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和房价涨跌起伏的真正信号大都是:
从九重霄,到跌落凡尘的微观反映!
政策环境的新信号
一城一策,率先触底
半个月来,事关政策,发生了一系列的小事儿。
北京孙河土拍,取消了限价;
广州开始放宽落户政策,本科以上学历,年龄要求从35岁,放宽至40岁;
上海首套利率下调至9折;
合肥悄然调整限购,只需提供1个月社保证明,其余11个月可以补缴;
珠海悄然调整限购,社保年限从5年,下调至1-12个月;
南京高地价项目限价悄然放松,个别项目调价上涨2500元/㎡……
这一系列的小事儿,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信号:
一城一策的大背景下,调控政策率先触底!
一场自下而上的政策托底,正隐匿在诸多小事中,悄然发生!
我两个月前的预测,正在逐一得到验证。
12月中旬,我在“破竹专栏”里,提到了对于明年楼市的几个结论。
我的原话是:
经济压力下,货币政策宽松,地方可能会出现自下而上的政策常识性松动;
究其原因,现阶段的经济压力下,能依靠的只有大基建;
大基建的执行者是地方政府,想让地方政府有钱搞基建,必须得打开城投抵押和土地财政两大通道;
由此,地方政府必须通过托底楼价来托底地价,大概率会出现自下而上的政策尝试性调整;
除此之外,提振经济,还需要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降准大概率会出现。
▼破竹专栏《葫芦娃观地产》
这一个多月来的一系列现实反馈,都在验证我们的判断:
开年,央行降准;1月份,11个城市调整楼市政策;限价在放松,限购门槛在降低,房贷利率在下调……
房地产问题,从来都不单单只是房地产问题。
在宏观大盘子的倒逼下,楼市政策触底了!
微观市场的新信号
钱在量先,量在价先
政策触底之后,微观楼市也出现了三个气息不同寻常的信号:
新的信贷产品不断出现,利率更低,甚至日息低至万分之1.5,比如光大银行烟草贷。第一批的小微企业贷款到账了,综合利率只有3%-4.5%;
社科院发布1月份住房月度分析报告,10大一线及强二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已经超3个月连续上涨;
1月份,北京、深圳二手房领涨核心城市。北京燕郊数十个楼盘二手房,同时出现2000元以上的涨幅,成交量连续2月上涨,挂牌成交周期缩短至3天以内,市场流动性恢复……
▼10大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成交量变化图
这三件事,其实是层层递进:
先有,水龙头里的水,流到了普通人的水盆里。低成本资金,从九重霄流入民间;
再有,调控最早、基本面最好的一线城市,率先出现成交量的反弹;
之后,房价受政策打压最狠的一线城市及其周边,率先出现成交价的反弹。
两个月前,我在“破竹专栏”里,反复提醒大家:
近期,一定要重视信贷产品的利率变化、成交量的变化、一线城市成交价的变化。
因为,判断楼市行情的正确信号是:钱在量先,量在价先;先一线后二线,价格轮动。
凡上行行情,必先有低成本的货币流通,之后是成交量的上涨,最后才会反馈到价格上涨;
同时,在上行周期中,还会呈现出基础更好、调控最早、打压最狠一线城市先触底回温,之后才会轮动到二三线城市;
2019年,我们一定能看到一线城市的率先触底回温。
▼破竹专栏《葫芦娃观地产》95/98期
我对于微观市场的判断,再次得到层层递进的现实验证。
通览政策的新信号和楼市的新信号,我们会发现:
当下的楼市,越来越趋同于2014年——
先有政策宽松,再有货币流通;
成交价滞后于成交量半年;二线城市滞后于一线城市一年。
因此,我对于未来楼市的判断是:
一线已经触底回温,二线仍处探底周期。
2019,最好的机会在一线;2020,最好的机会在二线!
2019年上半年,一线城市进入挖笋期;2019年下半年,二线城市进入挖笋期!
