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出版人作家美食家吴鸿因突发病症离世,年仅53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杨小涵

吴鸿离世的消息传来后,很多朋友不敢相信这个惊人的事实。大家在他的朋友圈留言:“鸿哥在吗?”

作家阿来、麦家、蒋蓝等都表示沉痛的哀悼。阿来悲伤地写下:“一些山黑云压顶,一些山让漏出云隙的阳光照亮,青碧如洗。呜呼,一个出好书的人去了,一个知百味的人从西边去了……”

坚强/

家人去克罗地亚送吴鸿最后一程

据吴鸿的岳父、著名诗人张新泉透露,吴鸿的妻子、吴鸿弟弟等将到克罗地亚送吴鸿最后一程。“最初不敢相信,确认消息后,家里人除了悲痛,必须选择坚强,去送吴鸿最后一程。”

张新泉也讲了出事前的一些细节。“据前方传来的消息,29日一行人准备回国,吃了早饭各回酒店房间,稍事休息后出发。朋友等了很久没见吴鸿下楼,敲门无人应答,服务员开门后,发现已经倒在地上。初步判断是心梗,但最终结果还没有出来。”

出好书/

主力策划“老成都系列”图书

1999年前后,社会上出现老成都民俗热。吴鸿与同事陈维一起推出了“老成都系列”,详细描绘了成都风土人情、民俗,出版后风靡一时,畅销至今。

“老成都系列”包括:《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民国时期的老成都》《成都:近五十年的私人记忆》《文化人视野中的老成都》《市民记忆中的老成都》和《历代诗人咏成都(上下)》,系统地对成都文化进行梳理;后来他到新华文轩出版公司出任出版负责人,推出了《成都城坊古迹考》《成都通览》等名著;再回归四川文艺出版社成为一把手,开拓市场。

在他担任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期间,出过陈忠实、王蒙、阿来、麦家、虹影、韩少功等国内诸多文坛名家的重要作品。出版过阿来的非虚构名作《瞻对》,畅销书《琅琊榜》等。

6月30日,对吴鸿去世消息震惊之余,作家蒋蓝写下了《吴鸿留在这世上的最后身影》,转发甚广。蒋蓝细致梳理了吴鸿短暂一生的轨迹,“出版、写作、读书、美食,成为吴鸿生命中的四大要素。”

美食家/

《舌尖上的四川苍蝇馆子》成宝典

身为作家的吴鸿,早在1995年就出版了随笔集《怪斋杂记》,“怪斋把它拆开看,就是‘心圣文而(已)’的地方,人生半百,其意在我心中一直没变。”2013年,他出版了随笔集《近墨者墨》,书的内容编排依照他的人生喜好,先是书,其次是美食,再其次为游玩,最后是交友和日常生活感悟。说文谈艺,聊吃话酒,都别有一番风情,“我一直喜欢白描的文字作品,看似平淡的描述,其中有无尽的魅力。”

2014年,吴鸿把他多年来体验苍蝇馆子的生活,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写成《舌尖上的四川苍蝇馆子》。书中写的都是他和朋友们的觅食生活,靠着这位“扫街嘴”多年的挑剔筛选,最终如实呈现了“四川苍蝇馆子”的私家体验宝典,读者可按图索骥,享受四川市井生活的真滋味。这是一本有体验、有情味的生活饮食文集,多次再版,已成为畅销书。

吴鸿生前曾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透露,他打算写这本书的续集。

震动/

阿来、梁平、麦家均悲伤难抑

6月30日凌晨,远在新疆的作家阿来声音低沉,“真的太可惜了!他是非常优秀的出版人。四川文艺社这几年,出版了不少好书,跟他的努力分不开。”阿来的《瞻对》《阿来的诗》等多部作品在四川文艺社出版,“近几年跟他打交道比较多,他是一个工作非常负责,人品很好的人。”

吴鸿生前曾主持出版过作家流沙河的多部作品,与流沙河有着不浅的交情。6月30日下午,流沙河感到太意外,难过。“前些天,我在医院住院,他还来看我。他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出版家,他出版了我很多书。他为人诚实,工作非常勤奋,有胆有识。在出版领域,很有眼光和见识。作为作家,他送给我他写的饮食的书,我都看了,很不错。这么年纪轻轻就去世了,非常可惜!”

诗人梁平与吴鸿的感情甚深,两人是多年好朋友。6月29日晚得知消息后,久久难以平静,“从晚八点确认到现在,一直不愿意相信是真的,也不敢看朋友圈,想屋子一直这样黑下去,熬到天亮,你说你回来了……”

作家麦家远在杭州,得知消息后非常悲伤,“杭州阳光明媚,但我心里乌云密布!一个好朋友,一个优秀的出版人,一个忙忙碌碌的人,一个我准备在晚年共享闲暇的伙伴,居然就这么走了。悲痛无法抑制…”

