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如何做好的营养支持呢?

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矛盾的群体,有时对生命充满了希望,有时却又对疾病产生了绝望,好好坏坏,反反复复,在治疗的轮回里反复挣扎,最终却往往身心俱碎。有时,看到终末期的患者骨瘦如柴、愁容满面,在明知疗效不佳的情况下,也许营养支持和减轻痛苦是我们能为患者做的最后的帮助。那么如何做好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呢?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定

1.肿瘤患者一经确诊,即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包括饮食调查、体重丢失量、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多次进行。

2.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可作为住院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3.肿瘤患者常用的营养评定方法有体重变化、体重指数、骨骼肌含量、主观综合评价法(SGA)、患者提供的主观综合评价法(PG-SGA)等。

营养目标设定

1.能量需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活动水平、疾病状态等因素,确定每日所需的总能量。推荐按照间接测热法实际测量机体静息能量消耗值提供,无条件测定时可按照25-30kcal/kg/d给予。

2.蛋白质需求: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以维持肌肉质量和修复组织。蛋白质的摄入量通常为每天1-2g/kg/d。

3.脂肪需求:提高肿瘤患者膳食和营养支持配方中脂肪供能的比例,增加膳食能量密度。生理条件下,非蛋白质能量的分配一般为葡萄糖/脂肪=60%-70%/40%-30%;荷瘤状态下尤其是进展期、终末期肿瘤患者,推荐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配方,二者比例可以达到1:1,甚至脂肪供能更多。

4.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补充生理需要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避免机体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

营养支持方式选择

1.饮食调整:

增加高能量、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如鱼虾肉蛋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口服营养补充(ONS):

在饮食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口服营养补充可以提供额外的营养支持,可选择适合肿瘤患者的全营养配方粉、蛋白粉、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等。

3.肠内营养(EN):

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不足的患者,可以考虑鼻饲管饲或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空肠造瘘等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如肿瘤专用型肠内营养乳剂(瑞能),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营养需求调整输注速度和剂量。

4.肠外营养(PN):

当患者胃肠道功能严重障碍,无法进行肠内营养时,可采用静脉输注方式行全肠外营养支持。

营养监测与调整

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实验室检查及饮食摄入等,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方案,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营养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并及时对症处理。

心理支持

肿瘤患者往往因多方面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这些均能影响食欲或营养摄入。加强心理辅导,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理解,既是营养支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营养状况、治疗需求和个体差异,通过合理的营养评估、目标设定、方式选择、监测管理及心理支持,为生命最后阶段的病友提供全方位的营养支持,愿他们能减少些痛苦,提高些疗效和生活质量。

THE END
1.职业培训膳食调查和评价-食物摄入量调查:24h回顾法章节 机构 播放出错啦,请尝试退出重试或刷新 刷新重试 code: 4400 uuid: E1CD2AD4-B1F6-4B9D-A7D4-56C0B4655325 requestId(player): 0D314524-CBBC-4C75-AF08-10116A289AD9 播放时间: 2024-12-08 12:08:42 导学班 01 导学课:为什么要考公共营养师 02 http://edu.bjqiyang.com/index.php/agent/Goods/Courses?goodscourses_id=1024&goods_id=2&store_id=1
2.壹生资讯我国人群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以下特点: ①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 ②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 35~39 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为 70~74 岁; ③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普遍高于南方地区; ④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较高,男性则相反。 https://www.medtrib.cn/post/detail/7bbb5800-d601-4608-8509-32c2f099079e
3.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常采用的膳食调查方法是()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常采用的膳食调查方法是() A. 称重法 B. 记账法 C. 24小时回顾法 D. 膳食史法 E. 化学分析法 题目标签: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ecd9e3cf3d5b466891e91af8ea7ae546.html?fm=bdbdsc46da88c660cb3e69d968db97fbe97a4
4.2018级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营养咨询公司、心理咨询机构、药店、养生会所、养老院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营养咨询公司、心理咨询机构、药店、养生会所、养老院等从事健康管理策划、指导与人群保健等专业领域。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6.htm
5.膳食记录法膳食记录法是指营养流行病学中记录一定期间被调查者膳食摄入的所有信息的一种膳食摄入调查方法。简介 记录日期一般是3-7天,记录调查期间所有摄入食物的成分,数量,以及烹饪方法。调查者将被调查者记录的这些信息进行换算处理,评估特定人群相关营养素的日常摄入量。膳食记录法和24小时回忆法,食物频率问卷法(food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6%B3%E9%A3%9F%E8%AE%B0%E5%BD%95%E6%B3%95/17250696
6.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2004年第01期关键词:海南 黎族 儿童 营养不良 流行病学 调查 汉族 为了解海南省汉、黎族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利用2000年海南省汉、黎族7月龄至7岁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WHO的诊断标准(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和身高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分别诊断为中度体重低下、发育迟缓和消瘦),对海口、五指https://www.youfabiao.com/zhlxbx/200401/
7.关于大学生营养问题的调查报告8篇(全文)调查对象: 调查人: 调查方式:随机采访 关键词:大学生 油炸食品 营养与健康 引言:大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具备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0jaq641.html
8.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ppt大学课件预览广义的营养学还涉及社会, 经济, 文化, 生 活习惯和膳食心理学等多种领域和学科 。 营养学形成, 发展与国民经济, 科学技术水 平紧密相关 营养学 7 5.社区营养 4.营养与疾病 3.不同人群的营养 2.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1.人体对营养的需要 ? 营养学基础 营 http://read.cucdc.com/cw/66954/218656.html
9.营养流行病学简介,目录书摘四、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展望4 第一章营养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7 第一节横断面研究7 一、概述8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10 三、资料整理与分析15 四、优点及局限性19 第二节生态学研究20 一、概述20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22 三、优点及局限性24 第三节病例对照研究25 https://m.jd.com/productjs/03c5efc855b27527.html
10.课程流行病学概论-3 崔莲花 第三章 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 ● 3.1 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 陈沉 ● 3.2 流行病学疾病分布 陈沉 学习资料 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学习资料 ● 4.1 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陈沉 ● 4.2 流行病学调查抽样方法 陈沉 第五章 病例对照 学习资料 ● 5.1 病例对照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d2e9906eace048f4045
11.警察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区域绩效考核指标包括:传染病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运行保障等6个类别18个指标。适用于省、市、县级行政区域中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或本级政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绩效考核;适用于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健康城市,促进基本公http://www.law-lib.com/cpd/law_detail.asp?id=408311
12.2024年学术年会暨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方法培训班通知公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营养学会及各相关单位: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拟定于2024年8月中旬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公共营养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方法培训班”。本培训班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24-12-02-014 (国)】,授予4学分,可计入注册营养师继续https://www.cnsoc.org/notice/472400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