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重要的注本有《毛诗正义》、宋朱熹的《诗集传》、清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清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今人程俊英的《诗经释注》[1]、今人余冠英的《诗经选译》等。

二、作品年代

诗经作品的具体分期:

西周前期(B.C.11-B.C.10):《周颂》,部分《大雅》和少数《国风》

西周后期(B.C.9-B.C.8):《小雅》和部分《大雅》

东周前期(B.C.8-B.C.6):《国风》的大多数和《大雅》的一部分

《诗经》的作者亦非一人,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周宣王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

四、诗经体裁

包含“风”“雅”“颂”和修辞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中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修辞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

赋:反复铺陈。“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诗集传》,赋即铺陈,也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蒹葭

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国风·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在那河的那一旁。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这(了解我的)人是谁

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10.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1.死生契阔(qìkuò),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12.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新乐土。(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4.式微式微,胡不归!《诗经·国风·邶风·式微》

译: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15.交交黄鸟,止于桑。《诗经·国风·秦风·黄鸟》

译:黄雀叽叽,飞来桑树上。

16.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7.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国风·唐风·绸缪》

译: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天上。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好的人呀。你呀你呀,你这样的好,让我该怎么办呀

18.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译:不是认为荑美丽,因是美人的赠贻。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20.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埋怨飞无翅膀。

21.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2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国风·卫风·氓》

译: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2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译: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共披一件战袍。

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雅篇

《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宴饮所作,小雅多为个人抒怀。固然多半是贵族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其实周代贵族也是参与劳作的,所以学界一般认为《雅》大部分为贵族作品。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它山这个地方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只)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4.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它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如玉般美好。

6.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译:兄弟在家内相争,对外抗御他们的欺辱。

译:好比天上上弦月,好比太阳正高升,好比南山寿命长,不会亏蚀不会崩,好比松柏一样茂盛,没有不可你继承。

1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

译:广大的天下,没有不是王者的疆土。沿着土地到海滨,没有不是王者的臣子,大夫派劳役不均匀,我做的事独自艰辛。

颂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THE END
1.《诗经》颂·我将原文带拼音解释传统上,《诗经》被视为配乐舞的歌词,诗乐舞三位一体。尽管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但在研究《大武》歌辞时,仍遵循这一原则。据《毛诗序》等文献记载,《大武》六成有诗六篇。经过学者的考辨,《大武》六篇诗的排列次序得以确定:《我将》、《武》、《赉》、《般》、《酌》、《桓》。 《周颂·我将》一https://guoxue.httpcn.com/html/book/TBMEUYPW/UYMETB.shtml
2.诗经300首全集全文翻译注释和赏析(共收录305首)《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https://www.taowo2sc.com/shijing/p5.html
3.读懂了《诗经》,你就读懂了生活在《诗经》中,古人的情感和日常场景,都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人感到既亲切又真实。 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即使时隔数千年,也会启发到我们。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反复斟酌千百次,不如亲自去实践一次。与其在脑海中反复思考,不如迈开脚步,去尝试、去体验。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NjM5Mjk2MA==&mid=2247537111&idx=2&sn=6f86c8b9d5beaf28b00908f473b86bbd&chksm=f9aa00b8cedd89ae36f211d8aa7e2742e12c14e7dffca33bff99c7d5454f0470a3d9b6519154&scene=27
4.补关于诗经中的“言”这两条材料加上《毛诗》“如食宜饇”《经典释文》所引《韩诗》的异文,其价值在于,它可能反映了一个语言事实,即《诗经》里第一人称代词主格(施格)作“言”乃是“我”的弱化形式,上古“元”部“言”的n韵尾乃是“歌”部“我”字l韵尾的弱化变体。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87539464/
5.诗经名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表示相互赠答,“琼琚”指问题:诗经名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表示相互赠答,“琼琚”指? 选项:一种珍贵的水果、美玉 答案:美玉 “琼琚”是指一种精美的玉佩,“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美玉作回报。 出自于《诗经·国风·卫风·木瓜》,整句诗句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https://tech.wmzhe.com/article/43413.html
6.小鸡宝宝考考你诗经名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琼琚指本句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全句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意思是: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美玉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推荐阅读:小鸡宝宝考考你答案汇总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支付宝蚂蚁庄园今日答案了,是否有帮到你们呢?https://m.ali213.net/news/gl2012/527065.html
7.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它的原意是指你给我一个木桃(果名,即楂子),我还你美玉。其实这句话完整的应该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它不仅是体现了知恩图报,更多的是要把这样的情意永远珍藏。 http://www.ychedu.com/CRJY/shici/613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