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福安徽州漆艺非遗馆在黄山正式开馆

黄淮网(宋梅)11月16日,范福安徽州漆艺非遗馆在黄山屯溪非遗小镇举行开馆仪式。来自国内和当地的领导均在致辞中强调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并肯定了范福安漆艺非遗馆的建立对于徽州漆艺发展的重大意义。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与嘉宾有:安徽省非遗研究会副会长、省文化厅原厅长杨果;国家非遗中心江晓雯,省非遗研究会副会长、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吴行;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原主席杨国新;省非遗研究会副会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徐东平;黄山军分区司令员贡建;黄山市政协教科卫体委主任黄凤芝;省非遗研究会副秘书长、合肥市文化馆原馆长刘浩;省非遗研究会副秘书处沈红妹;池州学院党委书记孙晓峰,市文旅局副局长、二级调研员王迎春;市政协原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市非遗协会执行会长胡宁;原市政协副主席、市民盟主委徐荣华;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立青;市文联主席蒋凌将;市直机关工委原书记吴永良;市文联原主席、非遗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倪国华;屯溪区检察院检察长董应平;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程涛;淮北市人大财经委主任、淮北市传统工美保护与发展促进会会长赵健;淮北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书祥;淮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倪龙娇;上汽大众原高管成建华;黄山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副主任张榕;宣城市满天红红木家具公司董事长江成根;黄山市养生源蜂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有根和来自各地的艺术家和漆艺爱好者们(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开幕式由黄山市电视台许沛泱主持。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以及中国前驻纽约总领事馆总领事、驻爱尔兰大使、驻丹麦大使刘碧伟等向范福安徽州漆艺非遗馆的开馆发来贺信。

此次活动由黄山市非遗研究会、安徽省美协漆画艺委会范福安漆画艺术工作室共同主办。

范福安徽州漆艺非遗馆坐落于安徽黄山市屯溪区非遗小镇,展馆面积约3000平方米,馆内设有漆画展厅、研学室、客房等,馆内设施先进齐全,为更好保护传承发展漆艺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漆艺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至今仍然保持着大量先秦时期的漆器。而且还留有一部专门谈论漆艺的文献《髹饰录》。《髹饰录》是我国古代仅有的一部介绍漆艺的专著,是明代隆庆年间的一位著名漆工黄大成所写。他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前人的成果相结合,全面地讲述了有关髹漆工艺的各个方面。

范福安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漆画艺术家,1964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美术系。从事漆艺及漆画创作20多年,系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从事漆艺,既有长年累月在艰苦环境中亲自动手实干的技法传承谱系,又得益于现代美术学院教育理念对这门传统技艺的思想创新、技艺创新的启迪。其独特的思想、意境和格调,以及现代艺术特有的形式感和构成意识,与单一接受师徒传承的普通民间工匠拉开了距离。

范福安曾举办过“拓荒之路”原屯溪工艺美术学校师生作品展,“传承与经典系列”范福安漆画作品展,范福安师生徽州漆艺作品全国巡展-(深圳展),范福安师生徽州漆艺作品全国巡回展(烟台站)?雅昌云展,漆彩飞扬”范福安徽州等。

当日,在范福安漆艺非遗馆还举办了“徽州漆艺学术交流暨研讨会”,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就徽州漆艺未来的发展展开了深入讨论。范福安先生表示:中国漆画是在继承和发展丰富的传统漆工艺基础上,融合现代审美理念,将漆工艺技法运用到现代漆画创作之中,所创作的漆画作品与其他画种作品一样要求要有深度,具有时代特征,反映时代脉搏。

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过程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在当下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艺术的创造性也趋于多元化,这就要求画家们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投身到漆画的创作当中去。漆画要适应当今急剧变革的审美需求和丰富多变的精神世界,应当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使漆画作品内容与形式能鲜明地表达时代特色与时代精神。

THE END
1.传承非遗文化?共筑民族未来——宜职学子与非遗漆艺的双向奔赴漆艺经过涂灰、裱布、髹漆、装饰、抛光每道工序都需要重复百次,每次都要耐心打磨,半年甚至几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在团队静下心来认真练习每一道工序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时光变得慢下来,大漆的美一点点展现出来,感悟到大漆技艺古老的魅力;在团队钻研漆艺技艺时,用手感受中国历史的温度,用技艺承续着中国文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230625/85a7cf54b6534a3985b0032a4da80712/c.html
2.荆州打造中国漆器之都2019年1月,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领导建议下,由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牵头,联合全国漆艺传承人,发起成立漆艺传承发展联盟,中国现代漆艺的开拓者乔十光亲自为联盟题字。《中国生漆》杂志主编张飞龙表示,漆艺传承发展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漆艺新时代的开始。 打造“中国漆器之都” https://hb.cri.cn/n/20210531/134470ee-3e4d-fc22-3a64-4e0c9f4052ca.html
3.普及岭南漆器知识,弘扬岭南非遗精神非遗策展人与漆艺匠人共谈2023年11月23日-11月26日,“南方新造·自足于漆”漆器展于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圆满举行。展览的顺利进行,得益于心系非遗传承工作的各方努力。 为进一步传播与传承岭南漆艺文化,普及岭南漆器知识,弘扬岭南非遗精神,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馆长墨白和非遗大漆匠人蔡志程,分别从策展人和从业者的角度,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2/14/c8402705.html
4.林振中:将传统手工艺与时尚品牌结合,实现美学经济的创益3.文化主题:时尚品牌可以通过将传统手工艺与特定文化主题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时尚形象。品牌可以从传统手工艺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和故事中,向消费者传递特定文化背景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样可以为品牌赋予更多的故事性和情感共鸣。 彝族银饰产品中的文化寓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得彝族非遗银饰成为民族文化的载https://www.cnacs.net.cn/20/202308/5195.html
5.新晋“新中式出片神器”漆扇,在数千年前就已留下“文化符号”譬如金漆镶嵌技术、北京雕漆、云南彝族髹漆等等。 漆扇更像是用非遗漆艺“边角料”做出的一点现代小玩意儿,但就这一点边角料就足够让普通人惊叹“好梦幻”。 年初时漆扇其实在一次大型网络狂欢中露过面,不过那时没有太多人留意。 春晚《上春山》节目开始前,主持人们手里拿了三把题字“上春山”的折扇,那是非遗传承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47864.html
6.文旅相融共生,两岸合作共赢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10月31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海峡两岸文博会”)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突出文缘相承,两岸相关人士将同台竞技,促进两岸文创设计共融发展,期间还将举办两岸民间艺术家交流对话、两岸青年城市漫步等活动。 http://www.cnena.com/News/bencandy-htm-fid-32-id-97267.html
7.32授课班级是三年级脱胎班,创意产品生产课程是针对非遗文化传统脱胎班所增加的课程,学生已学习了胎地底的工艺流程和技巧,对漆艺装饰部分有初步的了解和审美感受和欣赏能力。从理论和欣赏制作层面对胎底、漆肌理的制作与髹漆技巧进行比较梳理,使学生对创意产品的漆艺制作有一些认识和初步的制作技巧。 http://m.fzlyzz.cn/nd.jsp?id=2080
8.认识髹漆,传承漆器髹饰技艺,传承匠人精神(髹饰录)书评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泛称中国漆。“漆”被称为“涂料之王”,它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液汁。古人将漆液涂在木器或陶器上,形成了最早的漆器,这种工艺被称为“髹(xiū)漆”。20世纪90年代,屯溪漆器整体工艺水平日渐下滑——漆料多用低端粗糙的腰果漆,大漆很少见。资深手艺人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036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