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投射测验分析师”专业人才测评标准制定者、首席专家
绘画投射测验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
首先,绘画投射测验是主观心理测验技术的一种。
我们知道,心理测验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客观量表测验、主观投射测验和活动情境测验,三种测验技术各有千秋。
第一种是客观量表测验有信度,效度和常模,在实践心理测验过程中,运用的比较多,但是由于这种测验策略的内容是通过语言表述的,测验的目的非常清晰,容易被防卫,可能有虚假回答,因此他的测验的结果往往不是很真实。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没有一个高级的人才的测验是通过客观量表测验来确定的。
第二种是主观投射测验,主观投射是一种非结构隐蔽性的测验,这种测验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消除被试者的心理防卫,真实的呈现其心理特征,但这类测验这个致命不足就是缺乏信度、效度和常模。
尤其是绘画投射测验,呈现的内容不确定,指标难以量化,这种评价主要依靠咨询师主观个人经验,因此它的测试结果解释不规范也不统一。在主观投射测验中,主观不仅指的是呈现内容,更是测试结果或者说评价结果主要依据个人主观经验。
客观量表中的客观主要是指评价结果是客观的。但实际上在测试内容呈现上,或者说反应上,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个人主观经验和情绪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客观量表也有很多不客观的地方。
第三种是活动情境测试,这种测试的客观性比较好。但是由于设计难度比较大,需要花费的成本比较多,比如说需要特定的场地,因此这种测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比较大。
目前,整个国际心理测验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综合运用各种测试,扬长避短,提高评估的效率和效果。
那么潜意识测验和意识测验有什么不一样?
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我们知道人类的意识可以分为表层意识和深层意识,表层意识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意识,他只占人类意识的3%-5%;人类更多的意识是深层意识,也就是潜意识。我们通常用的客观量表测验,大部分属于表层意识的测验。
01
潜意识如何呈现?
潜意识是人类活动活动中,不能认知或者没有被认知认识到的部分。它是已经发生,但并没有达到意识状态或者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潜意识就是你做的事情你自己不知道。
潜意识是不能被我们意识到的,只能通过他人的挖掘或者分析才能知道,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疗法主要是挖掘与分析人的潜意识。换句话说,是通过潜意识的挖掘与分析,来分析人的心理特征。
潜意识在意识状态下是很少表达的,它的表达也是瞬间的、片面的、碎片化的。正是因为潜意识很难表达、不容易捕捉,所以弗洛伊德就创立了一种挖掘潜意识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意识到潜意识是难以发现的,只能通过挖掘和分析才能获得。
因为潜意识的碎片化,而且总不经意的浮现,在意识层面我们很难获得大量的稳定的潜意识信息。精神分析疗法只能对潜意识进行逐步的少量的挖掘和分析,所以传统的精神分析疗法疗程非常长。因为潜意识的挖掘和呈现非常困难,潜意识难以大量随时的呈现,必须通过长期的分析,才能够逐步呈现。
通过绘画投射的研究,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个可以大量呈现潜意识途径和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绘画投射。如果设定的好,我们就可以及时、大量采集人的潜意识,并且能对这些潜意识进行定量分析,这就是我们创立的绘画投射全息分析理论和技术。
并不是所有的绘画作品都能完全表达人的潜意识。
绘画是一种原始的语言,一种意向,一种非语言符号,也是人类最早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形式。能够帮助绘画者宣泄内心的压力,表达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但是不同的人在绘画过程中,意识和潜意识参与的比例是不同的。
通过研究发现,画家、12岁以下的儿童、精神病患者这三类人在绘画过程中潜意识参与的程度比较多,意识的参与程度比较少。换句话说,画家,儿童和精神病患者,他们的作品更多的是潜意识的呈现,而不是艺术的表达。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在绘画过程中,意识参与的成分就多,而潜意识参与的程度就比较少。
因此,用一般的绘画方法来采集普通人的绘画,然后进行绘画投射分析,就不太精准。这就是我上次讲的采集状态,根据自由联想疗法,我们创立了潜意识状态绘画采集方法,使得普通人也能像画家一样进入潜意识。这样就保证了潜意识信息的采集,也为后续系统科学的分析绘画提供了一个基础。
那么绘画投射测验究竟是依据什么原理?
