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贵州医科大学考研大纲:卫生综合考研

卫生综合是为医学高等院校招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入学考试科目。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所需要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卫生综合考试范围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毒理学基础、儿童少年卫生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2

流行病学约50分

卫生统计学约50分

环境卫生学约50分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约50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约50分

毒理学基础约30分

儿童少年卫生学约2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第1-20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0分

名词解释第201-210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简答题第211-215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Ⅳ.考查内容

一、流行病学部分

(一)绪论

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流行病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

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特征

(二)疾病的分布

1.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频率测量指标;患病频率测量指

标;死亡与生存频率测量指标;疾病负担指标。

2.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三)描述性研究

1.概述:概念;种类;特点;用途。

3

2.现况研究:概念、类型、特点、用途;设计与实施;常见

偏倚及其控制;优缺点。

3.生态学研究:概念、类型、特点、用途;优缺点。

(四)队列研究

1.概述: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特点;研究目的;研究类型。

2.研究设计与实施:研究因素、结局的确定;研究现场与研

究人群的确定;影响样本量的因素及估算需要考虑的问题;

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率的计算;效应的估计。

4.常见偏倚及其控制: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5.优缺点及其他实践类型

(五)病例对照研究

1.概述:基本原理;基本特点;研究类型;用途。

2.研究设计与实施:研究对象的确定;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研究因素的确定;资料收集方法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描述性统计;不同研究类型的推断性

统计分析;效应的估计,分层分析;剂量效应关系的分析;

研究功效。

5.与队列研究优点和局限性的比较

(六)实验流行病学

1.概述:定义;基本特征和用途;主要类型;

2.研究设计和实施:明确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影响样

本量的因素;随机分组与分组隐匿;设立对照;盲法的应用;

4

确定结局变量;确定观察期限;收集资料。

3.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分析;评价指标。

4.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优点;

存在缺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七)筛检

1.概述:概念;目的及类型;实施原则。

2.筛检试验的评价:筛检试验的定义;评价方法及指标。

3.筛检效果的评价:检项目评价内容及指标;常见的偏倚。

(八)病因及其发现和推断

1.病因的基本概念:病因与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多样性。

2.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三角模型;轮状模型;健康决定因

素的生态模型;病因链与病因网。

3.充分病因-组分病因:概念;模型的应用。

4.发现和验证病因:发现病因的法则和方法;穆勒法则。

5.因果关系推论:一般原则;评价单个研究的真实性;病

因推断准则。

(九)预防策略

1.预防策略与措施:策略与措施;疾病的三级预防;健康保

护与健康促进

2.国内外疾病预防策略与实践:中国卫生工作方针;健康中

国战略;全球主要卫生策略。

(十)公共卫生监测

1.概述:基本概念;目的与应用。

2.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疾病监测;症状监测;行为

5

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其他公共卫生监测。

3.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监测方法;基本程序。

4.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质量评价;效益评价。

(十一)传染病流行病学

1.概述:基本概念。

2.传染过程:病原体;宿主;传染过程。

3.流行过程:基本环节;疫源地与流行过程;影响因素。

4.预防策略与措施:预防策略;预防措施;传染病暴发、流

行时的紧急措施。

5.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预防接种;免疫规划;免疫规划

的效果评价。

(十二)慢性病流行病学

1.概述:基本概念;主要危险因素。

2.流行特征:疾病流行特征;危险因素流行特征。

3.预防策略与措施:预防策略;预防措施。

(十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1.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和特征;分期;分类;分级。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内容;风险评

估的内容过程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展流行病学研究

的意义;暴发调查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信息收集与报告;现场卫生学

评价;传染病防控;其他处置。

(十四)分子流行病学

6

1.概述:定义;应用;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

2.生物标志: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3.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生物标本采集;生物标志的选

择和检测;

4.应用与展望

(十五)循证医学与系统综述

1.循证医学:定义;实践基础;实践的方法。

2.系统综述:基本概念;步骤与方法;偏倚;质量评价。

二、卫生统计学部分

1.卫生统计学的定义。

2.统计学中的若干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参

数和统计量、资料的类型、概率与频率、小概率事件。

3.卫生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二)调查研究设计

调查研究的概念和特点;调查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四

种常用概率抽样方法及其特点;调查研究的质量控制;测量

工具的质量评价;

(三)实验研究设计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3.常用的实验设计类型: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和随机区

