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来把《诗经》唱给你听!深圳信息学院诗经文化传承基地“风雅颂诗经原创音乐会”走进茂名市山区小学

日前,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财政厅主办,深圳信息学院诗经文化传承基地承办的“2021年广东省高雅艺术进校园——风雅颂诗经原创音乐会”在信宜市池洞扶参小学举行。本次活动共有50名师生参与展演,她们带着《诗经》的种子,走进了这座深藏在粤西地区的学校,为当地群众送来了一场文化视听盛宴,为孩子们创造了深刻美好的回忆,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新的文化色彩。

班班唱诗经:“那朵美丽的桃花,永远绽放在每一位孩子的心里”

师生们的到来,受到了扶参村居民们的热烈欢迎。“我们全校一共13位老师,学生却有将近300名,每位老师必须兼顾着2门以上学科课程。学校完全没有艺术专业的老师,师资的短缺,造就了孩子们平常没有机会接受音乐、美术等文化艺术类教育。你们的到来,是为我们雪中送碳!”听完扶参小学黎富炎校长的介绍,本次音乐会的总导演毛玲老师心里百感交集,马上组织大学生们开会商量,决定在音乐会演出之前,走进每一个班级,为孩子们上一堂《诗经音乐》体验课,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音乐艺术之美,感悟千年经典文化内涵。

教什么呢?第一次当“老师”的大学生们既紧张又激动。“教《桃夭》吧!”,毛老师引导到:“桃夭,我们对小朋友可以这样来解读,桃花寓意孩子们绚丽多彩的美丽读书时光,桃子可以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后所会获取的果实,桃叶祝愿孩子们未来能够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实现人生的理想,其叶蓁蓁,蒸蒸日上。”毛玲老师即兴向“小老师”们传授她对童蒙版诗经的“解读”。

“小雨嘀嘀嘀,中雨嗒嗒嗒,大雨哈哈哈。”来自学前教育专业的郑棉烨、陈冠瑾小老师进班后,轻车熟路地与孩子们通过律动游戏互动起来,迅速拉近了与小朋友们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与小朋友们聊“有没有看过桃花和吃过桃子”的话题,引申到《桃夭》的寓意,引导小朋友们学以致用:“祝福妈妈和老师们永远像桃夭一样美丽,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小朋友们,我唱一句,你们跟着唱一句奥。”作为诗经合唱团平时的排练负责人,李梓昊小老师发挥自己的特长,一边打着拍子,一边教小朋友们唱,让孩子们在节拍强弱的变化中,感受诗词音乐的魅力。

《诗经·周南·桃夭》这首诗在扶参小学“火”起来了!楼道里、操场上、甚至在小朋友们吃饭的食堂,都能听到相互拉歌的声音。孩子们纷纷表示:“这首关于桃花的诗,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风雅颂诗经音乐会:“我把《诗经》的故事唱给你听”

在学校操场欣赏一场高水平的演出会有什么表情呢?扶参小学的全体师生们来了!扶参村的全体居民们也来了!他们都万分期待这场由深圳信息学院诗经基地诗经合唱团、子衿汉舞工作坊师生们带来的精彩演出。

为教育引导学生用文化的力量重温百年党史,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音乐会以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旨,通过演绎千年经典《诗经》,在诗词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文化自信,以文化的力量带动历史的传承。音乐会伊始,毛玲老师分别向信宜市池洞扶参小学、信宜市池洞镇大学生协会授予了“传唱单位”与“合作单位”牌匾,希望以一部经典《诗经》为抓手,双方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传承文化经典。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音乐会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关雎》中拉开了序幕,小朋友们一双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整齐划一地盯着舞台。“看,我们的小老师在那!”你教会了我,我记住了你,小朋友们的情感是如此地纯真又直接。

本场音乐会共分为三个篇章,既有描写人类诞生的史诗《诗经·周颂·玄鸟》、还原古代劳动场景的《诗经·周南·芣苡》、赞颂君子美好品德的《诗经·卫风·淇奥》、《诗经·周颂·振鹭》,又有彰显华夏礼仪文明的舞蹈《佾舞》、《诗乐礼》,更有穿越古今、表达爱国敬党精神的歌曲《诗经·秦风·无衣》、《Youraisemeup》、《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融入,巧妙地渗透了对孩子们的素质教育,让孩子在观演与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文化经典的力量,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效果。

