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物系统面临着相互关联且复杂的重大挑战,包括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自然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新出现的动植物疫病、地区冲突及贸易波动。在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大规模流行期间,全球食物安全不能保障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据估计,2021年,全球约有7.02亿至8.28亿人受到饥饿困扰,仅由于全球疫情爆发就增加了1.5亿人。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收入的减少、粮食价格的上涨以及供应链的持续中断将导致全球食物不安全状况更加严重,特别是每个国家的脆弱群体都会受到影响。
食物系统包含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食品加工和服务业,还包括所有参与者及其在技术创新、投入、生产、储存、运输、加工、销售、消费和处理全过程中的相互关联作用,以及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向更加高效、健康、可持续、有韧性和有包容性的食物系统转型。
本期四个主题中,“系统视角”讨论食物系统的挑战、应对措施、途径与前景;“生产“论述可持续性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的创新和采纳;“消费”论述消费者的膳食模式,及其对食物浪费和食品标签的态度和行为;“支撑”论述通过引导投资和金融支持来支撑食物系统转型。
樊胜根,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讲席教授、院长。在加入中国农业大学前,曾于2009年至2019年担任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长。研究方向包括食物与营养安全、农业农村发展、减贫、食物系统转型与全球粮食安全。目前担任CGIAR系统董事会成员,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董事会主席,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董事会副主席,兼任世界粮食奖顾问委员会委员和EAT-Lancet委员会委员。被授予农业与应用经济学协会(AAEA)会士和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IAAE)终身荣誉会员。
孟婷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后出站。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包括绿色可持续技术的采纳、农业环境政策非市场评价、气候变化与农业等。在国内外高质量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现任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成员。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期刊名为FrontiersofAgriculturalScienceandEngineering,简称FASE,2014年2月创刊,是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一种国际化英文季刊。
FASE旨在为农业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论文发表与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平台,服务对象包括两院院士和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内容涵盖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工程、农业经济、农业政策及管理等可促进当前与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