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绪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人的社会化如何在特殊个性决定下,在环境作用下,形成个性化性格特征的。

内部借助个体生物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基因、血型、体质对个体的影响。

外部借助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理论,研究具体家庭、学校、小群体、社区、民族、历史环境、时代变迁对个人性格特征形成的影响。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包括社会动机的种类和理论说明,社会动机的外在表现特征、模式等内容。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包括3个方面:一是对他人的认知,或叫人际认知。

如对他人个性特点、表情、行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等。

二是对自己的认知,也叫自我认知。

包括自我评价、情绪自我认知等等。

三是归因问题,即研究人是怎样寻找自己的或他人的行为原因的。

4.研究社会态度和态度的改变。

什么影响人的态度发生变化,变化的过程与程度如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是一个动态研究过程。

对研究者而言,可以进行跟踪调查,对自我研究者而言,则是建立心理分析机制与习惯。

看自己心路变化历程。

(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这个层次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第一层次研究的基础上。

知己知彼。

再从自我研究引申到个体与个体间关系的研究。

主要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三个方面。

其中,人际关系研究主要探讨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的测量和改善。

人际沟通的主要内容包括沟通的类型、功能、程序以及如何提高沟通的效果。

社会影响的研究主要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行为是如何相互发生影响作用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用有效果的理论是好理论。

(三)群体心理群体是指相互有着各种关系的各种人群,大大小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

大到民族心理,小到家风,都属于群体心理研究范畴。

人是怎样受其所在各种群体影响,群体内部各成员之间,领导者与成员之间,都是怎样发生相互影响的。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人在社会中的思想、行为及其影响的学科。

它研究了个体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包括人际关系、群体与组织、社会礼仪、文化社会建构和社会心理行为。

社会心理学有着多层面的研究内容:一、行为学它探讨人类行为是如何产生发展和维持的。

其中包括情绪和认知处理,以及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反应。

二、社会环境它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环境如何影响行为。

主要包括社会影响、社会条件、社会角色以及伦理价值观等。

三、社会心理认知这部分探讨个人是如何理解他所处社会环境的,以及如何对社会信息进行处理的。

四、社会发展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以及如何受到社会的影响的。

五、人际关系研究的重点是人们与社会环境之间是如何交流的,如何影响彼此的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护和断绝的过程。

六、社会情感该研究如何在社会中形成和表达情感,以及情感如何影响行为和其它活动。

七、文化社会性研究社会中各文化群体是如何形成和维护,以及如何影响和表达其社会性质的。

总之,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想、行为及行为影响的学科,其重点是研究个体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群体与组织、社会礼仪、文化社会建构和社会心理行为等特征在它的研究范围之中。

此外,社会心理学还是一项涵盖行为学、社会环境、社会心理认知、社会发展、人际关系、社会情感、文化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复杂科学。

它旨在指导人们去正确的理解自己的社会环境,以帮助人们有效的应对日常的生活挑战,以及有效地利用自身的能力达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奥尔波特: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的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寻在的影响。

2.T.M.安德烈耶娃: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之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的规律,以及这些团体本身的心理特征。

3.我国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时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4.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具有边缘性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的独立学科,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包括社会动机种类和理论说明,社会动机的外在表现特征、模式等内容。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3.群体心理4.应用社会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1.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①哲学方法论(1)方法论表示科学观点和方法的三种不同水平②一般方法论③具体的研究方法(2)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论:辩证唯物论(包括历史唯物论)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术语:变量、信度和效度四、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般观察法观察法公开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隐蔽参与观察法社会心理学的实验室实验法具体研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方法现场实验法访谈法调查法问卷法档案研究法五、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1.偏向问题:(1)研究者(实验者)的偏向(2)被试者(被试)的偏向2.伦理问题:(1)实验性的欺骗(2)对被试隐私的侵犯(3)被试的痛苦3.遵循原则:(1)必须让被试者自愿地参加实验研究,被试者应当知道他们在研究中要做些什么。

(2)研究必须是“风险最小”,即在研究的设计没有必要让被试者冒险。

(3)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即在研究中让被试者承担的风险要与通过研究获得的利益平衡,这里的利益可以是对被试者而言的,也可以是对社会而言。

(4)价值中立原则。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一、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过程孕育阶段(射虎哲学阶段)→形成阶段(社会经验论阶段)→确立(社会分析论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界20~70年代*1908年.英.麦独孤※※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其象征意义在于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表现的学科。

