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线下社恐,线上社牛”。社交软件兴起的现在,无数人不觉然间戴上了这“两副面孔”:白天上班路上毫不起眼的“低头族”,晚上可能是虚拟社区呼风唤雨的“大佬”;公司里那个沉默寡言的女同事,登入App摇身一变,成了小组里的意见领袖。五花八门的网络社交,给数不清的“社恐患者”,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网络社交,真能缓解“社交焦虑”吗?

一、上班后,刷社媒成了我最依赖的解压方式。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社交焦虑≠社交恐惧症。

前者更多的是一种生理及心理上的现象,指的是在社会交往,尤其是线下见面或交谈的场合中,感到紧张、尴尬、不自在;而后者则是一种心理疾病,也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表现为对社交过度的、不合理的、且严重影响生活的恐惧;例如,下周要演讲,这周就焦虑到失眠、眩晕甚至呕吐。

我们常说的“社恐”,其实大多数都属于社交焦虑的范畴。对于有社交焦虑的人而言,网络社交像是提供了休息与保护的“洞穴”,让人们能够在屏幕后安心、放松地伸展拳脚。

通常来说,社交焦虑有两大常见的诱因。

首先,是高敏感体质,在学术界也被称为“感觉加工敏感”。

1997年,心理学家艾莲娜·阿伦博士提出了高敏感体质的概念,并归纳了这一体质的几大特征——

①大脑对信息的深度加工能力强

②易被过度刺激

③对积极/消极事物都有更大反应

④更易感知到细微之处

简单来说,在线下的交往中,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面部表情、一个手势,都会让高敏感人群接收到更复杂的信号,并调动精力进行处理、分析;

所以,对他们而言,下班后在社媒和网友私信聊聊天,自然比与同事在酒吧喝两杯要更放松。

其次,有社交焦虑的人,往往会过度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并为此感到不自信。

因此,为了回避不自信带来的痛苦感受,人们乐于在网络中寻找安全感。

例如,对一个有社交焦虑的人而言,他渴望在线下听到的是一句明确的夸奖或指令,而不是领导却模模糊糊的“你这个case做的还可以。”

这就会让不自信的人挣扎在“是可以还是不可以”“我是被赞赏还是批评”的疑问当中。

外界的反馈一旦是模糊的或略有负面,就会严重挑战他们对自我的肯定。而在网络社交中,我们本身就对网友抱有的期待不高,虚拟的网络环境又让我们“进可攻退可守”,实在不行,拉黑就好了。

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对自我的评价不会时刻受到挑战和否定,自然就会感到安全、轻松和自如很多。所以,一定程度而言,网络社交确实可以缓解社交焦虑。与其说“逃避现实世界”,不如说网络社交创造了一个让人更加放松的空间。

二、手机里的软件越多,我就越孤独。

但同时,网络社交也在引发着新的焦虑。最为常见的就是由此引发的“孤独感”,也就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难交心”。社交焦虑代表的其实是对社交行为的回避,而非对情感的抗拒。对于有建立情感联结需求的人们而言,无论在网络社交上谈论得多么热火朝天,始终无法补足现实生活的匮乏。

一个在学校遭受排挤的孩子,无论夜晚与网友聊得多么开心,或是在游戏里建造了怎样的梦幻天地,终究要在白天面对与同学建立关系的挑战。而很多时候,网络社交带来的快乐越大,真实生活里挫折带来的痛苦就越强烈。想要解决孤独感,网络社交永远只能作为一个手段,而非目的。比孤独更可怕的,是过度使用网络社交带来的“成瘾”。

对于缺乏自我边界感,始终用讨好的方式处理人际问题的人而言,网络社交不仅不会减轻社交焦虑,反而会加重社交焦虑,让人在各种关系中患得患失,自我否定。

总而言之,如果一个人对网络社交的期待不仅仅是轻松和安全,也期望它能回避自身难以面对现实挑战、缺乏自我边界感、无意于自律等问题的话,那么在网络社交的海洋中,你抱住的并不是一块浮木,而是一块加速沉溺的巨石。毕竟,对于社交焦虑而言,网络社交或许能够缓解,但绝不能治疗。

三、有社交焦虑的我,为什么如此差劲?

