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你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
本轮制裁一共有超过40个中国个人或企业在同一日被列入SDN清单,即使是在中美关系由于俄乌冲突日趋紧张的背景下,这一执法力度和数量也是较为罕见的。
从2020年针对华为公司的芯片围剿开始,美国陆续出台了多轮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清单,英国和欧盟的制裁机构也与美国制裁机构联手,制裁名单中,中国企业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经济和贸易制裁是一国政府对与目标国家、企业或个人进行的某些类型交易施加的限制,在不诉诸军事行动的情况下,以此作为实现外交政策或国家安全目标的工具。本文简要介绍美国及欧盟、英国的制裁制度,分别统计了2020年至2024年5月的涉华制裁情况,初步分析了境外制裁对中国金融机构和中国企业的影响,并相应提出风险管控建议。
1.美国制裁法律体系
美国单边制裁法律体系主要由以下三部法律组成[1]:
(2)《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EEPA)
在和平时期,美国总统规制国际贸易的权力由IEEPA授予。根据IEEPA的规定,为了应对任何不寻常的或意想不到的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对外政策或经济的威胁,而该威胁全部或重大部分的源头在于美国之外,则总统在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后,可以:(1)相应地禁止交易行为或冻结资产;(2)如果对美国存在实际的攻击,没收与协助该攻击的某个国家、团体或个人有关联的财产。
(3)《与敌国贸易法》(TWEA)
除以上三部基本法律外,美国还针对具体国家、具体事项等对象制定专门性的制裁法律[2],比如针对伊朗的《2010年全面制裁伊朗、问责和撤资法》、《2012年减少伊朗核威胁和保障叙利亚人权法》,针对伊朗、俄罗斯、北朝鲜的《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等。
清单名称
机构
列入原因
制裁影响
出口管制清单
实体清单(EntityList)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
(BIS)
违反国家安全、外交利益
向清单上实体出口所有美国物项和特定非美国物项(EAR物项)须获得美国商务部的专门许可证
被拒绝人员清单(DeniedPersonsList)
任何人不得向清单上的公司以及其所有母子公司出口所有美国物项和特定非美国物项(EAR物项)
未经核实清单(UnverifiedList)
怀疑其可能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外交利益
出口商对清单上实体作为贸易伙伴的合法性产生怀疑,导致寒蝉效应
最终军事用户清单(MilitaryEnd-User)
支持军事用途
同样实行实体清单一致的许可证管理制度
限制销售特定代码的受控EAR物项给清单主体
特别制定国民和被封锁人员清单(SDNList)
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办公室
(OFAC)
与制裁对象密切联系或参与反恐、毒品交易
禁止美国人与SDN主体以及其绝对控股(50%以上)企业交易:存在二级制裁要求时,非美国主体也受限。
非特别制定国民和被封锁人员清单(Non-SDNList)
在被美国针对部门运营、试图逃避美国制裁等
与SDN清单相比,Non-SDN清单上的目标可能受到部分交易限制,而不是完全的资产冻结。
Non-SDNChineseMilitaryIndustryComplexList(NS-CMIC清单)
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与中国军工企业有关的公司
美国投资者不得购买或持有这些公司的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可转换证券等。不得与这些公司进行一系列金融交易,包括购买、销售、转让、提供贷款等
ChineseMilitarycompaniesSanctionsList(CMIC清单)
美国国防部
(U.S.DepartmentofDefense)
应对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禁止获取美国产品及技术
UFLPA实体列表
美国国土安全部
(U.S.DepartmentofHomelandSecurity)
“强迫劳动”
禁止新疆境内全部或部分开采、生产或制造任何“强迫劳动”货物、商品
2.美国的制裁措施
(1)区域禁运。例如,针对克里米亚地区、古巴、伊朗、北朝鲜和叙利亚的近乎全面的进出口禁运。
(4)封锁(冻结资产)。美国封锁(冻结资产)制裁涵盖个人或实体的任何资金或其他资产,当这些资产进入美国司法管辖范围或由美国人士占有或控制时,必然会被“封锁”(冻结)。
3.一级制裁(PrimarySanction)和二级制裁(SecondarySanction)
