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10月19日电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19日发布的《跨国公司投资中国40年》报告显示,40年来,跨国公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截至2018年底,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6.1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1万亿美元。
这个报告是当天在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开幕式上发布的。报告指出,自1992年起,中国连续27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17年至2019年全球跨国企业最佳投资目的地排名中,中国继续稳居全球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伊始,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境外企业开始进入中国进行投资经营,投资规模从小到大、投资水平由低到高、投资区域从沿海到内地。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占中国企业数不足3%,但为中国贡献了近一半的对外贸易、四分之一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和利润、五分之一的税收收入,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40多年来,跨国公司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与中国经济转型高度吻合的特征。报告显示,改革开放初期,外资集中投资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2011年,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首超制造业。今年前7个月,以研发设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为主的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973.9亿元,同比增长63.2%。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表示,跨国公司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报告佐证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立场和与跨国公司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决心,说明了中国政府对跨国公司继续在华深化投资的高度重视。
据介绍,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由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境内外首个围绕跨国公司而创设的高级别会议,致力于为中国扩大开放创建一个新的国际化、机制化、品牌化的国际论坛。当天的开幕式上,共有115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197家行业领军企业参会。
■解读跨国公司为何坚持选择中国
□半岛记者刘雪莲刘笑笑
19日上午,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开幕式上,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山东省共同撰写的《跨国公司投资中国40年》报告首次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外商投资东道国之一。
报告系统梳理了40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这40年,跨国公司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又如何在中国获得成功
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
中国连续27年居首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自1992年起,中国已连续27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低下。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001年中国入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为节点,中国吸收外资在规模数量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已逐步成为全球跨国投资主要目的地之一。
从1983年~1991年,中国实际吸收外资占全球FDI(实际使用外资)比重在1%~3%之间徘徊,占比极低。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吸收外资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占世界FDI比重上升到6%以上。
1994年,中国实际吸收外资占世界FDI比重为13.25%,达到改革开放40年来的顶峰。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实际吸收外资占世界FDI比重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2003年中国实际吸收外资占世界FDI比重为9.72%,达到2000年~2017年的一个顶点。
2012年~2018年以来,尽管中国实际吸收外资同比增速不稳定,而且较低,但是中国实际吸收外资占世界FDI比重平稳增长。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
机构数量突飞猛进
早期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和研发机构普遍集中在母国。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趋势逐渐明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研发机构的速度加快,进入21世纪以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03年,科技部“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的意义”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在《商业周刊》所列的1000强企业中,1994年仅有两家在中国设立了2个研发机构,但到2000年,已经有28家企业在中国大陆设立了32家研发机构。到2002年底,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的研发机构已超过400家。
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统计,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研发机构数量分别达到了2002年的14.5倍和11.3倍。2016年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研发机构数量分别又增长12%和54.3%。
>>>外企投资中国获得了什么
中国市场营收占据跨国公司全球重要份额:据公开资料,2017年美国主要20家集成电路企业在华营收超过750亿美元,约占这20家企业总营收的35%;美国十大芯片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最低为23%,最高为80%。
其中,英特尔和高通在华营收分别达到148亿美元和146亿美元,占各自总营收的24%和65%;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在华营收占全球比重分别达到42%和18%;韩国三星在中国市场营收313亿美元,占全球营收的16%;日本松下在华营收近90亿美元,占总营收的12%。爱信集团在华营收34亿美元,占总营收的10%;日产汽车在华营收占全球的比重5.6%;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在中国营收188亿美元,占全球营收达52%;德国的博世集团在华营收165亿美元,占全球营收的19%;西门子中国营收80亿美元,占总营收的10%;瑞典的雀巢在华营收约67亿美元;英国的英美资源集团在华市场营业收入64亿美元,占总营收的22%等。
众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收益率高于其全球平均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是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根本目的。40年来,跨国公司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布局生产和销售网络,成功赚得巨额利润。
《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显示,2017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收入7000亿美元,利润超过500亿美元。据美国商务部BEA统计显示,自2000年美国企业在华投资收益率首超其全球投资收益率以来,差距不断拉大。2014年在华投资收益率达到16.5%,高出其全球投资收益率5.5个百分点。即使在全球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2018年,美国企业在华投资收益率仍达到11.2%,较在全球8.9%的投资收益率高出2.2个百分点。
四成欧洲企业在华投资收益率高于其全球平均水平。据欧盟商会的调查,2018年,在整体收入增长趋势放缓之下,仍有40%的欧洲企业表示在华经营的盈利水平高于其全球业务的平均线,这一比例也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点。
