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和证据力证明力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7.05甘肃

通常所言证据的“三性”“两力”,即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和证据力、证明力。执法实践中,对“三性”“两力”含混使用司空见惯,甚至有些专业书籍对行政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的表述顺序都不时变换,应当是忽略了三者的递进考察顺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九条对三者的依序排列是有深意的。孔祥俊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对三者的递进性专门进行了解读。

需要指出的是,新《行政处罚法》“复制”了《行政诉讼》第三十三条的证据种类,但是,行政处罚的证据形式(证据载体)并不限于此。例如,《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第一百二十一条第八项的“专业人员协助开展检查或者提供专业意见”。

真实性(有称客观性、可信性,但真实性更严谨),是指证据的可信性,即是否查证属实、确实可信。证据不能自证属实,印证规则是“查证属实”的一个司法和执法实务通用的重要审查方法。而且,印证规则不仅仅停留在经验和理论层面,“印证”已写入“两个证据规定”、刑事诉讼法解释、《监察法》等上升为法律规范。在行政法方面,部门或地方立法中亦有不少写入“印证”要求,例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第四十九条、《江苏省行政程序条例》第四十五条《江苏省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指引(试行)》“五、证据审查(三)审查方法”、《安徽省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指引(试行)》第二十七条。印证是指证据信息或证明指向的同一性。

那么,“三性”和“两力”是何关系?

证据的三性与两力是不同的两套概念,证据三性影响证据两力的分析认定。证据两力是指证据能力与证明力,在审查判断顺序上前者先于后者。例如,在证据能力上,关联性审查判断主要围绕证据与待证事实在经验与逻辑上有无实质关联;在证明力上,关联程度审查判断主要围绕及证据与待证事实关联的程度。

郑飞教授认为,关联性和真实性是证据的自然属性,合法性是证据的法律属性[郑飞.证据属性层次论——基于证据规则结构体系的理论反思]。是否承认合法性是证据的属性,正是三性说与两性说的争点[卞建林.潘金贵.何家弘.3证据法学]。真实性与关联性存在交叉重叠,前者既指证据本身是客观事实,也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客观真实的联系[周洪波.证据属性的中国法律之道]。

THE END
1.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0条规定:“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 一、证据的真实性。所谓证据的真实性,是指证据作为已发生的案件事实的客观遗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现存在,真实性也叫做证据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326/10/53872997_740269379.shtml
2.法官如何审查认定电子数据三性新《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将电子数据新增为一种新的证据形式,但对电子数据的定义、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等内容未作详细规定,需要法官在审判实践中不断探索,秉持谨慎小心、公平正义的自由心证态度,严格把握,以便法官在审理案件中能否作为认定案件相关事实的证据。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7/11/id/3090971.shtml
3.论电子邮件证据的法律适用论电子邮件证据的法律适用 电子证据的认定,即对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评判。在真实性认定上,当事人自认、法院或公证机关保全、专家给出肯定意见、由可靠系统产生的电子证据真实性较强。在关联性认定上,电子证据和普通证据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合法性认定上,它包括收集证据的主体合法性,具备法定的形式https://lawyers.66law.cn/s2703321823226_i7815.aspx
4.独家重磅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原理·规范·实例基于传统的证据三性(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理论,刑事诉讼各阶段包括庭审阶段对证据的审查判断,重点关注证据的真实性,也就是证据的证明价值问题。这与早期刑事证据规则不够发达有很大关系。传统上以证据的真实性为导向的证据审查判断方法,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导致两类问题: 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283295987009585664
5.质证意见,证据的三性二力张茂金律师第一百零四条 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进行质证,并针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说明和辩论。 能够反映案件真实情况、与待证事实相关联、来源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应当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96be04350102zug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