其实,“社交焦虑”在如今被反复地提起,背后反映的恰恰是人们对此的担忧与抗拒。仿佛这是一件非常羞耻、会造成恶劣影响的事情。

然而实际上,我们不必对此过度担心——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焦虑治疗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如果在社交场合中,一位青少年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觉,从未有过焦虑担心的情况,那么他不仅会变成一个迟钝的人,也无法真正拥有成熟的心智。

焦虑是一种本能,我们大可不必抗拒它。

心理学家罗洛·梅在《焦虑的意义》中提到:焦虑是人类最正常的一种生理反应,当你遭遇危机的时候,正常的反应就应该是焦虑。最开始,焦虑的目的在于保护穴居人免受野兽和野蛮邻居的伤害。比如对“蛇”等危险动物的恐惧,就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可以说,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是物种长期演化的结果,它大大提高了我们祖先的生存概率。

焦虑的背后,是我们感受到了“危机”。如果说过去人类的危机关乎生存,那么现在大部分人更害怕的是在竞争中落败、感到不被需要、孤独以及被排挤。也就是我们说的“社交焦虑”。

想要真正缓解社交焦虑,投身网络社交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从源头出发,找到诱发自己感受到“危机”的因素。我们不妨试着问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

①在我小的时候,家人经常对我表现出质疑吗?我是否觉得真实的自己很糟糕?

②我是从幼儿时期就抗拒社交了吗?如果不是,是从哪一个时刻开始,我对社交产生了恐惧?

③我遭遇过经历过校园欺凌吗?我因为某些身体因素,比如相貌、身高遭遇过嘲讽吗?

④如果要开始社交,我能否先给自己建立一个小范围的交际圈?我是否可以从固定的一到两位朋友开始?

......

想要摆脱社交恐惧带来的负面情绪,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是认识你自己。唯有足够了解自己,才知道如何对症下药。

四、你的情绪,不是洪水猛兽

在光明日报“青年说”曾发起的一项关于社交的调查中,参与投票的2532名网友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仅有69位网友认为自己没有社交问题,而高达97%的参与者,都存在社交焦虑与恐惧的现象。

社交焦虑,确实真实地困扰了很多人。然而,正如詹青云在《奇葩说》中说过的一句话:“最重要的情绪管理,就是你要相信,没有任何一种情绪是不应该的。”

