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依存理论是由约翰·蒂博和哈罗德·凯利提出的。核心观
点是
:
人在人际商城浏览就像逛街一样。每个人都在寻找最想
要的商品。我们都在以最低的成本寻求最大回报价值的人际交
往,我们只会和那些能够提供足够利益的伙伴保持密切的关
系;因为每个人都这么做,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双方都必须满足
自己的利益,否则亲密关系无法持久。
相互依赖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结果的得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
们判断结果的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我们的期望,第二个标
准是如果没有现在的伴侣,我们将如何生活。
相互依赖理论认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有
一个与众不同的比较水平
(parisonlevel
,
cl)
,即个体认为在
与他人的交往中应得结果的价值。比较水平是基于过去的经
验。如果一个人过去的伴侣关系回报率很高,那么目前他的比
较水平就比较高,他们就会期望、并且从内心认为自己理应得
到非常好的结果。相反,如果过去的交往经历很糟,那么他的
期待会少,比较水平也低。在从悲惨到狂喜的序列中,比较水
平只是一个中性点。比较水平是衡量我们的关系满意度的标
准。如果结果超过比较水平,就会感到幸福;表明得到的超过
了在与他人交往中的期望的最低平衡点。幸福的程度取决于所
得到的超过期望的程度,结果远远超过比较水平,个体就会感
觉非常幸福;反之,结果低于比较水平,即使结果也不错,做
的也比其他人好,个体也会感到失望。例如一个有钱、有名望
的人,其比较水平会超乎寻常地高,即使有一个光彩夺目、魅
力超凡的伴侣,仍然会感到不满足。因此,亲密关系中满意度
不是简单地取决于结果好坏的绝对值,而是来自于结果与比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