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荷永:心理分析的意义要在生活中间来体现
文/申荷永
◎本文根据申老师在“点金石计划”中讲授“心理学的缘起与本义”的课堂内容整理而成。
一,荣格的几位病人
视频:荣格的几位病人
给大家插入一个故事吧,黑塞先生是荣格的病人,他像荣格一样喜欢中国文化,易经高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读过他的大部分作品。
他是荣格的病人,1917年去找荣格做心理分析,是因为有特殊的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的时候,差不多战争到了结尾。黑塞先生被誉为20世纪的文学的骑士,是人类的良知,他反对战争,就得罪了当时的德国政府,被驱逐出境,他父亲过世、太太过世、孩子生病,是压力把他压垮了,他抑郁了,想去自杀。他曾经发生过一次心理危机,这是他第二次产生心理危机,那么荣格和他做分析。
1919年他写了《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随后写了《荒原狼》,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头狼,他可能自伤,可能伤别人,那如何降服其心?用的是中国文化。他后来写《东方之旅》,逐渐把中国智慧融入他的写作;写了《玻璃球游戏》,里面有易经高手,他自己读易经才能写好。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一位抽烟斗的,大家猜,他是谁呢?
他是泡利(W.E.Pauli,1900-1958),194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大家可能会说,泡利,申老师把他搬出来干啥?
他们两个一起学《易经》,(互相)切磋,荣格从《易经》里面提出了“共时性”,他一个心理学家讲共时性有点超前,泡利跟着论证。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我非常喜欢,送给大家:意象比知识更为重要(Imaginationismoreimportantthanknowledge)。荣格学派是意象为主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沙盘游戏是用意象来工作的哦。
在那么多西方的心理学,尤其是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方法中,几乎惟有荣格和他的分析心理学,包括荣格的学生——卡尔夫的沙盘游戏,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
我们要好好感谢荣格,而荣格的这些作品,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世界的意义。
二,与荣格及荣格家有关的几个故事
视频:与荣格及荣格家有关的几个故事
在荣格家有个故事,我之前讲过它。
荣格过世的时候,1961年6月6号,那一天,本来是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到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风雨骤变,电闪雷鸣,荣格过世了……孤妄听之,纯属巧合,一个闪电击中了荣格家院子里的树,荣格常在那儿读书,(被闪电击中)着火以后那棵树后来就死了。但荣格家里面有一棵树,是荣格有一次过生日,学生在买了一棵中国的银杏树种在那儿,如今在家里面是参天大树。
托妮·沃尔夫是荣格亲密的合作者,是他的阿尼玛,她过世的时候是1950年,荣格刻了五个汉字,刻了很生动的一枝银杏、一个老人(应该是他自己了),用来纪念托妮·沃尔夫,放在来自中国的银杏树下。
1955年,他太太过世的时候,荣格用中文刻了“你是我房屋的基石”,用汉字,房子的象形字,做了一个石碑。
最后一个石头荣格是留给自己的,他最后的梦之一,一个画外音——“这是你一生追求的见证”,是一个圆石头,完整性的见证。荣格最后刻的一块石头,用了四个汉字:天人合一。实际上这里面就触及到心理分析的缘起与本义:认识自己,体验自性,成为自己。
自性化也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当然自性化也是天人合一的过程。
我们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2+3学员国际访学曾去到弗洛伊德家,当然了,我们更多的还是去荣格家。荣格家的大门上面有口令,这个口令是由拉丁文写的:“呼唤与否,神灵永在”,这也是德尔菲(Delphi)神殿的箴言,是认识自己的一个延伸,是体验自性的关键。荣格自己这样解读:“呼唤与否,神灵永在”,我是提醒我自己,也是提醒我的来访者。
谁是他的来访者?走进那个门的有黑塞,有泡利,有爱因斯坦,有丘吉尔的女儿,有乔伊斯的女儿,有麦克·米兰的夫人……有好多比较重要的人物走这个门。
他说我提醒我自己,也是提醒我的来访者,没有神性,不能获得自性;没有自性就没有疗愈。
三,心理分析的意义要在生活中间来体现
视频:心理分析的意义要在生活中间来体现
我给大家看一个汉字,考一考大家,这会是什么字呢?
这是我们汉字“文”,《易经》乾卦第二爻“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经比卦卦辞“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我们以中国文化为基础来整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以及荣格的分析心理学(AnalyticalPsychology),被称为“核心心理学”,正心诚意,明心见性,虚心悟道。
心理学——心、理、学,以心为本。可以告诉大家,心理学的翻译和王国维先生有关,他用过这么一句话——“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我们是医者,心理医生也是医者。
这个“理”,在“洗心岛_”微博我专门解读过它,《说文解字》注:理,治玉也。为什么要治玉呢?