美国的制裁措施从制裁对象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一级制裁(PrimarySanction)和二级制裁(SecondarySanction)。[3]
一级制裁是适用于美国人士(USPerson)的制裁,管辖所有美国政府可以施加控制的美国人和公司(含受其控股或所有的境外实体)。
美国政府对外国金融机构采取二级制裁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以下简称为“二级制裁措施”):第一种是将有关外国金融机构列入黑名单,予以罚款;第二种是直接禁止有关外国金融机构通过美国银行及其海外分支机构办理业务、开立或维持美国账户、进行清算,或对上述行为、账户余额,以及可经账户办理的交易体量等添加限制性条件(如限制从事金融业务的种类、限制金融交易的货币种类、进行金融交易需获得预先批准等)。
4.美国对华制裁情况
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贸易、技术出口管制、企业制裁等。
在技术出口管制方面,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新规,全面限制对中国销售更先进的AI芯片和半导体设备。2022年和2023年,BIS连续两次发布对中国的先进半导体和计算设备的出口管制。在企业制裁方面,美国对中国、土耳其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250多家公司和个人实施了制裁,声称它们对俄罗斯的持续支持对于俄罗斯维持对乌克兰的入侵至关重要。在近两年的涉疆法案制裁方面,美国通过所谓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并限制中国产品。
制裁清单名称
年份
批次
制裁实体数量
BIS实体清单
(共800家)
2024年(52家)
4
8
1
6
37
2023年(154家)
11
5
28
12
30
42
13
2022年(61家)
2
25
36
2021年(83家)
7
23
34
2020年(240家)
33
38
24
59
73
2019年(153家)
69
46
2018年(57家)
49
未经核实清单
(UVL)
(共143家)
2023年(27家)
14
2022年(33家)
2020年(27家)
27
2019年(45家)
44
2018年(11家)
国防部CMCC清单
(共103家)
2022年(13家)
2021年(55家)
9
2020年(35家)
3
20
财政部NS-CMIC清单
(共125家)
2021年(125家)
125
财政部SDN清单
(共611家)
2023年(79家)
79
2022年(339家)
339
财政部NON-SDN清单
(共68家)
2021年(68家)
国土安全部UFLPA实体列表
(共57家)
2024年(26家)
26
2023年(10家)
2022年(21家)
21
欧盟理事会是制定、更新或解除制裁措施的运行机构。欧盟成员国有义务通过制定本国的国内法,来落实欧盟理事会通过的制裁措施。欧盟制裁措施的打击对象是非欧盟国家的政府,以及非欧盟的公司、组织及个人。
欧盟的具体制裁措施包括:武器禁运(armsembargoes)、签证及入境的限制(restrictionsonadmission,travelbans)、资产冻结(assetfreezes),以及其他对与欧盟之间进出口的限制措施(othereconomicmeasuressuchasrestrictionsonimportsandexports)。从体系上,欧盟的制裁措施又可以分为“贸易制裁”和“金融制裁”两大类型:
欧盟常使用的三种贸易制裁是:
②资产冻结和扣押。为了阻止存在于欧盟内部的资产的转移或出售,欧盟常常使用资产冻结或扣押的方式进行规制。
③禁运。欧盟采取禁运措施,通常意味着将对被制裁国家实施更严厉的制裁形式,最常见的主要是禁止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和其他商业活动)。
为了促进金融制裁的实施,欧洲银行联合会、欧洲储蓄银行集团、欧洲合作银行协会、欧洲公共银行协会(又称“欧盟信贷部门联合会”)和欧盟委员会共同认可,需要一份符合“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目标”的综合制裁清单,列出受到金融制裁(冻结资产)的个人、团体和实体。
2023
2022
2021
2020
三、英国制裁概况
《2018年制裁和反洗钱法》作为最主要的法律依据渊源,与《2017警务和犯罪法》《2010恐怖主义资产冻结法》以及《2008反恐怖主义法》《2001反恐怖主义、犯罪与安全法》等共同构成了英国制裁监管体制的法律框架[8]。
此外,除上述法律之外,《2019年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条例》中也存在金融制裁要求,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ConductAuthority,英文简称FCA)作为金融行为监管和防范金融犯罪主管机构,会发布监管指引和各种制裁主题审查报告。
在官方的立法之外,英国还存在行业组织-联合反洗钱指导小组(TheJointMoneyLaunderingSteeringGroup),针对反洗钱和金融制裁发布指引,经英国监管机构批准后,作为指导制裁合规管理文件。