绘画投射分析的原理非常重要。因为科学理论对某一个科学领域会做出系统的解释,它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理论基本的功能是解释经验的事实,科学理论基本价值就在于向我们提供了解释,引导我们取得对事实比较统一的认识。
没有理论就没有实践,科学理论错误,在实践分析中就会发生错误。绘画投射不精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专属的科学理论,一直采用心理学的理论。
我们先讲讲传统的绘画投射测验理论的局限性。
传统绘画投射并不是没有理论,不过传统绘画投射主要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荣格分析心理学作为理论依据。作为绘画投射测验分析理论,它们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这两个理论不能对复杂的绘画投射现象做出统一、精准的解释,这是心理学理论在解读或者说作为评估理论时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
其次,绘画投射涉及的现象非常复杂。在绘画投射测验画面中,可能出现各种动物、植物、天象、交通工具、建筑等等。用心理学理论来解释,会显得比较牵强,力不从心。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不研究植物,也不研究建筑,更不研究河流等自然界诸多现象。要把绘画投射测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建筑,植物,动物等等与心理特征建立精准的对应,心理学就无能为力了。这就需要引入一门更高层次的科学,而且是处于哲学层面的科学。
这门科学应该是唯一的,而不是多元的。一定不是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是多元的,多学派的。
在这里我们将全息理论引入了绘画投射测验分析中。
换句话说,宇宙全息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一个系统中任何一个部分都是整体的缩影,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反映全整体。我们可以通过宇宙的部分去了解整体,这就是全息的一个核心思想。
02
绘画投射全息分析理论的提出过程
我在上世纪80年代末学习了生物全息诊疗学技术,并持续开展十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因此对全息的概念比较偏好,对全息的理论情有独钟。在研究绘画投射测验后发现绘画投射理论比较牵强,当时就预感绘画投射测验应该用全息理论来解释,而不是用心理学。
全息既然是宇宙间的一个普遍规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全息的,物理的全息,生物的全息,也一定有文化心理的全息。
绘画投射测验正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产品,只要排除意识的干扰,那么这个产品一定能够包含人类的全部信息。绘画投射测验一定是全息的。换句话说,通过绘画投射这个局部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的全貌。
当把全息理论引入绘画投射测验后,我们忽然发现,所有的疑惑都得到了科学的解读:以前很多无法解释的指标,有了全息理论以后,都有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找到了科学依据。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为什么说全宇宙全息理论是解释绘画投射最科学最根本的理论。
在绘画投射测验中,西方人通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发现房子上(烟囱)冒烟跟人的心理有关系,当然他们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通过数据的统计,发现房子如果冒青烟、淡烟代表家庭有温暖;如果房子冒浓烟,代表家庭有纷争或者小矛盾;如果房子冒黑烟,代表家庭有大矛盾。
如果没有全息理论,无法把房子的冒烟和家庭矛盾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进行关联。所以很多人对房上冒烟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他们也不知道这种解释是否正确。当然,不同的理论解释会相互矛盾,这就使得绘画投射评价没有统一标准,我们也无法判断他们解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当我们引入全息理论以后,这个问题就非常容易得到解决。
根据全息理论,我们知道,古代人烧饭是用的土灶或者砖瓦砌成的炉子,然后用草烧着了才会来烧饭。房上冒烟,其实就表明家里有人做饭,家里有人做饭就代表家庭有温暖,如果家庭里面吃饭人增多,人口增多的话,那么炉灶里做的饭就要更多。
家庭人口变多,结构发生变化,家庭矛盾就增多,因此,冒烟本身跟家庭矛盾没有直接的关系,其实是通过社会学了解到:冒烟跟家庭多少人吃饭有关系,而人口的多少是跟家庭矛盾是有关系的,因此就理解了为什么画房屋烟囱冒浓烟,就是家庭矛盾,冒青烟或者是少烟就是家庭温暖。这样对这个问题就有了一个科学的答案。
03
一个案例
这位绘画者是一个31岁的女士。首先通过画面,可以看到它的流畅性、连续性以及画面的品质都比较好,我们认为这里是这位女士当下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还是不错的。不过也看到一些问题,这就是这位女士最近内心比较孤独,在这个画面中,我们看到一个明显的孤独的标志,同时这个标志有两个指标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