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的魔幻现实,暴露了5个不为人知的真相上海刘耕宏心理问题抑郁症网络暴力

让人感叹「梦回2020」之余,也庆幸:

多个区「社会面基本清零」,天总算要亮了。

但他们最近,起码已经有精力,做点别的了。

不是跟刘畊宏跳操,而是——劝北京朋友,郑州朋友和其他陆续疫情冒头地方的朋友……

囤菜。

他们苦口婆心,孜孜不倦,只因为回想起前些日子的心有戚戚:

别像我一样被封了才后悔。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也不知道,2022年的现实会有这么魔幻。

真不知道等我老了,跟孩子说这段经历时,他们能不能理解。

孩子们能不能理解我还不清楚。

反正我现在,还在慢慢尝试理解。

而理解这些魔幻现实的最好工具,也许就是心理学。

今天,壹心理就和你聊聊,上海疫情暴露的心理学真相。

「伤害回避」的失效:

微末的网络暴力,

被疫情煽风点火

谁也没想到:

疫情前的上海被多少人向往,这轮疫情期间,身在上海的人就受了多少网暴。

热心助人的跑腿小哥,没有想到。

原本,这是一个全员善良的温暖故事。

跑腿小哥善良,为了让孝顺女孩的爸爸吃上饭,单程折腾了近4小时,也坚持不收跑腿费;

虹口女孩也善良,必须答谢,红包、转账“被拒”后,还是给小哥手机充了200块钱;

甚至平台都善良,直接给跑腿小哥发放了2000元奖金。

但新闻观众中,有人不善良:

不愧是上海人,可以这么刻薄精明

笑死,这价格正常开工也不一定有人接单

女孩原本的生活就不顺利,一句句风刀霜剑,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把稻草。

尽职尽责的女搬运员,也没有想到。

半个月,3000斤大米,「送大米的姑娘」养活了3个社区。

周边居民是开心的:家里有米下锅,多亏了她的辛苦搬运。

「大米姑娘」也是开心的:能为邻居解燃眉之急,值得。

甚至被隔离在家的同事,也是开心的:站点还有人能工作,不至于太耽误事。

最主要是挣钱厉害

已经可以买法拉利了

可事实上,疫情期间,快递费没涨,「大米姑娘」每送一单,只能赚一块多而已。

后来她说:

可如今,单是IP显示上海,就能被轰轰烈烈网暴一场,也未免太过离奇。

是什么,让网友们越来越不「善良」了呢?

其实,面对陌生人,我们天生就会有戒备。

只不过,我们平时会注意不要「伤及无辜」,用道德和善意,压抑自己的攻击本能。

但是研究显示:

在冲突升级时,伤害的欲望会变得更强,原本倚靠善良的压抑,也会变得更难[1]。

就像战争上的士兵,面对敌方的平民,也收不住刀了:

都毁灭吧。

所以,上海病例外溢、各地频频上星。

原本善良的人,也难免迁怒。

而互联网上负面的「星星之火」,也就随之燎原。

「单向牺牲」的委屈:

表面的幸福之家,

被疫情撕开面具

怎么让一对普通夫妻「不忍了」?

让他们一起居家隔离一个月试试。

在上海当地论坛篱笆社区,有网友的老公煮了泡面,却只叫了孩子没叫她。

出去一看,果然只有两个碗,而孩子的面大概只有一包的1/2。

刚辅导完孩子的妻子问:

既然两包面,为什么不三个人分?

男人说:

你可以吃其它的。

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主动拿了碗,和妈妈分吃了半包面,而丈夫理直气壮地吃了一包半。

无独有偶,还有人发视频,写道:

疫情这个照妖镜,把人性的真实面目都照出来了!

原来,她之前囤了牛肉,包出来的饺子剩下三十几个,一直不舍得吃。

而老公煮出来,自己偷跑到阳台上吃掉了。

甚至吃完了,碗筷都不收,等妻子来洗。

而这时的妻子,还怀着孕。

为什么这些习惯于付出的人忍不了了?

