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期中国国家地理网

饱受争议的大同古城复建工程,施工如火如荼。摄影/朱子浩

摄影/朱子浩

菖蒲菖蒲科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黄褐色,芳香。叶基生,宽长有中脉,叶片剑状线形。花序梗二棱形,肉穗花序近直立,圆柱形。端午有同桃叶、艾叶挂于门上驱邪的民间风俗。

两千年前的生活品质图为西汉晚期釦铁金银箔贴彩绘三子漆奁,飘逸的云气纹中,金银箔片裁成的虎、鹿、马凌空飞奔,纤柔的线条与豪迈的气势相得益彰。

长鹿角的镇墓兽由底座、兽身和鹿角三部分结合构成的漆器镇墓兽,是楚墓陪葬漆器中最为典型的一类。镇墓兽的形象与神话中的龙十分相似,很可能具有沟通人神,接引死者魂魄飞升的作用。图为河南信阳博物馆藏漆绘镇墓兽(供图/FOTOE)。

怪兽墓中藏在楚国墓葬中,常有造型神秘诡异的漆器怪兽出现。据专家考证,这些怪兽或能辟邪镇墓,或能引魂升天,对于崇鬼敬神的楚人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图为湖北省博物馆藏的彩绘木雕漆兽,正是这些楚墓漆器怪兽中的代表。摄影/柳叶氘

湖北省博物馆藏彩绘龙云纹双头镇墓兽(摄影/郝勤建)。

割口口诀“恨皮爱骨”:割口要透过韧皮部——产生漆液的部位,到形成层为宜,不能伤害木质部。过深则渗出大量水分,过浅则漆液流量太少。“凹漆凸水”:树干平凹的地方漆多,凸起的地方水多。故割口位置一般选在平凹处,且每两个割口间距60—70cm,螺旋上升。

波斯王子与撒马尔罕使臣大朝会这是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古城大使厅壁画西墙壁画的素描图,描绘了使臣大朝会的情景。彩色壁画则为其中波斯使臣的部分。据法国著名考古学家葛乐耐推测,此画可能创作于660年或663年,正是中亚历史上几大政治势力微妙消长的时期。这段时期,也是萨珊波斯复国运动的转折时期。658年,唐朝在彻底平定西突厥后,在粟特九姓国设“康居都督府”,并遣使加封撒马尔罕城主拂呼缦为粟特九姓之王,这或许就是壁画创作的背景。

拜火教的势力这是撒马尔罕大使厅南墙壁画《粟特王出行图》的局部。其中那位带着厚厚口罩的是拜火教祭司。因为祭司在圣火坛前面操作的时候,怕唾液进入圣火里污染了圣火,因此必须戴上口罩。拜火教又名祆教,波斯文音译则是琐罗亚斯德教,起源于古波斯地区,后来在波斯及中亚地区十分盛行。波斯复国能获得中亚国家的支持和同情,与他们拥有共同的宗教有关。供图/法兰西学院葛乐耐

一漆多用古人云:“漆之为用其大哉!又液叶共疗疴,其益不少。”漆树除了产生漆液外,其他的部位也多有用处。树叶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或可烘烤制成漆茶,不仅口感有独到之处,还可兼具漆叶清粘散的部分功效。而漆树的果实,含有丰富的蜡质,是制造肥皂、化妆品和甘油的重要原料。将漆子榨取油脂,也可作为工业油料。

守卫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内,竖有六十一蕃臣像。他们是当年归顺唐朝的各民族首领,其中有一位,就是波斯王子卑路斯。这位复国失败的王子就以这样一种方式,永远守候在大唐皇帝身边;而他的一些后代则留在中华,直至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摄影/左伟

摄影/左伟

马氏及苏谅都是萨珊波斯后裔,墓志上文字用波斯婆罗钵文和汉字写成,以示不忘故国。图中的掐丝团花纹金杯是西安何家村出土,可看出唐代早期金银器中浓郁的波斯风味(摄影/拿破破)。

摄影/拿破破

中国的漆树资源分布很广,大体在北纬23°—41°,东经95°—125°之间,而犹以秦岭、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和乌蒙山区,最为集中,资源约占全国的84%。学者邵春贤参照行政区划,重新划分为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四大产区。地理山系等自然条件影响的生漆性能,各有其特点。参考资料:邵春贤《中国生漆产地与品质的研究报告》

不忘故土的波斯人来到大唐避难的波斯人从未忘记自己的故乡。图是陕西西安土门村出土的唐苏谅妻马氏墓志(供图/FOTOE)。

作者:俞峥作品:《漆语》

楚墓多萌物楚国有大片漆树林,自然条件也利于漆器制作,因而楚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漆器,包括生活用具、墓葬明器、兵器、礼器等等。图即为湖北省博物馆藏彩绘猪形盒,出土于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这件造型可爱、彩绘鲜艳的漆器,是楚国漆木实用器的代表。

摩尼教的浸染这封图案精美的信,出自一位摩尼教徒之手,上面的文字是中亚地区的粟特文。摩尼教起源于萨珊波斯帝国,受基督教与琐罗亚斯德教所影响,崇尚光明。后传入中亚、罗马帝国、印度、中国等地,可谓是萨珊波斯文化影响力的又一体现。摄影/柳叶氘

