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作为,事发后“踢皮球”。当下绝大多数学校过于功利主义、唯成绩论,仅在乎升学率而忽视品德教育。在校园霸凌事件发生以后,学校通常都是看人下菜,即使受害者家长向学校反应,也不一定得到重视。央广网在采访受害人就读的邯郸市肥乡区旧店中学时,其校长李安敬表示,3名犯罪嫌疑人中的马某在班里的成绩排名是十多名,成绩比较好,能做出如此恶性的事情,完全出乎意料。这种表达足见该校对于“唯成绩论”的信奉程度,并明确否认之前在学校存在霸凌现象。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任海涛指出,校园是外部社会的缩影,是成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而学校则多在欺凌行为发生后才介入。另外,一些学校采取的处理方式太传统,以批评、处分欺凌者为主,没有试图去系统了解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关系,以及欺凌行为背后的成因,甚至在某些学校,老师也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学生。
加大打击力度。文化执法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查处和取缔不健康媒体,净化学生心灵,树立孩子和暴力之间的“防火墙”。发挥媒体正确引导作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从根源上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有专家指出,家庭和学校双方应当积极探索防范及应对机制,学校要发挥好主导者角色,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网络等多种途径将校园欺凌的早期识别、化解方法、事后干预等信息和资讯及时传递给家长。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表现,主动与家长商讨解决校园欺凌的对策。家长需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合作帮助学生抵御校园欺凌的侵害。多主体联结共同治理,向校园欺凌说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