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诗经》研究学术泰斗夏传才先生传“诗”是对先生最好的怀念

缅怀《诗经》研究学术泰斗夏传才先生

2月7日,享誉海内外的《诗经》研究大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著名学者、诗人、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传才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石家庄逝世,享年94岁。夏传才先生是海内外公认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更是《诗经》研究的学术泰斗,他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诗经研究史概要》,以及之后主持创立的中国诗经学会,为新中国诗经学研究开拓了崭新的局面。夏先生孜孜不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虚怀若谷、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都在激励后辈学人在诗经学研究中“景行行止”。

夏传才上世纪50年代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毕生精研《诗经》,著述等身。

1982年夏先生出版《诗经研究史概要》,随后《诗经语言艺术》、《诗经语言艺术新编》、《思无邪斋诗经论稿》、《思无邪斋诗经文钞》、《二十世纪诗经学》、《诗经讲座》、《不学诗,何以言》等一批诗经学专著相继问世;论文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此外夏先生还主编《诗经要籍集成》、《诗经要籍集成二编》、《世界汉学诗经学》等大型《诗经》研究丛书和工具书《诗经学大辞典》。并因此形成了鲜明的学术个性,享誉学界。1993年8月夏先生发起成立中国诗经学会,当选首任会长,为海内外《诗经》研究搭建平台。学会不仅将年会论文集结出版,还定期出版《诗经研究丛刊》,推动了中国诗经学的研究和发展。

除《诗经》研究外,夏先生还有《十三经概论》、《论语趣读》、《诗词入门》、《建安文学全书》(主编)等著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一代名家的深厚学殖。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夏传才先生一生跌宕起伏,出生在安徽亳州贫苦家庭的他,幼时的记忆是母亲靠为人洗衣缝穷,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攒起来送自己到学堂读书。

少年时国难当头,夏传才从十四岁投身革命到五十五岁回河北师范学院(已并入河北师范大学)工作,经历了国家和民族天翻地覆的变革,自己三陷囹圄,英壮之年蹉跎殆尽,他曾回忆自己在苦难之中,常常背诵《孟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来激励自己。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夏先生与《诗经》结缘是在1941年,当时他逃亡到陕西宝鸡,这里是周王朝发祥地,置身秀丽的风景与丰富的历史传说中,让他在翻阅朋友家藏《诗经》旧籍过程中,对诗中描写的那些先秦故事愈发心驰神往,从此心中产生了自己要译《诗经》的夙愿。但是从那之后自己半生颠沛流离,直到近花甲之年时,夏先生才能一偿所愿,把后半生的全部心力,投入到《诗经》的研究中来。

1982年4月,《诗经研究史概要》一书正式出版,这部著作充分挖掘了《诗经》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比较文学、文献学以及考古学、人类文化学等多层面、全方位的学术价值,正如杜甫笔下“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有学者评价这本书“发现了前人所未发现的问题,讲了许多前人没有讲或没敢讲的话”,“对一些问题作了较有说服力的分析阐述,使至今尚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了端倪”,该书的出版,使国内几乎停滞的《诗经》研究开始了一次重要转型,《诗经》研究,从观念到方法,也因此产生了质的飞跃。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1993年,在夏传才的发起和推动下,中国诗经学会正式成立,他担任了学会第一任会长。从此中国诗经学有了组织和平台,学者们能够通过学会集中交流,学术研究氛围也更加规范,弘扬了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并将《诗经》推上世界文化的舞台。学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年会,将海内外的诗经研究者团结在一起,目前学会在国内拥有500余名会员,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等海外会员100余人,几乎囊括了海内外所有诗经学研究大家。

夏先生生前将自己的上万卷藏书,都捐赠给了河北师范大学,只留下了自己屋中一架图书。在这紧凑局促的小屋里,除了书架,仅有一床一案一椅,早春温暖的阳光透过逼仄的小窗洒在书桌上,仿佛夏先生还坐在那里翻书写字。

如今中国诗经学的发展,饮水思源,令人想起《诗经》中的《甘棠》中传诵千古的名句,“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那甘棠树郁郁葱葱,莫要剪枝莫损害,因为召伯曾休息在树阴下)”。(刘真)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

THE END
1.《诗经》颂·我将原文带拼音解释传统上,《诗经》被视为配乐舞的歌词,诗乐舞三位一体。尽管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但在研究《大武》歌辞时,仍遵循这一原则。据《毛诗序》等文献记载,《大武》六成有诗六篇。经过学者的考辨,《大武》六篇诗的排列次序得以确定:《我将》、《武》、《赉》、《般》、《酌》、《桓》。 《周颂·我将》一https://guoxue.httpcn.com/html/book/TBMEUYPW/UYMETB.shtml
2.诗经300首全集全文翻译注释和赏析(共收录305首)《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https://www.taowo2sc.com/shijing/p5.html
3.读懂了《诗经》,你就读懂了生活在《诗经》中,古人的情感和日常场景,都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人感到既亲切又真实。 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即使时隔数千年,也会启发到我们。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反复斟酌千百次,不如亲自去实践一次。与其在脑海中反复思考,不如迈开脚步,去尝试、去体验。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NjM5Mjk2MA==&mid=2247537111&idx=2&sn=6f86c8b9d5beaf28b00908f473b86bbd&chksm=f9aa00b8cedd89ae36f211d8aa7e2742e12c14e7dffca33bff99c7d5454f0470a3d9b6519154&scene=27
4.补关于诗经中的“言”这两条材料加上《毛诗》“如食宜饇”《经典释文》所引《韩诗》的异文,其价值在于,它可能反映了一个语言事实,即《诗经》里第一人称代词主格(施格)作“言”乃是“我”的弱化形式,上古“元”部“言”的n韵尾乃是“歌”部“我”字l韵尾的弱化变体。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87539464/
5.诗经名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表示相互赠答,“琼琚”指问题:诗经名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表示相互赠答,“琼琚”指? 选项:一种珍贵的水果、美玉 答案:美玉 “琼琚”是指一种精美的玉佩,“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美玉作回报。 出自于《诗经·国风·卫风·木瓜》,整句诗句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https://tech.wmzhe.com/article/43413.html
6.小鸡宝宝考考你诗经名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琼琚指本句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全句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意思是: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美玉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推荐阅读:小鸡宝宝考考你答案汇总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支付宝蚂蚁庄园今日答案了,是否有帮到你们呢?https://m.ali213.net/news/gl2012/527065.html
7.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它的原意是指你给我一个木桃(果名,即楂子),我还你美玉。其实这句话完整的应该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它不仅是体现了知恩图报,更多的是要把这样的情意永远珍藏。 http://www.ychedu.com/CRJY/shici/613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