摄影/柳叶氘

萨珊波斯与大唐珍宝大唐不仅热情地接纳了萨珊波斯难民,波斯人的奇珍异宝也受到大唐欢迎,萨珊王朝的艺术风格对唐朝产生深远影响。上图是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的唐兽首玛瑙杯,这种造型的杯子,在中亚、西亚特别是在波斯比较常见(供图/FOTOE)。

在阿克里真托神殿之谷,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末的赫拉克勒斯神殿,年代最为久远。研究表明,这座曾经用来供奉大力神的建筑原长67米,宽25.34米,为6×15柱式,后来绝大部分构件毁于地震。1924年,英国考古学家哈德克亚斯修复并重竖了其中的8根石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根石柱都是由一个个鼓形石叠摞起来的,上下间或依靠类似榫卯的构件连接。

图即为展开后的“车马出行图”。

图为神殿之谷一段残破的城墙,墙上的土洞曾被用来作为坟墓,经过千百年的风化,竟成瞭望地中海的窗口。

嵌入漆器有百宝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记载:明末扬州有一周姓者,发明了各种珍贵材料的漆器镶嵌法,“其法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砗磲、青金、绿松、螺钿、象牙、密腊、沉香等为之。”在西汉的文献里,曾经有种被成为“杂宝”、“七宝”或“列宝”的镶嵌漆器,在出土的西汉漆器当中,一种漆器上,最多也不过七八种珍贵材料。而从上面材料可知,后来镶嵌材料数不胜数。摄影/马克

摄影/马克

古希腊诗人品达尔曾经赞誉阿克里真托是“人世间最美的城市”。苍穹碧海,壮美雄浑,那些傲立于山巅的神庙,见证了西西里岛最为辉煌的过往。如今千年过去,华灯掩映下的协和神殿,俨然已成指引水手航行海上的灯塔。

西周彩绘嵌螺钿兽面凤纹漆罍

A波斯使臣:应为流亡的波斯王子卑路斯所派的使臣,从其连珠锦袍上的纹饰可知其级别很高。纹饰从左到右依次是野猪头、孔雀和神兽。其中野猪头代表波斯的战神。波斯复国力量当时正在今阿富汗地区,使臣应是来此与大唐使臣碰头,向大唐求兵。661年,唐设波斯都督府,第二年又封卑路斯为波斯王,对波斯表示了支持。

图是西西里岛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希腊神殿——六柱多立克式协和神殿,其完好程度堪比雅典帕特农神庙。这座神殿建于公元前450-前440年,因在6世纪时被改作天主教堂,从而逃过了异教徒的破坏。据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识即源自它的立面形象。

清剔红花卉纹画舫式香盒

1927年该院医务人员做手术的场景。根据英国人的记录,至1906年底,救世医院共治疗病人85758人次,完成手术4865例,培训医学生21名。

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赫拉神殿残存的25根廊柱,该殿始建于公元前450年左右,供奉宙斯之妻赫拉,罗马人占领西西里岛后,改称朱诺神庙。

金剔犀香草纹方盒

宙斯神殿仅存的巨人立柱的复制品。宙斯神殿又称奥林匹克神殿,在罗马统治时期,称朱庇特神殿。它始建于公元前480年,可能是为纪念阿克里真托人在这一年联合叙拉古人打败了迦太基的进犯,建造神庙时还使用了战俘。这座神殿的设计规模达到6000平方米,比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还大。仅从7.5米高的男性立柱便可想见当年的恢弘气魄。只可惜,由于迦太基人的再次进犯,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古希腊神殿始终没有完工。

重返鼓浪屿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成功偷袭珍珠港,驻厦日军于是日下午派出海军陆战队,登陆鼓浪屿,将岛内美、英等国居民悉数俘虏。此后几年间,日本人绑架暗杀,无所不为,鼓浪屿陷入了漫长的黑暗。这张照片拍摄于1947年,是时日本已战败投降,英美传教士又纷纷回到鼓浪屿,在这里重享诗意与安宁。

北宋花瓣式圈足漆碗

神殿之谷出土的古希腊雕像。

中西融合鼓浪屿民居建筑的外廊,逐渐与闽南传统红砖厝“出龟”“塌岫”的空间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外廊正中外凸或者内凹的式样。

三国吴犀皮漆耳杯

图中这两件唐代扑满,分别收藏于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和湖南长沙简牍博物馆,器壁上的圆形或长方形镂空为投币口。扑满意为满则打破它,完整器在国内相当罕见。供图/FOTOE、上海微图

北魏彩绘人物故事漆屏风

良渚文化嵌玉朱漆杯

河姆渡文化朱漆木碗

香蒲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诗经·陈风·泽陂》

北宋檀木识文描金经函

唐菖蒲鸢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非。别名:十样锦、剑兰等。球茎扁球形,有棕黄色膜质包被。叶基生或在花茎基部互生,剑形,花茎不分枝,穗状花序顶生。花无梗两侧对称,花冠筒漏斗形,花色有红、黄、紫、白、蓝等单色或复色品种。

唐嵌螺钿人物花鸟纹漆背镜

黄与白的交响漆的本来颜色是乳白色,但由于漆所含的化学物质漆酚不稳定,易被氧化,使颜色加深。当搅动漆液时,已然被氧化为米黄色的表层漆液,便旋转成层层环形的线条,而依旧保持乳白的下层漆液被翻腾上来,二者相互融合,似黄与白的交响曲,旋律激鸣。但是很快,漆酚与氧气进一步接触,生成漆酚醌,这层次分明的环状花纹,也由米黄色渐变为谷黄、深黄,以至浅赭、深褐。