跨国公司获得了广阔市场空间:目前,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超过70%在中国登陆。几乎所有的国际大型汽车公司都在中国合资建厂。在新的开放政策下,外商投资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的服务业门类。
在电子、汽车、机械、仪表等行业,外商投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已占据国内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在汽车零部件市场,2017年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49.25%,企业数量少但市场份额大;在手机CPU市场,2018年高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3%;在打印机市场,惠普几乎占据了50%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给中国带来什么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和跨国投资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投资中国40年,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融合,深化了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重塑,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改革开放40多年,外资在华投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超过2800家。外资企业占中国企业数量不到3%,但提供了1/10的城镇就业,贡献了1/5的税收收入,1/4的工业总产值,近1/2的进出口。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型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带来一批先进实用的技术,国际先进技术开始向中国转移,填补了中国许多产品技术空白,促进许多行业产品大批更新换代。目前,世界前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80多家到中国投资。
外商投资研发中心提高了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增长迅速,截止到2017年,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已经达到2800多家,主要集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经济和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通过合资研发、联合研发、委托开发、研发外包等形式,将部分技术转移到国内企业或科研机构,并通过信息交流、研发资源共享等方式产生一定的知识溢出。
外商投资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最明显的就是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其中,跨国公司投资是重要推动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总量不断扩大,产业层次逐步提升,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从1980年的16.7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2660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体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占据进出口额的半壁江山,2018年43%的进出口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
时评
40年2.1万亿美元背后的中国机遇
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发布的《跨国公司投资中国40年》报告显示,自1978年至2018年,中国实际吸收外商投资2.1万亿美元,为全球最大的外商投资东道国之一;去年中国吸收外商投资1349.7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庞大投资额背后,是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是中国与世界同享发展成果的历史性机遇。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跨国公司作为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伊始,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境外企业就开始进入中国进行投资经营。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天津奥的斯电梯公司、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等第一批跨国公司投资项目如今已成人们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跨国公司所带来的产品与服务已深入中国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之所以成为跨国投资的热土,源于不断升级的生产与消费能力以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已经全国人大通过并将于2020年1月1日实施;上海、广东、福建、山东等地相继设立自贸试验区,深入试点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中国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为全球跨国公司创造的机遇会越来越多。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约有490家在华拥有投资项目。从芯片到手机、从汽车到飞机、从铁矿石到家用电器,中国已成为诸多跨国名企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40多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据新华社
[跨国公司故事]
捷足先登的德国大众在华企业已超20家
1978年10月,中国政府一个技术引进代表团访问美国。在与通用公司谈判重型汽车技术引进项目时,通用方面提出来,除了技术合作,通用公司还可以与中方建立合资企业。
中方人员对此含义并不了解,经美方人员解释才明白是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虽然觉得挺有道理,但又觉得不可思议:你是资本家,我是共产党,怎么能够一起投资经营呢
代表团回来后把此事向上级报告,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批示“合资经营可以办”,并明确说,“不但轿车可以搞合资经营,重型汽车也可以搞”。于是,中方在与美国通用公司、德国大众公司谈判合作事宜时,开始考虑合资经营问题。
1979年3月,中方代表团再次赴美,专门与通用公司谈投资合作,遗憾的是,通用公司董事会最后否决了这一意向。而大众公司却对直接投资经营很感兴趣,最后捷足先登,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1984年10月,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奠基成立;1991年2月,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第二家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集团目前在华员工超过6万人,成为博世除德国以外拥有员工人数最多的国家。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邓纳尔说,经过改革开放,中国一跃而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成为世界科研投入第二大国。同时,中国的城镇化率接近60%。因此跨国公司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们相信中国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从中长期来看,在中国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邓纳尔说,中国已经是全球汽车工业的核心:拥有70多个车厂,新车产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以上,并拥有数亿潜在客户。尽管最近市场增速放缓,但中国仍然领先于欧美,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中国也正引领着许多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再让我们来看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第一批跨国公司投资项目吧: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建国饭店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北京迅达电梯公司、天津王朝葡萄酿酒公司、天津威娜宝洗发用品公司、天津奥的斯电梯公司、天津大塚制药公司、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北京吉普汽车公司、新疆天山毛纺织品公司等。这些项目虽然普遍投资规模不大,在经营初期也曾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最后都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