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张高清图详解曼生壶铭l文人壶的代表铭文苏轼紫砂提梁石铫

曼生壶是文人壶的代表,对后世影响深远,而深刻隽永的曼生壶铭,则是其精华所在。曼生以壶为书,载其所学,曼生风情与文学思想完美体现,美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珠联璧合。

请跟随我们的笔触,感受曼生壶铭的文学艺术魅力。

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

▲陈曼生为江听香铭石铫提梁壶

“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典出北宋周穜赠壶予苏轼的故事。

根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古人煮茶的用具原是以青铜或生铁制成的鍑(fù,或作釜),后来演变成铫(diào)。

大文豪苏轼的好友周穜曾送他一把石铫壶,也就是由釜改良而成的,有流有柄的砂陶煮茶器。苏轼得到此石铫壶之后,曾作了一首诗《次韵周穜惠石铫》给周穜,以表达感谢之意。

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

蟹眼翻波汤已作,龙头拒火柄犹寒。

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藓未干。

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诗中赞扬石铫壶这种新产品,由于在材质与器身设计上加以改良,因而更适合用来煮茶。而这把当年周穜送给苏轼的石铫壶,后来于清代乾隆年间被尤荫收藏。

▲石铫提梁壶

一面刻仿坡公石铫作酒器,另一面刻君子有酒,奉爵称寿。

饮之清心,黑白分明

▲棋奁壶

棋奁壶,壶身铭文“饮之心清,黑白分明”。棋奁即围棋罐也。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比喻是非分明,好事坏事的界限都清楚明白,然后百姓就知道所应该做的事了。

再加上棋子是黑白二色,更是一语双关。而人生如棋,棋要一步一步地走,谁也不可能一步取胜,人生一样不可能一步登天。走棋须谨慎,有时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做人也是如此。

再者,棋如人生不得焦躁,需保持平常心,淡看胜负,回归坦然与自信,在棋局中遇到险阻胶着时,方能做出更好的决断。

因此说,此壶壶铭的内容不仅切壶、切茶、更是切处事哲理,取材棋奁作壶,有禅茶悟道,明心见性之意。

鸿渐于磐,饮食衎衎,是为桑苎翁之器,垂名不刊。

▲故宫博物院飞鸿延年壶

《易经·渐卦》:“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鸿渐于磐,饮食衎衎(kàn),意思是说鸿雁已经渐渐地飞到了河边的大石头上,可以自由自在的享受丰美的食物。所示吉祥不言而喻。

陆羽,字鸿渐,号桑苎翁,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汉代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意思是外表本质都美好,百年来都没有比得上的,名声流传极为久远,永远不会磨灭。

▲飞鸿延年壶底款

《三辅黄图》:“长乐宫有鸿台,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筑,高四十丈,上起观宇,帝尝射飞鸿于台上,故号鸿台。”

北斗九星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左辅、右弼、摇光,后来辅星与弼星,渐渐隐失,成为七现二隐,所以今有北斗七星之说。

▲安康市花园民俗馆藏飞鸿延年瓦当

底款源自飞鸿延年瓦当,为秦代鸿台观宇瓦。瓦当面上有“延年”两字,字体处于篆隶之间,下为一伸颈展翅之飞鸿,在飞鸿及延年之间,有对称分布的八个乳钉,还有飞鸿张嘴欲衔的一个小乳钉。这九个乳钉,即“北斗九星”。

饮之吉,匏瓜无匹

▲匏瓜壶

匏瓜,俗称瓢葫芦,是葫芦的变种,古代用作男子无妻独处的象征。曹植《洛神赋》中有“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意思是为匏瓜星的无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