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位于新疆呼图壁县西南山区,刻绘着二三百个身姿各异的人物和动物,犹以女性形象最为细腻,反映了母系社会欧亚大陆太阳神崇拜、女神崇拜等文化元素。近年的研究认为,此岩画是王母娘娘的原型。供图/FOTOE

香蒲香蒲科香蒲属,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又名东方香蒲。其根状茎乳白色,地上茎粗壮,向上渐细,高1.3—2米。叶片条形,叶鞘抱茎,雌雄花序紧密连接。种子褐色,微弯。花果期5—8月。香蒲生于湖泊、池塘、沟渠、沼泽及河流缓流带,遍布我国广大地区。

夏朱漆雕花漆器痕

画中先锋作者:陈杰作品:《织锦10号》2002年从漆画脱离漆器,获得独立与自由的那一天起,便与探索与实验形影相伴。左页图为福建漆画家陈杰创作的《织锦10号》。在《织锦》系列作品中,陈杰有意暴露髹漆工艺中的物料,将调和大漆后的漆灰高高堆起,层层褶皱凸出于漆地之上,制造出漆的混沌状态。漆画中不再有具象的图示语言,也放弃了平面漆画的空间局限,呈现漆可塑的立体延展性,营造漆物性中极富象征、隐喻的东方玄妙之境。

小漆器里的大汉朝图为西汉彩绘羽人四神纹漆翣(shà),出土于江苏省仪征市詹庄汉墓,现存于仪征博物馆。翣是一种用于遮障棺柩的礼仪性装饰品,这件翣的正反两面满绘云气纹、青龙、白虎、羽人等等,艺术性极强。图中的虎状异兽,色彩华丽,神态张扬,散发着蓬勃的大汉气息。摄影/柳叶氘

东方女人的“性感神器”大红色的菱形肚兜,上面点缀着秀丽的花卉图案,左页图是肚兜中的经典款式。肚兜被誉为东方女人的“性感神器”,它不似后世胸罩那样托举乳房,张扬胸部,却在那份包裹的含蓄中,透出极致的诱惑。供图/QUANJING

割漆第一步:割口丛林中,一位漆农攀援在漆树上,执刀割口,神情专注。一棵漆树大约可割十个刀口,割时拿刀须稳,下刀须快,提刀要利落。刀取丝掉,口齐无渣。否则,拖泥带水使刀口参差不齐,会降低产漆量。万事开头难,这是割漆的第一步。摄影/叶星箭

摄影/叶星箭

波斯“舶来品”图为出土于宁夏固原市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中的鎏金银瓶,是具有典型萨珊波斯风格的金银器(摄影/拿破破)。从南北朝开始,直至盛唐时期,萨珊波斯这些奇珍异器就通过使者的朝贡或商旅的贸易传到中国。波斯王子派往大唐的使者,或许就进贡过类似的金银器。

神凤夺天工凤鸟是祝融的化身,是楚人崇拜的图腾。楚国漆器的造型和装饰,常与凤鸟意象相结合,展现出楚国独有的神韵。图为荆州博物馆藏战国虎座凤鸟漆木架鼓的局部,凤鸟鼓架的腹部以雕刻和彩绘相结合的方式,又描绘出一只彩凤。凤羽的美丽、凤尾的姿态,全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摄影/柳叶氘

光华变幻的螺钿器宋代方勺所著《泊宅编》认为“螺填器本出倭国”。其实早在周代,用蛤蚌壳作为装饰就已十分流行了。出土于洛阳庞家沟西周墓中的镶嵌蚌泡的朱黑两色漆器托,便是有力的证明。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螺钿工艺终于在唐五代时渐入佳境,繁盛于明清。图为浙江省博物馆《仍存曹家·曹其镛夫妇珍藏中国古代漆器特展》中展出的明代黑漆嵌螺钿杏林春燕纹长方盘。摄影/动脉影

摄影/动脉影

海上有“仙岛”这是鼓浪屿,一座面积仅1.88平方公里的海岛。雾霭氤氲,云蒸霞蔚,满足了道家对仙人居所的想象,也满足了近代以来各国各界精英对理想社区的期待。岛上完善的城市空间,时尚的宅院,先进的基础设施,浓缩了一个激烈变革的时代,也揭示了一群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基因。供图/视觉中国

传世名作《早春图》,以细腻的画笔,奇妙的构思,描绘出严冬之后,春天悄然降临的景色。自然的微妙变化在诉说,姿态各异的树木在诉说,连劳作、赶路的人物也在诉说春天的到来。这春天不仅是一种自然季节,更是画者心目中的瑞兆。

拷贝画面底层铺色、预埋肌理

彩绘的世俗化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雷祖庙北魏墓出土的描金彩绘漆棺局部,现存于固原博物馆。漆棺上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画面、二十四孝故事、野外狩猎等图像。经过汉代儒学的兴盛,战国以来彩绘漆器上的神秘纹样,让位给了表现世俗生活、宣扬忠孝礼义的绘画题材。

