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
2.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是
A.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B.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
C.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D.传染病、非传染病、伤害
E.设计、测量、评价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任务的三个阶段和三个范畴(揭示现象-描述性,找出原因-分析性,提供措施-实验性),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和应用)。
3.发病率的定义是
A.一定时期内发生某病新旧病例的频率
B.一定时期内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C.一定时期内发生某病的频率
D.一定时期内所有患病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E.以上都不对
【答案解析】发病率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4.以下符合生态学研究的特点的是
A.基因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B.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C.个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D.分子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E.开展专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生态学研究是以群体而不是个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如国家、城市、学校等),这是该设计的重要特征之一。
5.普查的优点是
A.适合患病率较低疾病的调查
B.调查的精确性高,不容易出现漏查
C.可以很快获得疾病的发病率资料
D.确定调查对象比较简单
E.统一的调查技术可以有效保证调查质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普查不适合发病率较低的疾病。普查工作量大,不易细致,难免存在漏查。普查只能获得患病情况资料。调查对象为全体目标人群。调查工作人员涉及面广,掌握调查技术和检查方法的熟练程度不一,对调查项目的理解往往难以统一和标准化,不能保证调查质量。所以答案选D。
6.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是
A.患某病的人群
B.健康人群
C.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D.患某病且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E.未患某病而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队列研究的对象为未患病的暴露于待研究因素的人群,通常有下列四种选择: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7.在什么情况下,队列研究比病例对照研究有独特的优点
B.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C.资金缺乏
D.研究的暴露因素可定量测定
E.研究的疾病为某种不常见疾病时
【答案解析】队列研究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资料,分析一种原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8.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的偏倚有
A.回忆偏倚
B.选择偏倚
C.调查员偏倚
D.混杂偏倚
E.测量偏倚
【答案解析】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因选入的研究对象与未选入的研究对象在某些特征上存在的差异难以避免而造成选择偏倚。所以选择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
9.关于病例对照研究中配比的目的,哪一项论述是错误的
A.使两组的某些特征或变量相一致
B.研究外部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C.控制外部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D.在病例数很少时可使用配比方法进行研究
E.平衡混杂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
【答案解析】配比,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而不是研究匹配因素。
10.流行病学试验要求当样本量确定后,必须遵循随机化原则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与对照组,其理由是
A.可消除各种偏倚
B.从工作方便出发
C.可提高依从性
D.可平衡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混杂因素,提高可比性
E.可制止医德方面的争议
【答案解析】流行病学实验有下列优点:①可以对研究对象的条件,暴露和结果的评价进行标准化;②通过随机分配,可以平衡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已知的和未知的混杂因素,提高两组可比性。③由于试验组和对照组是同步比较,因此外来因素的干扰对两组因素同时起作用,对结果影响较小。
11.实验性研究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故须慎重考虑
A.研究对象的职业
B.研究对象的性别
C.研究对象的样本量
D.医德问题
【答案解析】因为研究因素是研究者为了实现研究目的而施加于研究对象,故容易涉及医德问题。所以要慎重考虑医德问题。
12.为了尽量发现病人,在制订诊断标准时,常常
A.提高灵敏度
B.提高特异度
C.降低假阳性率
D.提高假阴性率
E.采用串联试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灵敏度,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试验的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筛检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灵敏度越高,发现病人的能力越强。
13.流行病学的病因是指
A.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
B.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
D.使得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E.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
【答案解析】流行病学的病因:是指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当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发生频率就会下降。
14.属于二级预防措施的是
A.接种疫苗
B.健康促进
C.遗传咨询
D.早期诊断
E.病后恢复
【答案解析】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A、B、C三项属于一级预防,E项属于三级预防。故选D。
15.目前我国疾病监测的种类有
A.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监测
B.传染病监测和非传染病监测
C.呼吸道传染病监测、肠道传染病监测
D.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监测
E.发病学监测、血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干预措施的监测
【答案解析】我国疾病监测有传染病监测和非传染病监测,其它四项说的都不全面。
