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群是整个社会的压舱石,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家庭和谐美满的核心。中年人承担着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也担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和赡养老人的重担。为深入了解中年人群就业状况,多方位展现其生活状态,帮助中年人群缓解就业压力,陕西调查总队面向全省10个市902名35-55岁中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中年人群就业状况基本稳定,但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家庭负担较重、职业发展受阻、失业风险增大成为压在中年人肩上的三座大山。
一、中年人群占据就业市场半壁江山
二、受访中年人群就业状况整体稳定
(一)中年人群基本情况
调查的902名中年人群基本情况:从性别看,男性占51.8%;女性占48.2%。从年龄看,35-40岁占37.8%;41-45岁占24.9%;46-50岁占23.2%;51-55岁占14.1%。从婚姻状况看,未婚占3%;已婚占91.7%;离婚占3.9%;丧偶占1.4%。从受教育程度看,初中及以下占22%;高中及中专占22.2%;大专占22.3%;本科占26.3%;研究生及以上占7.2%。
(二)中年人群就业状况
调查显示,902名受访者中实现就业者占76.8%;未就业者占23.2%,其中没有工作,正在找工作,想再就业者占19.4%;没有工作,也不想工作者占3.8%。
1.就业者工作单位类型多元化。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占42.9%;民营私营企业占18.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14.3%;自由职业/灵活就业占13.3%;个体经营户占10.4%;外资企业占1%。
2.中年人群就业状况稳定。66.1%的人与单位或者雇主签订了劳动合同,71.4%的人缴纳了社保,68%的人享有带薪休假,有半数就业者薪酬在3000-8000元之间,83.1%的人近五年内没有更换过工作。
三、中年人群职场压力普遍存在
(一)家庭负担重
调查显示,48.9%的中年人群认为职场压力来自家庭负担重,其中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和偿还各类贷款三方面家庭负担成为中年人群职场压力的主因。
1.抚养子女。有84.7%的中年人群需要抚养子女,其中,抚养1个子女占64%,抚养2个子女占33.6%,抚养3个及以上子女占2.4%。抚养子女平均每月费用占比(见图1)主要集中在1000-2000元和2000-4000元两个水平,分别占总量36.5%和37.6%。
图1抚养子女平均每月费用占比
2.赡养老人。随着我国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养老金覆盖范围逐步增大,但养老金不足和“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让赡养老人仍然成为较重的负担。调查显示,有81.2%的中年人群需要赡养老人,其中,需要赡养1位老人占19.5%,2位老人占39.2%,3位及以上老人占41.3%。老人有养老金,可能需要一定赡养费用占58.3%,老人没有养老金,每月需要一定赡养费用占40.3%,老人病重需要巨额赡养费用占1.4%。
图2赡养老人每月支出占比
3.贷款压力。负重前行,负债前行,是多数中年人群的现状。从是否有贷款看,有40.7%的人有房贷;有19.7%的人有其他贷款;有10.8%的人有车贷。
(二)薪酬水平难以达到预期
调查显示,有48.3%的中年就业者认为薪酬较低,难以达到预期水平。这部分群体中,有80%以上人员来自机关团体事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私营企业等单位。从调查数据看,薪酬在3000元以下的中年人占28.1%;3000-5000元占38.8%;5000-8000元占25.4%;8000-10000元占4.2%;10000元以上仅占3.5%。因为对薪酬水平不甚满意,为增加收入,有61.8%的中年人群想通过加班、兼职、更换工作等方式来增加收入,这部分人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74.8%。对于多数中年人来说,不论是为了保障基本家庭生活开支还是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他们愿意在工作之余尝试去做一些兼职的工作,在增加自己的收入的同时也能缓解焦虑感。
(三)职业发展遭遇天花板
调查显示,有19.9%的中年人群认为职场压力来自职业发展遭遇天花板,其中,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以上的占73.9%,年龄在35-40岁占53.6%。这部分较为年轻的80后、85后,认为自身事业发展到了关键的瓶颈期,职业发展和预期规划不符,或能看到未来几十年的工作状态,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越来越明显。家庭负担的不断加重和个人身体机能的逐步下降,让多数中年人没有了敢闯敢冲的激情也不敢轻易更换工作,在职业瓶颈期到来时各项压力集中凸显,中年危机成为环绕头顶的紧箍咒。