北朝士人的“内衣秀”这幅传为宋人临的《北齐校书图》,展现了南北朝时期士人的穿衣风格。学士们身披透明纱衣,里面的内衣清晰可见。此内衣叫做抱腰,也称围腰,是南北朝时期内衣的一种。抱腰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围之于腰腹之间。可见在魏晋南北朝这个任情废礼的时代,人们勇敢地袒露身体,裲裆、抱腰等内衣的外穿,便是其中体现。供图/FOTOE

漆树之泪箭漆的本字写作桼,是个象形字,意为树木上流下来的汁水。它是漆树体内的血液,也是溢于皮外的漆树之泪。图中,刚刚渗出表皮的漆液呈现乳白色,顺着割口,流到下方的蚌壳中,形象地展示了“桼”的本义。摄影/叶星箭

图是萨珊波斯银币(摄影/柳叶氘)。这类银币在中国出土不少,印证着大唐与波斯曾经繁荣的经济文化交流。

漆器似青铜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漆器的制作和使用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很好地解决了青铜器制作工艺复杂且笨重不易移动的弱点,对青铜器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图是战国时用来盛放粮食的漆木敦,属于仿青铜器型的漆器,与下图的青铜敦有着类似的造型和功能。摄影/柳叶氘

何谓“平脱”?若想让深沉的漆色上,出现金、银的装饰,唐代之前的工匠是这样做的:利用金银的延展性,捶打成极薄的薄片,再镂刻出图案,接着利用漆的黏性,将其贴在漆器上。但是这样的方法易使金银箔贴花被磨损或脱落。到了唐代,匠人们发明了一种全新的金银镶嵌方式。人们以较厚的金银箔(0.25-0.5毫米)雕镂,贴于漆器上反复髹漆数次,直到完全看不到金银箔,接着反复打磨,直到金银箔又从漆面中脱露而出,且打磨后金银箔表面与漆层水平,故而叫做“金银平脱”。右页图为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金银平脱鸾鸟绶带纹铜镜。摄影/陈亚萍

摄影/陈亚萍

鼓浪屿因石得名鼓浪屿在宋代被称为“圆沙洲”或“圆洲仔”,大约在明代,才有了今天的名字。图为岛上西南处海边的一块礁石,据说结构非同一般,被海浪冲击,就会发出擂鼓般的声响,该岛之名即因此石而得。摄影/朱庆福

摄影/朱庆福

傍晚归来的一家子

再来一杯图为西汉常用的日用漆器,第一件漆盘藏于成都博物馆,第二、第三件漆盘、漆耳杯的器底用隶书写着“君幸食”和“君幸酒”,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其色彩鲜艳如新,器物的主人把酒畅饮的场景仿佛就在昨日。摄影/动脉影

难窥春光的无带内衣这是署名唐代周昉绘的《簪花仕女图》的局部。里面的唐代仕女将裙子高高束紧在胸部,肩部、上胸和后背裸露,外罩薄纱。专家推测,齐胸长裙下可能还穿着遮盖胸部的诃子,因为是无带的,所以难见。供图/FOTOE

竹篓内用来承接漆液的蚌壳

万国来朝这是唐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的《客使图》,描绘的是唐朝“外交部”鸿胪寺官员接待来使的情景。当年唐朝就是像这样接待来自波斯、大食等国的使臣,而各种政治诉求,也在这个过程中被表达和交流。摄影/苏打

摄影/苏打

青铜敦

一衣带水鼓浪屿位在厦门西南隅,隔500米宽的鹭江与厦门岛相望。一个半世纪以前,两岸间就有轮渡沟通往返。去厦门办公,回鼓浪屿居住,这种两地生活在当年来华的商人、官员、传教士中相当盛行。

暮色中收网的渔人

贴银箔使漆面色彩更加丰富

罩漆、补色带来多层次的丰富色彩

将蚌壳安插在树上

“波斯犬”走入大唐皇室图为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临摹的唐懿德太子墓《架鹞戏犬图》,画中有一只身体高大的黄色“波斯犬”。当时波斯犬在唐朝贵族家庭豢养成风,这与波斯使者和波斯商人的贡献密不可分。供图/FOTOE

巧雕凤鸟杯一只凤肩负两只酒杯,这是湖北省博物馆藏、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楚墓的彩绘凤鸟双连杯。楚国工匠利用雕刻工艺,精准地展现了凤鸟的神态与凤尾的质感。杯下起到支撑作用的小鸟雀,同样得到了细致地刻画。

中西建筑并置1897年,英国人麦嘉湖在《华南纪胜》中写道:鼓浪屿的外国人住宅“非常宽敞,外形漂亮,绿树环绕,花园里百花怒放,空气中都充满了花草香味”。它们分散在岛上各个部分,其间穿插着成片的中国人的田地以及由闽南传统民居组成的村落。这张老照片即拍摄于19世纪末,左侧两层小楼为西人建筑,右侧屋脊起翘的则是中式住宅,中西和谐并存,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理学时代的“内衣外穿”因与理学相连,宋在后人心目中往往被认为是禁欲的。然而从女子的内衣上就能颠覆这个观念。这是南宋人所画《歌乐图》的局部。画中女子身着直领、对襟的长外衣,衣襟微微敞开,胸衣线非常明显。据学者孟晖研究,这种穿法是在小抹胸外,再围一条“裹肚”。摄影/动脉影