▲匏瓜壶底款飞鸿延年

在清朝官制中,部分官员的家眷是不能带在身边的,因而夫妻常常不能长相厮守。在曹植的这句诗中,曼生读出了情感,似乎是自己内心的写照。遂以壶寄情,以解相思。

“饮之吉,匏瓜无匹”,切茶切壶,其意就是,饮茶享受,没有比用这匏瓜壶更好的了。

茶鼓声,春烟隔,梅子雨,润础石,涤烦襟,乳花碧。

▲苏州博物馆柱础壶

造型灵感来自于“柱础”,即古代建筑用来支撑大柱子的基石,稳重大方,含蓄内敛,非常符合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

据宋营造法式第三卷所载:“柱础,其名有六,一曰础,二曰礩(zhì),三曰舄(xì),四曰踬(zhì),五曰磩(zhú),六曰磉(sǎng),今谓之石碇(dìng)”。

墨子书中记载:“山云蒸,柱础润”。在南方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快下雨时,柱础会出现“还潮”现象,民谚称“础润而雨”。

因此,曼生柱础壶的铭文是:“茶鼓声,春烟隔,梅子雨,润础石,涤烦襟,乳花碧”。

梅调鼎与王东石合作的柱础壶铭文则为“久晴何日雨,问我我不语。请君一杯茶,柱础看君家”。这两则铭文用注茶壶润比喻础润而雨,切壶,切茶,切民谚,堪称巧妙。

▲梅调鼎铭柱础壶

击缶鼓,洗俗尘,雨前新煮建溪春。

壶身一面腹部刻“击缶鼓,洗俗尘,雨前新煮建溪春”十三字,实为根据扁鼓之形,特别题刻之铭文。

裋褐,指贫贱人家所穿的粗布短衣。活活,为水流声,此处指注茶的水声,隐喻智者腹中的经纶与智慧。

铭文寓意:不要以貌取人,有内涵的贫士,往往能说出令人振聋发聩之言。再进一步说,为人治学,要虚怀广纳,不因人废言,言之有物,汲之不穷,才能提升自己的学识与胸襟。

承沆瀣,润喉舌,饮之吉。

▲觚棱壶

承沆瀣者,说明此壶器型,取自于文房中的水承,饮则为茗器,用则助文澜,承袭了曼生赋型于文的高级通感,乃是一件型、文、意高度结合的佳作。

此云之腴,餐之不瞿

▲横云壶

此铭文是曼生好友,郭祥伯题铭。

有扁斯石,砭我之渴

石扁壶的“石”与“时”之天机,有着时来运转之意也。

台鼎之光,寿如张苍

▲乳鼎壶

张苍,西汉丞相,封北平侯,战国末期曾在荀子的门下学习,与李斯、韩非等人是同门师兄弟,最后活了一百多岁。

以上只是一部分,还有如合欢壶“八饼头纲,为鸾为凰,得雌者昌。”却月壶“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汲直壶“苦而旨,直其体,公孙丞相甘如醴。”方壶“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等等。

