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创建了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提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荣格心理学书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类型——荣格作品集》
当现代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的著作和学说在我国引起强烈反响时,这一流派的另一位泰斗——荣格的思想迄今却鲜有介绍。为此,让我们把荣格这一在西方思想界有着深远影响的代表作《心理类型》奉献给广大读者,以便使读者可能较全面深人地了解这位心理分析的杰出天才。
《潜意识与心灵成长》
1959年初春的一天,英国广播公司邀请我为英国电视台前去采访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博士(Dr.CarlGustavJung)。他们要求采访要有“深度”。当时,我对荣格其人与其著作已有所了解,因此,我立刻起身前往坐落在苏黎世美丽湖畔的荣格家园,去结识这位不凡之人。我们之间的友谊从此开始。我十分珍视这种友谊,同时我希望,这种友谊能给处于生命暮年的荣格带来某种快乐。电视采访获得了成功,由于情境机缘的古怪结合,这部著作成了采访成功的终极产物,但除此之外,在我讲述的这一故事中,电视采访并不占据更多的位置。
《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分成五篇。本书第一章以引论开篇。第二篇中的第2章至第9章讨论的是心理动力学理论家,排在首位的是具有独创性的人格理论家弗洛伊德,后面是阿德勒、荣格、克莱因、玛赫尔、科赫特、科恩伯格、道尔拜、霍妮、弗洛姆、沙利文和埃里克森。他们都强调行为的无意识决定因素,而且都在某些方面受弗洛伊德的影响。
第三篇探讨的是行为和认知学习理论。这一组讨论的是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的研究、班都拉的社会认知理论、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和米歇尔的认知一情感人格系统。
第四篇,我们讨论了特质理论,其中包括卡特尔和艾森克的特质和因素理论以及奥尔波特的个人倾向理论。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
《荣格谈心灵之路》
《荣格谈心灵之路》讲述了: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纯粹的自在的黑暗中点亮一盏灯。思想的动摇并非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没经过激情炼狱的人从来就没克服过激情。由于具有思考的能力,人便得以迈出了动物界。适用于一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性格决定命运。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I+We=FullyI(我+我们=完整的我)。外向直觉型个性适合于当今许多革新领导人物。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欧洲的心理学界》
《心理类型·荣格文集(第3卷)》
是荣格历经二十年探索而铸就的一部巅峰之作。出自荣格文集(共15册),这套丛书还有《心理类型-个体心理学-荣格文集(第三卷)》,《人.艺术与文学中的精神-荣格文集(第七卷)》,《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五卷)》,《原型与集体无意识》,《文明的变迁·荣格文集(第6卷)》等。
《寻找灵魂的现代人》
《寻找灵魂的'现代人》作为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荣格的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是其脱离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独创分析心理学之后的理论成果。该书虽然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针对的是当时的“现代人”,可时至今日,处于技术的巨大阴影下的当代人依旧在为寻求灵魂而奔波,由此可见荣格对于“现代人”本性的深刻洞察力。
《人格整合》
作为人格心理学的元理论,人格的建构主义目的是要整合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临床心理学,整合人格中个体与群体的观点。行动者、观察者及自我观察者是人格建构的三成份,其中自我与自我意识对建构过程起关键作用。人格结构和维度取决于人格评估问题的解决,人际间的角色转换是人格建构的动力。无论就理论假设还是其方法论而言,人格的建构主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