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理论

实践中,人们往往从工具和方式层面来理解法治,时常忽略了法治的目的价值。例如,有的地方党政官员将法治简单地等同于一种普通的社会治理工具,主要用于保障经济发展。需要的时候就讲法治,不需要的时候就抛之脑后。实践中的野蛮拆迁、暴力执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都与上述观念有关。这种做法显然只是把法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的手段和工具,而没有深刻认识到法治本身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价值追求。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表明“法治国家”已经被确立为国家建设的目标,而不只是一种工具。法治内在包含着国家和社会和谐稳定、治理有序、长治久安的含义。法治建设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是一种具有基础性意义的制度安排。人类历史经验表明,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我们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厉行法治。

从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过程,深刻地表明了我们党对民主法治建设认识的深化。如果将“小康社会”仅理解为社会经济层面上的现代化,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仅指物质上的丰富、经济上的富裕,而且还包含社会治理井然有序、社会环境安定和睦、权利自由受到保障、社会正义充分实现等内涵,而这种目标显然是法治的目标。也就是说,法治并不只是实现小康的手段,其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应有之义。

法治内在包含着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诉求。实现公平正义,立法要公平地配置人们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人们的行为,对公权予以规范和监督,对个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进行充分保障,对遭受侵害的权利给予充分救济。执法和司法要以公平正义为基本的理念。“无私谓之公,无偏谓之正。”要使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裁判中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法治真正的精髓在于追求正义的实现。因此,要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法治就是当然的追求目标。

我们说法治是目的,因为只有将目标确定了,才有行动的指南和方向,才能够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前行。如果把法治简单地视为一种实现其他社会发展目标的工具,法治建设可能会趋向于追逐短期目标,社会发展也就迷失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并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法治建设的总目标。这就从国家建设的角度重申了法治的目的性,从根本上否定了法律工具主义。我们应当树立法治具有目的性的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懈努力。

(王利明,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

THE END
1.和谐社会建设与法治建设追求的核心目标是()B. 追求利润最大化 C. 寻租行为 D. 缺乏技术进步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值在___与___之间变动,当该指数值越接近___,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当指数值越接近___,则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小蕙是一位热爱读书的人,她买了一本畅销书,书名是《数学是美丽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19611f68516440cdbd0c7ae0186587b3.html?fm=bdbds
2.十九大报告应知应会来了!党员干部收藏!工作动态党政办2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什么?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的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什么? 答: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30.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https://www.wxjsxy.com/dzb/gzdt/content_13769
3.2020年即将到来,习近平心中的“全面械”什么样?那么,习近平心中的“全面小康”什么样?怎样建成“全面小康”?小组整理了相关论述,一起来学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 “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http://www.hzdjw.gov.cn/index/index/article/id/13640.html
4.学习新课标,教学明方向——“新课标解读”线上学习活动我想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对我们综合能力是一种新的挑战,这更提示了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网络,更好地适应新课标追求的目标地位。 英语学科 钱璟老师: 观看过郭教授对于新课标的剖析和解读,我学习到了最新课标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要多引发学生探索和思考,要实现课程https://szxqsx.jssnd.edu.cn/jxpd/content_256171
5.2024年中考政治复习:崇尚法治精神中考政治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5.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6.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 7.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道防线。 8.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http://www.zhongkao.com/e/20230816/64dcce96998a1.shtml
6.杨宗科: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立法需求与立法供给第二届法学大家《规划》立足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现实需要,对于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总体目标、重要举措做出了全面部署,是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规范性文件。 《规划》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61808794470344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