16.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包括
A.医疗保健人员
B.医疗保健人员和卫生防疫人员
C.医疗保健人员、个体医生和卫生防疫人员
D.医疗保健人员、个体医生、卫生防疫人员和饭店职工
E.医疗保健人员、个体医生、卫生防疫人员和饭、旅店职工
【答案解析】责任报告人: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包括个体开业医生皆为疫情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依法填写疫情报告卡,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17.下列哪项不是传染源
A.病原携带者
B.传染病患者
C.受感染的动物
D.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
E.受污染的食物
【答案解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本题的E选项“受污染的食物”,不是人或动物,所以不是传染源。
A.病原侵入期
B.前驱期
C.潜伏期
D.传染期
E.无症状期
A.收集有关信息,以便为形成传染源及传播方式的假说提出依据
B.提供可能暴露地点的线索
C.证实某些人群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D.识别可能引起续发传播的因素
E.判断续发传播是否已经发生
20.反映流感流行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A.患病率
B.发病率
C.病死率
D.罹患率
E.超额死亡率
【答案解析】超额死亡率:指由于流感流行所造成的超过预期的死亡率,是反映流感流行严重程度的指标。
21.以下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性接触传播
B.医源性传播
C.血液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母婴传播
【答案解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和血液感染、母婴传播3种。
22.以下哪项不是结核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A.年龄
B.生活水平
C.人口流动
D.环境潮湿
E.劳动强度大
【答案解析】潮湿环境容易感染结核病。生活水平、居住条件、人口流动和卫生服务对结核病的流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免疫功能紊乱或缺陷(如HIV感染)、营养不良、接触矽尘、糖尿病、重度吸烟和过度劳累等,均能增加对结核菌的易感性。但是人群对结核病普遍易感,所以性别并不是影响结核病流行的因素。
23.妇女保健重点范围是
A.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
B.生殖道感染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
C.预产期保健及其疾病的防治
D.妇女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生殖器官与功能的保健及疾病的防治
E.青春期、围产期、更年期保健
【答案解析】妇女保健服务要以生殖健康为核心。重视妇女生命各个阶段的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生殖过程中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4.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发病因素不包括
A.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致
B.由于器质性病变引起
C.环境变化
D.气候骤变、过度劳累
E.营养不良
25.下列哪项不是青春期生殖器发育特点
A.子宫很快发育,子宫体明显增大,子宫颈相对变长
B.子宫内膜呈周期性改变而月经来潮
C.阴道变长而宽,粘液腺发育,有分泌物排出
D.阴道分泌物由碱性转变为酸性,有利于抵抗病菌的侵袭
E.外生殖器也生长发育,阴阜隆起,大阴唇肥厚,小阴唇增大,色素沉着及阴毛出现,且色素逐渐加深
【答案解析】青春期生殖器发育特点:进入青春期后,卵巢迅速发展长大,并出现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青春期中、后期,卵巢开始分泌雌激素。内外生殖器都发育成长,并逐渐趋于成熟。外生殖器由幼稚型向成人型发展,阴阜隆起,阴毛出现,大阴唇变肥厚,小阴唇变大且有色素沉着。阴道的长度及宽度增加,阴道黏膜增厚,出现皱襞。子宫增大,尤其是子宫体明显增大,使子宫颈与子宫体之比成为1:2。至16岁时,子宫长5.5cm,重30~35g。阴道开始排出分泌物,并由碱性变为酸性。少女出现第一次生理子宫出血称月经初潮,它是女孩性成熟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标志。初潮年龄大致在11~16岁。
26.暂缓结婚包括
A.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间应暂缓结婚
B.一般主张,病情稳定2年以上结婚较为妥善
C.指定传染病暂缓结婚以防传染配偶、影响患者康复,婚后妊娠传染胎儿
D.重要脏器疾病伴功能不全
E.对患有生殖器官发育障碍或畸形的患者,可因之影响婚后性生活的应先予以矫治再结婚
【答案解析】《母婴保健法》规定,经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并提出医学意见:①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②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师应当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意见,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期避孕措施或施行结扎手术后可以结婚。婚姻法规定禁止结婚的除外。
27.男孩最终身高高于女孩的主要原因是
A.男孩发育水平高于女孩
C.男孩体育运动量大
D.男孩瘦体重多,生长快
E.以上都不是
28.儿童心理发育的物质基础是
A.运动系统发育
B.消化系统发育
C.神经系统发育
D.生殖系统发育
E.语言发育
29.关于儿童营养需求特点,正确的是
A.儿童消化、代谢与成人相同
B.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与成人一样
C.个体之间营养需求差异不明显
D.生长高峰期营养素的需求量增加
E.年龄愈小营养缺乏病愈少
【答案解析】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营养需求相对较成人高。儿童、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除维持生命正常需要外,还需摄取机体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与热能,所以需要的热能和营养素相对较成人多。营养素需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缺铁性贫血是全球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发病率相当高,其发病年龄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多见,其次为青春期。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尤其是以6~12个月婴儿多见。因此正确答案为D。
30.小学生合理膳食的安排最好是
A.早餐和午餐应为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食物
B.午餐应为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食物
C.早餐应为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食物
D.午餐和晚餐应为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食物
E.晚餐应为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食物
【答案解析】晚上一般吃完后就要睡觉休息了,此时胃的消化能力下降,蛋白质和脂肪不容易吸收和消化。所以一般设置早餐和午餐为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