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期货”引入公益项目提高农产品抗风险能力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思源工程”)近日在北京举行“定心丸乡村普惠金融”项目成立暨启动仪式,帮助农村群众提高农产品抗风险能力,培养一批助力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本地人才,以金融服务和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思源工程”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颖在致辞中指出,“思源工程”联合社会各界开展乡村振兴等工作,主要是服务“三农”、帮助农村困难群众。“金融服务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希望社会各界将金融活水引入田间地头,让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地走进农村、服务农民,推动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陈颖说。

中国进出口银行乡振办主任关琦表示,在多年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最难的是引导改变农户的思维方式。“定心丸乡村普惠金融”项目准确找到这个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调研国内外成功案例,拿出精准的实施方案,在摸索的基础上,试着打造可复制的模式,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长江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负责人闫景垒详细介绍了“保险+期货”金融乡振模式。其通过套期保值等金融操作转移了农户面对的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农户因为得知了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增强了和果商的议价能力。“定心丸乡村普惠金融”项目可以协助解决困难农户“最后一公里”投保难的问题,利用公益资金使得困难农户尝到保险+期货的甜头,培养农户主动投保意识、扩大受惠的农地总体指标,让好的惠农政策落实到更多的地区和农民。

马知耀介绍,“定心丸乡村普惠金融”公益项目主要是通过直接补贴农民购买农产品收入保险保费、直接补贴优秀的普惠金融基层宣讲人员、乡村青少年普惠金融学习奖学金、大学生金融乡振研究奖学金、每年组织学生及专家前往受助区县线下调研及验收等方式,做乡村振兴的助力者、守护者、创新者,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李亚表示,“定心丸乡村普惠金融”公益项目是海外留学生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组织能力的有益实践,全力动员更多的企业和志愿者进行支持。

据了解,“思源工程”作为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民建中央发起并负责日常管理的全国公募基金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理念,围绕医疗卫生、教育助学、社会救助、敬老爱老、乡村发展等领域,已累计募集善款和物资达36.5亿元,累计捐赠3798辆救护车,累计帮助欠发达地区对接销售农产品超316亿元,累计帮扶困难群众超过2500万人次。

THE END
1.[期货日报]“保险+期货”助力绘就乡村振兴画卷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试点至今9年来,郑商所结合试点成效与农产品期货上市进度,持续探索、研究与优化,在试点规模方面,不断增加试点规模、扩大试点区域,目前已覆盖全国15个品种主产省份;在试点模式方面,在价格险的基础上试点收入险,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专项支持;在产品方案设计上,试点不同期权结构降低成本,探索保险https://www.cfachina.org/industrydynamics/mediaviewoffuturesmarket/202409/t20240920_75858.html
2.放大“保险+期货”功效更好服务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因此应立足于我国国情农情,兼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壮大对统筹防范化解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紧迫需求,推进“保险+期货”高质量发展,并与传统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互为补充,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其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有力保障作用。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311/t20231122_12590487.html
3.农产品保险与期货市场:共同推动农业发展近年来,农业保险和期货市场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保障和金融工具,不断发挥着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农产品保险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而期货市场则为农产品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两者的结合,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首先,农产品保险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农业生产容易受到气候、自然灾害等不https://www.xyz.cn/discover/detail-nongchanpinbaoxian-3313588.html
4.“保险+期货”连续七年被提及农产品期货有望继续扩容【“保险+期货”连续七年被提及 农产品期货有望继续扩容】财联社2月24日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统计发现,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年提及“保险+期货”,表明了该模式在切实保障农户收益、推动乡村产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在这七年中,期货与农https://m.cls.cn/detail/941581
5.“保险+期货”是有效实行农产品价格类保险的必然方向随着近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保险+期货”一词广泛出现在期货业、保险业、财政部门、农业管理部门、粮食主产区特别是其中贫困地区的工作计划或有关文件中,2018年年初还出现在全国人代会的议案中。一项金融业务或者一类金融产品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保险+期货”试点工作的成效和问题有哪些?经过3年试点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90130/Articel14005MT.htm
6.我国农产品“保险+期货”运行机制及国际比较本文立足中央一号文件最新指示,聚焦“保险+期货”模式,关注“三农”经济,从我国“保险+期货”发展历程和当今试点项目成果出发,分析我国现存“保险+期货”模式的运行机制、产品设计、定价原理以及风险转移机制,基于期货市场发展、农业再保险体制完善度视角,分析我国和美国“保险+期货”模式差异,寻求“保险+期货”模式与农业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64f53277617c1f6b7c09e7ce.html
7.“保险+期货”模式在我国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不仅会影响农户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还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面临着很多不同类型的风险,一般的商业保险公司都不是很愿意承担此类保险,而农业保险的作用主要是可以分担农作物的生产与经营环节的风险,当下的"保险+期货"模式以价格保险的方式为农户https://x.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QGSQ201936066&dbcode=CJFD&dbname=CJFD2019
8.俞勇:“保险+期货”与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和期权等金融产品发挥了显著的农业风险管理作用。特别是随着农业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保险+期货”新业务模式出现。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优化完善相关模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发挥“保险+期货”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防范http://www.sjznync.com/col/1487318228462/2022/07/06/1657097861277.html
9.小张的毕业论文每周日志壹——框架初想+题目拟定目前各试点地区开发的保险均单纯采用期货价格作为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的“价格指数”,并将所有风险从保险公司转移到期货市场,保险公司只作为“中间人”。这一模式存在一定弊端,仅基于期货市场价格进行保险设计,若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发生背离,农户将面临巨大的基差风险;仅作为中介角色的保险公司因缺乏盈利机会,对该模式的参与https://blog.csdn.net/SharonSheeran/article/details/119547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