资产配置的新策略
收益=正确时机*确定收益*仓位规模*杠杆效应
以上,我们聊的都是未来的楼市轮动和房价变化。
下面,我们简单谈谈:
面对如此市场,我们应该怎样做资产配置才能大概率获胜。
很多人认为,所谓的配置就是低吸高抛,频繁交易,搏差价。
交易越频繁,踏空节奏的概率越高,交易的成本越高。
资产配置大概率获胜的真正诀窍在于:
在行情前夜、静淡市的正确时机里,提前布局进场;
用体系化的选筹理论,找到优质的城市板块,用频繁探盘,建立价格体系,找到被低估的标的物,提高收益确定性;
用重仓和调仓思维,不断扩大仓位规模,加大收益总值;
在扩大资产规模的期间,配合市场节点,精准杠杆,放大收益倍数;
通过提高租金亩产,提高信用额度,预留防守资金,来加粗现金流,降低持有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
这也就是,我在破竹专栏所提炼出的资产配置恒等式:
其中,关于正确的时机,就是咱们以上所提到的“2019-2020分化进场”。
至于剩下的三大指标:
确定收益看选筹技巧,因此我总结了“城市选筹的八要素”(详见破竹专栏“葫芦娃观地产”44/48/49/50/87/92/93/101/102期内容)
仓位规模看调仓节点,因此我总结了“牛淡市调仓体系和轮动加仓原理”(详见破竹专栏“葫芦娃观地产”45/100期内容)
杠杆效应看周期轮动,因此我总结了“阶梯杠杆原则和现金流维持心法”详见破竹专栏“葫芦娃观地产”11/20/41/52/71/72/73/79期内容)
资产配置,其实是一整套完整的体系。
而我今天只讲了“时机的选择”,而剩下的三部分,恕我直言,我无法展开细说。
第一个原因:
理论体系大概10万字的内容;城市实例落地大概还有10万字左右;
第二个原因:
不敢讲。
第二天,已经被删。
我不愿因为我的原因,再让“米宅”承担风险!
专栏分为两季,一共208期的内容。
公众号里“讲不完”和“不敢讲”的干货,我都放在这个专栏里。
第一季,更偏重“认知重塑”和“体系搭建”。
104期的内容,一共划分为四个板块——
理念篇:辅助你建立一套完整的房产投资体系;
城市篇:深入网红城市调研,理论结合实际,落地实操细节;
政策篇:抛开流量型分析,我们理性的看“风往哪吹”;
热点篇:不焦虑,不躁动,看清楼市的日常脉络……
▼葫芦娃观地产课程表
如今,第一季的104期内容已经更新完结。
跟着我一起精进的4000位朋友,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资产配置体系。
第二季,104期的内容,将更偏重“城市实操”和“执行细化”。
我们将站在底层逻辑体系之上,去完成“分城市的调研、选筹和实操”
这是我开年之后的“落地实操城市计划表”——
这套计划,完美贴合上面咱们提到的“楼市和房价轮动轨迹”。
一线城市大概率会在2019年下半年启动行情。
因此,2-4月份,我会把“三大一线都市圈+川渝”考察落地,提前选筹,提前布局。
二线城市会滞后于一线半年,将于2020年进入行情轮动期。
因此,后半年我的考察重心在“二线城市”,帮助大家做二线的选筹和提前布局。
在考察选筹之外,我们还将穿插细化实操执行环节的细节:
诸如,资金成本实算技巧、租金亩产提升技巧、调仓细化落地策略、筹资黑科技体系……
去年一整年,我几乎奔袭在全国各重点城市的市场中。
全年考察费用,164000元。
今年,我的考察预算是20万,我争取在12月份全部花完。
说实话,我也很累。但是,成就感十足。
一种成就感,来自于自己精研之后的判断,不断得到现实的验证:
比如,年初苏州涨幅的判断;年中,云南行情的判断;三季度,楼市政策调整的判断;四季度,一线触底的判断;
我希望你能加入到这4000位每天都在精进的朋友中来。
从第一季开始,重塑认知,建立属于自己的资产配置体系。
从第二季开始,跟着4000位同伴的脚步,我们拿着这套体系,奔向城市市场,去检验、去复盘、去选筹……
年末,用第一季,先建立体系;年后,拿着配置体系,跟着第二季,落地实操。
错过第一季,落后于那4000位先行者的朋友们,不要惋惜,福利来了:
去年,第一季单售就要199元。
现在,两季208期的内容,原价398元,限时特价289元。
平均一期不足1块钱。
两年下来,平均每天不足4毛钱!明年的考察费用,葫芦娃会记得也有你的一份支持!
过年回家,一路畅听,重塑认知,建立体系;
不要只顾喝酒打牌,不要一边咒怨社会不公,一边浑噩无知、疏于精进!
开年之后,我和4000位先行者,与你一起出发,分城市落地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