它涵盖从个体行为到团体行为的各种因素,探究人类如何通过社会交互、归属感、社会认同和社会支持等因素达成合作和互惠,并探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认同和群体行为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感,是群体行为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在群体行为中,个体通常会在一定的认同感推动下进入相应的群体行为状态,从而产生某些行为模式。

这些行为模式往往是与自我价值、群体标准以及行为目标相协调的结果。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了群体行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不同的社会信仰、意识形态在群体行为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他们能够深入了解群体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群体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二、社会影响和如何发生社会影响是指他人、群体或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影响通常包括了群体压力、社会认同、社会支持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它们都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了解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体行为以及心理。

通过研究社会影响,人们可以了解到单个个体行为如何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何和其他个体的行为产生关联,并添强我们对于人们行为的了解。

三、群体协作和合作群体协作和合作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社会心理学中最核心的研究方向之一。

群体协作和合作通常涉及到大量的互惠、精神特征、情感等因素。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了人们如何进行群体协作、合作,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个体的情感、心理和行为等方面。

通过研究群体协作和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人们的感受、思考和意见等方面。

四、社会心理学中的其他研究方向除了上述三个方向,社会心理学科还包括了许多其他的研究方向。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一个分支学科。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对人类行为的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探索。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自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独立发展。

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议题包括群体决策、群体行为、社会认同、人际关系和社会认知等。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运用了各种研究方法来探索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实验方法、问卷调查、观察和纵向研究。

实验方法通过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观察人们的行为来研究人类行为。

问卷调查则通过向受试者提问来收集数据。

观察方法则通过观察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来研究社会行为。

纵向研究则通过长期跟踪观察人们的行为来研究行为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和概念社会心理学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这些理论和概念帮助解释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

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包括认知失调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感知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等。

认知失调理论是指当个体持有矛盾的态度或观点时,会产生一种不适感,进而会努力寻找减轻这种不适感的方式。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在理解和解释社会信息时,倾向于使用一些特定的认知策略和处理方式。

自我感知理论是指个体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外界反馈来认识自己的内在状态和特点。

社会影响理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受到他人行为和观点的影响,并会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学术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实践和应用有着广泛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答: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答: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三、群体心理:大群体与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心理与行为。

四、应用社会心理学:环境、健康、法律、宣传、教育等具体实践领域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3、社会心理学有哪些具体研究方法?答:一、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从而探究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即一般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下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2、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的方法。

3、参与观察法: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同时观察参与者行为的方法。

包括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4、非参与观察法:观察者以旁观的方式观察被研究者行为的方法。

通常可借助于单向玻璃或录音、摄像等进行。

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系统地操纵某些变量以研究其他变量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所进行的实验。

2、自然实验法:由环境因素自然操纵自变量,而非由实验者操纵的。

形式上与观察法相同,效果上与实验法相同。

如对自发事件引起的社会行为的研究。

3、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三、调查法:又称询问法,是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根据被调查者的直接表达获得被研究者信息的方法。

1、访谈法:通过问答进行调查的方法。

包括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影响、人际关系等方面,通过实验、调查、观察等方法来探索人的社会行为与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

个体的社会认知能力决定了他们对他人的看法和态度。

社会认知包括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处理、社会知觉的形成和社会判断的偏差等。

例如,人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对后续的交往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过程,揭示了人们是如何从社会环境中获取信息和形成态度的。

社会心理学探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们的行为、态度和情感往往受到他人的影响。

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行为、态度和情感的塑造作用。

社会影响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例如信息传递、社会规范和社会认同等。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们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行为反应,揭示了人们在群体中是如何被他人影响和塑造的。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交往。

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揭示了人们是如何建立亲密关系、解决冲突和维持稳定关系的。

社会心理学还探究了社会心理现象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社会心理现象是指在社会环境中出现的共同行为、态度和情感。

社会心理现象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能够对个体和群体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群体性偏见、社会归类和社会压力等社会心理现象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都具有显著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和变化机制,为改善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通过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社会心理学揭示了人们是如何被社会因素塑造和影响的。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概念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

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发展历程心理学有很多种分类,不同的分类形式则体现出不一样的研究重点。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不是以社会为代表的心理学研究,或者说研究的对象不是社会,而是个人在的社会属性表象的反应。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或者某些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表现。

而这种心理学影响的模式是逆向的,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外在影响,进而形成综合的心理素质。

社会心理学曾经被看做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倾向,而今作为心理学的分支科学而存在。

目前来看,心理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是指心理-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是指社会-社会心理学。

