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速览!《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网络法治篇(2017—2023)》

互联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各国治理能力提出了全新考验。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运用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动互联网发展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信息时代的“时”与“势”,高度重视网络法治工作,将依法治网纳入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全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网之路,不仅有力提升了我国互联网治理能力,也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7年至2023年,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每年编纂出版《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客观呈现我国在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网络安全、信息化、网络法治、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成就与宝贵经验,为广大读者和业界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翔实的数据。在此基础上,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网络法治研究所编纂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网络法治篇(2017—2023)》(以下简称《报告》),系统总结我国网络法治建设成就,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网络法治篇

(2017—2023)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编著

本书亮点

01

强化政治引领

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法治的重要论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依法治网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了网络法治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战略目标、原则要求、国际主张和基本方法,等等。这些重要论述站位高远、内涵丰富,为我们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报告》通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法治的重要论述,全面阐述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

02

科学设置体例结构

全方位展示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03

坚持网络法治工具书定位

注重权威性、可读性与实用性

试读章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网络法治工作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指引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网络法治道路。我国加快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网络执法不断深化。近年来,各有关部门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强化互联网信息内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打击侵犯个人信息权益行为;开展“剑网行动”,惩处网络侵权盗版行为;聚焦大型网络平台“二选一”垄断、价格欺诈、低价倾销等问题,通过行政约谈、行政指导、规则指引等多种监管手段,整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全面规范网络市场秩序;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整治算法滥用、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护苗”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依据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管理规定》,开展网络安全评估工作。

网络司法深入推进。近年来,我国相继设立杭州、北京、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网上案件网上审理”的新型审理机制不断成熟。互联网法院同其他法院的互联网法庭依托现代科技开展网络司法,对涉网案件定纷止争,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强国战略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规则》,全流程全领域规范在线诉讼、在线调解活动。建成支持全国四级法院“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信息系统,全国法院全部应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和手机“掌上立案”,司法工作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科技强检工作,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检察应用中的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打造“智慧检务”。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等,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推进网络空间治理。

编著单位简介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直属事业单位,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宣传阐释研究工作,承担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的理论、战略、政策研究工作。研究院下设多个研究部门,研究领域包括网信理论与战略、网络传播、网络安全、信息化、网络国际问题、网络法治等。已连续出版《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网信年鉴》《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大事长编》等书籍。

THE END
1.西方法治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法治是是源于公民的法治理念的社会条件和基础之上的,公民的法治理念高度是决定着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高低。公民是法治的主体,离开公民的法治理念,法治就会成为失去控制的工具。如果一国的公民缺乏对法治的权威性的认同和信仰,没有法治建设的积极性,法治建设就不会真正的壮大起来。一个民族对法治若没有感情,那么该法律制http://nyxfy.huna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3/03/id/4908994.shtml
2.管理学法律方法的运用这两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法规而缺乏司法和仲裁,就会使法规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效力;法规不健全,司法和仲裁工作则无所依从、造成混乱。法律方法实质上是运用法律强制力来统一组织成员的行为,以国家意志的超级权威性来保证实现管理目标的管理手段和措施的总称。https://www.qinxue365.com/HRP/459494.html
3.《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体系蕴含的多维向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体系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确保教材内容体系的政治性和权威性;也遵循着一般教材内容体系的编排规律,突出思想性,加强解惑和说理功能,引导学生在比较、思考、辨别的过程中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权威性方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202/t20220216_2110913251.html
4.石楠:包容性发展——《新城市议程》的启发会议报告城市规划的权威性更在于法治权威 石楠表示,目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之一,而且城市规划自古以来就是国家治理的方式。今天的中国,城市规划是国家治理的四梁八柱之一,是国家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总书记多次讲到城市规划,而且讲得非常具体也非常深刻。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https://www.planning.org.cn/report/view?id=232
5.辅警铐走实习律师是权力的傲慢!网友:不能只辞退了事!辅警滥用权力粗暴执法行为的背后 反映的是其权力的傲慢 以及法治意识的淡薄 不仅侵犯公民权益 还严重损害执法队伍形象 影响执法公信力 无论是民警还是辅警 必须懂法敬法 只有带头守法、公正执法 才能彰显法律的权威性 才能让执法对象信服 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http://news.cnr.cn/dj/20240203/t20240203_5265824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