组设计。

(四)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7

1.频数分布表(图)的用途:频数分布的特征和频数分布的

类型。

2.频数分布表的编制和频数分布图的绘制。

3.集中位置的描述:算术平均数,几何均数及中位数的意义

和适用范围。

4.离散程度的描述: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

变异系数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5.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的特征及其在统计学上的应用。

5.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估计方法:正态分布法和百分位数法。

(五)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1.常用相对数:率、构成比和相对比。

2.相对数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动态数列指标及其应用。

4.率的标准化:基本思想、意义、直接法和间接法、标准化

死亡比。

(六)总体均数的估计

1.均数的抽样误差的概念。

2.标准误的意义和计算。

3.标准差和标准误的区别和联系。

4.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规律。

5.t分布的概念,图形特征以及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6.置信区间的概念及其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七)假设检验

8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I型错误与Ⅱ型错误

和检验效能的概念;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假设检验需要注

意的问题;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联系。

(八)t检验

单样本、配对设计和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的应用条件;

z检验的应用条件;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变量变换

的目的和常用方法。

(九)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

2.不同设计类型资料的方差分析,包括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

分析,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3.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的方法。

(十)二项分布和Poisson分布及其应用

1.二项分布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条件。

2.率的抽样误差及其计算。

3.二项分布的应用:总体率的估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率

的z检验。

4.Poisson分布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条件。

5.Poisson分布的应用:总体均数的估计及总体均数的z检

验。

6.二项分布和Poisson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十一)2检验1.2检验的基本思想。2.独立样本四格表2检验的应用条件。

9

3.配对四格表的2检验基本公式及应用条件。4.R×C列联表资料的2检验的注意事项。5.四格表的Fisher确切概率法的基本思想。

(十二)秩和检验

1.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的概念、优缺点。

2.非参数检验的适用范围。

3.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4.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5.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6.随机区组设计的秩和检验。

(十三)双变量关联性分析

的关联性分析。

(十四)直线回归分析

直线回归的基本概念;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直线回归

系数的统计学意义及假设检验;直线回归分析需注意的问题;

用。

(十五)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1.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2.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3.寿命表的概念。

10

4.寿命表的编制方法和应用:简略寿命表编制的基本原理,

常用指标的意义。

(十六)统计方法选择与结果解释

资料统计处理分析方法选择的基本思路;统计分析需要

注意的若干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的正确解释。

(十七)统计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

1.常用统计表:基本结构、制表原则及注意事项。

2.常用统计图:基本结构、制图原则及绘制要求,适用条件。

3.医学论文统计报告的基本要求。

4.统计分析结果表达的常见错误。

三、环境卫生学

1.健康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2.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介质、环

境因素、原生环境、次生环境、全球环境问题

3.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

(二)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1.人类的环境:环境、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概念及特点

2.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

人对环境的适应性,环境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双重性,人与环

境之间的生态平衡。

3.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暴

露,暴露特征与反应,环境多因素暴露与联合作用,人群健

康效应谱与易感人群。

11

4.自然环境与健康: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或过量的健康危害

5.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的定义及其的健康危害。环境

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及其健康危害。

6.健康危险度评价:基本内容和方法。

(三)大气卫生

1.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大气的结构按气温的垂直变

化特点分层,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卫生学意义。大气物理性状

的概念、强度单位及其卫生学意义。

2.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大气污染物的存在形式、

3.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4.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污染源的调查、污染

状况的监测、人群健康调查。

(四)水体卫生

1.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化学性状指标、微生物学性状指

标的定义及卫生学意义。

物。

3.水体的污染、自净和污染物的转归:湖泊、水库污染;水

体污染的自净作用,水体自净过程的特征,生物净化;水体

污染物的转归(迁移和转化)。

4.水体污染的危害:生物学污染危害(生物性病原体的污染

危害、水中藻类毒素危害);化学性污染的危害(有机污染

12

—酚、多氯联苯及无机污染—甲基汞、镉的危害)。

5.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水体污染调查(污染

源调查、污染状况调查、水体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调查);

水体污染监测(江河水系监测)。

(五)饮用水卫生

1.饮用水与健康:介水传染病,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及其健

康危害,藻类及其代谢产物与健康危害。

2.集中式供水:水源选择和卫生防护,水的净化和消毒、配

水管网的卫生要求,供管水人员的卫生要求。

3.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涉水产品的卫生问题,涉水产品的

卫生毒理学评价程序。

4.饮用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集中式供水的卫生调查、

监测和监督。

(六)土壤卫生

土壤的污染、自净及污染物的转归;土壤污染的定义和

基本特点,土壤的净化作用(生物净化)。

(七)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办公场所卫生;办公场所的概念及基本卫生要求。

(八)公共场所卫生

公共场所的定义及卫生学特点。

(九)环境质量评价

1.概述: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内容、方法。

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污染源的调查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