但是在少数场合,社会心理学一词则被理解为心理-社会心理学与社会-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合。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价值在于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社会心理学自诞生开始,就从孕育它的两个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形成了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这两种研究取向的学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

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一般来说,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客体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

一般说来个性心理学是研究个性特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旨在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与心理过程。

虽然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有所不同,但该领域的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建立、维持和破坏人际关系。

他们探讨的问题包括爱情、友谊、群体行为以及人们之间的互动等。

2.分组行为。

他们研究的问题包括隶属感、群体合作、领导力以及人们对不同群体的偏见或歧视等。

3.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人们如何被社会中的其他人、社会结构和文化等方面所影响。

他们探讨的问题包括权威、顺从、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期望以及对于少数群体的态度等。

4.自我与个人认识。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人们如何理解自我和其他人、自尊心的形成和变化、本质主义以及关于自我和他人之间关系的信念等问题。

5.教育和健康等实际问题。

社会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科学,还直接应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教育领域中的团队合作、教学效果评价等,以及健康领域中的心理干预、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社会心理学尝试解释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为我们提供一种认识自我和他人的模型,并通过科学的方法为社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下思考、感受、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个体和集体的各种行为、情感和认知。

1.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20世纪初,社会心理学开始作为独立的学科被正式建立。

在20世纪的中后期,社会心理学得到了大力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学派,包括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各种行为、情感和认知。

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调查、观察等。

实验方法常用于研究社会影响、人际关系等问题;调查方法常用于研究群体行为、社会态度等问题;观察方法常用于研究群体互动、个体表现等问题。

4.社会心理学的应用价值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比如在商业领域,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企业推广产品、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改善服务质量等;在政治领域,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公众的态度、改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进步等。

5.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未来,社会心理学的发展重点可能会更加注重应用和实践,积极探索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大体经历三个时期:思辨期(社会心理思想早期积累阶段)——在哲学的怀抱中出现并积累社会心理思想阶段;经验描绘期(社会心理学孕育或成型阶段)——在母体学科中孕育并脱胎而成为具有最初学科形式的成型阶段;实验期(社会心理学成熟与独立发展阶段)——以实验、实证为主要方法开展大量研究、不断充实内容和形成多种理论而渐趋成熟的独立发展阶段。

2.1908年在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同时出版两本书:一是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另一是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

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1.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研究的是人(包括个体与群体)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从属的社会行为。

2.个体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主观映像;而群体心理则是普遍存在于全体或大部分成员头脑中,反映群体特点和特定社会关系的共同心态或占优势的心理倾向。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的方法原则:客观原则、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原则、交往原则2.几种主要的具体方法:实验法、非实验法【1.档案研究2.现场研究3.模拟研究4.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评估研究等。

】5.社会行为:能刺激他人或本身是对他人行为的一种反应6.社会意识:对社会事物及社会反应的意识第二章1.社会交换理论霍斯曼采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社会行为有赖于相互强化而得以持续的一种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1)客观上存有适合于有机体的规律,人的特定行动奖赏越多,就越会表现这种行动;如果一个或系列刺激越是在人受奖赏时出现过,而目前的刺激越是和过去相似,人就越会表现出这种行为;但奖赏过多,也会使人感到厌足,其价值相对减小,这种行为也会减少。

(2)人的社会行为除服从这种规律外,还服从社会交换规律。

社会心理学所讲的社会交换是指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交换。

(3)每个人所得的收益与他的投入遵循一定的比例,即收益越多,投入也越高。

认知学派的理论:A.勒温,心理动力厂:由准物理、准概念、准社会组成的心理环境和个人生活空间组成的空间;群体动力学基于整体比部分重要的观点,认为群体作为一种内在的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远大于互不相干的个体。

第一课社会心理学概述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标志: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出版;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出版。

研究对象和范围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F.H。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

奥尔波特的定义(略)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本教材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得行为、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心理活动与个体所处的情境、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的区别: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二者紧密相连,但有所区别,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而后者则是内隐的,属于个体主观世界。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与所处情境的函数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R:反应0:中介S:刺激SOR理论行为主义的理论社会心理学范围四个层面: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问题:人际沟通风俗、时尚是属于哪个层面的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精神分析论:(一)弗洛尹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1.意识与潜意识(无意识):在意识和潜意识间还有前意识(潜意识中可被召回)2.“力必多”:这是精神分析论的核心概念,是性本能。

社会心理学知识吴东红2011.12第一节概述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母体:心理学、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8年,社会学家罗斯(E.A.Ross)——《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F.H.奥尔波特(F.H.Allport)(1924):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强调群体行为,以及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综合性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K.Lewin,1936)的社会行为公式:B=f(P,E)B-behavior,行为P=person,个体F=function,函数E=environment,环境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在个体层面,主要研究内容是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等。

