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为何与“十九”有缘?观世音众生

《心经》的主人公“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以大般若,洞彻世间“五蕴皆空”的真实相,而达到“观自在”境界,所以能救苦救难。那你知道菩萨的“自在”是怎样的境界吗?观世音菩萨的三个重要日子又为何都在十九日?

农历二月十九日,恭迎观音菩萨圣诞日,让我们共同亲近观音,了解观音,体验自在。

观世音名号的由来

记载观世音菩萨最早的经典之一是《悲华经》,其卷三云:

“尔时,宝藏佛寻为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

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善男子,汝行菩萨道时,已有百千无量亿那由他众生得离苦恼,汝为菩萨时,已能大作佛事。”

经中的“善男子”即是过去无量劫前,阿弥陀佛曾为转轮王无诤念时的长子不眴。不眴在宝藏佛前出家发愿:“若有众生遭受苦恼恐怖,如果能忆念,称念我的名号,即为其免除种种痛苦烦恼。”由此因缘,宝藏如来为他授记名为“观世音”。

“十九”是个吉祥日子

根据民间传说,观世音菩萨有几个化身,其一便是妙善公主。

很早以前,西峪国妙庄王有三个女儿,长女妙因、次女妙缘、三女妙善。据说妙善公主农历二月十九出生,出生时室内异香天华,空中祥云环绕。其自幼聪慧,喜爱佛法,不慕荣华,年少时便博览群经,世人尊称为“三皇姑”。

待妙因、妙缘长大成人相继出阁后,唯妙善公主不听父命,决心出家修行。妙庄王大发雷霆,就将妙善公主贬为庶民,赶出皇宫。于是,妙善公主就在九月十九这一天,到香山白雀寺出家。

后来妙庄王得了重病,只有服用直系亲属的手和眼才能痊愈,妙庄王认为妙因、妙缘最孝顺,就传旨让她们献出手眼,可谁知两人都不愿意。后来,妙善公主将自己的手眼剜割下来,给妙庄王服用。

妙庄王病愈后,才发现救他的竟是早已出走的女儿妙善,此时见到自己女儿已无手眼,悲痛万分,他向佛陀礼拜忏悔,希望女儿恢复手眼。佛陀被妙善公主的孝心感动,就赐她千手千眼。

后妙善公主修行九载于六月十九方成正果。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庇护天下苦难的传说,也是观世音菩萨三个节日为何都在十九的缘故。

——演项法师

慧观十大自在

一、寿自在,又称寿命自在、命自在,能延促命。

菩萨成就法身慧命,已无生死寿夭之数,虽经历万劫而不增长,即短促的刹那亦不减退,但为渡众生,力持寿行,随所欲乐尔所时住,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无有障碍。远离杀生,无嗔害之心,是命自在之因。

二、心自在,能知一切惟是一心,生死无染。

菩萨了达诸法空性,以智慧方便调伏自心,能于无量三昧,如出自在,游戏神通无碍,住于生死而不遭染污。

三、物自在,又称庄严自在、财自在,能随乐现,于虚空中揽成珍宝。

菩萨能以无量珍宝种种资具严饰一切世界,清净无碍。平等心,舍一切事物,求大菩提,是物自在因。

四、业自在,惟做善事,远离一切烦恼及习无明诸使,及劝他为。

菩萨能随俗业应时示现,受诸果报而自在无碍。三业所作清净无染,是业自在因。

五、生自在,又称受生自在,随欲能往,由戒所得。

菩萨为饶益众生,随其所欲,自在受生一切国土。随类受生,去住无碍。以菩提心摄诸善根,是生自在因。

六、胜解自在,又称信解自在、解脱自在、信自在,由忍所得,于诸入中得自在观、能随欲变。

菩萨胜解成就,能示现种种色身,阐畅演说,无碍自在。常说三宝,教化众生,是信自在因。

七、愿自在,由精进所得,观所乐成,即生心时现前成就一切诸事。

菩萨随愿欲,能引无数自利利他圆满大愿,随时随处成就菩提无碍无障。称诸一切众生所求,应时给与,是愿自在因。

八、神力自在,又称如意自在、神变自在,由定所得,于一切行自然而行。

菩萨申通广大,威力难量,于世界中示现变化,不碍自他。舍诸一切供养,恭敬礼拜赞叹,象马车乘施与众生,是如意自在因。

九、智自在、随言音慧,身口意业以智为本。

菩萨具足一切智慧,于诸法义训释言词,无滞辩说圆满究竟,能于十方世界,演说圆音利乐一切众生。于一念中,能现如来十力、无畏,成等正觉,无障无碍。常行法施,不为利养,名闻恭敬,是智自在因。

