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一切都可能是错的!即使你赞同我的观点,你的生活也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除非——你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本文约2800字,请花6分钟来阅读。)
引子
OP法是一种面向使用、面向功能的英语入门教程。所有语言点的讲解、练习的设置都以真实使用为准则,以实现功能为导向。这套教程结合了语料库语言学(corpuslinguistics)、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linguistics)、文体分析(genreanalysis)和认知语言学(cognitivelinguistics)的最新成果。在对这些研究成果精心选择和编排的基础上,书先生和路夫人制作了这一套快速入门的教程。
情态动词是干什么的?
情态实际上是谓语动词的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谓语动词由三部分构成:情态+时态+语态,顺序也按此排列。其中时态和语态是必须的(compulsory),情态是可选的(optional)。比如下句:
Itshouldhavebeenfinishedlongago.
在这个句子中,should是情态动词,havebeen表示动词为完成时态,而beendone表明是被动语态。请注意havebeen和beendone的重合部分been,那是时态和语态的结合处。正是因为时态和语态有重合部分,所以二者必然同时存在,是谓语动词的必要组成成分。而情态和它们是分离的,所以可以有,可以没有。
如果说时态和语态主要和动作本身有关,那么情态主要和说话者的态度有关。我们所说的话,看似纷繁复杂,其实只有两种目的:
因为我们说话的目的只有两种,所以我们对说出来的话持有的态度也只有两种。
认识情态(epistemicmodality)
针对传递信息的句子,我们的态度是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说得专业点,是对命题真值的判定。负责表达这一态度的情态动词被称为认识情态。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对Heisherbrother.这个命题的真实性表达态度,根据我们对此信息的把握程度,我们可以说:
其中,使用must,表示我们对这个判断很有把握,使用might表示我们对这个判断没什么把握。另外几个词在使用上没有明显的程度差异。但是请注意,只要使用了情态动词,把握性都比不使用要低。哪怕我们说Hemustbeherbrother.也不如直接说Heisherbrother.来得肯定。
上面4个例子是对一个现在事实的判断,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做出判断。比如:
和前面的例子一样,must的把握最大,might最低,could和may无明显差异。同样,最肯定的仍然是什么情态动词都不加。
义务情态(deonticmodality)
针对那些促成事情发生的句子,我们的态度是促成事情发生的意愿强烈程度。负责表达这一态度的情态动词被称为义务情态。如果我们对Comehere.这个意愿表示态度,可以这样说:
可能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will这个看似普通的词,却是义务情态中程度最高的。它一般用于两种情况:一,威胁别人,如果没有办到,后果会非常严重。二,上级对下级,命名不容置疑。
前面说到,对于真值判断,不加情态动词是程度最高的。但这个规则不适用于义务情态。在促成事情发生中,使用will和must所表达的意愿要强于什么情态动词都不用。
从上面的例子中,善于思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义务情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这种分类可以参照物理的力学原理来理解。促成一个事情发生,就好比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物理世界,我们有两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点:第一,施加推动力。第二,去除阻力。
上面我们是站在促成事情发生的那个人的角度看的。我们也可以从去做事之人的角度来看,那么类似的也有两种情况:
上述两种分类只是角度不一样,背后的原理相同——要么施加推动力,要么去除阻力。
值得注意的两个地方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情态动词都既可以表示认识,也可以表示义务。但是也有特例,我列举如下: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我们必须结合语境来理解一个情态动词的功能。同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情态动词的功能可能完全不同。请看下面的例句:
Youcanreadthatbook.It’snotverydifficult.Youcanreadthatbook.I’vealreadyfinishedit.
第一个句子中,can是用作认识情态。因为“我觉得那本书不难”,所以我对“你有能力读那本书”这个命题的真值判断有一定把握。
第二个句子中,can是用作义务情态,表达的是“你读这本书”的阻力消除了,因为“我已经读过了”。
结语
Yes,itis.(记住,什么情态动词都不用,才表示最高程度的认识。)
【作者简介】书先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语言学博士,国家二级翻译,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玩转英语、德语和python计算机编程。前环球雅思北京总部特聘教师,简书推荐作者,有道问答特邀答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