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1.自然灾害卫生快速评估技术方案2.自然灾害健康教育与风险沟通技术方案3.自然灾害营养与食品卫生技术方案4.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技术方案5.自然灾害消毒、杀虫、灭鼠技术方案6.自然灾害常见肠道传染病防控技术方案7.自然灾害常见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技术方案8.自然灾害其它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控技术方案9.自然灾害预防接种技术方案10.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物资调配与管理11.自然灾害灾区临时安置点卫生指南附件1
自然灾害快速评估技术方案
附件2
自然灾害健康教育与风险沟通技术方案
图1洪涝灾区健康教育策略框架
附件3
自然灾害营养与食品卫生技术方案
附录1食物中毒应急反应常备物资清单
种类
主要物品
无菌采样工具
勺子、铲子、压舌板、小刀、剪刀、镊子、钳子、钻头、拭子、纱布、注射器、吸管等
无菌样品容器
塑料袋、广口瓶、试管、粪便盒、铝箔、金属罐等
消毒物质
95%酒精、75%酒精等
防护用品
白大衣、口罩、白帽子、一次性手套、靴子、一次性鞋套等
支持设备
油性记号笔、胶带、防水标签、电钻、火柴、酒精灯、试管架、密封盒、等
冷藏设施
冰袋、冰盒、保温容器等
培养基
运输培养基、增菌肉汤等
统计工具
计算器、装有EPIInfo等分析软件的计算机等
检验设备
毒物快速分析设备、温度计;湿度计;手表;pH计和pH试纸;绘图尺等
调查表格
调查登记表、个案调查表、报告表等
取证工具
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
参考资料
附录2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
被调查人姓名:性别:年龄:
主要体症:(在横线上打√或填写具体描述,空余项打×)
发热(℃)恶心呕吐次/天腹痛腹泻(次)头痛头晕
若有腹痛,部位在:上腹部脐周下腹部其他
腹痛性质:绞痛阵痛隐痛其他
若有腹泻,腹泻次/天,腹泻伴随体症
腹泻物性状:洗肉水样米泔水样糊状其他
其他症状:脱水抽搐青紫呼吸困难昏迷
治疗情况:1)治疗单位:临床诊断:用药情况(药物名称及剂量):
2)自行服药(药物名称及剂量):
3)未治疗:
进食情况
当天
(月日)
昨天
前天
早餐
午餐
晚餐
食物名称及数量
场所
进食场所:进食数量:
临床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没有进行临床或者实验室检验的可以不填)
若实验室检验结果有意义,可疑致病因素为:
样品名称及检验项目
检验结果
意义(有、无、可疑)
被调查人签字:调查人(2人)签名:
调查日期:年月日
附录3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
中毒发生情况
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地点:省市县(区)村(镇、街道)
进食场所:
该场所属于(1)集体食堂(2)饮食服务单位(3)食品摊贩(4)家庭(5)其它
同餐进食人数:中毒人数:入院就诊人数:死亡人数
潜伏期(小时):最短:最长:中位数:
中毒症状(填写有该症状的人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
其他症状(详述症状和人数):
中毒食物
1.动物性食品: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水产品□其它:
2.植物性食品:谷类及制品□豆类及制品□植物油□果蔬类□其它:
3.其它食品4.不明□
5.该食物通过哪种方式确认1.流行病学调查确认□2.实验室化验确认□
责任单位
1.集体食堂□2.饮食服务单位□
3.食品摊贩□4.家庭□
5.食品加工厂□6.批发零售单位□
7.其它□8.不明
中毒发生原因
1.原料污染或变质□2.加工不当□3.生熟交叉污染□4.熟食储存不当□5.误用有毒品种□
6.加工人员污染□7.食用方法不当□
8用具容器不洁□9其它
10.不明□
采样和检验结
果
检验份数
阳性份数
(结果和均值)
致病因素
微生物:1.沙门氏菌属□5.肉毒梭菌□9链球菌□
2.变形杆菌□6.葡萄球菌肠毒素□
10.霉菌毒素□
3.致病性大肠杆菌□7.腊样芽胞杆菌□11.
4.付溶血性弧菌□
8.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菌□
农药及化学物:
1.有机磷□4.砷化物□
7.重金属□
2.有机汞□5.亚硝酸盐□8.甲醇□
3.有机氯□6.棉酚□9.