玉中间包含了心性,包含了我们中国人所崇尚、所追求的心性。玉“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它很纯洁,有“守身如玉”;它温和,“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秦风·小戎》);我们最美好的本性在玉中,这是中国人所赋予它的意义。
那么我们心理分析、沙盘游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国的炼金术,沙里淘金,然后来获得一个治玉的过程,而治玉的谐音,就是“治愈”。
愈,上面是俞,下面是心。这个俞是独木舟,是做舟的过程,怎么去做舟呢?
《说文解字》:“空中木爲舟”,首先是木,剖空以后找到它的中心就是独木舟。
“治”是三点水,一个台(台是土),是水和土的关系,“水来土掩”,它具有防御的感觉。水来土掩了,那么治疗很重要,但是只要吃药了,是药三分毒,即使心理治疗也会累积、累积、累积,带一些问题。
那我们多一个选择,不仅用治疗,也用“治愈”,因为治愈的意象是“心上之舟”,心上之舟,是木和水的关系,是驾驭水。
我们该防御防御,该驾驭驾驭,无水不能行舟,无大水不能行大舟。所以“治愈”(心上之舟)非常重要,是我们核心心理学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和原理。
以此为基础,就是传说中间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的2+3课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然后我们有三把斧:我们有梦的工作的专业技术,和国际梦的学会是相配合的;我们有表达性艺术疗愈,音乐,绘画,舞动,心理剧……;我们有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感应心法,同时还有和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配合的沙盘游戏专业资质。
这是我们的技术,但是技术下面是我们的基础,就是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了。我们从汉字入手(刚才给大家举例子了),我们有儒家、道家,有我们中国的禅宗;有我们的阴阳五行和中医。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的中医是最好的,几乎接近完美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心理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卡尔夫创立沙盘游戏,她每次讲课都说,你们知道金木水火土吗?她解读五行的相生相克,我们的心理、喜怒哀乐都可以纳入五行,我们的声音可以纳入五行,我们的色彩可以纳入五行(色彩可能是我们的情绪)。
卡尔夫也说,你们如果不知道五行,不理解五行中间的道理,不理解这种相生相克,那我再讲沙盘游戏你们也不会了解。
我们核心的(压箱底)是心理分析与易经,江湖上流传申老师的“心易八法”,我们团队有天易,先天八卦;我们有圣易,“书更三圣”,从伏羲到周文王到孔子,圣者,心易。我们可以把天易、圣易结合起来,把它应用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分析的过程中间,就是我们团队努力推动的。
基本上,所有的荣格心理分析师,所有的沙盘游戏分析师,用功的人都会去读《易经》,都会认真学习中国文化。
荣格学派的IAAP(国际分析心理学会)有了正式的中国学会,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有了正式的中国学会,目前我是会长。拿沙盘游戏举例,如果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你要想获得(具备)国际资质的沙盘游戏分析师,要通过这个团队。我们严格遵守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的所有规则,但是又高于那个规则,实际上,我们又道法自然。
我们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中国学会(CSST)在2019年到2021年,有100多位通过考核,成为了我们的候选沙盘游戏分析师;有70位左右通过了中期考核,(通过)中期考核就可以做最后的个案报告了;有10位左右成为了具有国际专业资质的这么一个中国沙盘游戏治疗师。
学习不仅在书本,很重要的在于我们各自的悟性,那么,怎么去体现我们学习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分析的意义呢?学习心理学缘起和发展的意义在于生活实践,我们有心灵花园,有我们的牵牛花心理服务……
心理分析的意义、咨询、治疗都要在生活中间来体现。
四,心灵与爱,是认识自己的一个途径
视频:心灵与爱,是认识自己的一个途径
《大英百科全书》对“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注解(源自)德尔斐神殿的箴言“认识你自己”,这是心理学的缘起。“Psychology”(心理学),它的词根(Psyche)本意是心灵女神,没有爱神,成就不了心灵女神。
那么如何“认识你自己”呢?
心灵与爱,是认识自己的一个途径。
那么也有潘神的意象,潘神的意象中间包含了经历苦难、经历考验,“苦难即自知”。
这是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的校训:“得心应手,观感化物”,源自《易经》,“得之于心,应之于手”;“观感化物”是用了我们《易经》的咸卦:“咸者,感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心理分析从业者整合性培养计划
为培养具有国际资质的中国心理分析师和沙盘游戏分析师,洗心岛文化与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设置了一套整合性培养计划——“2+3”课程体系(包括【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两年课程】和【候选荣格分析师3年课程】)。
课程由诸多国内外知名人士和著名学者担纲,其中不乏各领域内的权威导师。
学院制教学;汇聚国内外顶尖师资;设置奖学金体系;提供实习平台
目前,“2+3”课程体系之2022级【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两年课程】招生补录中!欢迎咨询报名。
4、对心理学有独特见解或者独特贡献者(比如有论文与专著或者艺术创作);
学员需要符合以上四个条件中的任意一条,无年龄、种族等其他限制。
1、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学工作者;
2、需要在工作中运用到心理学知识与方法的从业人员,如教育、警务、社会工作,企业管理,及各行业咨询顾问及培训师等;
3、心理学及传统文化爱好者,以及注重心性发展和个人成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