价方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的应用(大气和水环境质量

13

评价)。

3.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概念、内容、工作程序。

(十)家用化学品卫生

化妆品概念,化妆品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十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

1.概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准备

3.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

四、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概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对

象、任务和目的。

2.职业与健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及分类;职业病的概

念、特点、诊断依据;职业性健康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准

则及三级预防原则;工作有关疾病。

(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研究方法与应用

业时氧消耗动态;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劳动和作

业类型。

2.职业工效学:劳动强度的分级;职业工效学。

(三)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1.概述:生产性毒物、职业中毒、生物转化、蓄积、气溶胶

的基本概念;职业中毒的诊断、急救、处理和预防原则。

2.金属与类金属中毒:慢性铅、汞、锰中毒的毒理、临床表

14

现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3.刺激性气体中毒:刺激性气体概念、理化特性、毒理、毒

作用表现、中毒的诊断、治疗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

4.窒息性气体中毒: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分类;CO、HCN、H2S的接触机会、毒理、临床表现、急救及预防措施。

5.有机溶剂中毒: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苯的接触机会;

苯中毒的代谢过程、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原则及预防措施。

6.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的毒作

用共同特点;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三硝基甲苯中毒临床表现;TNT的侵入途径及其在体内的代

谢。

7.高分子化合物中毒:聚合、缩聚的定义;高分子化合物的

毒性和临床表现;氯乙烯的代谢过程、毒性、临床表现及预

防措施。

8.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的接触机会;有机磷农药中毒毒理、

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急救及预防措施;农药中毒的

管理办法。

(四)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1.概述:生产性粉尘、矽尘、石棉粉尘、尘肺、矽肺、石棉

肺、煤工尘肺的概念;尘肺的分类、预防原则;呼吸道对粉

尘的防御机能;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2.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与矽肺:矽肺的病理变化、X线胸片表

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3.硅酸盐尘与硅酸盐肺:石棉的理化特性及其在发病学上的

15

意义;石棉肺的病理特点、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X线表现

及并发症。

4.煤矿粉尘与煤工尘肺:煤工尘肺的病理改变和X线表现的

特点

(五)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1.不良气象条件:高温的定义;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

高温所致疾病;中暑的治疗和诊断;热致疾病的预防。

2.噪声:听阈、痛阈、听域的概念和单位;生产性噪声对听

觉系统的危害、诊断原则及预防措施。

3.振动:局部振动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及预防原则;全身振

动的危害;振动的诊断原则。

(六)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

1.概述:职业性肿瘤、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概念。

2.职业性致癌因素: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和判定中的职业

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3.常见职业性肿瘤: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其相应的职业性

致癌因素。

4.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职业性肿瘤的预防措施。

(七)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

2.职业环境监测:职业环境监测的概念和目的

3.生物监测:职业生物监测的概念、特点和意义;接触评估

的概念及方法;生物监测的特点、意义、类别和程序;

16

4.职业卫生调查:车间空气中有害物监测的采样策略和采样

技术

5.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的内

容;危险度评价中的不确定因素;危险度管理。建设项目的

概念、分类;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的评价要点;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的异同。

(八)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职业卫生与职业安全的监督与管理:我国职业病防治法

的颁布实施;我国常用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定原则

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一)营养学基础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能量、矿物质(钙、铁、

(二)维生素

维生素(VA、VD、VB1、VB2、尼克酸、VB6、叶酸、VB12、

(三)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四)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及意义,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及营

养问题,影响食物营养价值的因素。

(五)特殊人群的营养

孕妇、乳母、婴儿、老年的生理特点、营养需要及营养

问题。

17

(六)公共营养

公共营养的定义、DRIs的概念及制定,EAR、RNI、AI、

2016版的膳食指南的核心推荐及营养调查与评价的概念及

其包含的内容,营养改善措施有哪些。

(七)临床营养

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病人膳食,肠内与肠外营养,病

人膳食的种类及适应症;围手术期营养要求,

营养与肥胖的关系及肥胖的预防措施,营养与糖尿病,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营养与高血压,营养与痛风,

营养与癌症

(九)分子营养学与营养流行病学

分子营养学的概念,营养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十)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1.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食品中的细菌菌相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细菌污染指标与食