将蚌壳内的漆液收集到竹筒里

雕绘共生辉楚国漆器的魅力既在于精巧别致的造型,也在于色泽鲜明的彩绘。一件雕刻精湛、彩绘用心的漆器,能够展现出无尽的艺术感染力。右图是荆州博物馆藏彩绘蟠蛇卮,出土于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卮盖和卮身上雕刻出严丝合缝的蟠蛇,加以彩漆描绘的纹样,极具形式感和艺术性。

典雅的一色漆器图为元代黑漆菊瓣式盒,这种不加任何修饰之色,以单色髹漆的方式被称为素髹。在宋朝,这一工艺日臻成熟。元明清时,素髹又出现了多种颜色,仍保持着素雅的特质。这件浙江省博物馆藏的黑漆菊瓣式盒通体一色,没有多余的装饰,色泽温润,深得古朴自然之趣,有种圆熟静穆的境界。摄影/柳叶氘

峰回路转地图中的红色线,代表鼓浪屿的三条基本环线道路(制图/钱毅),在19世纪中叶就已经形成。当时人们出行不依靠车辆,道路设计也就不会考虑是否便于行车。这些环线顺山势而建,或狭窄而两侧界面封闭,或蜿蜒曲折,或穿越山腰林间拥有良好的视野。下图可瞥见其貌(供图/视觉中国)。

惠风和畅作者:汤志义作品:《惠安新娘》2013年在福建,乃至全国,被反复描绘的惠安女形象,总是饱含着执着与隐忍,透露出沉重的生活压力。然而漆画家汤志义却以丰富的漆艺技法,塑造出惠安女惹人喜爱的样子。漆画家将造型、赋彩和材料技法综合融汇,在画板上一层层镶嵌、罩染和打磨,漆画也一次次“变脸”,最终呈现给观者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披着张扬的花头巾,缠着精致的银腰带。尤其美丽的是箔的金属质感,在丰富的色层之间,显出斑驳而耀眼的特殊美感。左页图为该幅漆画的创作过程。供图/漆谷工作室

孙二娘的性感主腰图是明代容于堂刻本《水浒传》中的一幅插图。图中孙二娘围了一条桃红纱主腰,上面有一排纽扣将前胸紧紧束住,可谓春光乍泄。供图/FOTOE

采漆之艰攀爬漆树,需要提前在树上搭好阶梯,正如上图所示,漆农拾级而上,常伴随着一定的危险性。漆农斜挎着一个竹篓,里面装有置于割口下用来承接漆液的蚌壳,以及收集漆液的竹筒。待蚌壳内的漆液将满,漆农便取下蚌壳,将浅浅的一层漆液倒在竹筒里。生漆产量很低,采漆艰难。摄影/叶星箭

红黑色鲜明传统漆器以红、黑两色为主,而红、黑两色也是楚人最为崇尚的颜色。上图是一件战国时代的漆皮盾,可能是当时武舞表演中使用的道具。漆皮盾上的彩绘已有部分剥落,可以清晰地看到皮胎。工匠正是在皮胎上以黑漆为底,用红漆绘出几何纹样的。供图/喻翔

殊途同归的描金器图中的北宋檀木描金经函,出土于瑞安慧光塔,外函以工笔金描绘出精美的图案。不过,一般描金是用金胶在漆器上绘画花纹,再以金粉粘上去。而此函是金粉调胶,直接用笔画在漆面上。摄影/柳叶氘

“漆彩”河流作者:汤志义作品:《岁月流金》2011年只有天然大漆、金属泊粉与麻布,算不上复杂的画材,却为这幅描绘河流的作品,带来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漆画家汤志义深爱他的“河流”作品,因为大漆的质感与色调,特别适合描摹他心中奔腾的河流,温润的漆光如同水光,轻刷的痕迹正如水流疾逝。他无拘无束地用“泼洒”和“塑造”的方式,表达着浩瀚跌宕与生生不息的河流意向。特别有趣的是,在他创作第一幅河流作品时,漆液意外流向画板的一边,在用松节油和布擦拭时,画面却出现了异常美妙的特殊效果,这样的偶得,为“河流系列”带来创作灵感,也显示出漆画不可预见的魅力。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漆壶

称漆看质量四川漆农常常使用煎分数的方法,示范给买漆的顾客,好判断漆的质量。他们准备好铜制煎盘,上面带有秤杆和刻度,1克分为10分。第一步操作是将漆液搅拌均匀以后,称取1克入盘。即如上图所示。供图/闵俊嵘

浮雕美如画浮雕彩绘是楚国工匠装饰漆器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浮雕出来的图案纹样极具立体感,再以彩绘突出细节,能够起到非常良好的装饰效果。图为湖北省博物馆的战国瑟,浮雕彩绘相结合,绘出花纹、蟠蛇纹、云纹等纹样,精美非常。摄影/动脉影

刻刀下的立体世界在唐代之前,如果想在漆器上雕出图案,都要在木胎上雕好后再髹漆,而唐代的匠人则反其道而行,先在胎体上髹漆数层以上,使漆形成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雕也称为剔,雕的是红漆就称为剔红,雕黑漆则为剔黑。上图为北宋剔黑牡丹纹镜奁,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摄影/动脉影)。

红砖红瓦红砖厝汉族传统民居通常是青砖青瓦,只有在闽南,为红砖红瓦,台基、阶石、柱石、门框、裙墙等处,则使用本地产的白色花岗岩。这种建筑被称为“红砖厝”。图为鼓浪屿传统红砖厝一例。

