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人工智能;侵权损害赔偿;知识产权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已有60年的历史。人工智能缘起于达特茅斯会议,真正进入人们的视野中要从1997年的“深蓝”系统开始,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和AlphaGo的问世使人工智能迎来了春暖花开,这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也不例外,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创造”的产物等无不在挑战法律的边界。
一、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
二、侵权或损害赔偿责任的归属
三、人工智能的“智力成果”是否享有著作权
参考文献:
[1]卡鲁姆.蔡斯.人工智能革命——超级智能时代的人类命运[M].张尧然,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7-14.
[2]宋立.机器人管家:环境感知和逻辑思维的集合[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4(14):84.
[3]约翰.马尔科夫.人工智能简史[M].郭雪,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25-78.
[4]刘小璇,张虎.论人工智能的侵权责任[J].南京社会科学,2018(9):107-108.
[6]李兴臣.人工智能机器人刑事责任的追究与刑罚的执行[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8(4):112-116.
[7]熊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认定[J].知识产权,2017(3):3-8.
[8]王迁.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5):148-155.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