品卫生学意义;黄曲霉毒素的代谢及毒性,黄曲霉毒素食物

污染的预防措施,镰刀菌毒素食物污染及其预防措施,玉米

赤霉烯酮的食物污染;食品腐败变质的条件,食品中蛋白质

的分解,食品中脂肪酸败,K值,过氧化值和酸价,食品腐

败编制的卫生学意义及处理原则;食品的化学保藏,食品的

冷藏,食品的冷冻保藏,食品的加热杀菌保藏,食品的辐照

保藏。

18

毒性;食品中金属污染的特点,汞、镉、砷的毒性及食品污

预防措施,常用塑料材料制品的卫生问题;食品的物理性

污染的类型。

(十一)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使用原则及其卫生管理。常用

防腐剂、增味剂、着色剂、护色剂及甜味剂有哪些。

(十二)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粮豆、蔬菜、水果、畜禽、蛋类、乳类及油脂的主要卫

生问题的卫生及管理,酒类的卫生学指标,保健品的分类及

管理,转基因食品的定义、主要卫生问题以及管理。

(十三)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及种类,人畜共患病的种类,食物过

敏的定义,食物中毒的定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

弧菌食物中毒四、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五、大肠埃希菌食

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八、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霉变甘蔗中毒,河豚中毒发芽马铃薯食物中毒、四季豆食物

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食物中毒调查处理;

(十四)食品安全性风险分析和控制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内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19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十五)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食品安全标准的概念、及分类。

六、毒理学基础

1.毒理学基本概念;现代毒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及相互关系。

2.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

(二)毒理学基本概念

1.毒性、毒效应和毒物的基本概念。

2.选择毒性和靶器官;毒效应的分类;生物学标志的概念及

其意义。

3.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及其意义。

4.常用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

(三)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1.生物膜与生物转运;生物转运的过程及其毒理学意义;

2.生物转化的概念、反应类型、主要代谢酶。

(四)毒作用机制

1.毒物在体内转运与转化及终毒物形成过程和机制。

2.毒物与靶分子相互作用;细胞调节功能障碍。

(五)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1.一般毒性评价常用试验类型及其主要目的和意义;

2.急性毒性试验、局部毒性试验、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

试验的基本概念、试验设计要点、评价指标。

(六)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及其评价

20

1.外源化学物致突变的类型、机制、后果;DNA损伤修复。

2.遗传学终点概念及遗传毒理学成套实验入选原则;常用致

突变试验的原理及观察终点。

(七)外源学物致癌作用及其评价

化学致癌作用;化学致癌过程;化学致癌体细胞突变机

制;化学致癌物筛查的基本方法。

(八)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外源化学物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的基本概念、特点及评

价方法。

(九)管理毒理学

安全性、实际安全剂量、风险、可接受风险、风险交流

等基本概念;管理毒理学的概念与范围;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的概念与主要内容;风险分析的概念与内容要点。

七、儿童少年卫生学

1.儿童少年年龄范围的界定,儿童少年生物和社会特征。

2.儿童少年卫生学研究的内容,生命周期理论,《“健康中

国2030”规划纲要》有关儿童少年健康的内容

(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概述

1.生长、发育、成熟、发育可塑性概念;生长发育指标体系;