沧桑老福州作者:俞峥作品:《老福州》2009年“三坊七巷”是福州典型的古民居群落,也是这座城市美的象征。漆画家俞峥根据外国传教士拍摄的“三坊七巷”老照片,耗时三年创作了漆画《老福州》,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幅画作采用了大量堆灰技法,古建筑沧桑质朴的感觉跃然画上。右页图为漆画创作中装饰的若干步骤,每一步都将漆画所讲究的光泽与肌理,演绎到极致(供图/国漆坊)。

汉代的顶级奢侈品据文献记载,金釦器为皇帝专用之器。由于数量较少,完整保存至今的几乎没有。上图为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金釦漆卮,由于墓室多次遭受浸水,器身已经腐蚀殆尽。图中的漆卮是复制品,而光亮的金釦是原件,我们只能从中领略汉代顶级奢侈品的风采。供图/FOTOE

匠心独具的肚兜形制这件鹅黄色缎五彩绣人物肚兜,上面形似菱形肚兜的前半部分,下面却是圆边,二者组合,俏皮可爱。供图/FOTOE

这件葫芦形肚兜,从形态上就透出吉祥的意味。葫芦谐音福禄,它同时还有子孙万代、家族人丁兴旺等寓意。供图/FOTOE

煎漆的奥秘称取漆液后,将铜盘置于酒精灯上煎烤。漆液沸腾,泛起黄色泡花,进而形成翻花。待泡花中的水分散尽,漆液如清油底亮。此时离火称重,所剩重量便是漆分数。分数越高,漆的质量越好。供图/闵俊嵘

漆奁连环画图为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的彩绘漆奁,相当于现在的梳妆盒。漆奁上有非常精美的彩绘图案。漆奁侧壁上,是一幅“车马出行图”,运用多种彩漆,描绘出当时贵族出行的场景,堪称中国最早的“连环画”。

为明早期的剔犀如意云纹菱形盘,剔犀与剔红的步骤一致,不同之处是,以二色或三色漆相间涂漆,再雕以花纹。因此,在花纹的斜面,就呈现出了富有层次的间色线纹(摄影/柳叶氘)。

洋人洋楼左边这座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主人,是厦门第一张报纸《鹭江报》创办者、伦敦公会的传教士梅逊·山雅谷。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从19世纪40年代初开始在鼓浪屿出现,其建设一直持续到20世纪。

蛋壳镶嵌

黏稠的漆供图/知了青年

滤漆提纯刚刚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生漆,可能含有树叶、树皮甚至飞虫等杂质,所以需要过滤以提高漆液的纯度。供图/闵俊嵘

彩漆绘龙凤楚国漆器上的的彩绘纹样,集中展现了楚人丰富浪漫的艺术想象力。凤与龙都是楚国漆器装饰上常见的动物纹样主题。图为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楚墓的彩绘龙凤纹漆棺,工匠运用了多种颜色,细腻地描绘出凤鸟和苍龙的形象,充满生命力。

皇帝的礼物图为清代紫漆描金果盒,原名紫漆描金银三多纹海棠式玉屉攒盒,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为母亲崇庆皇太后八旬寿典呈进,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摄影/柳叶氘

调制漆灰,用来堆出花纹

图为西汉锥画填朱凤鸟纹漆勺,纤巧的针刻纹样细若蛛丝。奁是女子盛放梳篦、脂粉的梳妆盒,两千多年前的生活用具制作得如此精美华丽,令人叹为观止。

这件肚兜不仅形态奇特,而且是套头式,十分少见。供图/FOTOE

炼漆变熟割取后的生漆不能直接用于髹涂,还需经过一个炼制环节。炼制过程中,漆的色彩逐渐加深,最终呈深咖色或是酱褐色。经炼制,生漆变熟漆。下图为炼制场景。供图/闵俊嵘

工艺的碰撞与结合随着工艺的发展与商贸的促进,到了明代,漆器装饰已是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矣。各种工艺相结合,并开始呈现在一件器物上。王世襄先生认为:“漆器品种唐、宋、元时期已基本齐备。髹漆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就是随之而来的多种髹饰技法的相互结合和多方变化了。”图中的明代螺钿栀子描金菱花口漆盘,结合了螺钿、彩绘等多种技法。摄影/动脉影

华人洋楼由台湾诗人林鹤年在1896年前后建造的怡园,是目前已知华人在闽南最早建造的洋楼建筑,它明显借鉴了闽南传统红砖厝的平面和“塌岫”式处理方法,外廊中部内凹。参考资料:钱毅《鼓浪屿近代建筑中的“厦门装饰风格”》

刮平麻布,制造肌理

宋龙泉窑青瓷粉盒供图/微图

肚兜上的花样摄影/江柴这是肚兜上的“五毒”纹饰,五毒一般是指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旧时端午节多为儿童制作,以避瘟病。此图中老虎爪下按压赤蛇,怒视蛤蟆,正可谓以正除邪。

不谢的秋色图中这件明永乐年间的剔红菊花纹圆盘,高4.2厘米,口径29厘米,足径22厘米。黄色的漆底上,满雕朱漆菊花,细看之下,刀法更有显著的永乐年间“藏锋圆滑”的风格,且每朵菊花的状态也各不相同,颇有意趣。摄影/动脉影