动植物:1.河豚鱼□4.有毒内类□
7动物内脏□
2.高组胺鱼类□5.毒蘑菇□
8.发芽马铃薯□
3.其它有毒鱼类□6.四季豆□
9.原因不明:□
附录4自然灾害食品安全应急快速评估表
评估地点:县镇(乡)村
评估要点
评估结果
备注
一、饮用水
1
水源
充足()
不足()
2
清洁度
清洁()
不清洁()
3
消毒措施
有()
无()
二、食物供应
食物供应
清楚()
不清楚()
食物感观
良好()
变质()
4
定型包装
完好()
破损()
5
保质期
保质期内()
超保质期()
三、食物加工场所
相对封闭独立
符合()
不符合()
环境状况
差()
周边污染源
防止污染措施
6
原料存放场所
7
原料存放措施
8
废弃物处理
四、食物加工设施
洗手设施
满足供餐能力的加工设施
满足()
不满足()
冷藏措施
清洗消毒措施
生熟工具分开
是()
否()
盛放工具
防蝇防鼠设施
五、食物操作行为
加工前洗手
生熟分开
调味品标示清楚
食物烧熟煮透
剩菜剩饭再次食用前彻底加热
六、食物操作人员
身体健康状况
不良()
卫生操作知识
个人卫生状况
七、食物供餐方式
就餐环境
小于4小时()
大于4小时()
食物配送设施符合卫生要求
餐具卫生状况
八、餐具清洗消毒
餐具清洗用水满足卫生要求
消毒设施
消毒剂消毒
清洗消毒后防止污染的存放场所
九、管理措施
专人负责食物加工场所的卫生管理
场所设施的清洗消毒制度
十、食品卫生监督
现场食品卫生监督队伍
监督人员数量
有效的监督管理
综合评估意见及建议:
附件4
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技术方案
附件5
自然灾害消毒、杀虫、灭鼠技术方案
表1常用灭蚊幼杀虫剂
产品名称
有效成分及含量
剂型
持效期
使用场所
特点
使用方法
1%安备杀孑孓颗粒剂
1%双硫磷
颗粒剂
不流动的水体持效大于30天,流动水体持效5天。
蚊幼虫孳生的水体
释剂,较普通制剂持效期长。
干净水0.5~1g/m2,中度污染水1~2g/m2,高度污染水2~5g/m2,直接投入水中。
杀螟硫磷
40%杀螟硫磷
可湿性粉剂
速效
蚊幼虫孳生水体
有机磷杀虫剂
2g制剂/m2,喷洒。
倍硫磷
5%倍硫磷
30g制剂/m2,撒布。
0.5%灭幼宝颗粒剂
0.5%吡丙醚
不流动水体持效期1个月
蚊幼虫孳生场所
昆虫生长调节剂
100mg/m3,直接投入水中。
1200ITU/毫克上开杀虫可湿性粉剂
1200ITU/毫克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
5~10天
生物杀虫剂
0.5~1g制剂/m2,喷洒。
100ITU/毫克球形芽孢杆菌悬浮剂
100ITU/毫克球形芽孢杆菌
悬浮剂
7天
2~3g制剂/m2,喷洒。
注:可根据有效成分选用国家登记批准的其它类型杀虫剂产品,根据说明书使用。
②蝇类孳生地控制:要加强人畜粪便的管理,及时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公共厕所、私厕等,可以使用滞留喷洒处理厕所内距地面1米以下的墙面,蹲坑挡板,两周处理一次。如果厕所内有大量蝇类飞舞,可以进行空间喷洒予以杀灭。杀灭粪坑内蝇蛆的方法,可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杀灭蝇蛆的常用药物及其剂型、用量、使用方法(表2)。如马拉硫磷0.2%乳剂,每平方米500mL,12小时内可杀死全部蝇幼。
表2常用于防治蝇类幼虫杀虫剂
产品
名称
长效(4周)
蝇蛆孳生场所
20~40g制剂/m2,撒布于滋生地表面。
有机磷
杀虫剂
配制成0.2%药液,每平方米使用1000mL;即2g制剂/m2,喷洒。
马拉硫磷
45%马拉硫磷
乳油
配制0.2%药液,使用500~1000mL/m2,喷洒。
噁虫威
80%噁虫威
粉剂
氨基
甲酸酯
10~20g制剂/m2,即80~120mg有效成分/m2,撒布。
注:可根据有效成分选用国家登记批准的其它类型公共卫生杀虫剂产品,根据说明书使用。
2.5.2.3蚊蝇成虫控制
①化学药物灭蚊蝇,控制蚊蝇类密度
通过对蚊蝇密度的监测评估,对超过控制指标的高密度居民安置区,使用常量喷雾器、超低容量喷雾器、热烟雾机等器械,喷洒国家登记注册的含有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有效成分的卫生杀虫剂,降低蚊蝇密度。灾区常用杀灭蚊蝇成虫的卫生杀虫剂及其使用方法参见表3。
表3灾区灭蚊蝇常用卫生杀虫剂
防制对象
1%甲基吡啶磷灭蝇剂
1%甲基吡啶磷
饵剂
6~8周
苍蝇活动地方
引诱苍蝇取食
将饵剂每处2g,放置在苍蝇集中的地方诱杀成蝇。
大灭
2.5%高效氯氟氰菊酯
微胶囊水悬浮剂
3个月以上
适用于室内外蚊蝇蟑螂控制
滞留喷洒。50mL制剂用5L水稀释,大约处理125m2表面,约10~20mg/m2。
爱克宁
10%高效氯氟氰菊酯
适用于室内外蚊蝇控制
室外按照40mL/m2喷洒量施药。室内按照40mL/m2喷洒量施药。
水性列喜镇
10.26氯菊酯、0.14%S~生物丙烯菊酯
水乳剂
广谱卫生杀虫剂,
只能在水中溶解
室外热烟雾:10mL制剂加1L水配制,10L/公顷。超低容量喷雾:100mL制剂加1L水配制,500mL/公顷。
都灭5%悬浮剂
5%顺式氯氰菊酯
广谱卫生杀虫剂
击倒迅速,持效期长
使用15~25mg有效成分/m2防跳蚤,10~20mg有效成分/m2防蚊蝇。
凯素灵
2.5%溴氰菊酯
控制蝇、蚊等卫生害虫
触杀兼胃毒作用
滞留喷洒防蚊虫5mg/m2、蝇10mg/m2、臭虫15mg/m2、蟑螂10~15mg/m2。
卫豹10%顺式氯氰菊酯
10%顺式氯氰菊酯
室内外控制蚊、蝇、蟑螂、蚂蚁等
奋斗呐10%悬浮剂
室内外控制蟑螂、苍蝇、蚊子、蚂蚁、臭虫等各种卫生害虫
滞留喷雾,蚊账浸泡,超低容量喷雾等各种操作。
