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荆楚文化根脉,讲述髹漆工艺故事 ———湖北作家积极参加中国作协“走进中华文明”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动态信息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引导广大作家深化对新时代文学的认识,主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作协组织开展了2023“中国一日·走近中华文明”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由湖北省作家协会推荐选派的荆州籍作家熊湘鄂于7月2日走进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通过实地采访交流,用文学的视角触摸历史,了解浪漫、神奇的楚式漆器,探访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传承千载的楚式漆艺,承载着厚重的楚文化,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楚式漆艺,探索了一系列创新实践:以现代学徒制培育巧匠,开发集文旅、研学、传习于一体的漆艺新业态,建立漆器生产加工产业链……古老的楚式漆艺,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入夏后的湖北,潮湿闷热,正是这种气候环境,在荆楚大地生长出最适宜制作漆器的天然生漆原材料——漆树。数千年来,楚人从漆树上采漆,以万物为胎,反复髹涂,精心描绘,形成了独特的楚式漆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制作一件漆器要经过选料、雕刻、榫卯成型、磨光、上漆、描金等近20道工序,图案细腻处,需用针蘸上颜料后,细细刻画。在参观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邹传声的手工操作过程中,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董事长许小兰说,“做漆艺有句俗语叫‘人磨漆,漆磨人’,一定要有耐心,要有对技艺的执着和坚守。”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根脉所在,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文化遗产灿若星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17日春节团拜会及多次不同讲话中提到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精神,正是楚人艰苦创业、敢拼敢闯的鲜明精神特征,这种奋进精神和文化印记也成了荆州籍作家熊湘鄂文学创作的丰富源泉和不竭动力。他说,非常有幸能参加2023“中国一日·走进中华文明”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走进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为他深入了解荆楚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也希望能为挖掘楚文化内涵、提炼楚文化元素、激活楚文化因子,加快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作家的力量。

THE END
1.传承非遗文化?共筑民族未来——宜职学子与非遗漆艺的双向奔赴漆艺经过涂灰、裱布、髹漆、装饰、抛光每道工序都需要重复百次,每次都要耐心打磨,半年甚至几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在团队静下心来认真练习每一道工序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时光变得慢下来,大漆的美一点点展现出来,感悟到大漆技艺古老的魅力;在团队钻研漆艺技艺时,用手感受中国历史的温度,用技艺承续着中国文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230625/85a7cf54b6534a3985b0032a4da80712/c.html
2.荆州打造中国漆器之都2019年1月,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领导建议下,由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牵头,联合全国漆艺传承人,发起成立漆艺传承发展联盟,中国现代漆艺的开拓者乔十光亲自为联盟题字。《中国生漆》杂志主编张飞龙表示,漆艺传承发展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漆艺新时代的开始。 打造“中国漆器之都” https://hb.cri.cn/n/20210531/134470ee-3e4d-fc22-3a64-4e0c9f4052ca.html
3.普及岭南漆器知识,弘扬岭南非遗精神非遗策展人与漆艺匠人共谈2023年11月23日-11月26日,“南方新造·自足于漆”漆器展于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圆满举行。展览的顺利进行,得益于心系非遗传承工作的各方努力。 为进一步传播与传承岭南漆艺文化,普及岭南漆器知识,弘扬岭南非遗精神,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馆长墨白和非遗大漆匠人蔡志程,分别从策展人和从业者的角度,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2/14/c8402705.html
4.林振中:将传统手工艺与时尚品牌结合,实现美学经济的创益3.文化主题:时尚品牌可以通过将传统手工艺与特定文化主题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时尚形象。品牌可以从传统手工艺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和故事中,向消费者传递特定文化背景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样可以为品牌赋予更多的故事性和情感共鸣。 彝族银饰产品中的文化寓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得彝族非遗银饰成为民族文化的载https://www.cnacs.net.cn/20/202308/5195.html
5.新晋“新中式出片神器”漆扇,在数千年前就已留下“文化符号”譬如金漆镶嵌技术、北京雕漆、云南彝族髹漆等等。 漆扇更像是用非遗漆艺“边角料”做出的一点现代小玩意儿,但就这一点边角料就足够让普通人惊叹“好梦幻”。 年初时漆扇其实在一次大型网络狂欢中露过面,不过那时没有太多人留意。 春晚《上春山》节目开始前,主持人们手里拿了三把题字“上春山”的折扇,那是非遗传承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47864.html
6.文旅相融共生,两岸合作共赢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10月31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海峡两岸文博会”)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突出文缘相承,两岸相关人士将同台竞技,促进两岸文创设计共融发展,期间还将举办两岸民间艺术家交流对话、两岸青年城市漫步等活动。 http://www.cnena.com/News/bencandy-htm-fid-32-id-97267.html
7.32授课班级是三年级脱胎班,创意产品生产课程是针对非遗文化传统脱胎班所增加的课程,学生已学习了胎地底的工艺流程和技巧,对漆艺装饰部分有初步的了解和审美感受和欣赏能力。从理论和欣赏制作层面对胎底、漆肌理的制作与髹漆技巧进行比较梳理,使学生对创意产品的漆艺制作有一些认识和初步的制作技巧。 http://m.fzlyzz.cn/nd.jsp?id=2080
8.认识髹漆,传承漆器髹饰技艺,传承匠人精神(髹饰录)书评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泛称中国漆。“漆”被称为“涂料之王”,它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液汁。古人将漆液涂在木器或陶器上,形成了最早的漆器,这种工艺被称为“髹(xiū)漆”。20世纪90年代,屯溪漆器整体工艺水平日渐下滑——漆料多用低端粗糙的腰果漆,大漆很少见。资深手艺人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036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