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一代漆艺聚落的考察

非血缘差序格局中漆艺聚落的断裂与接续

——基于福州新一代漆艺聚落的考察

福建师范大学张培枫涂明谦

(图片来自杨启胜先生)

摘要:本文基于为期6年对福州新一代漆艺从业者聚落的调查,结合深入漆作坊近10年参与式观察与个案研究,探讨在非血缘差序格局中,福州现代漆艺聚落的出现、发展、断裂与接续。新聚落中非血缘差序格局的信任基础以院校为入口,作为第一维度中心的院校教师和第二维度中心的作坊主,共同决定从业者的行业路径。这种非血缘差序格局构建的从业路径由于信任不稳定会导致生存模式不稳定进而使新聚落可能断裂。这是由漆艺的手工艺身份决定的。乡村振兴有助于聚落的接续。

关键词:漆艺;聚落;非血缘;差序格局;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编号22YJA760108),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常规项目(本科)(编号FJJKBK22-195)阶段性成果。

(图片来自杨绳彬先生)

(本图为笔者亲绘)

长远看,新聚落从业者因非血缘关系进入行业并建立信任后,会再构建新的社群关系,如访谈中发现大量年轻从业者倾向与同专业的人组织家庭,与师兄弟为邻,构建相对稳定关系。受访者F51非福州人且是家中唯一男丁。他在福州求学后留在聚落中,婚姻对象是大学同学。有了孩子后,他将作为血缘亲人的父母带来一起进入聚落。父母来福州后就在他的作坊打下手,全家一起融入聚落。因此新一代从业者与原有村庄社区居民的人际关系,最终呈现半熟人社会的特征,即进入非血缘陌生人社群后逐渐“脸熟”但存在信息阻隔,建立有限信任同时交往松散,主要交流行业信息而非家长里短。这种信任,以院校为入口并划定信任圈,构建非血缘的聚落特征。

(图片来自叶聪先生)

黄光国认为“关系”由内向外可逐步分为“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工具性关系”三种,是从家人、密友逐步向陌生人关系的转变。教师与作坊主作为新进从业者的资源支配者,是“序”的中心。他们一开始与新进从业者是工具性关系,后可能逐渐转换为处于情感性关系与工具性关系之间的位置。年轻从业者往往希望关系往情感性靠近,以获得更多资源。这过程受差序格局中权力和资源分配的影响,传统师徒制伦理如“一徒不拜二师”等依然有体现。现代院校教育中,每个学生都有数位老师的不同课程,这种传统伦理规则显然无法遵循,自然也无法完全顺承“序”带来的资源。但进入行业后,新一代从业者会自发按照这规则,以便靠近“序”的中心,建立“情感性关系”以获得更多资源:他们倾向于认定职称或知名度更高的教师、作坊主作为自己的师承,而不会同时提到自己的老师是好几个人,因为这样很可能会得罪老师,不利于在非血缘差序格局中获得资源。这种对差序格局中“序”的中心的选择,会使从业者身份相对地被固定下来。如受访者F86在美术院校非漆艺专业毕业后,拜入一位高级别工艺美术师门下,短短五年就参与很多工艺展并数次获得大奖。

作者简介:

张培枫: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涂明谦: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讲师

本文照片由杨启胜先生、杨绳彬先生、叶聪先生提供,他们也是图中漆器的制作者,图照不能尽意,建议前往现场观摩,千文万华不可方物。在本文成文过程中,得到三位先生鼎力相助,感谢再三。

本文已在清华大学《装饰》发表,引用部分已经省略,如需察看参考文献,请看CNKI原文,如需转发,请保留以上信息。

THE END
1.传承非遗文化?共筑民族未来——宜职学子与非遗漆艺的双向奔赴漆艺经过涂灰、裱布、髹漆、装饰、抛光每道工序都需要重复百次,每次都要耐心打磨,半年甚至几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在团队静下心来认真练习每一道工序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时光变得慢下来,大漆的美一点点展现出来,感悟到大漆技艺古老的魅力;在团队钻研漆艺技艺时,用手感受中国历史的温度,用技艺承续着中国文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230625/85a7cf54b6534a3985b0032a4da80712/c.html
2.荆州打造中国漆器之都2019年1月,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领导建议下,由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牵头,联合全国漆艺传承人,发起成立漆艺传承发展联盟,中国现代漆艺的开拓者乔十光亲自为联盟题字。《中国生漆》杂志主编张飞龙表示,漆艺传承发展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漆艺新时代的开始。 打造“中国漆器之都” https://hb.cri.cn/n/20210531/134470ee-3e4d-fc22-3a64-4e0c9f4052ca.html
3.普及岭南漆器知识,弘扬岭南非遗精神非遗策展人与漆艺匠人共谈2023年11月23日-11月26日,“南方新造·自足于漆”漆器展于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圆满举行。展览的顺利进行,得益于心系非遗传承工作的各方努力。 为进一步传播与传承岭南漆艺文化,普及岭南漆器知识,弘扬岭南非遗精神,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馆长墨白和非遗大漆匠人蔡志程,分别从策展人和从业者的角度,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2/14/c8402705.html
4.林振中:将传统手工艺与时尚品牌结合,实现美学经济的创益3.文化主题:时尚品牌可以通过将传统手工艺与特定文化主题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时尚形象。品牌可以从传统手工艺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和故事中,向消费者传递特定文化背景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样可以为品牌赋予更多的故事性和情感共鸣。 彝族银饰产品中的文化寓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得彝族非遗银饰成为民族文化的载https://www.cnacs.net.cn/20/202308/5195.html
5.新晋“新中式出片神器”漆扇,在数千年前就已留下“文化符号”譬如金漆镶嵌技术、北京雕漆、云南彝族髹漆等等。 漆扇更像是用非遗漆艺“边角料”做出的一点现代小玩意儿,但就这一点边角料就足够让普通人惊叹“好梦幻”。 年初时漆扇其实在一次大型网络狂欢中露过面,不过那时没有太多人留意。 春晚《上春山》节目开始前,主持人们手里拿了三把题字“上春山”的折扇,那是非遗传承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47864.html
6.文旅相融共生,两岸合作共赢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10月31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海峡两岸文博会”)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突出文缘相承,两岸相关人士将同台竞技,促进两岸文创设计共融发展,期间还将举办两岸民间艺术家交流对话、两岸青年城市漫步等活动。 http://www.cnena.com/News/bencandy-htm-fid-32-id-97267.html
7.32授课班级是三年级脱胎班,创意产品生产课程是针对非遗文化传统脱胎班所增加的课程,学生已学习了胎地底的工艺流程和技巧,对漆艺装饰部分有初步的了解和审美感受和欣赏能力。从理论和欣赏制作层面对胎底、漆肌理的制作与髹漆技巧进行比较梳理,使学生对创意产品的漆艺制作有一些认识和初步的制作技巧。 http://m.fzlyzz.cn/nd.jsp?id=2080
8.认识髹漆,传承漆器髹饰技艺,传承匠人精神(髹饰录)书评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泛称中国漆。“漆”被称为“涂料之王”,它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液汁。古人将漆液涂在木器或陶器上,形成了最早的漆器,这种工艺被称为“髹(xiū)漆”。20世纪90年代,屯溪漆器整体工艺水平日渐下滑——漆料多用低端粗糙的腰果漆,大漆很少见。资深手艺人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036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