藏海补山之居这是台湾人林尔嘉1913年建造的菽庄花园,它面朝大海,分两组景观:“藏海”,有将山河揽入祖国怀抱,莫再任人宰割之意;“补山”,则以人工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寓意山河破碎,亟待修补。摄影/朱庆福

蛋壳局部磨显

元剔彩山茶纹漆盒摄影/动脉影

这是狮子滚绣球图案,所谓“狮子滚绣球,好事不到头”,寓意好事连连。

打埝:沾取漆料堆出凸起

住在山崖之巅西方建筑在选址上喜欢追求最佳的景观视线,山丘的制高点因视野开阔,林木葱茏,而颇受欢迎。图为鼓浪屿汇丰银行公馆(原怡记洋行公馆),这处“山崖上的别墅”是西方人在刻有重兴三和宫摩崖题记的巨岩上建造的,显然与中国人的风水观念不符。供图/鼓浪屿管委会

刷透明漆

黏的妙用北京金漆镶嵌公司的匠师,正在复原一件明代的黑漆嵌螺钿描金平脱龙戏珠纹箱(摄影/马克)。平脱,即将金银纹饰粘贴在素胎上,其余空白处用漆填平。据说,完成整件作品需要粘贴400余张金箔。

以黄色缎为地,绣人物、树木和花卉,构图主次分明,人物造型准确生动,是现实生活场景的反映。

髹朱漆:在胎体上涂红色漆

图拍摄于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红砖白石受红砖厝建筑影响,哥特式尖券拱窗又形似圆睁双眼的猫头鹰,故而被称为“猫头鹰楼”。

仰望星月作者:陈杰作品:《星月》系列之一1998年晶莹的螺钿、细腻的蛋壳与干漆粉粒,错落排列,深沉的大漆和闪耀的金箔交叠辉映,漆画《星月》运用了漆画中诸多技法,以及复杂的构成手段,这让它流光溢彩,格外闪耀。画作的灵感来自漆画家的一次真实经历,在摇曳的小船上仰望星空,那璀璨的景象被漆画完全记录了下来。

夹纻工艺主要步骤制胎:用陶土制作胎体

这是肚兜上常见的蝶恋花图案。菊花、蝴蝶、蝙蝠、仙鹤等纹样,既可喻为词牌“蝶恋花”,又能谐喻“洪(鹤)福(蝠)齐天”。整个纹样表达了子孙祝长辈健康长寿、洪福齐天之意。

髹黄漆:髹彩漆一般需三四十层

装饰风格的混搭上世纪20至30年代,鼓浪屿涌现出一种地方化的近代建筑风格——厦门装饰风格。这类建筑吸收了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对外廊的强调,在房间设置、装饰手法和墙面细部做法上,则带有清晰可辨的闽南特色(制图/钱毅)。

灿烂的村庄作者:陈杰作品:《大风景》2000年一只浴火的凤凰扑面而来,建筑和树木隐约可见。这幅让人感觉温暖和灿烂的漆画作品,描绘的是一座名为“凤凰”的村庄。画家以堆叠的手法,将大量艳丽的矿物颜料粉末堆积在画板上,并装饰以金银。画面冲击着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使人犹如沐浴在光明当中。

批灰:把漆灰涂在胎体上

这件复合式内衣的形态比较复杂,内衣结构在曲直线的转换中,造就一种形态上的奇巧。供图/微图

贴金箔:黄色漆也可以金箔替代

闽南西医的军校鼓浪屿是闽南地区最早引入西医实践的地方,医疗设施与技术引领时代之先,还建立了公共医疗、护理及救助体系,影响辐射东南亚。上方大图即为鼓浪屿第一座综合性医院——救世医院,由美国传教士郁约翰于1898年创建,堪称闽南西医的“黄埔军校”。

漆画复归作者:陈杰作品:《漆空间系列》二2015年在漆画家的心目中,座屏、几案与花几,是三件漆器,也是三幅“折叠”了的漆画,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漆空间,为的是向中国七千年的漆艺史致敬。从平面的漆画,复归立体的漆艺,实现了更多的可能。漆画重新变身现代漆器,产生出新的斑斓、瑰丽的效果和神幻迷离的动人色彩。

裱布:麻布涂漆,裱褙在胎体上

T台上的肚兜旧梦这是一场时装秀上展示的肚兜。尽管今天的女性已习惯于穿性感的胸罩,但古代的内衣依旧存在于人们旖旎的旧梦中,或在T台上被惊鸿一瞥,或在生活中被珍重收藏。供图/视觉中国

打磨:一般以砂纸或木炭对漆器进行打磨

脱胎:漆干固后挖出土胎

高品质生活图中右侧建筑为鼓浪屿万国俱乐部的壁球馆。除医疗卫生外,文教水平、基础设施、娱乐设施的先进与完善,也为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高品质生活,提供了保证。

漆的盛世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漆艺史上的高峰。图为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棺,朱红漆地上,是彩绘龙虎搏斗的图像,气势恢宏。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漆器之一,也是中国漆器的巅峰之作。供图/视觉中国

抛光:国家级非遗传人甘而可在抛光的最后一步以手来做,使得漆面光可鉴人

图标注的即是1935年鼓浪屿社区的公共设施。制图/钱毅

交融之变图为鼓浪屿佛教寺院的代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日光岩寺(供图/鼓浪屿管委会)。

