调和枯燥,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快乐中识字。用编字谜、猜字谜、编顺口溜等方式来记忆,用开火车、帮生字宝宝找朋友等方式来巩固记忆,效果会更好。

(3)口语表达训练

在平时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或课文领悟表达的环节中,我们要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谈看法、说意见。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引导他们评价时,要多围绕优点来谈,这样可以保护与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而且就评价角度和内容来说,教师平时的评价就应是一个好榜样,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说具体一些、完整一些。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更认真地倾听,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方法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法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现以如下几种教学方法及原则,以飨读者,共同提高。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初中语文课堂和谐氛围

新时期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身为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角色,走下圣坛。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注意十分谨慎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想方设法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最终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一种真诚合作的新型关系。同时,作为教书育人的领军人,语文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因为学习是促进知识更新,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情境教

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大体经过三个过程:首先,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这里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教师可以借助电化设备,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视听形象导其入境,也可以借助诗意或是描摹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其次,激其情感。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必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作家在写作时灌注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最后,领其评价。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审美鉴赏力,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我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我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我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我坚持学”。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能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点拨学生“会学”的策略,提供学生坚持学的动力。教师不得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自主迁移,自主比较,自主比较,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教学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对照注释,查工具书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只需对学生提出的较难的字词和句子作讲解。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形式、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思想,做到层次性和差异性。一方面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施教策略,分层要求、分层设问、分层练习,使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观察水平,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认清多媒体在语文教学有哪些优势

1.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诗词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诗词内容感兴趣,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才会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诗词鉴赏课上,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诗词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2.多媒体教学在语文中的应用为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教师以更新的思考精神和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去精心搜集整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的信息媒体,在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手段,语文诗词教学就一定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求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照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使学生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多媒体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

二、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语言文字教学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有时有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多媒体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理由如下。

THE END
1.思维导图各图使用嘲思维导图和逻辑图的区别定义: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使用场景: 制作笔记:用于绘制读书笔记、学习笔记、知识要点、会议纪要等,以弥补传统笔记的缺点,如重点分散、难以记忆、不方便修改等。 收集灵感:通过思维导图充分发散思维,将碎片化的灵感整理成系统化的知识创意,适用于头脑风暴、创意收集、写作大纲等场景。 https://blog.csdn.net/chendi19881217/article/details/140525477
2.思维导图四大应用嘲《MindMaster实践:用思维导图画出你的答案》附赠模版 亿图脑图MindMaster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 用思维导图来表述思维导图四大应用场景https://mm.edrawsoft.cn/template/1508439
3.思维导图应用案例(注意力)思维导图应用案例(注意力) 注意力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https://www.xuexila.com/naoli/siweidaotu/9975.html
4.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TheChineseWriting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思维导图课堂应用案例,中学英语,思维导图,阅读教学,课堂案例,思维导图最直观的表现方式是图文并茂,图文可以呈现文章各个段落的关键信息,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文章框架及对整体内容的全面掌握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JYSJ202206007.html
5.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指导论文写作笔者认为,越是简单有用的东西越具研究和推广价值,思维导图不该为学术研究无情地抛弃,我们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它的应用形式和效果。本文从为数不多的思维导图教学研究中选取新加坡三所中学开展的实验——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写议论文,尝试在分析本案例中思维导图研究的成功及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对如何在信息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xiezuo/106656.html
6.地理组市级课题《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开题2023年10月19日下午,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地理组市级规划课题《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开题仪式在油田六中录课室如期举行。参加开题仪式的有市教育局的张献伟、高飞和徐继红三位专家,油田六中孟庆付副校长和杜朝选主任,李丽峰老师主持会议。石月云老师代表我校地理课题小组在会上做了《思维导图在初http://www.zyytlz.com/html/edu/1024403R023.html
7.刘思华老师《从逻辑到创新——思维导图七星大法?》思维导图是由“世界大脑先生”东尼·博赞教授提出的一项大脑开掘理论。思维导图的结构化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对关键要素合理拆解,让我们想得更清楚,说得更明白;思维导图的可视 化呈现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大幅度提高学习力和工作效率,将复杂多变的信息化繁为简,增强记忆。近年来,各大在线知识平台频频出现图像思考工具,思维导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6013874.html
8.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20221126002354.ppt思维导图案例举例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思维导图案例举例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关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2/1126/8061140062005015.shtm
9.思维导图应用案例(注意力)10篇(全文)思维导图应用案例(注意力) 第3篇 本文针对思维导图概括性强等优点, 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谈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借助思维导图,实现高中地理高效教学,助学生学好地理学科一臂之力。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是心理学上的名词, 后被发展为企业的管理理念,被应用于企业管理,再被延伸到教学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4tbb8dq.html
10.《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昆山市规划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目前为止,国内主要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古诗词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还未对统编版教材中已有思维导图的文本以及不同年段不同文体的文本开展思维导图教学,还未形成相应的思维导图教学范式与教学策略。 https://shipuxx.ksecloud.cn/newsinfo/3025251.html
11.思维导图4:思维导图的嘲应用除了这些内容之外,我的教程还需要涉及到思维导图的绘制模式,分为手绘和软件两个点。一方面照顾到喜欢手绘的朋友,也想把数字平台上的思维导图作为我教程的一个亮点。 最后再加上这一篇案例实战的内容,我们就有了这篇思维导图的主干了,其实你可以看到图中的案例实战时单独分开的,我后来才决定将它们放在一起。用于辅https://www.jianshu.com/p/e27a91ea891a
12.学习思维导图的好处(精选8篇)这一经过阅读英语教科书寻找关键词的过程就是基于语境的医学英语的学习, 而所作出的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又是医学英语必须记住的关键词, 因此作图过程是对中医术语的学习和记忆。 近几年来, 课题组把思维导图用于中医英语的教学,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文比较了课题组应用思维导图教学与传统方法在中医英语教学中的效果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fo4y2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