▲合欢壶

字依壶传,壶随字贵。曼生壶这些隽永深刻、耐人寻味的壶铭,引领文人紫砂的风尚,在紫砂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THE END
1.李守力:当代易学大师的博文学习笔记1.0经管铭文最后有剥之比筮数卦,中方鼎铭文与剥、比二卦《大象传》的符合程度远胜于剥卦六五、上九爻辞,这说明《大象传》西周初年业已存在,也说明《大象传》七、从《说文》十天干释读以及古文字看《连山》八卦纳甲 八、“八万言”《连山易》体系汇集 一、《连山》是一个比《归藏》《周易》更加庞大的理论体系https://bbs.pinggu.org/thread-3507906-1-1.html
2.杨牧青:西周何尊铭文书法鉴赏及铭文新考微言杨牧青的专栏上图:采自于国学大师网 就现通行的何尊铭文释读也是不大一致的,包括文字释读、标点断句。因青铜器年久渍损,导致铭文模糊不清的约18个字,根据上下文的词汇表达意思和关系,可勘正出“隹、迁、复、称、氏、肆、天、命、之、视、有、命、享、哉、顺、不、何、叀加外□”字;多年来诸家考释不一致的约10个字https://gsymq.blogchina.com/981492875.html
3.从两周金文看楚文学之渊源例如,在子庚去世的一百多年后,楚之属国曾侯乙基中埋下的大批青铜乐器,其中在钟镈上铸刻的铭文多达三千余字,记录了当时各国音律的对比及诸律旋宫位置的对应关系。这些铭文虽非全是韵文,但很注意句式的变化,曾宪通在《关于曾侯乙编钟铭文的释读问题》(《古文字研究》第十四辑)总结出基本式、省略式、对比式、叠比http://www.xfzyzx.com/chuguo800/67.html
4.关于商尊铭文的释读安国欣《广雅》:“徙” 移也。在此铭文中用其引申意与下文“ 茲”字构成动词词语即进入里面;表示人手持利器,刺入草木根干基址探查土壤情况。意思与利簋铭文的“戡征”二字,字义相近。详见:新浪博客纹龙安国欣:《利簋铭文释读新解》。释读为:“徙”字。释义为:进入或刺入。 第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316/21/8708525_737613896.shtml
5.老专家课堂刘昱午释读应国青铜器铭文为持续丰富河南博物院职工文博理论知识储备,增强文博研究能力,9月24日上午,河南博物院退休干部、副研究员刘昱午走进老专家课堂,为干部职工带来《展厅中应国青铜器铭文释读》讲座,党委副书记葛聚朋主持讲座。 河南博物院退休干部、副研究员刘昱午为干部职工带来《展厅中应国青铜器铭文释读》讲座 https://www.chnmus.net/ch/information/dynamic/details.html?id=7249228197491904512
6.李春桃吉林大学24、《古文形体释读(五篇)》(第二作者),《中国文字研究》第二十三辑, 2016年。 25、《太师氏姜匜铭文释读》,《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一辑,中华书局,2016年。 26、《释甲骨、金文中的“亻疐”——兼论<说文>中“”字来源》,《文史》2016年第4辑。 http://gujisuo.jlu.edu.cn/info/1032/1156.htm
7.本期目次小子 卣铭文释读辨考 邓飞(重庆 400715) 2016年06期第104页古文字研究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前往下载】 武汉江夏庙山明代官置砖窑调查发掘简报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汉市江夏区博物馆 2016年06期第29页考古发现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前往下载】 https://www.hbkgy.com/bqmc/index.html
8.《江汉考古》2019年第3期目录概要:2019年5月,随州枣树林墓地(属义地岗墓群)发掘的M169出土一套编钟,铭文记载了曾国的始封、曾楚关系等关键历史信息,部分内容和曾侯與编钟可以互相印证,十分重要。为便于学界研究,我们迅速对编钟进行了清理、照相、释读等工作,现在将初步的释读情况公布出来,供学界讨论。整篇铭文包括三个段落。开篇用“曰”字领http://lishisuo.cass.cn/lsyjs_zhcx/lsyjs_xsqk/201909/t20190924_4976388.shtml
9.海昏侯墓孔子主题衣镜散论刘贺方镜如有铭文,铭文中有无这样的境界?也许镜铭中依然有孔子相关内容,这一定是一面孔子主题铜镜。 二、刘贺《衣镜铭》释读 公布的释文是十九行,包括缺失的一整行。推测应当缺失两行,合计是二十行。现在我 们就来粗读一遍,看看有些什么内容需要更细的思索才能理解透彻。 http://www.hhh.gov.cn/index.php/article/3761.html
10.曾伯漆匣铭文破译校正铭文释读: 维王九月初。吉庚午。曾伯漆哲聖。元元。武武。孔密。克狄淮夷。抑燮繁湯。金道锡行。具既卑方。余擇其吉金黃鉛。余用自作旅匣。以征以行。用盛稻粱。用犒用享于我皇祖文考。天晹之福。曾伯漆叚不黃耇。邁年。沬壽無彊。子子孫孫。永寶用之享。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8887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