7月
8月
9月
三季度
全省
43.7
43.6
44.3
43.9
35-40岁
47
47.6
47.7
47.4
41-45岁
46
46.8
46.7
46-50岁
45.4
45.3
46.1
45.6
51-55岁
44.1
四、中年人群失业风险加剧
(一)中年再就业挑战多
(二)“高龄裁员”风险导致压力加剧
(三)女性“入职难”现象突出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社会普遍认为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操持家务是女性的责任和义务,多种身份角色的冲突让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中难以两全。同时,部分用人单位有一定的性别选择倾向,导致女性失业人数明显高于男性。根据三季度月度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1.6个百分点,劳动参与率低于男性18.3个百分点,就业人口比低于男性18.5个百分点。尤其是35-45岁的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2个百分点,世俗的偏见,墨守成规的观念导致女性在职场上压力倍增。35-45岁是人生黄金阶段,处在事业上升期。为了保住得来不易的工作职位,有的女性选择了晚婚、晚育,甚至不敢生育。也有部分女性由于生育、养育责任,不得已变为全职妈妈服务于家庭,她们虽渴望重新进入职场,但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感到无所适从也不敢迈出就业的步伐。
五、帮助中年人群度过中年危机的几点建议
“房子、车子、票子”不足,青春渐远,体能下降,诸多烦心事让正在人生爬坡的中年人倍感压力。我们从中年人群希望政府给予帮助和个人心态调整、再就业职业规划等方面提供以下建议。
(一)增加社区就业岗位,方便就近工作
调查显示,有56.2%的中年人希望政府能够增加社区就业岗位,方便就近工作。就近工作能大幅提升生活幸福感,对于部分家庭有困难不便于较远距离外出工作人员尤为重要。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建议社区能够整合区域资源,向居民介绍、提供工作岗位,建设宜居社区,发展社区范围内的服务业,在向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生活的同时增加就业岗位解决社区居民就业。
(二)加大再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做好职业技能培训
调查显示,有21.4%的中年人群希望了解就业政策,49.9%的中年人希望政府能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讲话精神,进一步“稳就业”,陕西省委、省政府实施22条举措,统筹推进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工作。各级政府要利用多种平台向老百姓宣传最新就业政策并提供就业信息渠道,帮助中年人群再就业。同时,各级政府应与当地企业建立良好沟通机制,了解辖区内企业用工需求,发挥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主体作用,帮助企业有针对性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取消年龄限制,让年富力强的中年人拥有更多就业机会,切实解决就业难题。
(三)进一步均衡教育资源、完善社会保障
调查显示,中年人群最大的家庭负担是子女养育、教育费用,在家庭支出中占比最高达到46.9%。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大量新建小区的涌现,现有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多入学需求,且多年来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化现象,让新的“上学难”成为教育界的难题。希望政府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均衡化,提高优质资源的比重,缩小教育的“贫富差距”,让家门口就有好学校的梦想成真,减轻人民群众养育负担。调查显示,有81.2%家庭承担着赡养老人的责任,赡养的老人中有半数老人有养老金,不需要子女负担养老费用,但少数老年人重病,需要巨额赡养费用,给家庭造成较大负担。建议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标准,保障养老金水平与生活水平相适应,提升农村留守老人、重病困难老人等特殊群体养老金补助标准,减轻中年人赡养老人压力。
(四)调整心态,充电学习,完善自我
(五)检查核心竞争力,重构职业规划
随着工作经验的逐步丰富,知识老化也随之来临。中年人要客观评估自己在企业人力资源中的位置,努力成为头部员工,享受企业发展获得的红利;避免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尾部员工,遭到企业淘汰。如果处在企业尾部或者目前所在企业前景堪忧,就需要积极探索新的行业机遇和工作机会,利用已有的行业经验转换赛道进入朝阳产业,迎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