十、法自在,现在平等真如法界无垢实际,由慧所得。

菩萨通达一切万法,得大辩才,示现无量无边法门,于诸法中,圆融通达,无障无碍。常为众生,说如来及诸众生真如平等法身为体,非饮食身,是法自在因。

THE END
1.《佛说无量寿经》讲话(二)【讲义】 诸菩萨在世界到处现身,示现八相成佛,以救度众生。一切菩萨并不满足于自己一个人的觉悟,自身先得果之后,就一再重复示现其修行,引导有缘众生。以下将就其顺序加以叙述。 处兜率天(1),弘宣正法。舍彼天宫(2),降神(3)母胎。 (1)兜率天兜率是都史多(Tusita)的音译。意译为知足。欲界六天的第四,位于须https://www.lslqs.com/news/120.html
2.农历七月廿九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据《十轮经》和《占察经》载,地藏菩萨由大悲誓愿力,示现大梵王身、帝释身、声闻身、阎罗王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以教化众生,并愍念五浊恶世受苦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众生善根。地藏菩萨常变现无数化身济度众生,所以又称千体地藏。 https://www.lingyinsi.org/detail_22_13337.html
3.十一救世大悲者佛学基本知识(三)王民身——菩萨的慈悲应缘示现更能从以下所现之身得知。当有众生乐为人王,菩萨即现人王身(小王身)而为说法;若有爱主族姓的众生,菩萨示现长者而为说法;倘有众生爱好多谈,而以清净自居者,菩萨应现居士身而为说法;若有爱治国土,剖断邦邑的人,菩萨示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如有爱诸数术,摄卫而自居者,大士就http://fowap.goodweb.net.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7438
4.大悲普现利有情──〈普门品〉与观音菩萨应化身像(二)中台世界博物馆「大悲普现──馆藏观音造像特展」,「应缘如响化群情──应化观音」单元,展出西安碑林博物馆赠藏的白衣观音、鱼篮观音拓本,南海观音7、鳌头观音8等九尊观音菩萨像,藉由明清时期造型多变、或精致庄严或通俗亲切的观音造像艺术,介绍观音菩萨悲智双运,应机施化的故事。 从这些观音菩萨像,可以看到水https://www.ctworld.org.tw/buddaart/85-gb.htm
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这句话做何解性宗亦谓之分别性。此是妄想,云何称之为性耶?意在明其虽是无明妄想,然为真心之所变现,非离真实性而别有也。但相宗名为遍计执性,是单约凡位说;性宗名曰分别性,则兼约凡圣说。圣位之分别性,是明其应缘示现,对机说法,丝毫不爽。似有分别,盖约众生边望之云然耳,非谓圣位尚起念分别也。当如是知。https://www.mailaweb.net/25740.html
6.入菩萨行论广解.上隆莲法师汉译般若文海全集于殊胜菩提发心者,由体性之门,总摄有二种差别应知,即缘菩提而外发之愿心,及缘于菩提之行心是。大乘发心之性相者,即为利他故欲求正等菩提之欲及彼相应之心是。此中由体性之门差别,有愿行二:由助伴之门差别有二十二,由分齐之门差别,有胜解乃至增上意乐等四。仅唯愿行发心者,从未得殊胜资粮道起皆是http://www.china-ciyun.cn/detail-955.html
7.观世音菩萨灵应事迹实录精神有所寄托,身体就爽快了几倍,她叹息说:‘台中人很有福气,我们台东人就未曾闻到过如此深入浅出的正法。’阿面答她:‘你现在已经明白信佛念佛的好处,你就应发菩提心,请莲社的弘法人员到贵地去弘扬佛法,使有缘众生亦得利益,你就功德无量了。’阿盏听了很欢喜地答应说:‘好好!那就委托你请,来回车票或飞机https://www.jinyunsi.com.cn/boruo/books/0926.htm
8.略论明心见性关于妄念和放光——即妙用之别,原来在于日用、应缘、接物时粘著不粘著。若粘著,海印放光即变成尘劳妄念;若不粘著,尘劳妄念即是海印放光。六祖云:‘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憨山大师释云:‘所言转识成智者,别无妙术。但于日用念念流转处,若留情念系著,即智成识;若念念转处,心无系著,http://www.cfolu.com/xiuxueyd/095luelunmxjx.html
9.缘起法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无独立性、恒常性,必须靠‘因’、‘缘’和合才有‘果’。‘缘起’法所阐述的,就是因、缘、果的关系,因、缘、果三者是相依相待而存在,没有绝对的独立性。 三、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佛陀一代时教所说的空有、无常、因果、中道、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 https://www.douban.com/note/620086111/
10.上师佐钦寺珠巴·土登尼玛尊者示现圆寂学佛参禅尊者持戒清净、修法精严、智悲双运、慈祥可亲,深受各地有缘佛弟子的爱戴,真可谓德高望重、四海来归https://www.hanxiangt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