自进入脱欧过渡期以来,英国政府分别于2020年7月6日发布了全球人权制裁制度,2021年4月26日全球反腐败制裁制度,这两个制度是英国的最新经济制裁工具[9]。
按“登记”的制裁实体数量
按“最近更新”的制裁实体数量
2024
银行系统的业务涉及国际支付和清算系统,背后是几乎所有的外贸产业链。一个国家的银行系统如果脱离了SWIFT系统,在全球市场将举步维艰。由于资金正常跨境流动的途径被斩断,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将很难在国际上从事正常的贸易和金融等活动。
首先,制裁会损害金融机构的声誉、投资者信心、客户关系、财务状况、融资和流动性,影响波及借款人、投资者和存款人等交易对手方。以俄罗斯的外汇储备被冻结为例,由于被制裁对象无法使用或支配其在外资产,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受到严重损失,从2022年2月的5830亿美元下降到2023年10月的4200亿美元,降幅达28%。外汇储备的下降削弱了俄罗斯央行应对汇率波动和资本外流的能力,也影响了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誉和地位。
其三,增加对金融机构特定业务的原则性限制或提高业务门槛/许可标准。例如,限制银行人员签证、禁止入境、限制物业交易及股份债权投资。此时银行的外汇业务会减少,或出于制裁威胁及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中止与被制裁机构的业务合作。
其四,对金融机构的阻断式制裁。例如,禁止向被制裁机构提供贷款、禁止外汇交易、禁止任何信贷或支付交易,禁止国内实体或其他主体给被制裁机构开立代理行账户或通兑账户。此时银行将被排挤出国际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和支付清算系统,可能无法使用美元支付结算体系,引发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关联风险和业务断裂,银行金融体系的功能遭到破坏。
五、境外制裁对国内企业的影响
当前涉及中国的境外制裁大多针对的是我国的实体企业,包括贸易、金融、科技、网络媒体、能源、运输等领域。具体来看,境外制裁对实体企业有以下不利影响:
在法律层面,制裁可能会触发合同中的争议解决条款或违约条款,往往伴随着合同的终止,这可能导致与现有客户之间产生一系列法律争议。同时,为了应对制裁带来的冲击,企业可能需要进行重组,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程序和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技术方面,制裁可能使得企业无法获得生产经营中所必需的关键技术或元件,导致产能大幅削减,这不仅影响到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可能影响到产品质量。如果是上市公司,制裁的信息甚至还会导致股市的波动,股价的下跌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的财务压力。
在财务方面的影响更是直接而深远。制裁往往伴随着收入流的降低,甚至可能导致公司债务和信贷额度的重组。这不仅可能导致融资可得性的降低,还可能使融资成本上升,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六、如何应对境外制裁
1.遵循制裁政策指引,建设合规体系。
企业是否建设有完备的合规体系是影响制裁惩罚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例如2019年5月2日,美国OFAC制定并发布的《OFAC合规承诺框架》,该框架概括了有效制裁合规计划应具备的五个基本要素:管理层承诺、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与审计和培训等。
日常工作中,应当在公司总部各个部门和所有驻外机构中培养合规文化,强化商法合规部的合规管理和监督职能,配备充足的合规业务人员。尤其在签订合同及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公司各部门、各机构要严格审查,保证业务合规,排查敏感国家、地区以及政治敏感人员,要建立起自身的制裁清单排查体系,做好客户背景调查,严格审查货物原产地、目的地、制造商及最终用户等信息[11],调查、评估合作伙伴供应链涉制裁风险。
2.做好尽职调查、降低风险。
3.合理设计合同合规条款。
在交易合同中增设合规条款是规避出口管制和制裁风险的间接管控方式。由于出口管制产品范围广泛,出口管制和制裁风险可以发生在交易的任意环节,直接管控具有相当难度。因此,通过合同条款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嫁风险,作为现实的补充管理手段。
(3)在对方违反规定时,我方有权随时解除合同,不承担违约责任。
(二)积极应对制裁措施
2.配合调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诉讼或与制裁部门和解。中国企业一旦受到制裁或存在被制裁风险,除客观进行风险评估外,还应当诚实配合制裁方的调查,并审慎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