诗经音乐进乡村教师座谈会:“每一位孩子都是天赋异禀的小小艺术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扶参小学的孩子们也参与了本场音乐会的演出。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参与感与体验感,音乐会舞蹈总监陈小妹老师在扶参小学每个班级挑选了两名同学进行《佾舞》的培训,并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之内,将成品舞蹈呈现在了舞台上。

“根本认不出来,是我们班级的孩子。”在演出结束后的教师座谈会上,班主任们激动地表示。

佾舞是华夏文明的礼乐符号,最早记载于《诗经》中,“八佾舞”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祭祀舞蹈,是中华传统礼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礼”的最好诠释。“左手执龠,右手秉翟。其中的‘龠’代表的是天,‘翟’代表的是天,手持龠、翟进行训练不仅能够有效纠正小朋友们的体态,而且能够引导孩子更好地领悟‘天、地、人’三者融合的人文思想,这与扶参小学‘养和’的教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陈小妹老师解释道。

美育是人的天性,每一位孩子都是天赋异禀的小小艺术家,就像《诗经》中的美玉,需要通过‘切、磋、琢、磨’来开发孩子们潜在的技能。会后,毛玲老师代表诗经文化传承基地向扶参小学赠送了《诗经》书籍。

文化需要逐步浸润的一个过程,不断地向礼、向乐、向着我们和谐社会美好中国的这个方向来前进。本次茂名之行圆满结束,深圳信息学院诗经文化传承基地将继续打造以一部经典为核心,结合深圳特区特色,打造两个窗口,将经典传承化,创新化,实践化,育人化,同时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提供一份文化的力量。

THE END
1.《诗经》颂·我将原文带拼音解释传统上,《诗经》被视为配乐舞的歌词,诗乐舞三位一体。尽管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但在研究《大武》歌辞时,仍遵循这一原则。据《毛诗序》等文献记载,《大武》六成有诗六篇。经过学者的考辨,《大武》六篇诗的排列次序得以确定:《我将》、《武》、《赉》、《般》、《酌》、《桓》。 《周颂·我将》一https://guoxue.httpcn.com/html/book/TBMEUYPW/UYMETB.shtml
2.诗经300首全集全文翻译注释和赏析(共收录305首)《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https://www.taowo2sc.com/shijing/p5.html
3.读懂了《诗经》,你就读懂了生活在《诗经》中,古人的情感和日常场景,都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人感到既亲切又真实。 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即使时隔数千年,也会启发到我们。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反复斟酌千百次,不如亲自去实践一次。与其在脑海中反复思考,不如迈开脚步,去尝试、去体验。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NjM5Mjk2MA==&mid=2247537111&idx=2&sn=6f86c8b9d5beaf28b00908f473b86bbd&chksm=f9aa00b8cedd89ae36f211d8aa7e2742e12c14e7dffca33bff99c7d5454f0470a3d9b6519154&scene=27
4.补关于诗经中的“言”这两条材料加上《毛诗》“如食宜饇”《经典释文》所引《韩诗》的异文,其价值在于,它可能反映了一个语言事实,即《诗经》里第一人称代词主格(施格)作“言”乃是“我”的弱化形式,上古“元”部“言”的n韵尾乃是“歌”部“我”字l韵尾的弱化变体。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87539464/
5.诗经名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表示相互赠答,“琼琚”指问题:诗经名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表示相互赠答,“琼琚”指? 选项:一种珍贵的水果、美玉 答案:美玉 “琼琚”是指一种精美的玉佩,“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美玉作回报。 出自于《诗经·国风·卫风·木瓜》,整句诗句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https://tech.wmzhe.com/article/43413.html
6.小鸡宝宝考考你诗经名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琼琚指本句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全句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意思是: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美玉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推荐阅读:小鸡宝宝考考你答案汇总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支付宝蚂蚁庄园今日答案了,是否有帮到你们呢?https://m.ali213.net/news/gl2012/527065.html
7.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它的原意是指你给我一个木桃(果名,即楂子),我还你美玉。其实这句话完整的应该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它不仅是体现了知恩图报,更多的是要把这样的情意永远珍藏。 http://www.ychedu.com/CRJY/shici/613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