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杨小涵
吴鸿离世的消息传来后,很多朋友不敢相信这个惊人的事实。大家在他的朋友圈留言:“鸿哥在吗?”
作家阿来、麦家、蒋蓝等都表示沉痛的哀悼。阿来悲伤地写下:“一些山黑云压顶,一些山让漏出云隙的阳光照亮,青碧如洗。呜呼,一个出好书的人去了,一个知百味的人从西边去了……”
坚强/
家人去克罗地亚送吴鸿最后一程
据吴鸿的岳父、著名诗人张新泉透露,吴鸿的妻子、吴鸿弟弟等将到克罗地亚送吴鸿最后一程。“最初不敢相信,确认消息后,家里人除了悲痛,必须选择坚强,去送吴鸿最后一程。”
张新泉也讲了出事前的一些细节。“据前方传来的消息,29日一行人准备回国,吃了早饭各回酒店房间,稍事休息后出发。朋友等了很久没见吴鸿下楼,敲门无人应答,服务员开门后,发现已经倒在地上。初步判断是心梗,但最终结果还没有出来。”
出好书/
主力策划“老成都系列”图书
1999年前后,社会上出现老成都民俗热。吴鸿与同事陈维一起推出了“老成都系列”,详细描绘了成都风土人情、民俗,出版后风靡一时,畅销至今。
“老成都系列”包括:《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民国时期的老成都》《成都:近五十年的私人记忆》《文化人视野中的老成都》《市民记忆中的老成都》和《历代诗人咏成都(上下)》,系统地对成都文化进行梳理;后来他到新华文轩出版公司出任出版负责人,推出了《成都城坊古迹考》《成都通览》等名著;再回归四川文艺出版社成为一把手,开拓市场。
在他担任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期间,出过陈忠实、王蒙、阿来、麦家、虹影、韩少功等国内诸多文坛名家的重要作品。出版过阿来的非虚构名作《瞻对》,畅销书《琅琊榜》等。
6月30日,对吴鸿去世消息震惊之余,作家蒋蓝写下了《吴鸿留在这世上的最后身影》,转发甚广。蒋蓝细致梳理了吴鸿短暂一生的轨迹,“出版、写作、读书、美食,成为吴鸿生命中的四大要素。”
美食家/
《舌尖上的四川苍蝇馆子》成宝典
身为作家的吴鸿,早在1995年就出版了随笔集《怪斋杂记》,“怪斋把它拆开看,就是‘心圣文而(已)’的地方,人生半百,其意在我心中一直没变。”2013年,他出版了随笔集《近墨者墨》,书的内容编排依照他的人生喜好,先是书,其次是美食,再其次为游玩,最后是交友和日常生活感悟。说文谈艺,聊吃话酒,都别有一番风情,“我一直喜欢白描的文字作品,看似平淡的描述,其中有无尽的魅力。”
2014年,吴鸿把他多年来体验苍蝇馆子的生活,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写成《舌尖上的四川苍蝇馆子》。书中写的都是他和朋友们的觅食生活,靠着这位“扫街嘴”多年的挑剔筛选,最终如实呈现了“四川苍蝇馆子”的私家体验宝典,读者可按图索骥,享受四川市井生活的真滋味。这是一本有体验、有情味的生活饮食文集,多次再版,已成为畅销书。
吴鸿生前曾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透露,他打算写这本书的续集。
震动/
阿来、梁平、麦家均悲伤难抑
6月30日凌晨,远在新疆的作家阿来声音低沉,“真的太可惜了!他是非常优秀的出版人。四川文艺社这几年,出版了不少好书,跟他的努力分不开。”阿来的《瞻对》《阿来的诗》等多部作品在四川文艺社出版,“近几年跟他打交道比较多,他是一个工作非常负责,人品很好的人。”
吴鸿生前曾主持出版过作家流沙河的多部作品,与流沙河有着不浅的交情。6月30日下午,流沙河感到太意外,难过。“前些天,我在医院住院,他还来看我。他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出版家,他出版了我很多书。他为人诚实,工作非常勤奋,有胆有识。在出版领域,很有眼光和见识。作为作家,他送给我他写的饮食的书,我都看了,很不错。这么年纪轻轻就去世了,非常可惜!”
诗人梁平与吴鸿的感情甚深,两人是多年好朋友。6月29日晚得知消息后,久久难以平静,“从晚八点确认到现在,一直不愿意相信是真的,也不敢看朋友圈,想屋子一直这样黑下去,熬到天亮,你说你回来了……”
作家麦家远在杭州,得知消息后非常悲伤,“杭州阳光明媚,但我心里乌云密布!一个好朋友,一个优秀的出版人,一个忙忙碌碌的人,一个我准备在晚年共享闲暇的伙伴,居然就这么走了。悲痛无法抑制…”
蒋蓝出过很多本书,阴差阳错,竟没有一本是吴鸿操办的,“其实我们还有一点远亲关系,听过他平直如水的演讲,那被醇酒熏染了几十年的嗓音,就像海浪从礁石的断面冲过。”他努力回忆着吴鸿的容貌,“自古巴蜀出异人,多有头角峥嵘之相。他那凸入视线的额头,把所有的皱纹都放下了吗?他该是回到书的殿堂了。”
友人悼吴鸿
吴鸿兄,我突然有了一种负罪感/他们说,克罗地亚有一处的水/与九寨沟的一样蓝。——龚学敏
鸿落一隅哀音千里,书合半卷悲泪两行。——马平
克罗地亚浮出一片光/它象征什么,死亡,或是重生?今天我前去那儿/发现它有无限的蓝/在一瞬间折叠了我,包裹了我,浸透了我/我试着看你,可我不能……——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