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机构编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是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党内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深化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的重要保障

◎邓良(广东省委编办监督检查处副处长)

◎本文责编/李育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会强调要坚决维护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折不扣把机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中共中央、国务院已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是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党内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深化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的重要保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两会精神,用科学理论指导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必然要求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机构编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把机构编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实践意义

历史性的抵达,意味着又一次历史性的出发。要站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起点,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实践意义。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我们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坚持法治体系建设正确方向,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用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把机构编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管机构编制原则,明确要求加快机构编制法定化、严肃机构编制纪律、不断提升机构编制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准确把握机构编制法治建设的政治方向、重点任务和实践要求,统筹推进机构编制法规制度制定和执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法规制度落到实处,切实维护机构编制法规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推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科学方法论。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对于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高站位高质量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要特别注意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其中的科学方法论,努力在学好用好总书记教给的世界观方法论上下功夫,立足职责使命,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

构建权威高效的机构编制监督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从胜利走向胜利,要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阶段新水平,构建机构编制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以监督严密、保障有力为重点,打造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体系。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作为推进机构编制制度执行的重要抓手,为不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统筹谋划、科学合理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提供坚强保障。要打造科学合理、保障有力的监督闭环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将监督检查贯穿于机构编制管理全过程。要切实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审批和监督检查的协调联动机制、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和审计监督协作配合机制。要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维护机构编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新形势下,必然要求我们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严格贯彻编制就是法制的要求,持之以恒严肃党的机构编制纪律,规范和加强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处理和问责工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机构编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运用法治方式,勇于发扬斗争精神推动监督执纪落到实处。通过法治手段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的效力和水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维护机构编制纪律。要严肃执纪问责,做到有错必纠、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形成有效震慑。要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做好机构编制纳入巡视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工作,提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性、权威性。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好容错纠错“三个区分开来”,做到既指出问题,又帮助和指导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彰显为民情怀,用心用情用功服务群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构编制信访举报受理办理等工作经常与基层干部、人民群众直接打交道,是体现机关作风的重要窗口,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依规依法办事,以谦虚谨慎、严谨用心的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监督检查工作经常遇到各种问题,要善于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找准问题隐患,加强形势分析,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服务工作大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THE END
1.西方法治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法治是是源于公民的法治理念的社会条件和基础之上的,公民的法治理念高度是决定着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高低。公民是法治的主体,离开公民的法治理念,法治就会成为失去控制的工具。如果一国的公民缺乏对法治的权威性的认同和信仰,没有法治建设的积极性,法治建设就不会真正的壮大起来。一个民族对法治若没有感情,那么该法律制http://nyxfy.huna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3/03/id/4908994.shtml
2.管理学法律方法的运用这两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法规而缺乏司法和仲裁,就会使法规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效力;法规不健全,司法和仲裁工作则无所依从、造成混乱。法律方法实质上是运用法律强制力来统一组织成员的行为,以国家意志的超级权威性来保证实现管理目标的管理手段和措施的总称。https://www.qinxue365.com/HRP/459494.html
3.《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体系蕴含的多维向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体系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确保教材内容体系的政治性和权威性;也遵循着一般教材内容体系的编排规律,突出思想性,加强解惑和说理功能,引导学生在比较、思考、辨别的过程中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权威性方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202/t20220216_2110913251.html
4.石楠:包容性发展——《新城市议程》的启发会议报告城市规划的权威性更在于法治权威 石楠表示,目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之一,而且城市规划自古以来就是国家治理的方式。今天的中国,城市规划是国家治理的四梁八柱之一,是国家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总书记多次讲到城市规划,而且讲得非常具体也非常深刻。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https://www.planning.org.cn/report/view?id=232
5.辅警铐走实习律师是权力的傲慢!网友:不能只辞退了事!辅警滥用权力粗暴执法行为的背后 反映的是其权力的傲慢 以及法治意识的淡薄 不仅侵犯公民权益 还严重损害执法队伍形象 影响执法公信力 无论是民警还是辅警 必须懂法敬法 只有带头守法、公正执法 才能彰显法律的权威性 才能让执法对象信服 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http://news.cnr.cn/dj/20240203/t20240203_526582439.shtml