焦虑也是一样。在蒂姆·坎托弗的《焦虑自救手册》一书中,不仅详细讲述了人类焦虑的多种表现形式,也讲述了焦虑的正面价值——它会保护我们一部分的安全感,提醒我们谨防危险,在有些时候,甚至会激励我们战胜挫折,解决困难。而你要做的,就是利用好“焦虑”的信号,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毕竟,一个对自我接纳度更高的人在网络社交,也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THE END
1.心理降社交媒体时代的心理守护社交媒体的匿名性和广泛传播使得网络欺凌变得更加普遍,这些负面评价也可能对个体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甚至自伤、自杀的风险增加(Hinduja & Patchin, 2010)。 4 沉迷和成瘾问题 社交媒体的设计具有高度吸引力和成瘾性(Alter, 2017)。其不断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ODM0Nzc3Nw==&mid=2247532003&idx=4&sn=4a4aa65caac91181e466dc3473ee1132&chksm=ebcd1cc1a773be681764489cf3e23c148acae5c0440e0a7a3a9e75085258272fd66b83c598dd&scene=27
2.交友类app不能有效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一辩稿小贾想暴富开宗明义,交友类app是指以聊天,交友为核心目的app,社交焦虑的中心特征是显著而持续的害怕在公众面前可能会出现尴尬的社交场合,甚至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社交焦虑不是简单的紧张情绪,是已经达到害怕交往,出现自我怀疑和回避行为。比如去参加聚会,一般的紧张情绪有助于提高警惕性,使自己更注意举止仪态。而社交焦虑的人https://www.xiaocifang.com/i/SB6667d662wGn.html
3.交友app能否有效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现在市场上很多交友app面向陌生人,以找炮友或者对象为主要功能,靠这种功能的app缓解社交焦虑我抱有怀疑态度。但我觉得网络上凡是能产生与他人交流的地方,不仅局限于交友app是可以缓解社交焦虑的。比如豆瓣小组,贴吧论坛,soul 、微博下的回复讨论功能。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49981144
4.社交APP能否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仅仅为了生计,婚姻等问题就已是匆匆忙忙,年轻时期又几乎是自尊心最强的阶段,可以说 ,社交焦虑或多或少的发生在每一个年轻人身上 。而交友类APP的存在却可以扩大年轻人的交友圈子,找寻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节约大量线下见面的时间,顺应当今社会现实情况。同时还可以给你提供一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33570245824401187.html
5.交友类APP能有效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一辩稿我方观点是:交友类APP能有效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交友类APP是指以交友为主要功能的APP。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达到预期的目的,缓解是指程度有所减轻,而社交焦虑指的是一种我们自身生物属性变化所带来的情绪体验。我们今天所说的有效缓解社交焦虑不是指根治社交焦虑,而是指降低社交焦https://zhuanlan.zhihu.com/p/365254364
6.蜜仆官网多尝试陌生交友:心理学家认为,和陌生人打交道会让社交恐惧加深,而熟悉后所产生的安全感能有效使人拜托社恐。不一定是大街上来认识陌生人,随着科技进步,也可以通过同城陌生交友软件来结交新的朋友,比较知名的如SOUL、陌陌、探探等,但这类平台目前鱼龙混杂不适合新人交友,而诸如蜜仆这类的平台更适合社恐患者快速摆脱https://www.yrkjcs.com/newDetail.html
7.社交app排行社交app排行榜前十名社交app推荐社交app排行是一款十分不错的社交软件的排行榜,在软件中大家能轻松的找到各种的社交软件,这些软件的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用户不要错过了。http://www.csshytbc.cn/zt/sjpx/
8.焦虑症测试免费,焦虑症测试自测量表免费焦虑症 ,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http://www.jsfctech.com/yx/5g087/
9.如何缓解你的社交压力第四 自己清晰的意识并且看到社交焦虑产生的前因后果 第五在实际生活中,反反复复练习,直到焦虑慢慢缓解,甚至化解。 另外 清晰梳理最核心技能是:静观自我关怀。 如果想更多了解更多的如何与情绪相处,建议大家仔细阅读三本书:《不完美才美—情绪决定命运》《自我关怀的力量》《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后两本书是https://www.jianshu.com/p/d30ae8c2bbf3
10.社交影响范文12篇(全文)2)过度使用社交网络可能导致大学生现实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下降。相比于网络社交,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更加复杂,更难处理,沉迷于网络社交这种相对简单的交友方式会产生对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厌倦感,对网络社交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依赖感导致大学生逃避现实人际交际,产生人际交往障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o4b8e3a.html
11.父母教养方式社交焦虑自尊中介作用.docxPAGE I 摘要父母的教育是孩子成长环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影响着孩子在以后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因此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提出有效的建议,本文将探讨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如何影响社交焦虑的,并考虑自尊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使用了简版父母教养方式、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被试施测,结果显示:此次调查的大学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922/8033044032005134.shtm
12.社交压力大,交友有风险,约会app用户竟然容易“自虐”伤身?一周益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发现,使用约会app竟然和一些“自虐”的行为有关系 打开手机的应用商店,可以找到很多热门的约会类app。点击或滑动手指,就出现潜在的约会对象。这种日益流行的交友方式似乎可以更高效、更便利地为很多用户带来“幸福”。 然而,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发现,使用约会app竟然和https://www.bjsjth.cn/Mobile/Article/Index/7940
13.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定量论文)9300字.docx表3-1自变量测量自变量选项性别年级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男,女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文史类,理工类是,否城市,农村2.2因变量因变量的选择主要用于考察大学生社交焦虑高低,问卷选择交往焦虑量表(IAS)作为因变量,此量表一共有15个题,每个问题都有相应的五级变量评分,其中3个问题采用负向变量评分,12个问题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35546652.html
14.《如何克服社交焦虑》(美)埃伦·亨德里克森著;冯晓霞译是什么把一次性的震惊变成了持续折磨人的社交焦虑呢?是逃避。简单地说,逃避就是你在情绪紧张时,为了让自己感觉好些,而去回避那些让你感到焦虑的事。 但是,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呢?大卫·莫什科维奇博士是滑铁卢大学的心理学家, 大卫·莫什科维奇博士他认为“暴露”可分为4类: https://blog.csdn.net/Lv__Hang/article/details/12044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