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为了长久的共同幸福,人可以暂时主动放弃自身的利益;

但这个的前提是,我们知道,两个人是共同体,现在的放弃甚至「牺牲」,会在或远或近的未来,得到对方的回报[5]。

如果发现对方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这个前提就破灭了。

此时自己的牺牲,就变成了笑话。

决策中的「坏消息偏好」:

疲惫的物业,

在压力中崩盘

疫情中被骂的最惨的,就是一些社区的物业和居委会了。

博主@三天两觉是也发过一条长微博,大致内容是:

小区有病例一周了还没转运;居民又只能自己下楼扔垃圾,所以免不了相互接触。

这就导致,小区封着,病例却只增不减。

对于工作人员的忙和累,大家当然也都明白。

但很多人还是不理解:

虽然没有完美的方案,可很多“低级错误”,明明很容易避免呀?

真相是,这可能是人们在面对坏消息时的,普遍的认知倾向。

是的,虽然听上去反常识。

但人们有时宁愿听到更糟的消息,面对更差的结果——只要不需要自己做决定。

这种决策中的坏消息偏好[6],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怕承担选错了的责任。

「居住流动」的改变:

隔壁的萍水之交,

在封控中成为彼此的锚点

朋友说:

没想到有一天,在上海过出了一种「小时候住大院儿」的感觉。

新闻报道过一场「以物换物」的奇妙之旅。

最初,是浦东某小区的也祝谭先生,拿出12罐可乐,放在了楼下大堂,共享给邻居们。

邻居们下楼拿可乐,并留下点别的东西,比如:辣酱,牛奶,巧克力,拉面,护手霜……

后来,东西越来越多,有人搬来置物架,简直换出了一个超市。

在更多的小区里,买物资要靠团长,搬物资要靠志愿者,这些都让原本陌生的邻居们,渐渐有了联结。

毕竟不像熟人社会,邻里之间三代都门儿清。

在大城市里,谁也不知道邻居是做什么的,甚至不知道下个月邻居还会不会住在这里。

研究发现,在居住流动性高的社会中,缺少了熟人社会的声誉约束,人们会难以相互信任、相互帮助[7]。

封楼限制了流动,反而给了邻居交流和信任的机会。

在原子化的铜墙铁壁上,撬动了一条裂痕。

「秩序」和「仪式」:

疫情给普通人上了一课,

生活感有多重要

今年网上流行一个词,叫「疫气疯发」:被疫情气得要发疯。

是我本人的真实写照了。

一个月前,每次刷到跟上海有关的信息,就会又悲又气。

不仅自己看,凌晨3点还给朋友发。

心理学科班出身的我,当然知道坏消息伤心,熬大夜伤身。

但,就是忍不住。

信息过载后,人开始焦虑、抑郁[2]。

但越是因坏消息而焦虑,就越希望继续刷手机,想找点好消息来实现「焦虑降级」[3]。

然而,坏消息跑得永远比好消息快。

所以已经信息过载的人,就忍不住一直刷下去。

除了信息过载,疫情催化的心理问题,还有很多。

《柳叶刀》的一篇综述指出:

2021年,疫情导致全球焦虑症与抑郁症患病率,上升了不止四分之一[4];

中科院院士陆林在科普栏目《院士开讲》中也提到:

学生被封锁在校园,职场人难以外出面试,实体企业关门,亲人甚至伴侣都难以见面……

现实影响入侵心理世界,打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一种感觉。

我称之为「生活感」。

一方面,是日常中的秩序感,让我们感到可控。

每天起床出门上学/上班,周末可以出门,随时可以点外卖……这些习以为常的秩序,编织成一张大网,阻止我们跌落无常的深渊。

但疫情像从天而降的石头,砸破了我们的日常。

这很难不让人恐慌:

如果连这都能打破,接下来被打破的会是什么?

另一方面,是那些「非必要」的仪式感,让我们创造意义。

毕竟,属于自己的生活,总会为「正事」让步。

所以出门野餐、去环球影城等「仪式」,只能寄托给周末、假期。

直到,出门这件事成了「非必要」。

不少朋友(特别是在北京朝阳居家的)跟我抱怨:

虽说日子没多艰难,却就是觉得过一天算一天,生活没有盼头,也提不起劲儿。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感觉,又想在疫情下,找回熟悉的「生活感」。

也许,可以做这3件事:

几点起床,几点做饭,几点午休……

再琐碎的小事,也可以罗列出来。

每如期完成一件,就打个勾,再鼓励一下自己:

我做到了!