(4)在社会层面,主要研究内容有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等。

(被试对试验产生影响)4、为什么霍桑实验成就了梅奥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即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还必须注重满足工人在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霍桑实验证明了工作效率主要并非取决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法,重要的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即工人的士气或工作情绪。

士气又和人的满足程度有关,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

因此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应当是提高员工的满足感。

霍桑实验和梅奥提出的“社会人”、“士气”、即强调人际关系整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5、单盲实验、双盲实验区别p27单盲:在实验过程中对被试对象进行保密即为单盲实验,(主试对实验产生影响)双盲:既不让被试了解自己所参加的实验,也不让主试知道实验的有关目的和内容即为双盲实验(被试对实验产生影响)6、责任分散理论及特点也称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景的人越多,任何一个人出手相救的可能性越小7、投射法(人格研究)让被试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再无拘束的情景中显露出个性特征的一种个性测试方法第三章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概述、发展p56社会心理学中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2、人际关系两个维度p59尊卑:地位上认知互补性对等性↓↓亲疏:情感上对等性对立性↓↓关系和谐关系对立3、人际冲突与合作p72冲突: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涵义: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or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设法了解与解释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这个他人存在包括实际存在、想象中的存在或暗指的存在。

6、早期社会心理学主要流派(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冯特:10卷《民族心理学》(1920年)用十年写成,民族的语言风俗。

(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派(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派第三章7、社会化的定义: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就叫做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1、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侧重心理学定义:美国奥尔吗波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科学”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

3、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4、美国学者霍兰德把社会心理学划分为: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5、二战后,社会心理学特点: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的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6、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1)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2)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者同意。

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严格程序核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者说明,求得理解。

3)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

4)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

5)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

6)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7、学习过程的三种机制:联想(经典条件反射)强化(操作条件反射)模仿8、观察学习: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以及动机过程。

9、社会交换论:创始人:霍曼斯。

11、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她批评弗洛伊德的“力比多”说,认为行为和人格发展的动力不是本能的驱力,而是由环境、教育决定,后天因素在神经症、精神病中起决定因素;男女心理差别由文化因素决定。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哲学等学科都与社会心理学有密切的联系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定义侧重心理学的定义:(美国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接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侧重社会学的定义:(埃尔伍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综合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米勒、多拉德,班杜拉、沃尔特斯2、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模仿3、观察学习: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二、社会交换论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五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1、成功命题2、刺激命题3、价值命题4、剥夺——满足命题5、侵犯——命题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布劳发展的社会交换论,认为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人们的自愿活动三、符号与互动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和活动,而个人行为和活动只是整个社会群体行为和活动的一部分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学者詹姆士和米勒。

最在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1、个体对事物才去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2、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对他人的互动,而不存在于事物本身3、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四、精神分析论创始于1896年,是奥地利著名医生佛洛依德在治疗精神病的临床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学说,后来发展为一种强调潜意识(无意识)过程对人们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也称深层心理学(一)佛洛依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1、意识与潜意识:个体的原始冲动、本能和欲望,被压抑的本能欲望中以性本能为主2、“力比多”:是性本能,是人类生命力的根源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4、生本能与死本能:生命、爱、建设的力量——毁灭、恨、破坏的力量5、人格结构:本我——生物面;自我——心理面;超我——社会面(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体潜意识荣格是瑞士精神病专家,早年与佛洛依德合作。

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善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三)新精神分析论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后天因素在精神症和精神病的病因中起主要作用,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异是文化因素决定的。

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第一单元社会化一、概述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时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再社会化终生社会化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和生产的知识和技能:从儿童时期开始的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3、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4、培养社会角色三、个体社会化的基本条件1、较长的生活依附期:大约持续13——25年。

生活依附期的社会化是个体未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2、较好的遗传素质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家庭2、学校3、大众传媒4、参照群体五、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1、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往往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2、性别角色社会化性——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如遗传、内分泌、解剖及生理的差异;性别——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心理学)的差异,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指的是性别的差异;’性别角色——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社会学)。