图中的建筑,早先是华侨施从光的别墅,1930年代被黄仲训买下,作为其房地产公司“黄荣远堂”的总部,建筑和庭院都表现出明显的中西文化交融。

余音绕梁自厦门开埠起,西方音乐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登陆鼓浪屿。岛内大量涌现的各国教堂、教会及教会医院,增大了对钢琴的需求量。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岛钢琴多达500多架。图为菽庄花园里全国唯一的一家钢琴博物馆,馆内展示着澳大利亚华侨胡友义私人收藏的百余架古钢琴。对胡友义来说,鼓浪屿是他永远的故乡,也是其毕生珍藏的最好归宿。摄影/朱庆福

图是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描金八瓣花纹蓝琉璃盘,其制作工艺和造型艺术都颇具波斯和伊斯兰文化的艺术风格(供图/QUANJING)。

大国博弈由上面地图,可看出7—8世纪几大帝国的势力消长变化。在7世纪早期,拜占庭帝国、萨珊波斯帝国和唐帝国都拥有比较雄厚的实力。7世纪30年代阿拉伯迅速崛起,随后攻占了萨珊波斯等国家。而在中亚地区,阿拉伯帝国与唐帝国的势力则呈此消彼长的状态。7世纪60年代即中国的唐高宗时期,唐朝影响力深入中亚腹地,随后近百年间不断变化,直至8世纪50年代后影响力在中亚逐渐消退。

THE END
1.传承非遗文化?共筑民族未来——宜职学子与非遗漆艺的双向奔赴漆艺经过涂灰、裱布、髹漆、装饰、抛光每道工序都需要重复百次,每次都要耐心打磨,半年甚至几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在团队静下心来认真练习每一道工序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时光变得慢下来,大漆的美一点点展现出来,感悟到大漆技艺古老的魅力;在团队钻研漆艺技艺时,用手感受中国历史的温度,用技艺承续着中国文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230625/85a7cf54b6534a3985b0032a4da80712/c.html
2.荆州打造中国漆器之都2019年1月,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领导建议下,由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牵头,联合全国漆艺传承人,发起成立漆艺传承发展联盟,中国现代漆艺的开拓者乔十光亲自为联盟题字。《中国生漆》杂志主编张飞龙表示,漆艺传承发展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漆艺新时代的开始。 打造“中国漆器之都” https://hb.cri.cn/n/20210531/134470ee-3e4d-fc22-3a64-4e0c9f4052ca.html
3.普及岭南漆器知识,弘扬岭南非遗精神非遗策展人与漆艺匠人共谈2023年11月23日-11月26日,“南方新造·自足于漆”漆器展于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圆满举行。展览的顺利进行,得益于心系非遗传承工作的各方努力。 为进一步传播与传承岭南漆艺文化,普及岭南漆器知识,弘扬岭南非遗精神,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馆长墨白和非遗大漆匠人蔡志程,分别从策展人和从业者的角度,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2/14/c8402705.html
4.林振中:将传统手工艺与时尚品牌结合,实现美学经济的创益3.文化主题:时尚品牌可以通过将传统手工艺与特定文化主题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时尚形象。品牌可以从传统手工艺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和故事中,向消费者传递特定文化背景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样可以为品牌赋予更多的故事性和情感共鸣。 彝族银饰产品中的文化寓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得彝族非遗银饰成为民族文化的载https://www.cnacs.net.cn/20/202308/5195.html
5.新晋“新中式出片神器”漆扇,在数千年前就已留下“文化符号”譬如金漆镶嵌技术、北京雕漆、云南彝族髹漆等等。 漆扇更像是用非遗漆艺“边角料”做出的一点现代小玩意儿,但就这一点边角料就足够让普通人惊叹“好梦幻”。 年初时漆扇其实在一次大型网络狂欢中露过面,不过那时没有太多人留意。 春晚《上春山》节目开始前,主持人们手里拿了三把题字“上春山”的折扇,那是非遗传承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47864.html
6.文旅相融共生,两岸合作共赢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10月31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海峡两岸文博会”)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突出文缘相承,两岸相关人士将同台竞技,促进两岸文创设计共融发展,期间还将举办两岸民间艺术家交流对话、两岸青年城市漫步等活动。 http://www.cnena.com/News/bencandy-htm-fid-32-id-97267.html
7.32授课班级是三年级脱胎班,创意产品生产课程是针对非遗文化传统脱胎班所增加的课程,学生已学习了胎地底的工艺流程和技巧,对漆艺装饰部分有初步的了解和审美感受和欣赏能力。从理论和欣赏制作层面对胎底、漆肌理的制作与髹漆技巧进行比较梳理,使学生对创意产品的漆艺制作有一些认识和初步的制作技巧。 http://m.fzlyzz.cn/nd.jsp?id=2080
8.认识髹漆,传承漆器髹饰技艺,传承匠人精神(髹饰录)书评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泛称中国漆。“漆”被称为“涂料之王”,它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液汁。古人将漆液涂在木器或陶器上,形成了最早的漆器,这种工艺被称为“髹(xiū)漆”。20世纪90年代,屯溪漆器整体工艺水平日渐下滑——漆料多用低端粗糙的腰果漆,大漆很少见。资深手艺人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036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