热雾:10.5mL药液加入2.5L柴油中,用药浓度为0.01mg/m3;超低容量冷雾:67倍水稀释,室内75mL/1000m3;室外75mL/公顷;蚊帐浸泡:以2.3mL或4mL药液加入适量水后浸泡9m2的单人蚊帐或16.2m2的双人蚊帐。
注:食品加工等场所尽量不要使用上述杀虫剂,如果使用注意避免食物污染。
表4灾区常用灭鼠剂
灭鼠剂
使用浓度(%)
配制方法
特效解毒剂
敌鼠钠盐
0.05~0.2
浸泡法、毒水
饱和投药
维生素K1
杀鼠迷
0.03~0.05
杀鼠灵
0.025~0.1
粘附法、毒水
氯敌鼠
0.005~0.025
粘附法
间隔投药
溴敌隆
0.005
大隆
商品化毒饵
杀它仗
磷化锌
0.5~2
一次投药
无,常规中毒急救
*提倡用成品(商品)毒饵,如需现场配制毒饵,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程序操作。
附件6
自然灾害常见肠道传染病防控技术方案
附件7
自然灾害常见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技术方案
附件8
自然灾害其它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控技术方案
附件9
自然灾害预防接种技术方案
表1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及针对疾病
疫苗
疫苗针对疾病
卡介苗
结核
脊灰糖丸
脊髓灰质炎
百白破疫苗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疹疫苗
麻疹
麻风腮疫苗
麻疹、风疹、腮腺炎
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
甲肝疫苗
甲型肝炎
乙脑疫苗
乙型脑炎
流脑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炭疽疫苗
炭疽
出血热疫苗
流行性出血热
螺旋体疫苗
钩端螺旋体病
表2二类疫苗及针对疾病
水痘疫苗
水痘
伤寒疫苗
伤寒
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腹泻
流感疫苗
流感
霍乱疫苗
霍乱
狂犬疫苗
狂犬病
HIB疫苗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肺炎等
表3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及免疫程序
接种对象
月(年)龄
接种剂次
接种部位
接种途径
接种剂量
/剂次
0、1、6月龄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酵母苗5μg/0.5ml,
CHO苗10μg/1ml、20μg/1ml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
出生时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皮内注射
0.1ml
脊灰疫苗
2、3、4月龄,
4周岁
口服
1粒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3、4、5月龄,
18-24月龄
上臂外侧三角肌
0.5ml
白破疫苗
6周岁
麻风疫苗
(麻疹疫苗)
8月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
8月龄,2周岁
A群流脑疫苗
6-18月龄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30μg/0.5ml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A+C流脑疫苗
3周岁,6周岁
100μg/0.5ml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甲肝减毒活疫苗
18月龄
1ml
出血热疫苗(双价)
16-60周岁
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
皮上划痕
0.05ml(2滴)
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
钩体疫苗
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
成人第1剂0.5ml,第2剂1.0ml
7-13岁剂量减半,必要时7岁以下儿童依据年龄、体重酌量注射,不超过成人剂量1/4
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
乙脑灭活疫苗
8月龄(2剂次),
2周岁,6周岁
第1、2剂次间隔7-10天
甲肝灭活疫苗
18月龄,
24-30月龄
上臂三角肌附着处
2剂次间隔≥6个月
表4二类疫苗及推荐免疫程序
≥12月龄
伤寒疫苗(注射)
≥24月龄
0.2-1.0ml/针剂
每针间隔7-10天
伤寒疫苗(口服)
≥5周岁
—
0、7、28天口服
6个月到5岁
六个月到三岁以内,每年口服一次,三岁到五岁的孩子口服一次即可
6-35月婴幼儿;
≥60岁老年人
0.25ml/0.5ml
12~35个月的儿童接种两剂量,每剂0.25ml,间隔一个月;36个月以上的儿童及成人,接种1剂量,每剂0.5ml。
3/5
咬伤后预防0,3,7,14,30;无咬伤预防0,7,21。
≥2月龄
3/2/1
婴儿<6个月(可从2月龄开始)接种,间隔1-2个月一次,共三次;6-12月龄的婴儿需注射2次,每次间隔1-2个月;1-5岁儿童只需注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