就这样,从一点点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我们就能重新发现掌控感。

b.允许一些无害的「越轨」

当然不是指闯红灯、闯封控这种啦。

而是一些,原本不允许自己做、但做了也无伤大雅的行为。

自我控制,本来就需要耗费精力。

无力感已经爆棚的时候,就别再那么苛责自己了。

小小地「越轨」一下,相当于打开压力锅的阀门。

一股「气」出出去,绷紧的神经,也就随之放松了。

c.多交流,找支持

自己emo,容易陷入自责或责怪他人的漩涡。

但如果和别人聊天,互相吐槽,就会发现:

原来我们都一样。

在对自我关怀的定义中,有一个成分叫「普遍人性感(commonsenseofhumanity)」:

生而为人,大家遇到的不顺、失败都是很普遍的;

想逃避、会焦虑等「弱点」,也是人性共通的[8]。

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自怨自艾,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最不幸的那个。

而其他人熬过这段时光的经历、经验,也能供我们参考,给我们力量。

似乎所有人,都在疯狂怀念2019年。

我们怀念的,其实并非那个往前10年最烂的收尾。

而是电影院里,姑娘靠在男友肩头,喂彼此吃爆米花;

是景区打卡处,父母给孩子拍下一张张珍贵的回忆;

是没课的学生到处乱跑,异地的情侣假期重逢;

是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没有口罩遮掩的肆意的笑。

怀念的,更是一种基于「确定」而来的「安全」。

但是,没有人能回到2019年了。

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意识到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然后,减轻身心的负重,有余力就帮助彼此。

最重要的,是努力过好属于自己的日常。

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资料

[1]Han,X.,Zhou,S.,Fahoum,N.,Wu,T.,&Han,S.(2021).Cognitiveandneuralbasesofdecision-makingcausingciviliancasualtiesduringintergroupconflict.NatureHumanBehaviour,(5),1214-1225.

[2]赵礼,管健.(2022).信息过载性抑郁的形成机制及对社会心态的影响.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9(1),8.

[3]张众良.(2011).动机冲突对强迫行为的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

[4]Santomauro,D.F.,Herrera,A.,Shadid,J.,Zheng,P.,&Ferrari,A.J.(2021).Globalprevalenceandburdenofdepressiveandanxietydisordersin204countriesandterritoriesin2020duetothecovid-19pandemic.TheLancet,398(10312).

[5]Kelly,H.H.,&Thibaut,J.W.(1978).Interpersonalrelatinos:Atheoryofinterdependence.NewYork:Wiley.

[6]Barasz,K.,&Hagerty,S.F.(2021).HopingfortheWorstAParadoxicalPreferenceforBadNews.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48(2),270-288.

[7]Yuan,B.,Yang,C.,Sun,X.,Yin,J,&Li,W.(2020).HowdoesresidentialmobilityinfluencegeneralizedtrustJournalofSocialandPersonalRelationships(4),026540752097691.

[8]Neff,K.(2003).Self-compassion:Analternativeconceptualizationofahealthyattitudetowardoneself.SelfandIdentity,2(2),85-101.