生长发育研究内容。

2.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阶段性与连续性的

生长发育的高度可塑性。

21

3.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基本理论观点:进化观、社会生态学理

论、整体观。

(三)儿童少年身体发育

1.儿童少年体格发育:体格的阶段性变化、身体比例变化、

体形变化。

儿童少年体力活动。

3.儿童少年体成分发育:体成分模型、体成分发育的年龄特

征、性别特征、种族差异

4.脑发育:生命早期、童年期、青春期脑发育。

(四)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

1.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感知觉发

育、注意力及记忆力的发展、思维和想象能力发展。

2.儿童少年情绪情感发育:3-12岁儿童情绪发展特征、青少

年情绪情感发育特点。

3.儿童少年个性及社会化发展:个性、自我意识概念及重要

阶段特点。

(五)青春期生长发育

1.青春期发动:青春期、青春发动期的青春发动时相概念。

2.青春期发育特点:体格发育特点、性发育特点、性心理发

育。

(六)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的多维性、复杂性:包括遗传影响

因素、物质环境因素、社会决定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因素等,

22

其中遗传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潜能而环境因素制约或促进

潜能的实现程度。

(七)生长发育调查与评价

1.生长发育调查:生长发育调查设计的种类;生长发育测量

技术种类。

2.生长发育评价:概念、评价内容与;生长发育水平评价的

方法:包括离差法、百分位数法、Z分法;生长发育速度评

价的概念;发育匀称度评价包括的指标;发育年龄评价的概

念及指标。

(八)儿童少年健康问题和健康促进策略

1.儿童少年健康问题:衡量健康的维度和指标体系。当前儿

童少年主要健康问题。

3.儿童少年健康促进策略:全生命周期保健策略、生命初始

1000天、基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的健康不平等改善策略、

THE END
1.职业培训膳食调查和评价-食物摄入量调查:24h回顾法章节 机构 播放出错啦,请尝试退出重试或刷新 刷新重试 code: 4400 uuid: E1CD2AD4-B1F6-4B9D-A7D4-56C0B4655325 requestId(player): 0D314524-CBBC-4C75-AF08-10116A289AD9 播放时间: 2024-12-08 12:08:42 导学班 01 导学课:为什么要考公共营养师 02 http://edu.bjqiyang.com/index.php/agent/Goods/Courses?goodscourses_id=1024&goods_id=2&store_id=1
2.壹生资讯我国人群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以下特点: ①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 ②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 35~39 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为 70~74 岁; ③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普遍高于南方地区; ④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较高,男性则相反。 https://www.medtrib.cn/post/detail/7bbb5800-d601-4608-8509-32c2f099079e
3.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常采用的膳食调查方法是()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常采用的膳食调查方法是() A. 称重法 B. 记账法 C. 24小时回顾法 D. 膳食史法 E. 化学分析法 题目标签: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ecd9e3cf3d5b466891e91af8ea7ae546.html?fm=bdbdsc46da88c660cb3e69d968db97fbe97a4
4.2018级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营养咨询公司、心理咨询机构、药店、养生会所、养老院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营养咨询公司、心理咨询机构、药店、养生会所、养老院等从事健康管理策划、指导与人群保健等专业领域。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6.htm
5.膳食记录法膳食记录法是指营养流行病学中记录一定期间被调查者膳食摄入的所有信息的一种膳食摄入调查方法。简介 记录日期一般是3-7天,记录调查期间所有摄入食物的成分,数量,以及烹饪方法。调查者将被调查者记录的这些信息进行换算处理,评估特定人群相关营养素的日常摄入量。膳食记录法和24小时回忆法,食物频率问卷法(food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6%B3%E9%A3%9F%E8%AE%B0%E5%BD%95%E6%B3%95/17250696
6.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2004年第01期关键词:海南 黎族 儿童 营养不良 流行病学 调查 汉族 为了解海南省汉、黎族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利用2000年海南省汉、黎族7月龄至7岁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WHO的诊断标准(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和身高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分别诊断为中度体重低下、发育迟缓和消瘦),对海口、五指https://www.youfabiao.com/zhlxbx/200401/
7.关于大学生营养问题的调查报告8篇(全文)调查对象: 调查人: 调查方式:随机采访 关键词:大学生 油炸食品 营养与健康 引言:大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具备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0jaq641.html
8.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ppt大学课件预览广义的营养学还涉及社会, 经济, 文化, 生 活习惯和膳食心理学等多种领域和学科 。 营养学形成, 发展与国民经济, 科学技术水 平紧密相关 营养学 7 5.社区营养 4.营养与疾病 3.不同人群的营养 2.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1.人体对营养的需要 ? 营养学基础 营 http://read.cucdc.com/cw/66954/218656.html
9.营养流行病学简介,目录书摘四、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展望4 第一章营养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7 第一节横断面研究7 一、概述8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10 三、资料整理与分析15 四、优点及局限性19 第二节生态学研究20 一、概述20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22 三、优点及局限性24 第三节病例对照研究25 https://m.jd.com/productjs/03c5efc855b27527.html
10.课程流行病学概论-3 崔莲花 第三章 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 ● 3.1 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 陈沉 ● 3.2 流行病学疾病分布 陈沉 学习资料 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学习资料 ● 4.1 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陈沉 ● 4.2 流行病学调查抽样方法 陈沉 第五章 病例对照 学习资料 ● 5.1 病例对照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d2e9906eace048f4045
11.警察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区域绩效考核指标包括:传染病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运行保障等6个类别18个指标。适用于省、市、县级行政区域中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或本级政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绩效考核;适用于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健康城市,促进基本公http://www.law-lib.com/cpd/law_detail.asp?id=408311
12.2024年学术年会暨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方法培训班通知公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营养学会及各相关单位: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拟定于2024年8月中旬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公共营养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方法培训班”。本培训班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24-12-02-014 (国)】,授予4学分,可计入注册营养师继续https://www.cnsoc.org/notice/472400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