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饭了!”11月19日中午,在莘县大张家镇杜河村“长者邻里互助幸福食堂”,志愿者一边从厨房里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一边招呼老人们进屋用餐。午餐荤素搭配,既营养又美味。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市留守老人比例持续上升。截至2023年末,大张家镇7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有8864人,占总人口的20.4%。许多独居老人由于缺少亲人的照料,看似简单的一日三餐成为生活中最大的难题。
大张家镇以市、县号召建设幸福食堂为抓手,积极学习外地成功经验,探索抱团互助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于去年4月选定在杜河村建设“长者邻里互助幸福食堂”,并于当年9月投入运营。截至目前,该食堂已为4万余人次提供服务,日均服务超170人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考虑到一些老年人行动不便,幸福食堂推出送餐服务。此外,还为一些老人专门制作低盐、低糖、易消化的食物。
90岁的陈秀钗是用餐老人中年纪最长的一个,由于子女长期在外地,她一直过着留守生活。过去,如何吃饭对她来说是非常头疼的事,买菜、洗菜、炒菜、刷锅、洗碗,都需要花费很大力气。现在,陈秀钗的一日三餐都在幸福食堂解决,她的生活轻松了许多。“我身体虽然有一些老毛病,但是牙口还不错,食堂的饭菜新鲜,口感软烂,吃着很香,我感到很幸福。”陈秀钗笑着说。
用餐难题解决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舒适,尤其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来说,生活品质有了明显提升。低保户张庆祥患有老年性脑萎缩,自理能力较差,平日里饥一顿饱一顿。自从到幸福食堂用餐后,他的饭量增加了不少,与邻居的交流也多了,精神面貌大为好转。
志愿者帮助打饭送餐、热心村民送菜送肉、在外乡贤捐款捐物……幸福食堂健康持续发展,杜河村的互助养老氛围愈发浓厚。“幸福食堂自开业以来,收支基本实现平衡,增值服务稍有盈余,我们有信心把这项民生事业办得更久更好。”杜河村党支部书记杜峰昌说。
为解决农村留守、高龄老人的“一餐热饭”问题,近年来,莘县积极探索推进幸福食堂建设,采取“政府搭台、个体承办、居民互助、个人自愿、梯度收费、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鼓励经营者大胆创新,重点解决贫困、留守、孤寡、高龄、失独、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用餐问题,同时也方便村民家庭聚餐、红白事用餐等。
在方案落地过程中,市县财政投资6万元,用于购置幸福食堂的厨具、餐具、桌椅,完善场所的消防安全、适老化改造、装饰布置等。对于一日三餐不固定的群体,按照年龄进行补助(70—80周岁老人每餐补助1元,80岁以上老人每餐补助2元);订一日三餐的群众,按照“分级分类、梯度收费”的原则,每月只需支付较少成本费用(70—90周岁老人每月支付400元至300元不等,低保户、农村特困户、残疾人统一每月支付300元)。
莘县“一日三餐”幸福食堂模式从无到有,受到用餐群众的普遍欢迎。今年,大张家镇又投入运营了一家友园幸福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