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教育
1.安全隐患排查
各班级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举报。重点排查管制刀具、、个别男女过于亲密的同学、敲诈勒索同学、抽烟现象、经常在一起不离群同学、休学后和上一级经常联系的同学、单身家庭或家庭不和谐的子女、留守子女、心理偏激学生等。各班级将排查结果书面上交级部,以级部为单位报安全办公室存档。
4.课间管理。值班领导和值日教师分工安排检查课间秩序,上下两节课任课教师是责任人。班主任检查两操人数,学校安排专人对厕所、教学楼区域,伙房后等处进行巡查。
5.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语言及网络、肢体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他人者,一经查实,学校将严肃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三)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四、校园欺凌的成因与对策(一)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初中生往往会在交往需要与是非善恶之间产生迷惘,引起心理冲突;在人生需要与人生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升学压力与学习能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初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暴力倾向。
2.学生文化营养的失衡
3.关爱教育的欠缺
一种孩子因为从小生活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缺乏安全感,自卑又嫉妒那些生活在幸福环境中的孩子,他们不知道如何关心别人,更不会去体会被欺凌的孩子所经历的痛苦。
另一种孩子因为从小被家庭溺爱,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有强烈的支配他人的欲望,容忍不了与自己意见不同或者不顺从自己的人,从而走上欺凌的道路。
对于问题学生,有些家长不去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苦恼,而是用简单生硬的办法压服他们。表面上似乎有些效果,其实孩子口服心不服,在心灵深处种下仇恨的种子,有些学生由惧怕、压抑过渡到对抗,最后导致学生发生暴力事件。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家长们认为“好汉不吃眼前亏”,胜者为王,只有处处占上风,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这在思想意识上对子女的欺凌行为起怂恿和默许的作用,从而间接导致欺凌现象的增多。社会上帮派的“哥们”义气,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会产生盲目崇拜,从而产生欺凌他人的现象。
另外,就被欺凌的学生而言,也有在性格方面的明显弱点。有些学生性格懦弱,逆来顺受,缺乏同学之间的灵活应对能力,有些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又对同学的言行过分敏感,这是被欺凌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二)校园欺凌现象的防范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导向,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学校定期召开家伙在哪个会、班主任会。教师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争做孩子们的榜样,努力学习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2.培养学生健全心理,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摆正心态,与人为善,接受他人,不孤立自己,自尊自爱自强的同时也要宽容、体谅、理解,这些都是减少欺凌现象的心理基础。
3.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抗压能力。
对于遭受欺凌的同学来说,心理上的弱势常常在遇到挫折时,变得自卑自怜,对于这种学生应教育他们不自暴自弃,不自我放纵,不作践自己,要坚韧、自信,面对挫折越挫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