THE END
1.读书笔记亲密关系之相互依赖理论但,所有亲密关系获得负值的人们,都分手了吗?并没有。为什么呢?因为相互依赖理论的一个观点认为,人际交往结果正负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评价结果的两个三个关键因素: A、我们的期望 B、我们现在的亲密关系中的收益/损失情况 C、假如没有现在的伴侣,我们认为自己会过得怎样。 https://www.jianshu.com/p/6dfac6277a75
2.相互依赖理论相互依赖理论是指各个国家和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彼此孤立的,而必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这一理论是由我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刘再兴先生归纳提出的。西方一些经济学家也就二次大战后以欧洲共同体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的相互依赖关系,“南北”之间、“南南”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https://baike.sogou.com/v76208343.htm
3.相互依赖与国际机制:理论的比较【摘要】:相互依赖是国际机制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国际机制理论探讨的现实背景。在理论的发展里程上,相互依赖理论与国际机制理论是齐头并进的。相互依赖理论是国际机制理论的理论基础之一。国际机制的发展促进了相互依赖的加深,国际机制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也加深了相互依赖理论的认识,扩大了其应用范围。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JDB200104006.htm
4.简述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简述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简答题查看答案 下一题 200题为1关,请收藏当前位置,方便下次学习。第1关 第2关 362 363 364 365 完整版《中学教师招聘通关题库》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加入会员,即可打包下载!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使用本题库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通关的不二利器!http://www.sdsgwy.com/tiku/zhongxue/timu.asp?zhangjie=%E7%AC%AC%E5%8D%81%E4%BA%94%E7%AB%A0%E6%95%99%E5%B8%88%E5%BF%83%E7%90%86&id=2994089
5.媒体依赖理论媒介依赖理论是一种重要的传播理论,它探讨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关系个人与大众媒体之间。该理论由 Sandra Ball-Rokeach 和 Melvin DeFleur 在 1970 世纪 XNUMX 年代末提出,认为媒体在塑造人们的观念、信仰和行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个人经常依赖媒体作为信息和影响力的来源。 https://fourweekmba.com/zh-CN/%E5%AA%92%E4%BD%93%E4%BE%9D%E8%B5%96%E7%90%86%E8%AE%BA/
6.经济相互依赖丶退出成本与国家间冲突升级——基于动态经济相互依赖、退出成本与国家间冲突升级*———基于动态博弈模型的理论分析摇摇揖内容提要铱摇经济相互依赖如何影响国家间的政治关系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基于马克·克里森兹的退出模型,作者构建了一个五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从动态视角考察经济相互依赖如何影响不同级别的冲突,并着重对经济相互依赖如何抑制冲突升级的内在https://doc.mbalib.com/view/4b2b7a855ecb5ef5a8702523e6ad4a92.html
7.理解相互依存理论理论界作者:范博伟非对称相互依赖敏感性脆弱性权力摘要:相互依存的概念从古希腊到今天都有人试图解释。相互依赖理论认为非对称相互依赖可以视为行为体的权力来源。它包含的机会成本的因素使该理论在国际政治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敏感性与脆弱性相互依赖,这两个概念对理解国际关系中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成本非常重要。https://www.xueshu.com/llj/201101/21484384.html
8.莫顿·多伊奇的社会互相依赖理论将目标结构分为:B. 主机与任意存在的分机间可相互进行呼叫和通话; C. 主机自动的记录呼叫、接通时间及通话内容 D. 主机可以对已登记分机线路进行实时巡检,出现开路故障时可以迅速报出线路地址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下列关于JTQB-CF-XSS621P固定式可燃性气体(带显示)技术指标正确的是( ) A. 检测气体:可燃气性气体 B. https://www.shuashuati.com/ti/f3bfad67474d4b6590751199626d9cc2.html?fm=bd3fd4fcd9a79c2dab67ac784bbbcfd83a
9.所需依赖个体的发展阶段和过程,用发展性理论解释依赖共生在发展性理论中,人们在 29 岁之前会完成四个发展阶段中的第一阶段即依赖共生阶段。理想情况下,发展过程应该按照以下途径进行。 第一阶段:依赖共生 我们出生时,就已经处于第一阶段:依赖共生。大自然提供了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共生关系,他们之间都没有经历过分离。这是自然界确保人类婴儿能获得生存所需照顾的方式。母亲和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789042/article/details/112623717
10."路径依赖"理论新解2014. 06 "路径依赖"理论新解 □时晓虹 1 耿刚德 2 李怀 3 ( 1. 东北财经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25; 2. 大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3. 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路径依赖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制度变迁中令人关注的重要议题http://jjxj.swufe.edu.cn/CN/PDF/328
11.读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有感正是基于这样一些疑问,我在阅读沃尔兹先生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时对其所阐述的结构现实主义的相互依赖观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接下来,我将就此谈一点自己的体会。本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结构现实主义相互依赖观的观点梳理,第二部分将对其展开批判,第三部分是结语。http://harbour.powerchina.cn/art/2014/9/12/art_432_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