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等机制实现的3、道德社会化第二单元社会角色一、什么是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个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a、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自尊b、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他尊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詹姆士:自尊=成功/报复自尊取决于——a、成功;b、获得成功对个体的意义2、影响自尊的因素a、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一些亲自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自尊——慈爱b、行为表现的反馈:成功行为的反馈可能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c、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选择那些适合个体,能取得成就或成功的活动d、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如何选择坐标系是极为重要的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社会知觉一、什么是社会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社会知觉过程实际上是社会认知过程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1、认知者的经验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观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的作用图式的主要作用a、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b、影响记忆c、自我知觉d、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3、认知者的情绪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于印象管理一、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意义印象是个体(认知主题)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THE END
1.什么是荣格心理学的四个阶段?心理学人心理学文章但荣格心理学治疗存在的人情味是很丰富多彩的,治疗师可能使用多种治疗方式来适应患者个体的发展,他们更多的把患者看成是一个寻求发展的个体的人,而不是简单的把患者看成一个统一诊断标准下的病人。 荣格心理学治疗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意识化、分析、教育、个性化。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009776
2.荣格与分析心理学(豆瓣)1993年以来多次赴美国及欧洲进行关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讲学以及心理分析的研习,数次受邀前往瑞上参加“Eranos东一西方文化圆桌会议”,1996年获富布莱特(Fulbright)学者奖,1997年与Murray Stein和David Roserl在芝加哥荣格研究院进行“荣格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对话;1998年组织与主持“第一届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7001091/
3.你属于12原型人格中的哪一个?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http://www.arealme.com/which-12-archetype-are-you/cn/
4.荣格与分析心理学荣格(CarlGustav Jung,1875-1961)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分析心理学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荣格创立的,是从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过渡的产物。在理论上,荣格虽然深受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但实际上,荣格早在他的医学博士论文中就已经确定了分析心理学的雏形,他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620/09/31610762_763759345.shtml
5.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不能也不会完全的从他的宗教中脱离出来。荣格与佛教关系     荣格是西方心理学家之一,他是最早认识并欣赏东方佛教的心理学本质及其价值的人。经过半世纪的发展,荣格对西方学术思想已经产生重大影响并逐渐演变成两种趋势:一是荣格学派佛教分析师的出现,二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佛教的交叉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41454418150597147.html
6.荣格分析心理学.pdf荣格分析心理学.pdf 6页内容提供方:wx171113 大小:125.91 KB 字数:约3.58千字 发布时间:2020-07-23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44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荣格分析心理学.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荣格分析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721/7116054003002152.shtm
7.荣格文集《荣格文集(套装共9册)》是学术必读,馆藏必备之书。《荣格文集(套装共9册)》是研究荣格本人以及他的思想很好的参考资料,有很强的系统性。所以也是图书馆馆藏必备。 作者简介 C.G.荣格,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G.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动力心理学的鼻祖之一。毕生https://www.psychspace.com/space/viewnews-60013
8.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妮弗洛姆沙利文的新精神分析理论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向潜意识层面扩展精神分析理论。 1、人格动力 心理能量,一种普遍的生命力。 生命力,是用“心理能量”取代了“力比多”。 等值原理,是精神的某个部分受到过分重视,必然以其他部分的损失为代价。 熵原理,是热动力的第二原理,在一个系统内存在着一种能量相等的恒常趋势。 https://blog.csdn.net/u010616713/article/details/137424851
9.荣格分析心理学解读(通用6篇)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其它精神分析心理学一样,很多理论观点都是和医疗实践密切联系着,因此很多理论和观点不是以实践调查为主,大多数出于主观的构想和纯粹逻辑的演绎。 但是他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人格结构观点,尤其是将潜意识又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是荣格理论的价值所在。 虽然他的所谓“总态度类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di9m2gv.html
10.中国有了自己的荣格学院!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中国学会获得完整训练资质中国有了自己的荣格学院!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中国学会获得完整训练资质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第22届世界分析心理学大会,当地时间2022年8月31日下午,北京时间9月1日清晨,IAAP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IAAP中国学会(CSAP)的专业训练资质。按照IAAP国际章程,中国学会(CSAP)将完全负责具有https://www.dutenews.com/tianxia/p/7027938.html
11.荣格心理学范文11篇(全文)本文将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 对先行研究中尚未清楚指出的问题, 如两个世界的内在联系, “自我”实现的过程等内容进行研究, 运用荣格心理学的集体无意识等理论, 对作品中的世界构成以及主人公的经历进行分析, 对作品阐释做出新的尝试。 二.荣格心理学理论 荣格(1875-1961) 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当代心理学家。目前已有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7ipeefj.html
12.荣格从移情出发的精神分析但不管如何,炼金图谱的分析与移情分析总归是共同构成了荣格分析心理学的黑暗迷宫。https://www.jianshu.com/p/63888fb793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