蒋蓝出过很多本书,阴差阳错,竟没有一本是吴鸿操办的,“其实我们还有一点远亲关系,听过他平直如水的演讲,那被醇酒熏染了几十年的嗓音,就像海浪从礁石的断面冲过。”他努力回忆着吴鸿的容貌,“自古巴蜀出异人,多有头角峥嵘之相。他那凸入视线的额头,把所有的皱纹都放下了吗?他该是回到书的殿堂了。”

友人悼吴鸿

吴鸿兄,我突然有了一种负罪感/他们说,克罗地亚有一处的水/与九寨沟的一样蓝。——龚学敏

鸿落一隅哀音千里,书合半卷悲泪两行。——马平

克罗地亚浮出一片光/它象征什么,死亡,或是重生?今天我前去那儿/发现它有无限的蓝/在一瞬间折叠了我,包裹了我,浸透了我/我试着看你,可我不能……——虹影

THE END
1.民国时期美食作家月照溪《民国时期美食作家》 祝大家新年快乐,狗年大吉 皇后厨房里的厨娘死在一杯毒酒下,等她再睁开眼,却成为了民国时期陆家的娇小姐陆妍。 陆妍有个未婚夫,读过洋书,不屑于她这个包办婚姻。 陆家有个大酒楼,日薄西山,客人寥寥眼看https://www.92k.tw/books/1439158/
2.美食图书馆+让我们在纸墨书香一起“食话食说”人说民国太太的客厅最是热闹,像林徽因,陆小曼等人举办的沙龙,多的是名士言谈相尽欢。不过我们想要探看一下风流雅士的风味美食还是得看《民国太太的厨房》。 9.民国太太的厨房(通俗读物) 我们通过美食了解民国大家名士的一角日常,通过食物细说他们的人生故事。冯远臣用这本《最是那碗人间烟火》让高高在上站立云端https://www.jianshu.com/p/bc5a1805bcdf
3.刚哥,什么菜刀好用啊,都问你好多次了啊//@美食作家王刚:厨师长教你刚哥,什么菜刀好用啊,都问你好多次了啊//@美食作家王刚:厨师长教你"上汤大白菜"的做法,重口味吃惯了偶尔清淡些https://www.toutiao.com/w/1600176006660109/
4.寻味东莞[作者签名书]本书是一本东莞美食集,是作者对故乡东莞美食的记录。东莞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在这片土地上,除了有蕴含每个镇街不同风土的传统美味,还有来自各地的琳琅美食,四方之味在这里汇聚。 【作者简介】 嫣然,美酒美食专栏作家,知名美食美酒博主,新浪微博金V,多家著名平台如网易、UC、百度、新浪、https://mbook.kongfz.com/383854/7240734835/
5.复眼元通(未来熊猫古镇)昨天14:10 · 川菜美食作家 美食家 在成都都除了街子还有个古镇,它不张扬,但处处透着掩饰不住的贵气;它不出名,其气质与涵养已超过许多名声喧闹的古镇。现今的人们大多是沽名钓誉,挤闹热、钻人多,自讨没趣,自找苦吃也不在乎。于是乎,一窝蜂去怀远、街子、文锦江、鸡冠山、九龙沟等燥热旅游景点,不惜与元通擦肩https://www.meipian.cn/34aphxa0
6.民国吃家(豆瓣)民国吃家的创作者· ··· 二毛作者 作者简介· ··· 二毛,《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新周刊》、《中国经营报》等美食专栏作家。 1960年代生,重庆酉阳人,原名牟真理,80年代莽汉主义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有餐馆“天下盐”,著有《碗里江山》《妈妈的柴火灶》等。 目录·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15344/
7."西游"都是江淮美食?学者:作者不一定是吴承恩5号下午,一个有趣的新闻登上了热搜:“小学生发现《西游记》漏洞:一路吃的都是江淮美食。”杭州小学生马思齐在自己的作文里列举了《西游记》不同故事里的菜名,他发现,从东土大唐到西域,菜单似乎都是江淮美食。 比如,第54回西梁女儿国国王婚宴菜单:玉屑米饭、蒸饼、糖糕、蘑菇、香蕈、木耳、石花菜、黄花菜、紫菜、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UglFKJQbbN50wRfmT5Eo181207
8.民国吃家:鲁迅与美食文章及酒鲁迅的北京美食地图二毛这还是不完全的统计,鲁迅去过的餐馆应该超过百家。作为大文豪,鲁迅把吃饭这件事看得很重,在日记中占了重要篇幅。这是民国新风尚,不同于古代文人“君子远庖厨”的习惯。 古代文人笔录中也有美食记录,如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但几乎不会提到餐馆的名字。鲁迅日记https://www.99csw.com/book/7468/257243.htm
9.写过200万+的影评,也曾打假鲍师傅,“民国人”李舒如何抓住粉丝的从媒体人转身,创立美食号“福桃九分饱”(以下简称“福桃”)这一年多来,快节奏的焦虑一直陪伴着李舒,那些因失眠而慢下来的深夜,“山河小岁月”就是她的情绪出口。 李舒自比为“民国人”,“有点慢”,没有狼性,如果不是想验证“新媒体时代深度内容也可以过得好”,她可能会继续埋头诗歌和风月。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381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